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屋里欢快的笑闹声,王裕树悄悄的转身离开。一夜平静,第二日王裕树将兄弟俩送上学堂,就带着王母和妞妞回老家去了。
在送兄弟二人上学的路上王裕树又与兄弟俩深切交流一番,给对方一个定心丸,兄弟俩这才恢复情绪乐颠颠的上学去了。
面对没给自己好脸色的王母,王裕树同样假装看不见典着脸像王母致歉,并用店铺开业的人事安排来转转注意力,果然王母立刻忘记了之前的不快和王裕树激烈的讨论起来。在驴车到达村子之前王裕树已经和王母敲定的大致的人选。
本以为回家又是一番唇枪舌战,没想到很轻松的过关了。王父到底是男人心大的很,而且看问题的角度与王母也有很大区别。那些在王母看来很严重的事情在王父眼里都不是个事!
其实也不是王父特别心大,而是王父知道男人如果有坏心,那是十头马也拉不回来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多费心思弄的关系僵硬呢!而对于自己的儿子品性王父很有信心,对于女方的流言蜚语经历过风风雨雨的王父有些自己的理解,豁达的王父选择相信儿子,选择包容选择接纳。
于是下午王父就跟着王裕树一起回到县城,和王母一起认真的准备起三媒六聘,为儿子的婚事奔波劳累。
本来王母和王父还忧心忡忡怕自家无法拿出体面的聘礼,给儿子丢面子。结果第二天王裕树就拿出一盒的银子,并心虚的向王父王母坦白了自己已经将现在住的小院买了下来。这巨大的惊喜直接把王父王母砸的晕头转向,缓了好半天才接受这巨大的惊喜。
王父王母看着桌上白花花的银子心情复杂,本来心就偏向王裕树的王父王母,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儿子的说辞。有了银子王父王母面对吴家人的底气也足了,最好的官媒,郑重的礼仪。
到底是世家出身王父对于吴家人的心里把握的很准,虽然自家的家境不如对方。但对于双方该走的程序一步也不省,该有的聘礼一样也不少,给足了吴家人该有的尊敬和重视,同样也赢得了吴家人无限的好感和尊重。
古代订婚到结婚很郑重繁琐,需要“三书六礼”,“三书”分别为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王母请了最好的官媒上门,吴家人见王家人诚意满满也没有拖拉刁难,两家配合默契,很快就完成了钠采到请期的一系列流程。
在定亲宴当日王裕树在老家祭祖完毕后就带着装扮一新的三个小家伙,和亲人们一行十二人坐着租来的马车去吴家赴宴。王父王母准备了隆重的十二件聘礼,置于六辆礼车上由大伯他们护送至吴家。
一路上王家的礼车引爆整个下相舆论,所有人都知道吴家女被乡下来的野小子给拿下了。不伦外界如何王吴两家人都开心的不行,王父王母与吴父吴母郑重的定好婚事,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宴席上更是其乐融融,小家伙们也很好的活跃的现场的气氛,赢得了吴家人的欢心与友善。
宴会结束后王裕树抱着聘书不停的傻乐,吴家人看着礼书同样满怀欣慰。王父请高僧合好日子,吴家人看完也很满意。至此两人的婚事彻底定了下来,只等明年再行迎亲之礼。
此事结束后王裕树也开始自己的事业,店铺也已经整改完毕,订制的大锅也已经全部到位,王裕树更是和屠夫大哥签订了订购的合同。只等人员就位,开业大吉了。
王裕树跟王父王母商量过,也与大哥王伯壮敞开心扉畅谈过,王裕树给大哥两个选择:一个是帮自己看店每月给三成的提成,一个是将吴家的一个店铺让给大哥自己干,每月要给自己三成的管理费和配方费用。
望着魅力无限且愈发成熟稳重的弟弟,王伯壮眼神闪现着无尽的**与不甘。最终王伯壮还是决定拼一把,抓住弟弟送给自己的机会奋力一搏。
王裕树看着哥哥王伯壮最终的选择欣慰的笑了,兄弟二人手掌在空中交汇最终重重的握在一起。
小舅子田修洁念过书也在县城给人当过账房,不过因为主家走私青盐暗中做假账被抓。小舅子也受到了牵连加上前几年世道不太稳定也就没有外出在家务农。所以王裕树请小舅子做自己新店的账房兼管事,请来大嫂陈秀英来给自己做厨房总管。请二伯家二堂弟王文田来做大堂经理,请了几个沾亲带故老实忠厚的族人来帮忙。
此消息一出族人哗然,不过王裕树并没有理会,重要的亲朋家里的消息已经通知过了,并不会因为外面的猜测而离心。就这样王裕树的店铺就在众人瞩目的情况下开张了,半敞式的厨房,五口巨大的铁锅,里面海量的卤肉,熬制了一天一夜,浓郁的香气整条街道都能闻到诱人无比。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