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室里,工作人员也谈论着“南港大学偷拍事件”。
与钟邵留下对大众印象稍许不同,在圈子里,钟邵是出了名的冷,也是出了名的“爱管闲事”,化妆师Kim一时没忍住好奇心,问:“邵哥,南港那事现在发展成这样,万一那男生真是因为生病呢?”
后半句话心知肚明的话,Kim没说出来。
作为公众人物,非常忌讳多管闲事后舆论矛头的特别指向性。
诚然,他们都看到了账号“为儿子发声”的微博,但没看到南港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学生会的回复。
化妆镜反射出誉承唇角含着的笑意,钟邵无声笑了一下,他指了指誉承,对Kim说:“你问问誉承怕不怕?”
竖着耳朵的工作人员这才反应过来,昨天掀翻的浪,誉承家也有一份,目光悄然看向誉承,只见誉承抬眸看着化妆镜,笑意更浓地回答:“为什么要怕?”
这是答案,也是反问。
演员这个圈子也好,娱乐圈这个大染缸也罢,哪怕十年前誉承刚出道那会儿,社交平台的作用也与如今不同。
那时的社交平台仅仅是社交平台,没有粉丝的逐浪飞花与广场屠榜,没有明星的掐点营业、打造人设与时刻抓好风向标,更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却不敢言,你我都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这里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与喜怒哀乐,不会因为多说一句或少说一句就被迫无奈关了评论。
工作人员们愣了一瞬,而后又恍若被提醒一般。
在这个圈子里沉浸久了,不管幕前幕后,最怕的是依托于互联网的高速舆论传播与舆论压力。
可为什么要怕?他们没有想过,或许也想过,但不敢再细想。
钟邵挑了个眉,只听誉承继续说道:“精神疾病,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外在因素与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导、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因素导致其个人表现异常、神经功能紊乱、社会功能损失的病症[1]。假设那位男生真的患有相关心理障碍疾病,并处于病发状态进行偷窥行为,那么为什么今天早上的微博发的是几年前的疾病确诊单,而不是病发后前往医院后的诊断书?是他根本没去医院,还是本次心理活动异常程度其实尚未达到医学标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都尚能进行部分社会功能,足以说明他是间歇性精神病人而非完全病精神病人。那么,他在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就该承担民事责任[2]。监控是最直接的证据,而学校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止女生查看监控,其中有猫腻的情况存在的可能性极大。不论该男生因为何种原因进行偷窥活动,都对女生造成了伤害,女生的心理创伤该由谁去承担责任?“
这一串话,听的在场的工作人员一愣一愣的。
另一名化妆师Alex懵着问:“誉承,你真的只是一名演员吗?”
“我原是个歌手,但学的是表演。”誉承轻描淡写的开玩笑,“这是早上请教了律师朋友的。”
经过连夜修改,钟邵和誉承的每一组妆造近乎完美的贴合了小说中的俞越与纪郴,俩人绝佳的镜头感让Amber拍得直呼过瘾。
就在他们进行试装拍摄时,网络上对ID“为儿子发声”的“发声内容”的质疑,同南港人文学院学生会一般不买账,质问涌进评论区,那些漏洞与疑点与誉承说的如出一辙。
面对质疑,账号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也没有再拿出任何证据,就像它的乍现,消失时,也悄然无声。
由于艾格早前在保卫处立过案,随着关注事件的流量不断扩大,区警局介入。
很快,校方对该男生偷拍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全网通报。
南港大学V:情况通报。
关于我校陈某在教学区域用手机偷拍一事,校方做出以下处理。
2022年5月14日,我校学生向保卫处举报陈某在教学区域对女同学进行非正常行为拍摄,校方经调取监控后于5月23日对陈某做出留校察看处分。因此事件不良影响甚广,我校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取证。经调查取证,陈某曾患有精神疾病,但进行该次行为时为清醒状态,需承担相关刑事责任。5月27日,公安机关对陈某做出了刑侦拘留三日的处罚。根据现有证据,陈某已自行退学。
南港大学始终坚决维护我校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与法纪教育,对违法违纪行为一经核实,绝不姑息。
在此,我校真诚感谢各二级学院的监督,也感谢社会各界对南港大学的关心与支持。
南港大学 2022年5月25日
事件历经十天有余,经过浪潮般的网路舆论终有了一个结果。
这则情况通报清楚吗?清楚的。
模凌两可吗?模凌两可的。
整件事件浓缩成几句话,应受罚的人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却没说行为艺术被带走的学生,发布“八问学校”的学生会人员是否受到了学校的处罚。
问题得到看似解决,实则没有。
整件事件的核心问题早就在“八问学校”中抛出,而校方一句“感谢各二级学院的监督”将八问就此带过。
这是当代高校处理事件应有的态度吗?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学校在乎名誉,学生在乎学校的态度,名誉能够再挣,而对伤害的后续补救却难。
无论如何,人文艺术学院全体学生对校方在这件事情上的磨磨叽叽的处理态度,不甚满意。
钟邵和誉承看到这条通报时,是在午餐时间。
自剧本围读开始以来,为了进一步培养默契感,俩人都是一起吃饭。
誉承蹙了蹙眉,问:“邵哥,你觉得这事算是解决了吗?”
