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央掌监察的机构还是那个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御使台分两部分,分别是负责纠察百官殿中司和作为朝廷的耳目行刺举之事的察院。】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原本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和州、道有一点点相似,都是后来才演变为常设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元朝的疆域太大了!这么说大家可能感受不到对比,我给大家看一下各朝疆域地图。】
一听地图,各个朝代都沸腾了。
各朝各代的皇帝重臣、刀笔吏、写官、史官、过目不忘的人、写字快的人都提起精神,飞快地各就各位。
舆图啊,就算不细致也很珍贵,更何况是天幕披露的,那么多人都能看,不要白不要。
随着东方辰笔尖滑动,一张又一张地图在平板上显示出来。
舆图向来是军事重宝,只有极少人能看到,更何况对于古人来讲这神乎奇迹的电子地图,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屏住了呼吸。
【我用的地图是社科院主办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幅图是咱们的大公鸡,大家都很熟悉,一秒跳过。】
满怀期待的人只觉得眼睛一花就翻到了下一张,正要开口大骂,就见一幅浅黄色地图呈现在面前,上书“原始社会遗址图”。
【这个是原始社会的,非常全面,旧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的遗址都有,除了大家熟悉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原始社会遗址遍布全国,无论是西北还是东北,无论是南方还是中原,甚至海南和湾湾都有。】
嬴政和刘彻看着南越那块地一片火热,北边也很广袤,西边地方也不小,海外的岛屿也想拿到手……
无数的人为了这张闻所未闻的地图而倾倒,许多奴隶黔首百姓从愚昧中短暂地抬起头,原来天地如此广阔。
【这个是夏时期,看左上角这张小图,我给大家放大一下,夏时期的部落都集中在安邑、帝丘附近,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内,狭义上的中原地区。】
约公元前2070年。
禹目光灼灼地看着地图中的那条大河,不受外物所动,连天幕一出现就准备起来的祭祀都顾不上了,更别提东方辰的话。
【这个是商时期,和夏相比主要范围有所扩大,不过中心区域还是在狭义范围上的中原地区。】
【下张是西周各封国,姬姓诸侯国多在中原肥沃土地上,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周朝就七个封国呢,还疑惑杞人忧天的杞国是不是瞎编的,后来偶然知道是《列子》里面的就更疑惑了。】
[列子凌虚御风嘛,可能真的是瞎编的]
[小辰知道列子不知道杞国?]
[小辰的学习之路真神奇]
[杞人忧天不是假的!一个小国,天降陨石,两次!搁我也忧]
东方辰没看弹幕,专心致志翻地图,【这张是春秋争霸,这张是战国称雄,战国灭国战打到最后就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了。】
周。
周朝天子,尤其是西周的,秉住了呼吸。他们无法想象大周会经历那些丢人的事件,这几张地图给了他们实感,一争霸一称雄,从这种变化可以看出周天子的权力地位一直在下降,最后的亡国之君债台高筑也不足为奇。
可是该心痛还是心痛啊,后面朝代的地方监察制度看起来很好用,但他们不能用啊!
【这个是秦,大家看秦朝北边的疆域和当时的长城完全重合了。】
嬴政皱紧了眉头,大秦的疆域只占了东南沿海的一小块,看着极为碍眼。
【然后是汉,这张地图是西汉时期的,比秦朝多了一个西域都护府,大家看到玉门关和阳关了吗?就在这里哦,再往里面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这个狭窄的通道就是河西走廊啦。】
刘彻骄傲地扬起了头,不愧是他。
【东汉和西汉大差不差,行政区划有小小的调整,最主要的是西域乌孙的独立,西域都护府变成了西域长史府。】
西汉的皇帝们很看不顺眼汉前面的那个东字,周分为东西周,他们大汉怎么也步入后尘裂成两半了?听了几遍都令人不舒服。
【接下来是三国鼎立,除了凉州北地郡这里羌胡南下,基本就是东汉分三瓣。】
东汉,公元200年(建安五年)。
这时候的人非常疑惑,大汉还没亡呢。魏蜀吴,这三国是哪里来的呢?
荀彧心想:魏应是主公,蜀、先前主播说蜀本应为汉,那么建立蜀的不是刘表就是刘备,他更偏向于刘备。吴,以现在的局势他推测不出来。
孙策拉着周瑜:“伯瑾,你说那吴是不是我们建的呀?”
周瑜笑得温润:“肯定是我们。”
【然后是两晋的,这是西晋,著名的司马氏摘桃嘛,就是把三国拼起来了。东晋北边是前秦,南边是东晋,没什么好说的。】
魏,220年(黄初元年)。
曹丕闻言瞬间冷脸,司马氏摘桃,这里有几个司马氏?又摘的谁的桃呢?
【接下来的是五胡十六国的图,五胡乱中华说的就是这时候嘛,这么多国家乱糟糟的。朝代更迭太快了,这张是宋魏对峙、这张是齐魏对峙,然后东西魏和梁对峙,之后是陈齐周,啊,终于到隋朝了。】
这个时期之前的人都惊呆了,那么大一个国家,怎么会分成这么多小块,战国时期都没怎么混乱。
五胡乱中华,中原人安能幸活?晋末之人慌乱无措,他们该怎么办?
