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华客栈到顺安坊柳条巷不算远,但也不太近。走过去大约要小半个时辰。
宋毅怕天黑了看宅子不方便,便抱起小宝,几个大人加快脚步,不到两刻钟就到了柳条巷。
万柳在顺安坊这里住了多年,他之前也来过柳条巷,这条巷子因为巷中小路特别窄,故而名作柳条巷。
万柳的媳妇儿之告诉过万柳,他们要看的宅子就在这条巷子的最深处,主家姓王,女主人姓李。
三大一小很快走到巷子里面,万柳叩门后,立即有人应门。
这处宅子不大,进去后便是一处小院子,有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而左边厢房连带着小半边院子被一堵新墙隔开,新墙中间处,有一扇木门。进去便是左厢房两间屋子,带了半边院子。
如此两边院子都显得有些狭窄,但若是不分开来,两家人住一个院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方便不说,还容易生出龃龉。
李大姐热情介绍:“大门是共用的,但两家院子是分开的,有两间房,靠院子里面还新砌了个灶房,小是小了点,住一家三口、四口都合适。”
李大姐子见宋毅抱着一个女童,他身边跟着一个妇人,便以为他们是一家人。
闻言,锦娘悄悄看了宋毅一眼,低头没做声,万柳也去看宋毅,似乎是想看他如何作答。
宋毅只得开口解释:“大嫂误会了,这是我弟妹,只有她们母女两个住。”
李大姐愣一下,原来不是一家三口啊。
可感觉怎么有些不对味?
这男子抱女童的手势熟练自然,而女童也亲亲热热的依偎在男人怀里,再看他身边的年轻妇人,也是紧挨着他站,似乎对他格外信赖。
这竟不是一家三口?
李大姐马上改了口:“母女住更合适啊。你们母女若是单独住一个院子,那开销太大。若是随便和旁人合住一个院子,不方便也不踏实。但我家这样就正正好了。而且我们夫妻都是厚道人,在柳条巷住了十几年了,街坊邻居都知道的。”
李大姐这话正是宋毅要考虑的。
弟妹母女二人在外,孤儿寡母的,容易被坏人惦记。
这一处地方虽然略微贵了点,但弟妹住在这里他放心。
于是宋毅对锦娘道:“弟妹,我看这处不错,你觉得呢?”
锦娘自然是满意的,她轻声道:“一切都由大伯哥做主。”
锦娘这么说了,宋毅便把房子定下来。
左右锦娘也没什么行李,所以宋毅便决定,锦娘今日便住进去。于是他们又折返客栈拿了行礼,顺便半路买了几个饼充饥。
安顿好锦娘母女,宋毅和万柳这才离开。
锦娘牵着小宝送他们出门。
“大伯哥,万大哥,天黑了,路上当心些。”
宋毅点头:“好,你和小宝早些歇息吧。我和李大姐说了,请她明日得空带你出去逛逛,买些需要的物什回来。”
他先前给了锦娘一袋钱,里头有三两多银子,方才又悄悄放了二两银子在屋里桌上,应该够锦娘母用上一段日子。
锦娘点头,她望着宋毅不肯回去,眼尾一扫却看见万柳正打量着她,锦娘赶紧收回目光,她低头轻声:“知道了。”
“大伯父,明日你还来看我们吗?”小宝问。小宝不用避讳什么,她抬头望着宋毅,满脸都写着依恋和不舍。
如果能天天见到大伯父就好了。
那样天天都有好吃的了。
宋毅笑了笑,又忍不住弯腰伸手揉了揉小宝的头:”明日不来了,有空我再来看你。”
于是小宝母女目送宋毅、万柳两人离去了。
万柳往巷子口那边走了十几步,他悄悄回头,发现那对母女还在门口站着看他们。
见万柳回望,锦娘脖子一缩,赶紧拉着小宝回去了。
万柳收回目光,瞥了一眼身边一脸正经的宋毅,语气幽幽:“左厢房有两间屋子,她们母女住一间屋子,还空了一间,你怎么不搬进去住?”