“算又不算。”钟邵说,“对学校来说,算是勉强度过了这次风波,可在那帮学生心里,留下了一个疙瘩。”
誉承微蹙的眉头未得到展开,“不该是这样。”
誉承尚未突出“不该是这样”的缘由,而钟邵听懂了。
他找到受害者女生的微博,递给誉承。
在她的最新一条博文上,简单真诚的写着:谢谢大家。
底下贴了两张图,一张是院学生会发布的“八问学校”,学校始终没有回答的意思;另一张是来自某乎的一个帖子,帖子的内容是“南港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的男女生为什么能那么团结?”的匿名高赞回答。
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区里,网友们讨论起关于女性的更广泛的问题,也高赞其中的一句话:不管女生遭遇了何种骚扰,都不是一件小事。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女性维权依旧需要很高的成本,她们所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个人信息的暴露,还有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偏见。
我们的社会在变好吗?在变好,因为始终有人无时不刻的站在你身后,不遗余力地为你发声;我们的社会在变坏吗?在变坏,因为大数据时代下,键盘这双看不见的手,随时可能把人推入更黑的深渊之中。
誉承的眉头舒展开些许,突然想起钟邵的两部作品,“邵哥,你十七岁在《之春》里演救伙伴的奔跑少年,又在二十七岁在《无人旁观》里演了家暴的丈夫、欺凌学生的老师,我总觉得你的这两个角色跟这个事件有些相像。”
钟邵想了会儿,“是有点像。”说着,钟邵反问了个不太相关的问题,“誉承,你为什么想当演员?”
誉承停了一瞬,才回答:“恩师收我为徒时,也问过这个问题,我当时说每多一次演绎他人的角色,都多了一种人生体验。现在,我的答案大概需要修改一下,我想当个演员,是想将角色为己,体会这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将他人为己,是件漫长又浪漫的事情,一日不可懈怠。
“邵哥,那你为什么想成为一个演员?”誉承反问。
“我不知道。”钟邵敛眸笑了下,坦然地说:“我曾经觉得我想做一名演员是因为我爱演戏,可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大概我的路太过顺当,在该好好学习和磨练演技的年纪就加载了不应有的荣誉和掌声。说实话,我觉得我不会演戏。做了演员之后,我才发现演员这个职业将人与这个社会分离开了,你辗转于一个又一个剧组,拿到一个又一个角色,可是镜头之中的人物,空洞得像尘埃。”
誉承哑然,他没想过在那些重量级的奖项的见证下,钟邵会说自己不会演戏。
钟邵继续说道:“当一个演员有了影响力之后,需要更贴近这个社会。”
“要怎样更贴近社会?”誉承问。
不可否认,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永远都是一个演员演活一个角色的绝佳方法之一。
钟邵挑眉,“等戏结束了,带你去体验体验。”
[1]释义来源于维基百科。
[2]罗翔(2022),“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法制的细节》,云南人民出版社,59.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沉默=纵容(5)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