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今天是高二下学期开学报道的日子,本来班主任让柏昼提前半天到学校帮忙做事,但柏昼睡过头了。

幸好楼上搬家的动静把他吵醒了,他一看时间,离正式报道开始还有两个小时,还来得及。

柏昼家离学校很近,出小区门过个红绿灯就是,步行也就五分钟。

教室里闹得要命,班干部和几个班级活跃分子都已经到了,兴奋地吵吵嚷嚷。

男生高瘦的身影一进教室后门,说笑声立刻停止了,大家都往柏昼的方向看。

“哎呀,昼皇也来了!”

“哇昼哥你今天好帅。”

柏昼人缘好,这几个人都跟他挺熟的,打招呼的打招呼,开玩笑的开玩笑,他几个死党也在,一来就拉着他出去打球。

柏昼这个寒假跟着家里人去香港过年,没机会和死党见面,现在要好好联络一下感情。

他们在体育馆打球,陆陆续续有好几波女生来围观,跟看男明星似的。

柏昼对于这种明星待遇早就习以为常,他人长得又高又帅,拉去当模特能原片直出,常年雄踞校草投票榜的断层级top,又是富二代,家里的背景在整个首都都排得上号,更别说在学校了,再加上成绩好,从小到大走到哪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班主任叫他来学校当助手,结果他一中午净顾着打球了。

下午是开学典礼,不用上课,柏昼打球出了一身汗,干脆翘了开学典礼溜回家换衣服。

一进家门,柏昼就感觉有人来过,果然,姥姥和姥爷不请自来了。

柏昼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就是姥姥家的,因为他自己家在郊区,离学校比较远,他懒得早起,这套闲置的房子就给他住了。

平时他自己一个人住,每天有两个钟点工上门,一个负责清扫,一个负责做饭。

姥姥和姥爷录入了门锁的生物识别,所以时不时就会来看看他,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二老带了开学礼物和好多吃的,本来想着等他晚上放学回来给个surprise,结果他提前溜回家了。

柏昼有点心虚,但二老对他一向比较娇惯,没有太在意他翘学的问题。

柏昼洗了个澡出来,一边吃着姥姥亲自下厨给他做的饭,一边陪二老聊天。

“老赵家的外孙这学期转学到实高了,小昼你有没有在学校见过他啊?”姥姥问。

“没见过,老赵家是哪家。”

“以前的老邻居,后来搬家了,不过一直有联系,挺巧的,他外孙为了上学方便也搬到这儿了,喏,就住楼上,不过我们来的时候没碰见。”

“他外孙听说是国外长大的,估计是转到实高国际部了,小昼也在国际部,以后肯定会见到。”姥爷补充。

柏昼问:“叫什么名字啊?”

“哎,老赵女婿好像是姓姜吧,他说了个名字,洋名儿,我没记住。”

其实这事儿也算不上巧,因为实高作为全市数一数二的高中,是各种二代子弟们的首选之一。

而这个小区是实高附近唯一的豪宅小区,柏昼家住的这栋楼又是小区的楼王,位置和风景都是最好的,老赵家那个外孙会选这里很正常。

姥爷说的对,柏昼不仅是国际部的,而且还是国际部兄弟会的老大,今天晚上部里的学生就有聚会,柏昼很快就能见到那位新同学。

-

实高国际部,不像一般学校那样是指国际课程班,而是指具有国际背景的学生,比如说有海外和港澳台身份,或者有海外长期居住经历的学生。

国际部学生基本都分配在普通班里,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考试,至于走国际教育路线的那种,在实高叫国际班,是两码事。

但是姜忆不一样,他不仅属于国际部,而且读的也是国际班。

他在瑞士出生长大,念的也是瑞士的英文学校,和普通班根本不在一个教育体系,自然只能上国际班了。

而且他这次回国,本来也没打算上国内的大学,只是来熟悉下中文环境的。

姜忆虽然从小在国外长大,不过他爸爸和家里的家政都是华人,有中文母语环境,他小时候也上过华文补习班,假期还经常回国,所以中文也是母语水平,差不多能对标国内的小学毕业生吧。

实高虽然有不少外籍学生,但国际班里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只有姜忆真的是半个老外,物以稀为贵,而且他长得还特好看,一来就有好几个热情的女生围着他搭话。

“Lyric你是不是跨国家庭的啊?”一个女生问。

姜忆否认:“我爸妈都是中国人。”

“可是你的鼻梁好高,皮肤好白,哇,睫毛也好长,我还以为你是混血儿。”

其实姜忆的奶奶确实是南非人,但他的长相随他妈妈,并不像他爸爸家那边的人,也看不出多少混血特征,这几个女生只是因为他来自国外就随口瞎问的。

“你奶奶竟然是非洲人,可是你长得一点都不黑哎。”

另一个女生打断:“南非好像也有白人的。”

“那你会说南非语吗?”

