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面、各个朝代的皇帝、官吏们已像最忠实的观众,做好了准备等待着天幕的开讲。
虽难免担忧天幕泄露一些政策给实行带来更大的难度,但对天幕的开讲仍期待居多。
他们已从前几次的视频中猜测出讲师乃后世之人,后世人许不知晓她口中的人能看到视频,反正他们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好处。
比如——大秦,西汉现在已投入使用的、便于书写的纸。
比如——汉武帝刘彻知道了自己晚年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元璋暴躁地揍了朱棣一顿,朱棣老大不服气了。后世所谓他的后代出了个“叫门天子”败家玩意儿,和现在的他有什么关系!
再比如——秦始皇一定很有话讲,他正和后世所谓“汉高祖”,“西汉开国功臣”一干人等坐一个院子等天幕开讲。
不一会儿,已熟悉的清朗女声响起。
——话说,前几期的内容呢,是紧跟热点。
先讲了卫青、霍去病,秦二世而亡,秦皇汉武为求长生嗑药被忽悠等热门话题。
以后按咱们自己的步骤走——大体按朝代顺序来,但也有可能想到哪讲到哪。
闲话少叙,进入正题。
如果西汉也有感动“西汉十大人物”的评选,他肯定是要上榜的。
他凭一己之力,让汉武帝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他死后,百姓为他建了华国历史上第一座祠堂,每年都去祭祀,他就是——文翁。
而且两千多年过去了,现在在他的故乡还有文翁纪念堂。
天幕上出现了漂亮的图片。
各朝代的人纷纷表示羡慕,就算是皇帝也不免眼馋,这不仅是名留青史,都不用忧心祭祀断绝的问题了。
尤其同属汉武帝时期的官员,都是一个时代的人,凭啥你流芳百世?
文翁,庐江舒县人,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汉景帝末年,被任为蜀郡的太守。
当了太守后,他见蜀地偏僻,贫穷辟陋,有的地方甚至还未开化。
他有仁爱之心,想把他们引到文明的道路上去。他不仅有这个仁心,也有这个能力。
他怎么做的呢?
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给他们上课讲学,遣诣京师——也就是到京城去留学,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让人带到京城,送给那些博士。
几年之后,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授官职。他们之中,后来有官至郡守、刺史的。
又在地方修建学馆,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来学的学生能免去他们的徭役、赋税。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
文翁:……说的真是他
欣喜又感动,他何德何能让蜀地百姓如此爱戴。
周围的人无不上前道贺。
此人被天幕如此盛赞,被后世一直铭记,青云之路就在眼前。
他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先进的,不是仅仅让学生们坐在教室死读书,念之乎者也之类的。
常选学官僮子,在每次巡视各县时,带学生同去,给他们讲解上课,给他们分析实例。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有学识,还有相应的实践能力。
他的学生品行佳,有能力,到各地去都非常受百姓们的欢迎。
史书上是这么形容的:“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
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①
天幕下不知有多少人心动。思路打开,读书育人,流芳后世。
说到古代的学校,我们很容易想到宋朝的民间教育组织。
但其实明代教育的发达,远远超过了唐、宋和元代。更不要提后面的辫子朝,文盲率高得令人咂舌。
为什么辫子朝文盲率那样高,大家度娘一搜或找相关资料,怕404就不说了。
明朝教育怎样发达,相关数据在《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一书中有列举,大家空闲可以去看看。
历朝历代的人:……又是这句话!这个讲师可恶,咱们又看不到。
教育发达的原因嘛大家都知道,老朱出身穷苦,自己没书读,后来一边打战,一边勤于问学,最后他文化水平很高,他也深知教育的重要。
他觉得治理国家要用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人才是教育出来的。
当皇帝之后老朱提出“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②
有这样理念的老朱,把办学与农桑视为同等重要的“王政之本”。
下令从中央到地方都设学校,以教育子民。
且老朱对教育的重视不是停在口头上,而是采取许多措施让他落实到位。
一,他把地方官的办学成绩与官员的政绩挂钩。
二,重视教官之选。
三,全部免除学费,为生员提供生活保障。有没有觉得像我们的义务教育。
四,实行书籍笔墨免税。
通过这些措施,明朝教育遍地开花。
————朱元璋哈哈大乐,众大臣自然称贺。
秦始皇:……
实行愚民政策的嬴政觉得自己受到了暴击,且暴击伤害贼高。
刘邦啧啧称奇,拍腿赞叹,“了不起!恨不得相见。”
对从一个破碗打出一个帝国的朱元璋,刘邦非常有好感。殊不知,朱元璋也喜欢汉高祖。
韩信知道“西汉”那位韩信不仅身死道消,连家族都被夷了三族,对这位刘邦连个眼神都欠奉。
只萧何扯了扯刘邦,提醒对方悠着点。
看这样子始皇帝是不打算杀他们了,但你也不能太岁头上动土。老爱作死蹦跶是咋回事?!
汉武帝也流口水,他用人不拘一格,不然也不会发诏书要各级官吏推举贤才,鼓励天下吏民直接向他上书,网罗人才。
但哪能有朱元璋系统培育的人才多。
董仲舒又趁机进言一番他的徳教论,“陛下,后世也以教化治天下,要教化百姓,需在国都设太学,邑城设庠序。”
汉武帝点了点头。
李世民也很眼馋,他推行科举制度,也不是那么顺利,阻力颇大。
只能说后面朝代对老朱的抹黑极厉害,极力宣传残暴,说起老朱,大家第一印象都是洪武大逃杀的暴君。
当然,老朱创建的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的在于培养与选拔官吏,影响有好有坏。
总之,和我们现在的教育相差非常大。
今天内容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朱元璋等人还疑惑何为“洪武大逃杀”,的暴君,没想到又是戛然而止。
但也拿天幕无可奈何。
①出自《史记》
②出自《明太祖实录》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