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顾瑜恍惚间,觉得自己像一缕风,或是一丝水波,四处漂浮。也许她已经再死了一次,魂魄离散,游荡在人间。

等她终于能够看清一些,眼前是一顶绣着蜻蜓莲花图的半旧藕色帐子,她有些糊涂的想,这帐子怎么拿出来用了。

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然后是一串凌乱的脚步声:“太太,太太,二姑娘醒啦,太太......”

很快,小方氏的脸挤进顾瑜的眼帘,两个眼睛,红肿的像烂桃子,脸上一点脂粉也无,熬的蜡黄的,她还没说话,又淌下来泪,捂着嘴只是哽咽。

“娘......”顾瑜想说些什么,喉咙却痛的像被针扎了一样,胸口更是痛的几乎喘不过气来,只能挤出一两个字的气声:“他......他......”

小方氏哭着说:“你这孩子,真是太不让娘省心了,你要是没了,叫娘怎么活。”小方氏絮絮叨叨的哭着,一会儿骂顾瑜没良心,一会儿骂老天爷不开眼。

顾瑜被小方氏絮叨得更晕了,她想问江寄宁如何了,但是意识缓缓抽离,又昏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五感总算是慢慢回到这具躯体内,她已经可以闻到屋子里浓浓的药味,感觉到自己的右腿被厚厚的包裹了起来。豆儿坐在她床头守着,见她睁开眼睛,立刻从小炉子上端来温着的药,伺候她喝了两口。

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咽下半碗药,顾瑜终于感觉到一丝饥饿。豆儿边哭边笑道:“阿弥陀佛,大夫说觉得饿是大好事,可算是好些了。厨房一直熬着稀粥呢,奴这就端过来。”一边直吩咐小丫头去禀告小方氏。

粥还没端来,小方氏已经一阵风一样的跑进来,抱着她又是一顿哭。

顾瑜这才知道,现在距离她落水,已经过去整整十二日了。

她跌下山崖下的溪流,大约是撞到了山石,胸口的肋骨当即撞断了一根,右腿也跌伤了,昏死过去。但是好在水不算深,且溪水奔腾,流速很快,她被冲卷着,到了下游的位置,搁浅在一处乱石滩上,一个在山中采药的郎中发现了她,因此捡了条命回来。

那些追杀她的人,本来目的就在江寄宁,见她摔下悬崖,很难生还,便不再追踪,转头开始搜山。

那位郎中简单帮她处理了伤口,见她伤的实在严重,将她背下山,带到了自己在小瓶乡的药馆中医治。过了一日,鹰司卫的人搜寻了过来,才找到了尚在昏迷的顾瑜,安排了一位随行的大夫为她诊治,又辗转将她送回吴兴家中。

小方氏哭道:“孙大夫说,你这次实在是命大,那么高跌下来,只断了几根骨头,换了个人,只怕早就没命了。这些天,我已经吓得去了半条命,老太太也哭了好几场,你可再不能如此了。”

豆儿也红着眼睛道:“二姑娘,他们把你送回来的那天,你脸色青白,身上到处绑着夹板布条,太太只看了一眼,就昏厥过去了,这些日子,太太每天都要哭个三五次的。”

小方氏接着说:“那位救了你的郎中,当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已经叫人送酬礼去了,再怎么谢也不为过的,要不是他,你此刻已经做了鬼了。”

至于顾瑜最忧心的江寄宁的近况,小方氏只知道他现下已经回到了苏州府,其他的就说不清了。因这件大案子,闹得天翻地覆,顾宣霖已经多日没有回家了,整日只宿在衙门里忙着。

见顾瑜蹙着眉,小方氏道:“说起来,送你回来的鹰司卫的几位大人还在家里,说要等你醒转了才能回去复命。你要问旁的事儿,也得等身子好些了再说。”又端来一碗参鸡汤,看着顾瑜喝下。

