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

不知道是使团自纠之后,当真让途经的知府挑不出犯禁的毛病,亦或是车正使那一套行“人情费”的花活儿,再别的官老爷处起了作用。

总之,后续过关的三座城郭,个个畅通无阻。

朱庆的心境从一开始的翻江倒海,逐渐也因为认清了现实而麻木下来。

车辕颤晃着停下,一帘之隔的马车外,传来一个荀丽国官奴的禀知声,汉话说得很蹩脚。

“老爹,要进蓟州了。”

车里的朱庆照旧没理会,好半日才弯腰下了马车。

往东看去,果不其然伫立着一座高旷的城池,因是拱卫京师的重镇,此地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车马往来,虽不及同名的蓟州,却也不是金山关能够相提并论的。

连他们的车队都因为庞杂累赘,被结结实实地堵在了最外围。

朱庆本以为车植会和之前一样,施展他那金银开路的“神通”,哄得守城卫给他大开便利之门。

结果不仅正使车植了,整个荀丽使团上上下下,都形如鹌鹑,低眉顺眼地等待着排队进城。

这就有些反常了。

朱庆干脆牵过自己的马,驱驾过去跟车植并骑。

“离闭城门的时候还早,怎么前面就堵得水泄不通了?”

车植被吓了一跳,扭脸看见是朱序班庆,这才稍稍松气,心有余悸地看着他道。

“小的也是刚刚得知消息,原来是蓟州镇以西,到金山关一带发生了好几起的敌袭,虽然遭难的都是些最北面的小城,但未雨绸缪,蓟州镇从几日前就开始就地加征军赋了。”

他颇通大献文墨,遣词很是地道,说到最后甚至欲言又止的闭了口。

朱庆居高在马背上,能一眼看见蓟州镇的城门口。

难怪车植不敢置喙,每逢备战抽调,民间怎能不是蒙上一层阴影。

这般上防下瞒,对城门进出的把控,自会严格更多。

好在天色尚早,等轮到盘查他们时,还余下多半个时辰才会关门,朱庆眼见着车植带着两个荀丽使臣,连连地点头哈腰上前交涉,索性独自勒马转向了车队外沿。

四周还有不少着急进出城关的本朝百姓,看着使团的车队,多是一副怒目多过新鲜好奇的复杂眼神。

朱庆知道这里前不久,才被征兆过为荀丽使团私贸而使用的载具,这种情况下,要是还能落个好名声才怪了。

饶是他自诩厚颜,被来往这样多的视线诘着,一时也有些受不住,灰头土脸地回到了车队中间去。

幸好等待的时间不长,他还没来得及翻身下马,一路上负责向他实时说明的荀丽官奴又过来了。

几乎同时,使团车队的队首,先一步开始移动。

朱庆没回马车,骑马扫量着熟悉的蓟州镇,见房屋街道仍是从前的模样,因是军事重镇,城中街道比腹地的设置要宽直许多,以便于行军经过。

等到闲时,这样宽阔的街道就成了蓟州子民,肆意摆摊,穿行游逛的好地方。

如今却看不见多少闲杂人等在街上逗留了。

无形间显出一种山雨欲来的严肃气氛。

使团经过,自有大献规制约束在驿站中歇宿,不过落榻这个过程要消耗不少时间,朱庆决定另行他处,只消赶在衙署查对文书之前回来,陪同使团过衙即可。

他呼着寒气,先往驿站西街的那家刘记,去吃久别的棋子烧饼。

因为来的早些,还不到晚食的饭点,铺子前排满了一层刚出炉子的腾热烧饼,朱庆仔细选了几个,没揣在怀里带走,反而又要了热汤钻进铺面里。

屋里零星两个人,朱庆好热闹,皱皱眉跟一个穿着立整的年轻男子,合坐在了一张方桌的两侧。

他搓搓手,忙吹了两下汤碗飘起的热气,痛痛快快喝了一大口。

暖流下腹,他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连日的舟车劳顿,害得胃口都跟着疲乏,甫一唤醒,顿时迫不及待拿起一个烧饼就送进口,一如记忆里的外皮酥香,内里扎实。

他一鼓作气吃下去三个,抬起头喘一口气,才发现同桌的路人在看他。

朱庆忽然就有点不好意思,尤其对面的人挺鼻深目,额发带着一点似有若无的弧度,令人一见就觉得有些骄慢不凡。

朱庆情不自禁抹干净嘴,看过了他的正脸,才后知后觉此人其实尚在少年。

大致十六七岁的样子,还未弱冠。

像是蓟州镇内哪位豪族的子弟,朱庆不由下意识的猜测起来。

这少年人对上他的目光,倒是不甚在意,反手将自己装饼的筐子推到了两人中间,“这么多的饼,我吃不完成了浪费粮食,所幸先生好胃口,不妨自取食之。”

朱庆是个不拘小节的脾性,见此稍一犹豫,真就信手拿起一个,道了谢就填起肚子。

他也不硬塞,感觉有了七分饱意,就端起碗用剩下的汤来溜缝。

同桌的少年人与他同步吃完,实则才用了一汤一饼,对他的语气里有些佩服,“先生是习武之人?”

