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家族正式商谈走到尾声,陶家郎君们自觉终于找到了一个与陶融相处的方式。
自十四年前,陶融随明筠先生离开陶家到深山修行,他们便不能将他与陶家其他血脉同等对待,他于家中人并不是长辈与后辈的关系,他的年纪虽小,可习得异术后的道人,早已不能以世间常人的伦常而论。
若想以长辈身份压他一头,便是错上加错。
怀抱着这个心理最深的,便是陶冶这个阿耶,他心里还有些不自在,但他看家中辈分最长的亲父都对这个事情不在意,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决定了日后对陶融的方式便是平常心,家中有该做的事,他可以选择做与不做,他神异之处,家中人也可以选择与外人说或不说。
最终选择是否出手的,是陶融这个入世历练的道士。
有了这个基调后,大家心里都有了谱。
商谈完后,他们便到厅堂吃夕食。
饭后各自去料理各自的事。
陶汇约上陶融一道去前花园转了转,前面的花园没有陶融住的地方秀美精巧,但石景清瘦,梧桐松柏之树林搭配得阔朗大气,活水浅溪中还有鸳鸯水鸟游动,在渐暗的天色中,有种独特之韵味。
两人坐在亭中,奴仆上了茶点。
自昨日亲弟回来,陶汇还是第一次单独与小弟相处,他努力在自己所知的信息中翻找起话题,与陶融聊天。
“传闻皇帝要将太平公主许给武家,融儿可能算出这是真假?”
“我算卦不准。”陶融很诚实的道。
陶汇有些惊讶:“我以为你一眼便能看透人生平,这种事情的真假,对你而言会更简单。”
“是能算出来,但过程很复杂,而且结果我也不知道我能对几分。”陶融忍不住失笑,作了个比喻:“我相面,就像翻开一本书,然后将我看到的东西读出来,但算卦嘛,就像我知道编写一本书的方式,但我写出来的东西却会良莠不齐,简单有特定答案的东西对我来说比较容易,但若像你刚才问的问题,可能连陛下心中都没有下定决心,我更算不出来。”
若说得更准确些,相面之术也是过去之事准确,未来之事渺茫,若贸然干预,事情便会发生变动。天命所归的帝皇与她所出子嗣,更是气运加身,难以预测了。
陶汇觉得他的比喻很是有趣,他突然想到什么,笑道:“昨日阿娘说让你算满弟的子嗣,你说要夫妻一起才准,那若是见到殿下,你能看出来吗?”
陶融眨眨眼睛,笑笑没说话。
答案不言而喻。
不过皇家的事,就算看出了,也不能随意开口罢。
“殿下的驸马不好说,但小郡主身边要甄选女官与伴读,这事却是已有定论,十月中旬便要参选。”陶汇见陶融露出感兴趣之色,才继续说:“我们家阿翁的亲妹,我们叫姑祖母的,她家有一个表妹要上京,估计这几日便要来。”
“这位表妹志向斐然。”陶融说道,如今朝中的女官,无不是才能突出品性优异之辈,主动参选,想在里面脱颖而出,要对自己很有信心才行。
陶汇知道他误会了,陶融不熟悉家中亲友的岁数。
“这位王表妹才十岁,比我长子大三岁,可若能当上郡主伴读,日后亦是前途无量。”陶汇忍不住叹道。
太平公主育有两子两女,其长女备受陛下喜爱,多次传言赞其秀敏聪慧,去年便破格获封平阳郡主,若能在这位郡主身边做伴读或女官,或能得见陛下。
陶融远在蜀地,流传的远的大事他略知一二,但一些京中百姓都知道的消息,他却是不知的。
权贵之事,身处蜀地深山中的他,怎能得知。
陶汇说到郡主,陶融便好奇起如今京中的各家关系。
陶汇顺势简略介绍起京中权势,与他们的姻亲联络,还想从中分享有意思的人与事,但很快就说得干干巴巴,他平时除却到弘文馆上值外,并无什么娱乐,思索起同僚们休息时聊起的地方,于是推荐起几个平日文人聚集之地,与他们爱去的地方。
陶融看出陶汇的言辞匮乏,他这个阿兄是性情中正之人,聊闲天并不是他擅长的,不过这也是他的优点,这便是他日后受到重用的因由。
他自己从陶汇贫乏的言语中,提炼出自己能用到的信息。
平康坊,文人雅士与普通百姓齐聚之地,其中机遇可能不少。
聊天中他又得知,陶家去年这个时候,为方便家中郎君公务,与其他高官一样都住在洛阳的宅子中,陛下在正式于长安登基的消息出了之后,洛阳那边的人便开始将东西迁移回来。
这次正式回到长安住,陶家宅子也经过重新修整,才有这样漂亮的景色。
陶融又问起长安之中的名寺宫观,陶汇对这个还算了解,他将阿兄所说之地记下,决定接下来找时间一一去看看。
既是来长安历练,少不得谈经论道,开阔视野。
许多东西是辩出来的。
眼见阿兄努力思索也找不出什么有趣的事,陶融便出言与他分别,如今时间也不早,该回去休息了。
接下来几天,陶融每日所忙之事都差不多。
早起洗漱后先做晨课,然后去给阿婆阿娘问安,被阿娘留下用朝食,然后回到院子里开始梳理自己自小所学的知识,在纸上记录成易懂文书,方便接下来教导吴窈娘时把握进程。
上午还要出门一趟去成均监,给陶满扎针。
第二日去成均监,陶融便是自己一个骑着骡子出门了。
陶满的书童早早就候在务本坊坊门等着,接到人后,他带着陶融去到离坊门很近的一家民宅,宅子虽只有一进的院子,但应该有的东西都有,给陶满扎了针吸引阳气后,陶融还吃了一顿从东市大酒楼定的饭食。
经过两日的针灸,陶满还感觉到了与以往不同的体感,他十分感谢陶融,还想留陶融在宅中休息,等休息好了再回家。
陶融没答应,他在陶满回成均监时与他一起走,到门房看看那两人是否已经好了。
看他们昨日下值回家后是否摆了供奉,后续感觉如何。
两个门房见到他之后很是激动,上前连连感谢。当见到两人衣着也其他人无不同,陶融不用问就知道他们好了。
两人见到道长很是激动,嘴巴不受控制的嘴碎,说起昨夜之事。他们昨天依着陶融的话,下值交班后就赶紧去东市买自己能找到的瓜果好酒以及好香好油,然后回家摆上长桌供奉,虔诚跪拜。
说来也真是神奇,他们拜完之后,没多久身上那些不适便消失不见,原本裹着厚夹袄还冷的身体,一下子就觉得热了。
老门房有些期期艾艾:“道长,你昨日所说的将神兽请回家长期供奉该如何做?”