如此又过了两天,顾瑜已经能起身坐着了,小方氏才点了头。豆儿多垫了好些个软枕,扶着她缓缓靠在床头。

小丫鬟领着几个人,在廊下通禀后,打了帘子进了内室。

当头的一个男子进来,立刻跪下,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恳切道:“小姐救了我家大人,吴某愿肝脑涂地,以报恩德。”抬起头来,竟然是吴宪。

顾瑜见他无恙,心下高兴。听他如此说,知道江寄宁定是平安无虞了,放下心来,唤小丫头看座上茶。

几人落座后,吴宪这才把当日的情形又说了一遍。

原来,那天夜里在江上,夜袭的杀手人多势众,虽然江寄宁早有准备,仍然是出乎意料,杀手不光武艺高强,兵器优良,更有水师中才有的三桅船,速度极快,且可作为母船,搭载数十条小艇。

吴宪护送他们两人进入芦苇荡后,向相反方向划去,以掩护他们逃走,后身中两箭,掉入河中。好在他自幼熟知水性,中箭也非要害,趁着夜色竟然得以脱身。但是那天在船上的人,除了两个侍卫沉船之际逃脱,其他都已经遭遇不测,包括当时藏在船舱中的丫鬟扣儿。

听到此处,立在一侧的豆儿已经红了眼眶,微微抽泣起来。

顾瑜也沉默了。之前,她曾经无数次的祈祷过,也许这些人只是冲着江寄宁而来,剩下的侍从,他们也许不会赶尽杀绝。

吴宪见状,停了停,又借着说下去。

第二日一早,在下个码头等候江寄宁一行人的刘阳,并没有等到船,反而是听说了前一天夜里运河上,发生了水匪劫掠之事。他立刻意识到不好,一面传信给霍大人,一面令人沿河搜寻,看看是否有消息,这才救下了吴宪。

好在前一天上船前,江寄宁已传信给驻守在晋陵的鹰司卫。鹰司卫虞侯萧含章本就是江寄宁的至交好友,立刻派出了数只队伍协助。在去往大兴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刘阳派出的信使,因此得以快速赶到,和刘阳汇合,搜救其他人等。

杀手见鹰司卫的人赶到,不敢明着到处搜人,但是他们毕竟熟悉地形,在汤镇未曾找到人后,立刻前往小瓶乡和西陵口方向。小瓶乡有渡口,西陵口有工部督工,江寄宁最有可能逃往这两个地方。他们在搜索的过程中,找到了那对偏居山野的夫妇,供出他们离去的方向。好在几乎在同一时刻,萧含章的人也搜到了山上,和杀手正面冲突,救下了藏匿的江寄宁。

小方氏恨恨道:“这对夫妇当真可恶,我听说,瑜儿给他们的首饰,足够他们换得好些银钱,他们竟然恩将仇报。”

顾瑜苦笑道:“阿娘,勿要如此说。那对夫妇,给了我们干粮和衣物,已经是帮了大忙,这追杀之人可恶,若不说实话,登时便要毙命。他们避居在山上,想来有逼不得已的原因,见到此状况,定然不敢隐瞒。”

吴宪微微颔首道:“姑娘说的是。后来我们才得知,那妇人本是大户人家的姬妾,和家中的马夫私逃出来,躲在山上多年。他们见了搜寻的人,以为是来拿他们的,已经是吓破了胆。那领头之人,据说问了两句,便杀了那男子,妇人惊恐之下,已经半疯癫了,鹰司卫的人找到她时,她抱着那男子的尸身,一会哭一会笑的。”

小方氏默然,少倾,叹了口气。

吴宪借着道:“我们找到大人后,大人即刻要我们搜寻姑娘的行迹。当时鹰司卫抓到一个活口,他说姑娘坠下山崖了,大人立刻命人去山崖下搜寻。只是天色已晚,崖下暗黑一片,搜救难以展开,直到第二天才得以飞索下去,沿着溪流找寻。当时,姑娘应该已经被那林大夫救走,我们找寻许久都一无所获,直到小瓶乡那边有消息,说村里的郎中救回来一个姑娘,伤势颇重,又无法分辨身份,郎中因而把消息报给了当地村正。”

