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王赶回宫中,见到云瑾。
“陛下,这代南枝和冯胜谋反,已被臣镇压。而这背后关联之人,也请陛下一并处理,以绝后患。”邕王道。
云瑾知道,邕王所说的关联之人便是广庭。
“请陛下严惩代广庭。”邕王进一步逼迫道,语气坚决。
“皇叔,代广庭是否参与谋反,你要待朕了解清楚再做定夺。”云瑾道。
云瑾明显在维护广庭。因为无论广庭是否直接参与,都难免牵连。
“陛下,那代广庭身为代国公主,说她毫无牵连,怕是说不过去。况且作为能够使用龙符之人,这代广庭也留不得。还有那代南枝,臣因为她公主的身份,没有方便在战场直接要了她性命,也带了回来,交由陛下一并处理。”邕王道。
云瑾心里清楚,处死广庭和南枝,是最好的选择。这既可以免掉抢夺龙符的隐患,又可以安抚邕王和群臣。
但云瑾选择了保护广庭。也是,毕竟连背叛云瑾出卖军情,陷云瑾于性命之危,云瑾都选择了原谅,又有什么是云瑾不能原谅的。
“皇叔,你也知道,这一年以来,广庭一直在深宫之中,尽心陪伴朕,哪里有机会外通叛军。那冯胜和代南枝,定是回到吴都郡之后,两人自己生了叛乱的主意,养兵作乱。”
云瑾望向邕王,“况且,据朕所知,皇叔在叛乱前不久,去过广庭那里,借了金刀把玩……”
邕王不语,他知道云瑾看破了自己把广庭拉下水的打算。
其实,邕王的一举一动,包括远在吴都郡的冯胜和南枝,申云瑾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只是云瑾明白,邕王都是为了申国和自己,而对于冯胜和代南枝,云瑾也是故意让他两人壮大,可以借此机会一举除掉。
唯一让云瑾不忍伤害的,只有广庭。
邕王看云瑾一直袒护代广庭,也就没有过多言语,告退出了云瑾的宫殿。
待邕王走后,大太监子安进言道,“陛下,我看那邕王也是为了申国社稷。广庭皇妃,也确实罪不当诛。但要是一直留在身边,难免不能服众,不如暂时外放出去,一来可以检验一下皇妃对陛下是否忠心,二来对皇妃而言,也是一种保护。”
“至于代南枝,奴才倒认为,不一定就需要当下杀掉。大可以暂时留下她性命,这样既可以牵制广庭皇妃,又可以把她当作诱饵,诱使龙符现世。”子安道。
云瑾觉得子安说得颇有道理,顾虑周详。但对于外放广庭一事,云瑾还是下不了决心。
话说邕王愤然离开,回到王府,便叫来了丞相等一众申国大臣,商议相关事宜。
“陛下向来英明,也向来仁爱。但在代国的事情上,尤其是处理皇妃的事情上,确实太过宽容了。”左丞相为人温和持重,但对于云瑾处理代广庭的事情,也是颇有意见。
“王爷和丞相大人,一心为国,我们作为臣子,应当力劝陛下,除掉后患,保我申国昌盛。”兵部尚书王成附言道。
其他大臣也纷纷表态,大家言辞激昂,写下联名奏折,约定好明日朝堂之上,力荐圣上。
次日早朝,左丞相首先发难。
“禀陛下,臣等有奏折呈报陛下御览。”左丞相道。
云瑾看那朝堂架势,已经猜到了**分。云瑾今日早朝前,便已经做好了准备。
昨日邕王离开后,云瑾便去狱中亲自审了代南枝。
代南枝虽然早被云瑾纳入后宫,但在这狱中,却是两人第一次碰面。
云瑾自从有了广庭,其他后宫一众人等,包括皇后,云瑾也就再也没有召见过了。更不会见过代南枝。
“代南枝,朕问你,你和冯胜反叛,广庭是否知情?”云瑾道。
代南枝被守卫带到云瑾跟前,她听了云瑾问话,觉得声音耳熟,再抬头细看云瑾,“原来是他!”代南枝不禁呆在原地。
原来,约莫十二年,代南枝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那日,南枝和守卫去林中狩猎。南枝不慎走失,到了夜间,代国虽出动军力搜寻,但仍然不见南枝踪影。
南枝独自一人迷了路,天黑中走到了森林深处。
南枝在密林之中度过一晚。到第二日,看到一男子骑马而至,给了南枝食物,安慰南枝。当时南枝记下了来人模样。
那人竟就是眼前这人。原来,那日云瑾去到代国勘察情况,无意中中遇见了还是小女孩的南枝。
