第16章 第 16 章

【李隆基要的是一个能帮自己干脏活累活,能迎合自己喜好的‘盛世宰相’,李林甫成了玄宗朝执政时间最长的宰相,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办事能力很强,尤其善于揣测人心,就连安禄山见到他都瑟瑟发抖,生怕说错话。在这个时候,朝堂前有李林甫后有杨国忠,东北边疆有安禄山,西北边疆有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他们相互牵制,相互打压,但谁也制服不了谁。】

【李林甫打压政敌,开始重用蕃将,也满足了李隆基对开疆拓土的**;搞出‘野无贤遗’的事,从此朝堂之中遍布的都是李林甫的人,李林甫是李隆基的人,所以李隆基通过控制李林甫实现对朝廷的把持。李隆基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都不再费心费力,**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但是李林甫已经不能满足李隆基的需要了,李隆基需要钱财,有了钱财才能收买李唐宗室,才能去开疆拓土。于是,杨国忠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可以说杨国忠的崛起源自于他本人的敛财能力,跟杨玉环关系不大。】

【史书说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杨国忠‘终成其乱’。】

【李隆基也是相当凉薄,李林甫给他干了十六年脏活,为了给杨国忠政治威信,他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剥下象征荣宠的紫金朝服和口中珠玉,再以庶人之礼下葬。以至于被李林甫陷害的人都在说‘冤枉’】

年迈的李林甫听到李隆基凉薄没有半点诧异,他侍奉的主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从未变过。以前对张九龄、宋璟、姚崇礼遇有加也是因为他们有用。但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身后事如此屈辱!

当了十六年的狗,连最后的体面也不给吗?

他不敢看李隆基,李隆基也不好看他。

【杨国忠给李隆基搞了大量的钱财,李隆基太像学他的曾祖父李世民了,一个劲地开疆拓土,仅仅是天宝十年,帝国打了三场大仗,场场惨败!】

李世民脸色煞白,此时他宁愿自己愚蠢无能一点,也不愿意子孙学自己!他每次打仗都赢,那是从乱世里练出来的,这个李隆基从小就是皇孙,锦衣玉食,怎么能跟自己比!

李隆基一边擦汗一边听着天音对自己的嘲讽,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他还得去处理后续之事!

【第一场仗,征讨南诏。南诏本无意与唐朝开战,谢罪书还没有送到长安,杨国忠为了一己之私拦截了谢罪书。杨国忠的执政手段相当残暴,为了学李林甫,他也需要军方的支持,但北方是皇帝重点关注对象,他无法下手,只有西南。剑南正好是他的地盘,因为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是杨国忠的心腹。结果这场仗八万唐军全军覆没,还打败了!杨国忠竟然恬不知耻给鲜于仲通请功!】

【第二场仗,安禄山讨伐契丹。为了迎合李隆基的喜好和军功,安禄山带领六万大军攻打契丹,六万大军几乎伤亡殆尽!】

【第三场仗,怛罗斯之战。高仙芝带领三万安西军重创大食军队,但是被唐朝盟友暗算而惨败,最后只有数千人侥幸脱险。横扫小勃律、一战平石国的‘山地之王’高仙芝名誉扫地!】

【唐军的命也是命啊!】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李世民再次对着天幕破口大骂,“不肖子,为了军功如此不爱惜民力!不会治国就赶紧吃点药驾崩!李亨庸弱都比你刚愎自用来得好!”他生来富贵,饱读诗书,很少有如此失态的时候,但在场的人除了李元吉都觉得骂得好!这种废物留着干什么!

这边的李隆基脸色越来越不白,除了跪在天幕前重复地说“我有罪”之外什么也说不出口,他难道不心疼这十多万军队吗?他也心疼啊!怎么就败了呢!他太像超过太宗文皇帝了,同样是发动政变夺权,太宗文皇帝能把大唐治理得如此好,不代表他不行啊!

可怎么就越搞越遭了呢!

【杨国忠不如李林甫能辖制住边将,所以他总在李隆基耳边说安禄山要谋反了,把安禄山吓得不敢进长安。可以说安禄山原本想等李隆基死了他再谋反,无他,只是李隆基对他太好了,好到他所剩不多的良心上过不去。如果真的这样,安史之乱还乱不起来,因为安禄山都死了李隆基还在蜀地蹦跶。直到杨国忠把安禄山在朝廷的眼线给宰了,安禄山自动理解为李隆基要收拾他了,于是‘渔阳鼙鼓动地来’。听到安禄山谋反的消息时,杨国忠不仅不担心,而且相当高兴,因为他的耳边风一点都没吹错。只是可惜后面的局势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料。】

“杨国忠!杨国忠!”李隆基呵斥道:“去,赐死吧。”或许是被天音所说的“无情”“凉薄”等话给刺激了,李隆基不想去折磨给自己干过不少脏活的杨国忠了。

“圣人,臣为圣人殚精竭力,从未有过倦怠,请圣人念在我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绕我一条狗命吧!”杨国忠听见这话嚎啕大哭,爬上前来,“贵妃娘娘,娘娘,求求您了,念在我们同族,救救我吧!”

