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必须是他啊,放羊人,捐家产逆袭成御史大夫——卜式。放到爽文里,也可以混个草根逆袭的主角当当。
他父母早亡,以田畜为业,抚养一个弟弟。
等他弟弟成年后,卜式独取畜羊百余只,田宅财物尽数给了他弟弟。
他自己则赶着这百余只羊进山放羊去了。十多年,羊繁殖到了数千头。他又买了田和房子。
结果呢,他弟弟败光了家产,卜式又接济了他,这样前后好几次。
他这个事迹,很容易让网友贴一个扶弟魔的标签。
当然,我们知道古代当官得有孝悌的好名声,所以类似卜式帮扶弟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东汉那个大名鼎鼎“马革裹尸还”的马援,曾北地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
他曾感叹:“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也就是说,他认为财产增加之后,应当赈贷贫困,否则只是个守财奴。
马援尽散财产给兄弟朋友,自己穿着十分简朴。
然而,汉朝上交家产的只有卜式。所以他特别不一样。
当时汉武帝正对匈奴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打战打的都是钱啊。
卜式上书,愿输一半家财助边防费用。
汉武帝派的使者问他,你是想当官?是有冤屈?
卜式表示,不不不。
我从小放羊,不习惯仕宦,不愿当官。
我与人无争,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没有冤屈。
使者就问,那你想要什么。
“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①
卜式回答的伟光正,不过确实是他真心话呢。
奈何别人不相信他的真心啊。
使者回京报告给汉武帝听。汉武帝听了觉得稀奇不理解,还有人不爱财不图利的?
就征询丞相公孙弘的意见。
公孙弘表示,不可能不可能。不合情理啊,陛下不要接受他的捐赠。
所以汉武帝就没有接受他的捐赠。
还是后来霍去病河西大捷,使匈奴浑邪王率众投降。(嗯,后来的金日磾就是这次的投降人员之一。)汉武帝置五属国安置他们,耗尽府库钱财。
卜式又送钱二十万给河南太守,河南太守报告皇帝,汉武帝这才相信上次卜式的真心。
题外话,汉武帝迎浑邪王率众投降,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百姓恐县令无钱发给,纷纷将马藏匿他处,不肯应命。皇帝大怒,要斩长安令。
黯汲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①
作为读者,看了想为他喊666
可以辩解汉武帝是为了展示汉威,但为了这个原因,而使百姓不安骚动也奇怪。
像汲黯这样不畏强权,敢逆龙鳞的官员必须点赞。他最后善终,也可以看出,汉武帝不愧为明君。
咳,说回卜式。
汉武帝接受了这笔捐赠。
当时富豪皆争隐匿财产,只有卜式不一样。
于是武帝任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借以鼓励其他富商大贾捐纳。
可惜,其他富豪不上道,才有后来桑弘羊花样百出给朝廷筹钱。
南越相吕嘉反的时候,他又上书请战。
汉武帝认为他很贤德。
“雅行躬耕,随牧畜悉,辄分昆弟,更造,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①
卜式被封“关内侯”,官御史大夫。又因反对盐铁专卖,让皇帝感到不悦。
后来汉武帝封禅,卜式不习文章被贬为太子太傅,以寿终。】
富豪们,尤其汉朝的富豪:……
简直可以说卜式因捐家产而青史留名啊。
疯狂心动,万分不舍。
【98年初,百多位著名专家历时数月,从曾经为种花家的文化、科技、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和成就的人物当中遴选出了40位代表人物,作为“中华文化名人”。
这些人物是从春秋到近现代跨越了3000年的历史中选出的。
(按照出生时间排序,他们是:管仲、老子、孔子、孙子、屈原、李冰、司马迁、张衡、蔡伦、王羲之、祖冲之、贾思勰、吴道子、李白、杜甫、司马光、毕昇、沈括、李清照、关汉卿、黄道婆、李时珍、朱载堉、徐霞客、曹雪芹、詹天佑、齐白石、蔡元培、鲁迅……)
以青铜雕像的形式,将这些文化名人的形象永久伫立在中华世纪坛,以表达对文化先贤的崇敬与怀念。
其中就有他——司马迁
天幕播放出的图片恢宏大气上档次。】
汉武帝刘彻、诸位官员,唰——动作出奇地一致,望向司马谈。
心中疯狂尖叫——
啊,嫉妒使我面目全非!
生子当如司马迁。
司马迁年龄尚幼,并不在朝堂。所有的嫉妒都朝着他爹去了。
司马谈没来得及高兴,被诸多大佬恶狠狠地注视,冷汗都下来了。
心中充满自豪欣慰与担忧,天幕夸的可不是现在的儿子。
其他朝代诸人的反应也大差不差。
【大家对他必须很熟悉。
谁初高中写作文没写过几次他的经典名言呢?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②
谁不知道我们迅哥盛赞司马迁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曾跟随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十九岁为补博士弟子。
二十岁和博士褚太等六个人循行天下,开始游历的生活。游遍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后来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文史典籍,诸子百家,档案史料。
司马迁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格言的实践之人,所以他学识渊博,见识广阔。
他还与落下闳、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共定太初历。
《太初历》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始),一月的日数为29.53天,一岁(年)的日数是365.25天。
和咱们现在的历法差距已经很小很小了。
太初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天幕同时放出了后世历法图。
官吏们疯狂抄作业,痛并快乐着。他们不能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可以料想到加班日子长着呢。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司马迁后来的遭遇已经说过,大家都知道,不再赘述。
《史记》的好不需要这里再夸,我们说他特别不一样的地方。
是的,他是不一样的史学家,没有对医者的偏见。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详细记录了淳于意许多的医案和他的学术渊源。
读这篇传记,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诊籍”已经具备了现代病案格式的主要款项。
这篇传记为后世之人留下了关于医学宝贵的史料。
对比《汉书》作者东汉的班固。他没有给淳于意立传,提到淳于意,只写他的官衔齐太仓令,突出强调皇帝的‘仁’。丝毫不提他是医生,更不要说写他的医案。
另外,司马迁在经济议题方面也很有真知灼见。
《史记》里说:“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司马迁认为社会经济群体能相辅相成,认为他们能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自我调节,可以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平稳自然地整合起来。
能在青史中留名的那些人,他们的智慧很多时候都让人叹服。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说的,他也真的做到了。
众人望向司马谈的眼里盛满了羡慕嫉妒。
汉武帝羡慕之后就是乐呵了。
司马迁可是他的臣子,他写出的鸿篇巨著都算本朝文治的一部分,是他千古一帝功绩里的华章。
必须保护好这个未来的好臣子。
①出自《汉书》
②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