朱庆体格高大,又是民风彪悍的辽东人,打小是会那么点三脚猫功夫,六岁后虽然专心走了那科举的文人路子,但没少被人误会。

“我小时候跟着长辈种地,长大了又跟着长辈读书,连刀都没摸过的,就是胃口大,见着好吃的没够。”

他见怪不怪地说道,反过去打探对方。

“说来这家刘记也开了近百年,在当地很是正宗好吃,我观阁下这样地道,莫非就是蓟镇人士?”

“非也,我与先生一样,只是挑剔罢了。”对方虽然态度坦然,到底是把话绕过了。

朱庆见他颇有戒心,知道不能欺他年轻,干脆自报了家门。

“我姓朱单名庆,现今在衙门上领着职,这次来蓟镇也是有公差在身,不想还能结识一位志同道合的小友。”

少年人果就提起两分兴致,向他拱拱手。

“我叫白喑,是来此地……替家人处理事务的。”

朱庆暗暗颌首,若非托词,那就涉及别人的家事,当然不合适知会给外人了,他只得转了话头。

余光扫过白喑骨节分明的右手,见其指腹和掌心上都深附着茧痕,忽然明白过来,“倒是让白弟见笑了,不知磨成这样的茧,得使什么样的兵器?”

白喑下意识蜷了蜷手掌。

“朱兄眼力不错,不过我这一手茧,倒没那么特别,不分长短轻重,假以时日都能磨练出来。

“不过,我最常使的是一柄剑。”

他旋即不以为然地动动唇角,“平平无奇的一柄剑罢了。”

朱庆听得有趣,还想多跟这少年人套套话,谁知对方却忽然起身,没了兴致一般漫着语调,“既然各有事务缠身,我就不多耽误朱兄了。”

一声告辞,铺子里转眼就没了白喑的身影。

朱庆不禁站起来往外看去,又受限于渐起的风沙,连那人离去的方向都全然无知。

他拿起桌上散着的一根筷子,在掌心里轻掂了掂。

满脑子里还在搜寻蓟辽两地,哪里有这么一支白姓的边武豪族。

若说是寒门出贵子,他都亲自打过了交道,也没从那人身上看出一丝小门小户的影子,至少那双眼睛里,几乎找不到什么谦逊和恭敬。

遇见这么一出横生的小小枝节,再想把心力拉回到囚困住自己的本职上,朱庆只觉得郁郁索然,偏偏金山关一日近过一日,张二还在指望着他呢。

朱庆把脸埋在双手中,心里一阵阵的痛苦。

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冬至那晚的宫门。

在他的身体尚未冻僵,激动化为惴惴不安之前,在东华门后他见到了丁淳亭。

冬夜漫漫无星,即使临近破晓,仍然宫墙漆深。

丁右侍郎束手立在甬道上,对面前背身的人态度十分恭谨,“此事经过查证,千真万确,下至各地属官,上至礼部,鸿胪寺,可谓上下打通,各谋其利。”

他点了几国使团的名,最后道:“……荀丽尤甚。”

朱庆远远站住脚,不敢凑近被人误会鬼祟偷听,因此只能勉强听见声音清朗的丁右侍郎说话。

背对自己方向的另外一人,他除了能看出轮廓身形,却是一个字都没能听见。

但是很快,也不知这人说了什么。

只见丁淳亭一连三应,目送那瘦矮直挺的大人往深处去了。

朱庆忙原地踏出声,三两息后脚步加重,随即微缩起脖子,作一副怕冷赶路的模样走向甬道那头的丁淳亭。

“丁大人怎么也在?”他讶然抬头。

丁淳亭脸色冻得和他一样白,闻言依旧是春风一样的气度,“署内有些事,倒是朱序班可是鸿胪寺有何急务,要连夜的报进宫来?”

朱庆赶忙把来前陆顶云的吩咐,挑拣着表明一番,接着却正色起来。

“事关重大,不瞒丁大人,我有金山关来的急报需要送批内阁。”

丁淳亭似是看了他一眼,随即侧了侧身子,半挡住了他的去路。

“我正要去内阁,向谢大学士汇报来年春闱的准备。”他伸出手,和气地平常道:“正巧,朱序班把信给我捎去就是。”

朱庆的嘴唇抖了抖,他脑内挣扎了一瞬,脱口而出。

“那便多谢大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