“我住官舍就行了。”宋毅平静道。
“哦?官舍两人一间,住着多不舒服,你干脆搬出来吧,又不是没屋子住,你跟你弟妹住一块儿,还能互相照应,多好啊。”
宋毅不傻,听得出万柳话里有话,他不急不慌,只慢慢道:“万兄,你心里想什么我知道。但你想岔了,没那回事。”
万柳不是三岁小孩,他才没那么容易糊弄过去:“你这话我就糊涂了,什么叫没那回事?你说的那回事是哪回事?”
“……”宋毅无奈:“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呢?我安顿弟妹,一方面她们是我的亲人,另一方面她们如今走投无路,我不得不管。仅此而已,再也无其他缘故。”
万柳见宋毅目光坦坦荡荡,不似虚假,心中不禁狐疑起来:“……所以你对她,的确没那么回事?”
“没有。”"
万柳又问:“那她对你呢?”
这次,宋毅平静的脸上多了几分严肃:“万兄,你说我就罢了,弟妹是妇人,你这么说会坏了她名声。她命运坎坷,诸多不易,还请你嘴下留德。”
“……”万柳便不好在说什么:“……是我失言了。”
可他心里却不这么想。方才田娘子看宋毅的目光,显然有些不一样嘛。
……
这天晚上,小宝睡着了,锦娘睡不着。
她借着窗户一遍又一遍地打量这个屋子。
屋子不大,一张木床、一张桌案,外加两只木凳。家什都是半旧不新的,却整齐干净。
以后,这就是她的安居之所了。
她和小宝,如今有了住的地方,不用时时刻刻担心有人闯进来讨债、把家里稍微值几个钱的东西搜罗一空。
也不用担心被人用恶意的目光打量,就好像她们母女是砧板上的鱼肉。
宋父宋母死后的数年仿佛是一场噩梦,梦中无数的苦难,她和小宝相依为命苦苦挣扎,无数个夜里她抱着小宝流泪。
而如今,是噩梦结束的时候了。
不,她不但要结束噩梦,还要开启美梦。
锦娘两手紧紧握住一个钱袋,那是宋毅给她的钱袋,里面有宋毅两次给她的银钱,她反复数过,一共五两银子外加一百多文。
放在手里沉沉甸甸的,心口也跟着踏踏实实。
她这辈子,第一次手里拿着这么多钱。宋毅给她这些钱的时候,眼睛都没眨一下。
她没有看错人。
宋毅就是那根稻草,是她和小宝的救命稻草。
……
翌日早上,锦娘起来后,隔壁李大姐便喊锦娘母女去吃早食。
“你们刚办进来,也没什么家什,先来我这边对付一口。”
锦娘也不推脱:“多谢李大姐,那我就不客气了。我先带小宝洗漱,稍后过去。”
“好嘞。厨房的水缸里有水,昨日下午你们离开后我给装的,怕你们急着用。”李大姐又说。
锦娘听了感激不已。别的不说,就这打水、喊她们吃早食,便可看出李大姐是个多么周到热心的人。
想来她和小宝真的是时来运转了,又遇到了好人。
等李大姐一走,锦娘先去灶房看了看,这灶房是新砌的,一面借着院墙、一面借着左厢房的墙,里头位置不大,东西却很齐整,灶台、橱柜都有,还有水缸。
锦娘看了稍稍安心,基本的家什都有,她便不必在花钱去买。
锦娘在灶房里看了一遍,心里有了数,便去喊小宝起来洗漱,之后,母女两人去了右边院子。
李大姐把右厢房靠大门的屋子作厨房,院子里有张石桌,她家里的三个孩子便在桌边吃早食。
李大姐让锦娘母女坐下喝粥,然后问起她今日的打算:“昨日听宋青衫说,你出来京都,对这里不熟悉,你要置办什么,我带你去?”