“南非语是什么语?”有人问。话题彻底歪了。

“我奶奶说南非荷兰语,不过我不会说。”姜忆压根就没见过他奶奶几面,他连跟他爸都不太熟。

就在女生们的讨论非常幼稚地歪向了南非的官方语言和种族构成的时候,有个男生走进来了。

女生们团结地驱赶他:“女王的地盘,男的不许进。”

“昼哥让我来喊姜忆。”男生搬出了柏昼的名号。

-

和很多追求开放式教育的学校一样,实高每天的课只上到下午三点半,这之后都是自主学习时间,大部分同学会用这部分时间去找老师答疑,或者参加社团活动什么的。

柏昼就属于参加社团活动的那批人。

今天国际部聚会,一帮子男生从校外弄来了啤酒,反正今晚没有晚自习,随便喝。

柏昼问了句这学期国际班是不是有转学生,叫什么名字,有个男生说知道,叫姜忆,听说是个海外华人富商的儿子,学艺术的。

大家想邀请姜忆来互相认识认识,就派那个男生出去找,转了一圈没找着,最后在姐妹会那里找到了。

姜忆待的那间教室其实是姐妹会的活动室,每到社团活动时间男生就都离开了,姜忆初来乍到不清楚这些,还傻愣愣坐那儿跟女生聊天呢。

当姜忆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柏昼其实有点恍惚。

眼前这个男孩留着一头微卷的长发,染成了饱和度很低的橙粉色,脸长得又小又白又精致立体,要不是他那一米八几的修长扁平身材一看就是男的,柏昼还以为自己见到了校花。

国际班一向对学生的仪容仪表问题管得比较松,艺术生更是争奇斗艳,姜忆这个头发就是惹眼了点,倒也算不上特别出格。

柏昼他们几个和姜忆互加了联系方式。

姜忆从小没在中国长大,不太玩儿国内的社交媒体,虽然为了生活方便也注册了国内青少年常用的那个几个软件,不过个人页面上都是一片空白,除了最基本的聊天,他什么花哨的功能都不用。

柏昼把他拉进了国际部兄弟会的小群,然后就没再聊过天。

姜忆这人看上去比较恬静,其实挺会来事的,见了谁都笑眯眯,而且他笑起来很甜,谁看了都忍不住心生好感。

在场的好多男生都跟姜忆聊得热络,但柏昼他们几个对他兴趣缺缺。

本来柏昼邀请姜忆来兄弟会,就是抱着多认识个朋友的想法,要是能当成哥们最好,当不成也能当个熟人,将来毕业后多条关系。

像实高这种学校的学生,即使毕业后也都有相对紧密的联络,尤其是兄弟会这种普通背景的学生想进都进不来的社团,以后拿出社员名册就是满满一册子的人脉。

但柏昼总觉得姜忆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他身边的这些男生都不一样。

具体哪里不一样,柏昼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可能因为姜忆是个外国来的艺术生,艺术家都比较特立独行?柏昼瞎想的。

总之,他觉得自己不太可能和姜忆处成哥们了。

-

姜忆的性格有点自来熟,但实际上他的朋友不多。

他从小上过6年的寄宿制男校,交到的好朋友很少,他跟一般的男生都不太合得来,只能当泛泛之交,很难深交。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gay。

好在艺术生里性取向多元化的人不少,他来实高没几天就交到了一个同伴。

同伴叫李添天,是他上视觉艺术课的时候认识的,两个人在课间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现在还没到三月份,天气还没开春回暖,李添天已经在他的冬装外套里穿了一个超短款的露脐上衣,走路的时候一扭一扭,腰肢若隐若现。

姜忆提到他昨晚参加国际部聚会的事。

“你进了兄弟会,也见到柏昼了吧?怎么样,是不是超级帅?”李添天兴奋地问。

“你也认识柏昼?”姜忆听说过柏昼是实高的名人,没想到他在国际班也这么人尽皆知。

李添天犯起花痴,连连夸赞柏昼长得帅,太帅了。

“那你是不是加了柏昼的联系方式?快给我看看。”

姜忆点点头,掏出手机,翻到柏昼的账号。

页面很简单,内容也没什么奇特的,一眼看过去就是个普通的富二代男高中生的账号。

姜忆问:“我把他号码发给你?”

李添天翻了个大白眼:“我才不要,柏昼那种一看就是大直男,没意思。”

“直男怎么了?”姜忆不解,世界上大部分男的不都是直男么。

李添天凑近他,用翘着小拇指的手挡在嘴边,神秘兮兮地来了句:“我跟你说啊,千万不要爱上直男。”

本文时代背景大致参考2010年到2015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圣玛利亚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