李隆基闭眼不去看他,嘴里催促陈玄礼把杨国忠压下去。至于杨玉环听见自己的死因,更不敢去掺和,甚至请罪后便离开了长生殿。

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

【尽管宰相跟朝臣斗,跟边疆斗,但他们有共同打压的对象——太子李亨。】

李亨闻言,心里泛起一阵苦涩。他何尝不知道太子难为,父亲不会让强势的太子活着,可若是太子能力不足,父亲又会质疑他有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经过多次打压,他已经明白了,父亲根本没有换太子的心思,但是绝不可能放弃监视、打压自己。

总之,太子名义上是储君,是父亲的儿子,实际上太子的存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父亲:你老了,大好河山总终将交给太子。

大唐的太子难为啊!李建成、李承乾、李贤、李显、李旦、李瑛,可以说没有一个太子善终,当然除了高宗。

——

李世民对李隆基的谋划嗤之以鼻,他的父亲不就是这样,把自己和李建成对立,让他们两兄弟斗来斗去,他端坐九宸,看谁弱势就支持谁,最后保证他自己权势的巩固。

房玄龄等人的目光在李建成和李隆基两人间穿梭,秦王战功赫赫,可以说没有秦王,这大唐的江山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打下来。真是老子的位置靠儿子。皇帝也没办法,若是直接立秦王当太子,皆大欢喜,偏偏秦王是嫡次子!李建成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可李建成他敢坐这个位置吗?他配坐这个位置吗?他有资历有能力让天策府众人心服口服吗?

尉迟敬德的目光太过扎眼,李建成理解其中之意后简直想不顾太子形象跟李世民对骂!他是嫡长子,是太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秦始皇把长子派出去结果自己暴毙,秦朝就被秦二世给亡了,至此太子不领兵打仗就成了历代皇帝的共识!

他不想去征战沙场,立战功,巩固自己的势力吗?他没办法啊!结果李二还那么好运,怎么打都赢,太欺负人了!

还有李元吉这个废物!不争气!太原那么重要的城给他守,立战功的好机会,结果这个蠢货不战而降!让李世民又立战功,他身边的李靖、尉迟恭、侯君集、秦琼哪一个是善茬!

【由于太子在朝堂,所以打压太子的主要任务交给了李林甫,其他人随便踩太子两脚李隆基都喜闻乐见。】

【第一件事,韦坚与皇甫惟明案。韦坚是太子的大舅子,皇甫惟明是太子的旧属。原本没有问题,可皇甫惟明掌兵,逐渐戳到了李隆基的痛点。而且皇甫惟明认为李林甫不堪为相,向李隆基提出罢免李林甫。更要命的是皇甫惟明和韦坚见面了,李林甫当即告密,说太子一党意图谋反。】

【最后韦坚与皇甫惟明被贬杀,太子与生了两子两女的太子妃韦氏李亨,以此表示他没有与韦坚共谋。或许,这是初版的‘马嵬驿之变’。】

【同月,太子接受到了第二次打压:杜有邻和柳勣案。柳勣诬告杜有邻和太子在背后说皇帝的坏话,李林甫抓到了太子的把柄,尽管这只是诬告,但经过李林甫大做文章,杜有邻和柳勣双双死在大理寺。为了与杜有邻划清界限,太子与杜有邻之女杜良娣离婚。这是第二版‘马嵬驿之变’。】

【最后一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次:王忠嗣案。王忠嗣是忠臣遗孤,自幼被李隆基养在宫廷,与太子关系匪浅,后来屡立战功,兼河西、陇右节度使,是当时大唐军界一把手,他在军队的权势‘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但王忠嗣刚正不阿,根本抓不到把柄,李林甫等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石堡城。】

【石堡城原本由唐朝控制,只是被匈奴占去了,虽然石堡城易守难攻,但对于唐朝而言并不是很重要,所以王忠嗣建议李隆基先厉兵秣马,等吐蕃内部有变动再出击,否则没有数万人的伤亡根本攻不下石堡城。李隆基不听,此时有位将领‘毛遂自荐’,结果大败,李隆基将怒气撒在王忠嗣身上,最后王忠嗣被贬,一年后“暴毙”。哥舒翰作为其继承者,无奈出兵,以十万大军伤亡过半的代价,实现了李隆基的愿望。】

【李林甫由此事大做文章,说太子涉嫌结交武将,谋划兵变,不然王忠嗣怎么会不听从陛下的建议呢?从此李亨的政治威望跌落谷底,在朝堂中犹如孤家寡人,没有人敢同他结交。他才三十多岁,两鬓斑白,形同老者。】

【但是,这三件事每一件的火刚好烧倒太子身上时就会被李隆基叫停。很明显,李隆基只是打压告诫太子别过头了,他根本没有换太子的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夺权,他学李世民,可李世民的风度就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能学李世民的治国理政思想言行,但根本不可能被模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世民才是唐朝真正的开国之君。

“养成天下之乱”“终成其乱”——《新唐书》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杜甫

“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新唐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