锦娘可不敢乱花钱。虽说她有了救命稻草,但也不能逮着救命稻草薅呀。
“买些煮饭的家伙就成。”一日三餐要用的东西,省也省不了。
“那是要添置一些。对了,我这里还些闲置的陶锅陶盆,你若是不嫌弃可以拿去用。”
“不嫌弃,不嫌弃。李大姐,我这都不知要怎么谢你,我初来京城,花销的地方实在太多,能省点就省点。”锦娘也没藏着掖着。她身上的银子都是宋毅给的。
她和小宝那是穷得明明白白。
李彩霞见她这般坦诚干脆,忍不住笑了:“行,你要用尽管用。”
李彩霞男人一早出去干活了,他在城里一家酒楼当杂工,家里三个孩子,大的七八岁、中间那个五六岁,还有一个三四岁,和小宝同岁。
吃过早食,李彩霞让在家大哥照看二弟,然后抱着小妹,带着锦娘母女出门。
顺安坊出来再穿过一条小街便有条大街,主街两边店铺林立,五花八门,茶楼、酒楼、食肆,还有杂货铺、金银店、胭脂铺等等,一家连着一家,锦娘牵着小宝,眼珠子都看不过来了。
而小宝更是像做梦了一样,被锦娘牵着走,看到什么新奇的事物瞪大眼睛,然后兴奋地“哇”一声。
昨日下午她们虽然也出门了,可那时宋毅赶时间,抱着小宝走得飞快,母女哪里顾得上看。
今日却能好好看了。
于是一路上,锦娘听见小宝一路都在“哇、哇、哇”,锦娘还没笑,李彩霞都忍不住笑了。
“锦娘,你今日先记记路,等有空了再带小宝到附近逛逛。远些的地方先不急着去。”
锦娘点头应下。
李彩霞带着锦娘去了一家杂货铺,很快买到了锦娘需要的一些锅碗、木铲等物。
随后,锦娘又跟着李彩霞一道去了粮铺买了些米粮、油盐等物。
菜却不必到主街上来买,每日清晨到上午,巷子口就有附近农人摆小摊卖菜。
于是锦娘回去的时候,便在巷子口买了些菜,她瞧见有农人提着篮子卖山桃的,锦娘买了几个。
“公井就在巷子中段,一会儿经过的时候我会指给你看,每日去打水需去公井。”李彩霞一边走一边告诉锦娘一些日常需要知道的事情。
锦娘一一记下。
这一早上下来,锦娘买了好些东西,幸好有李彩霞帮忙提着,否则她带着小宝,还真拿不了这些东西。
回到家后,锦娘不急着收拾屋子,她先把山桃洗了几个,用陶盆装好,让小宝端去了右边院子,和几个小孩子一起吃。
小宝看着粉嫩水润的桃子,有点舍不得。这么好吃的桃子,她只想自己和阿娘吃。
“阿娘,这些桃子我不想给别人吃。”小宝抱着陶盆,一脸不舍。
锦娘并没有责怪小宝。
她们在北林镇的时候,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小宝在每日饿肚子的境况下,自然把吃的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她只是拍拍小宝的毛茸茸的脑袋:“小宝,今日早饭谁给我们吃的?”
小宝抿了抿嘴答:“是李婶婶给的。”
“李婶婶对我们好,我们也要对他们好。你放心,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挨饿了。”
小宝乖巧点头:“我都听阿娘的。”
于是小宝抱着陶盆去了隔壁院子。她人小小的,却牢牢抱着大陶盆,脚步稳稳的。
李彩霞屋里忙活,三个小孩子在院子里玩,他们见小宝抱着一盆山桃过来,都围了上去。
很快,四个孩子便围着小木桌坐着 啃桃子。
分享了山桃后,四个小孩子迅速成了好朋友。
李彩霞的大儿子叫做王山,今年七岁,他问小宝:“小宝,怎么就你和你娘住在这里,你爹呢?”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