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各家各户就有了动静,纷纷拿着柴刀绳子出门。
林麦花和母亲还有嫂嫂结伴出门。
原本牛氏提出大家一起走,往年都是一起的,何氏一口就回绝了。
不是何氏自吹,牛氏远远不如她能干,桃花干活总是各种躲,跟这母女俩搭伴,吃亏的都是三房。
以前都是一家人,何氏不好和婆婆闹得太僵,而婆婆又无条件地纵容二房母女,三房吃亏也只能忍着。
如今不一样了,都分家了,何氏不觉得自己还需要对着二嫂处处退让。
于是,先是兄弟三人出门,然后是林振德带着母女俩还有余氏,四人出门时,天还没有亮。彼时牛氏才刚起来上茅房。
“三弟妹,你们这么早?等我一等,我很快。”
何氏翻了个白眼,推着林振德出门,“赶紧走,一会儿她这个不敢去碰,那个不敢去摘,完了还扛不动,都是咱的事。人家有一大片地,种都种不完,粮食吃不完,咱有什么?不赶紧上山找些值钱的,过年都得干瞪眼。”
这话是事实,因此,林振德对于此次开山,心中特别紧迫。
四人出门,林振德走在最前头,带着几人就往西山上爬。
往西山上去的人很多,天蒙蒙亮,三丈开外就看不清人脸,众人都闷不吭声赶路。
入了林子,翻过了两片山头,林振德指着前面的山坳小声道:“那边有一片柿子林,二哥和老四都知道位置,咱得快点。”
对于林振德而言,无论二哥和老四如今和他有多不和睦,曾经大家都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那是一家人,找着了好东西,肯定是把兄弟叫了一起帮忙,这山上的东西属于官家,开山以后能把东西搬到家里,那才属于自家。
如今这一分家,兄弟成了外人,山上的东西自然是各凭本事,谁先抢回家就是谁的。
往年开山,何氏妯娌几个都是负责砍柴,原本今年何氏也砍柴,这些野东西都归父子四个操心,结果兄弟三人被叫去打猎……家里日子紧巴,已堆了不少麦杆子 ,柴火不急,摘果子更要紧。
看着半山坡都是柿子,何氏眼睛发亮,问:“还有其他有货的地儿么?”
林振德颔首:“有一片栗子林,不过,老四喜欢吃,他多半去那边。”
柿子半黄,摘回去送到镇上就有人收,拿去做柿饼。价钱还行。
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柿子沉甸甸的,有点麻嘴,余氏一个字不多问,到了地方篓子一放就开始摘。
姑嫂二人站着摘,何氏也是在地上摘,多数时候是在给树上的林振德打下手。
林振德不是第一年摘,还做了专门的倒钩,直接把枝条上的柿子勾过来,既取了果子,还不伤枝干。
几人忙而不乱,也没忘了压低声音,生怕被人听见了这边动静。
何氏昨天夜里就准备好了干粮,几人还带了水囊,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喝几口水。
短短半日,就装满了带来的所有篓子。
柿子林摘掉了大半,林振德并未停手,一直忙到天黑,将能摘到的所有柿子都取了,篓子里装不完,全部堆地上。
此处是密林交界处,再往里,各种野物都有。
余氏看着天边的夕阳发愁:“娘,咱得回了吧?怎么不见孩子他爹过来?”
林振德早已嘱咐过三个儿子,不管有没有收获,傍晚都到这边来搬柿子。
这里足有近千斤,如果兄弟三个不来帮忙,今儿能带一半儿回去都算几人力气大,主要是扛着柿子是走密林里的小道,路不好走,背得太多万一摔了,那不光柿子捡不回来,人也要出事。
太阳落山之前,终于有人往这边来。
是林青武兄弟三个,旁边还有赵东石。
林振德看到来了个外人,脸色有些僵硬。
林青武猜得到父亲的想法,笑着道:“爹,东石父子三个真的是能人,打猎特别厉害,关键他们特别擅长追踪猎物,今天我们抓到了一窝兔子,还打到了四只野鸡,又有一只狍子……”
“还有只狐狸。”林青冬接话,乐呵呵的,“赵大伯和赵大哥已经拿着东西抄小道去城里了,他们说这种野货,要在城里才卖得上价。”
林振德心中一喜:“真的?”
林青树点头:“咱们村的猎户都是半吊子,赵家还有朝廷发的牌子,平时也能进山打猎。”
林振德隐约明白了三个儿子的意思,不光是说他们今日收获颇丰,还在隐晦的表明赵家看不上这片柿子,人家有更赚钱的手段。
“东石兄弟是来帮咱背柿子的。”林青武再次强调,“我说不用,毕竟满山遍野跑一天已经很累了,可他非来,说是邻居就该互相帮忙。”
兄弟几人一边说话,手上也没停,飞快将柿子用麻袋装了。
小山那么大的一堆的柿子,竟然真的给扛完了。
林麦花都以为明天还要来一趟。
这东西摘了自然是搬回家才放心,不然,晚上被人扛走,都没地方说理去。
林振德一边走一边冲赵东石道谢:“麻烦你跑一趟,放心,叔不让你白干,回头给你发工钱,别嫌少啊。”
赵东石扛着柿子健步如飞:“叔,都不是外人,您抬客气了,您要是真觉得小子帮上了忙,回头请我吃顿饭就行。”
人都这么说了,林振德再说给钱那就外道了,于是,大包大揽道:“请你喝酒!”
往回走时,天越来越黑。
不知不觉间,林麦花走在了何氏的后面,她的后面就是赵东石。
赵东石笑吟吟的:“麦花妹妹,累不累?要不要我帮你?”
林麦花累得直喘气,看了一眼他肩膀上的麻袋,比她的还大了一半不止,偏偏他脸不红气不喘,还有空开玩笑,她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有点累。不用帮忙,我自己能行。”
说完,快走了几步。
赵东石:“……”
柿子没有进家门,甚至没有进村子,从后山就直接抄小道去了镇上。
每逢开山,镇上的各家铺子都会收山货。柿子常见,贵的时候三文一斤,贱时一文一斤。今年柿子丰收,但味道不错,收了二文一斤。
几人的柿子,林振德估摸有九百斤左右。
林振德货比四家,每家都问了一遍,选择了价钱最高的那家。东家懒得上称,直接估整数,二两银子,愿意卖,就把东西放下拿钱走人。
于是,林家人忙了一天,出镇子时,林振德兜里多了二两银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开山第一天,摘柿子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