【隋朝比汉朝小了不少,但和南北朝时期相比看着顺眼多了。】
隋,600年(开皇二十年)。
杨坚看到大隋的地图翘了翘嘴角,又想起东方辰说大隋二世而亡就忍不住怒火,“杨勇那逆子来了没?”
【唐朝,唐朝武德充沛,疆域在唐高宗时达到最大,就是这张地图啦。后来突厥反叛,其他地方也各有缩展,安史之乱前的开元盛世的地图,看起来也不错对吧?然后是安史之乱后的,我们的西域啊,就这么丢了。下一张是方镇图,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大概就是这样,全国被分成了将近五十个镇。】
东方辰叹气,她看了一眼弹幕,和她猜的一样全是骂唐玄宗的。
唐,636年(贞观十年)。
李世民眼中闪过星光,这就是他们的大唐啊。大唐的疆域好广,那个高宗不错。
又想到了主播所说的安史之乱,心头一梗,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寸山河一寸金,他们积攒的家业全被那个败家子唐玄宗给败光了!
【下一张地图的名字叫做《五代十国时期分国图》,也乱糟糟的。】
五代十国以前的人想不到又是一个混乱的朝代,尤其是处在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之间的隋唐,隋炀帝统治下的人还好,反正他们现在活的也不比战乱的时期要强多少,生活在隋文帝和唐朝的人都惊呆了。五胡乱中华让汉人减少了三分之二,差一点就亡国灭种,再来一次还得了?唐末更是人心惶惶,底层的百姓也许不懂政治,但他们是最聪明的人,懂得趋利避害让自己活的更好些。他们敏锐的察觉到战争快要来了。
【北宋时期,宋、西夏、辽。就怎么说呢,在宋朝一千多年前的秦朝都比宋朝地方大。真不是我嫌弃,唉。】
宋,970年(开宝三年)。
赵匡胤感觉非常丢脸,除了乱世,别人的朝代疆域都大大的,就他们和东晋有的一拼。
西夏是怎么回事?难不成党项人有异心?赵匡胤叹气,大一统真的很难。
【南宋,大家看吧,首都杭州,西夏没变,辽变金了。这张也是南宋时期的,最大的变化在于蒙古,蒙古的地盘一点点扩大,灭金灭西夏灭南宋,南宋的地盘一点一点缩小,小皇帝跳崖的时候连雷州那个边边都没了。】
[太可怜了]
[那小皇帝是太|祖血脉吧?]
[可见赵光义是真的不行]
宋,970年(开宝三年)。
赵匡胤没想到他们已经够南了,还出来个更南的南宋,主播说他们大宋后面的皇帝都不争气,他也信了,但没想到能这么不争气呀!
他以为那一寸山河一寸金仅仅适用于那个叫司马光的臣子,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骂的是整个大宋。
赵匡胤又想晕,好在太医及时施针将他稳住了。
“赵光义快到了吧?将他拦住,朕暂时不想见到他。”
【蒙古扩大到最后就变成元朝了嘛,咱们先跳过元,来看明朝。明朝也不小,东北和西藏都握在手里,可惜西域不在。这一张是堡宗之后的,怎么说呢,唯余叹息吧。】
元朝皇帝正翘首以盼,听到主播这么说很是失望。但他们大元的疆域是最大的,放在最后看才有对比性,他们理解,他们能理解。
明,1381年(洪武十四年)。
朱元璋面无表情,他不大想和元朝放在一起,元朝疆域有多大他当然知道,尽管有几个罕国没有直接被中央控制,面积也比大明大,放在一起对比过于强烈,太没面子。
朱元璋听到元明不是前后脚,还没悄悄松一口气,就见大明疆域少了一圈,不由得皱起眉头。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脸黑得像他的冕服,后世朝代一个个的都比他们大秦地方大,另他极度极度不开心。
大秦臣子也大气不敢吭一声,陛下的心情不好,他们的心情也没好到哪儿去。
【清也挺大,和我们现在非常像,除了河北是直隶外,其他名字都不带换的,可惜边境这么多的领土都没了。】
清朝的皇帝们有的昂首挺胸,疆域能比得上他们大清的屈指可数;有的皇帝皱眉沉思,他们为了安抚蒙古各部花费了多大心思,后世居然没有保住那块地方。
清,1685年(康熙二十八年)。
康熙最先冷静下来,这么大的地方守不住也是罪过,后代的皇帝们是怎么搞的,听天幕的意思是他们被洋人欺负得很厉害。
索额图眼尖地看到了地图右上角“中俄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几个小字,本就皱着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最后看元朝的,是不是很震撼?不管是西藏还是西域,东北还是蒙古都在元朝疆域范围内。看这边小图,北至北冰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看一次震撼一次]
[是我没文化,一声卧槽走天下]
[如果这些地方还都是我们的就好了,国土面积第一,听起来多霸气]
[不止国土面积啊,那边好多煤好多石油!]
元朝之前的帝王将相们都瞠目结舌,东方辰这么一问,都不由自主的点起头来。这么大的领土究竟是怎么打下来的?光靠行省制度就能将那么多边边角角管理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