吴宪没有说出口的是,当时江寄宁听到顾瑜为躲避追杀,坠崖失踪时,那冰冷绝望的表情,他硬撑着不肯下山,定要手下找到顾瑜,哪怕是尸首,后来伤口裂开,昏死过去,才被鹰司卫抬下了山。

“后来我们找到了姑娘,为着方便养伤,就将姑娘送回了吴兴家中。”

顾瑜听完,心下叹息,这诸多环节,哪怕只缺失了其中一环,她和江寄宁此刻也做了孤魂野鬼了。

“多谢诸位大人和鹰司卫的大人,救了小女性命。”顾瑜微微欠身道。小方氏也站起来,再次道谢。

吴宪慌忙摆手道:“夫人和姑娘如此说,真是折煞我们了。要不是姑娘豁出命来相救,我家大人定是凶多吉少。”

他停了停,又道:“那位救了姑娘的郎中,我家大人已送了礼过去酬谢。还有,漕司已经把当晚遇难的尸首全部打捞了上来,姑娘的丫鬟,也请人辨认过了,已经火化安置了。”

顾瑜听闻又道了谢,她仍旧放心不下江寄宁的情况,直接问道:“江大人状况如何了?当时他伤势颇重,情况危殆,缺医少药,不要留下什么病根才是。”

吴宪本不想说这个,见她问,只好回道:“京中得知此事,快马加鞭,请了两位太医过来坐镇,苏州府也有几位名医看着,卑下这几日在吴兴尚不太清楚细节,大人应是无虞了。”他纠结了一刻,终于还是说出来:“其中一位太医,就是现下在贵府的孙太医。我家大人说请孙太医在吴兴守着,等姑娘好转了能下地了再回去。”

顾瑜一愣,按照律法,太医是不能为白身看诊的,她只是个知县的女儿,并无诰命,此举很不妥当。

小方氏却是误解了,急急道:“这两日我看瑜儿已好些了,但这腿还是有些不好,她一个姑娘家,若是拐了腿,这辈子就完了,麻烦吴小哥跟孙太医说说,再留下几日吧。”

吴宪立马道:“顾夫人无需担忧,卑下也问过孙太医,说姑娘的腿只要休息上两三个月,定会恢复如初的。孙太医也定会留在吴兴,等姑娘好些再走。”

小方氏这才松了口气。

又过了四五日,孙太医来把了脉,捻着胡子笑道:“姑娘这身子骨,原本健壮,这么重的伤,竟然这么快就恢复了,也多亏了这观音保心丹,还好小江大人身上带着这么颗宝贝。再过个三五日,姑娘就让丫鬟扶着,每日走动上一个时辰,一直躺着也不利于恢复。”

保心丹?顾瑜略微一怔,原来如此。她笑着应是:“这些日子,多亏了孙太医,明日您便要启程了吧?请务必让弊府安排车驾送您去苏州。”

孙太医正待婉拒,丫鬟领着吴宪,在廊下禀告说有事请见。

顾瑜连忙请他进来,问道:“吴侍卫,可是行程上有些问题?若有烦难,请务必告知,家父定会竭力相助。”

吴宪笑道:“顾姑娘无需担忧,只是苏州传来密信,道江大人明日便要启程回京,本来大人定要来吴兴,亲自谢过顾姑娘救命之恩,只是圣上急唤,不敢耽误。”

他奉上一只小小的锦盒:“这是江大人令卑下送来的东西,不成敬意,请顾姑娘定要收下。”

待他们离去,顾瑜挥退豆儿,打开锦盒,里头是一只银簪和一副耳环,正是她逃命时给出去的东西。下方压着一张小小的字条:“赖托重恩,无以为报,且寻旧物,盼君展颜”,字条背面用更小的蝇头小楷写着“勿对第三人言山居杂记,切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