当时的云瑾还只是王爷。但因为是私下勘察代国地形,也就不便于透露身份,只道自己是遇到了代国小女孩,顺手相助。
再加上当时的南枝私服出游,云瑾也未得知南枝身份,只陪伴了南枝一日,将南枝带出密林,到了安全的地界,留下食物和水,云瑾也就离开了。
倒是那代南枝,在无望中获救,再加上云瑾本就生的伟岸,于是便在自己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于冯胜好意的不接受,大概也是因为心里留下了云瑾的影子。
而对于云瑾,早就忘了这件事情,更不提能认出早已长大的代南枝。
代南枝看着云瑾,反复确认,眼前之人,却是当日施救之人,也是自己朝夕念想之人。
南枝茫然,想到冯胜惨死,代国覆灭,而自己却被送入爱慕之人后宫,现下牢狱相见,成为死敌。
这换做是谁,也很难接受这命运的戏剧和残酷。
“代南枝,你答话。回答朕。”云瑾见代南枝有异样,催促着她答话。云瑾眼下只关心广庭安危,着急着替广庭撇清谋反的关系。
南枝定了定神。“广庭并不知情。”南枝答道。
“广庭远在国都,一年里来,广庭和我们并于联系。”南枝并没有提到密信和金刀的事情。
云瑾见南枝这样说,也知道南枝是保护广庭。也就不再继续深究,既然有人认下了所有罪名,不牵连广庭,这也就是云瑾最想见到的局面。
云瑾让南枝供述经过,着人记下,又让南枝画押之后,便携带上以备应对朝堂逼宫之用。
云瑾离开后,留下南枝一人。南枝的情绪变得复杂起来,原本简单的复仇,多了恩情和爱慕的掺杂。
话说,朝堂之上,云瑾果然受到逼迫。
云瑾打开奏折,上面赫然写着皇妃罪责,关键那最后,还写了云瑾的不是,让云瑾也罪己反省。
云瑾知是邕王牵头,本也体谅邕王苦心,但把矛头引向云瑾自己,这却是云瑾万万没有想到的。邕王这样的做法,难免让云瑾心中不悦,也让云瑾对邕王的动机防备。人和人一旦产生裂缝,便很难回归从前。
云瑾拿出南枝的供状,传与众臣。
“众位爱卿,朕知道大家担心代国安危。但供状上写的清楚,代广庭并未知情,此事皆为冯胜和代南枝所为。我们虽然灭了代国,但代国仍有旧部,我们不能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任意处置代广庭,这样会寒了其他国家的心。这让我们申国怎样在其他国家面前取信立魏?”云瑾道。
众人看云瑾是铁了心维护代广庭,一时不知如何劝诫。
邕王因为用了借刀的栽赃之计,毕竟不光彩。况且他也知道,代广庭虽有复仇之心,但这次冯胜和代南枝贸然带兵来犯,却不是代广庭里应外合所为。此事要做成实证,是难上加难。
再加上云瑾全力维护代广庭,邕王只能暂时放下致云瑾于死地的做法,退而求其次。邕王想,即使无法对代广庭一招毙命,也要让那代广庭远离朝堂,不再干扰到云瑾。
只见邕王自朝臣队列中而出,“陛下,虽说没有代广庭直接勾联谋反的证据,但从代南枝和冯胜谋反的事情,便可以看出代国旧臣反心不灭。如果陛下执意将那代广庭留在宫中,一定是后患无穷。为了社稷,陛下不要再妇人之仁,一定要做出决断,将那代广庭流放,逐出皇宫。”
邕王态度果决,其他大臣也纷纷附议。一时间,朝堂里请愿的大臣跪满一地。
云瑾知晓,如果今日不流放广庭,是绝难平了众怒。虽然心中万般不舍,但如果把广庭继续留在这后宫,广庭也怕是会成为众矢之的,难保广庭安危。
云瑾想到了子安的进言。
“皇叔,依你所见,你认为把代广庭派到何地最为妥当?”云瑾没有用“流放”二字。
“臣以为,可以把代广庭流放到九原郡。”邕王道。
这九原郡地处偏远,为暑热之地。流放此地之人,多半九死一生。
申云瑾知道众人都想把云庭流放到此处,如果今日不答应流放九原郡,众人绝计不会善罢甘休。
最后,早朝之上,众人合议,将冯胜头颅示众,继续捕获冯胜之弟冯坚,关押代南枝,流放代广庭至广原郡。
云瑾虽然都应允,但对于邕王,云瑾却第一次心生防备。对于广庭,云瑾私下里也计划了保护的方法。
云瑾和广庭,面临着新的离别。
散朝之后,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