陶融余光轻扫他一眼。
老门房一下子便顶不住,诚实说出自己的原由:“道长,老汉就是一人住,怕日后不安生,便想请个神兽回家镇宅。”
原本中年门房只是庆幸问题解决,如今听老门房这话,他也有些意动,他一家老小的,更应该请啊!
中年门房也开口说自己诚心想请。
不管私心为何,陶融从他们的面相中看出他们是诚心想请,便说要去问问神兽本兽,若它们同意,他便替他请来。
两个门房十分感激。
陶融摆摆手,骑上骡子,朝坊外走。
他原本打算给陶满针灸结束后便回家,如今有了新任务,他便又跑了一趟。
两尊倒霉神兽石像正好就在隔壁的平康坊,陶融到坊门前亲自问石像神兽的意见,点燃了带的香后,很快初生的小神兽便现身了。
两团还不太凝实的灵体悬在半空中,对突然出现的香有些想靠近,又莫名害怕陶融。
陶融没耽误时间,直接将两个门房想请祂们回家供奉的事说出,两个小神兽很快就拒绝了。
为了给两个门房一个明白,陶融还问了理由。
两个小神兽初具神智,都很诚实,祂们的原因也简单,昨日去吃道歉的供品时,祂们已经去看了那两个凡人家中的情况,祂们守惯了坊门,去那样小的家里守着,就算天天有好吃的供品,祂们也吃得不香。
况且今日这个年轻道士的香点上之后,昨日觉得丰盛,可以回味好几年的供品,突然就觉得不算什么了。
两个小神兽期盼的用模糊的神念问陶融,要不要请祂们回家守门。
陶融自然拒绝,如今他住在陶家,虽然有自己的院子,可总不能让这两个生了神智的神兽,给他作守院兽。
两只神兽被拒绝有些失望,然后便迅速加紧吃香的动作,如今不抢着吃,不知下次是什么时候。
隔日去给陶满针灸时,陶融便让书童帮忙转告了神兽的意思。
两个门房有些失望,但陶道长亲自问过都不行,他们都不敢强求,两人商量好日后初一十五,便凑些东西过去供上,也算尽了他们一份心意。
第三日从务本坊回来,陶融去给在阿娘院中养伤的吴窈娘把脉,确定她已完全无碍,可以跟着他正式学习。
午后她便从黄灵飞的院子正式搬出,与薛真妃住到一起作伴。
搬家这种事情有奴仆可以代劳,况且吴窈娘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搬,只用了一趟便搬完。
她被陶融带走时身无长物,仿若真脱胎换骨般,如今衣物都是进了府内后黄灵飞给她置办的。
陶融让腊儿去看着姑母的院子,等吴窈娘那边好后,他带着礼到了陶凝的院子。
未来师妹住到姑母院中,让她与表妹照顾,他于情于礼都需要有礼节。
他进院先去拜见了姑母,陶凝高兴的接待了他,主动带他看给吴窈娘布置的住处,她就与薛真妃相邻,十分方便她们就近学习。
面对跟往日家中差不多大的住处,吴窈娘有些手足无措,依旧瘦削的清秀脸上有些羞赧,她一直没找到机会说自己住处不用这样好。
薛真妃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一张仍带稚气的脸上有一种成熟稳重的气质,霎时就将吴窈娘有些不安的心稳住。
这两个小娘子虽然有四岁的差异,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早就听了陶融所说的,她们有互相学习的地方。虽然出身跟学识都有明显的差异,但短短几日之内她们就已经十分融洽。
两人忽略岁数,互称姓名。
毕竟是小娘子的住处,陶融只在门口站了站,并未真的进去看,他信任姑母的品性。
陶凝介绍起她院中其余地方。
一个小知识~唐朝郡主封号仅授予皇室核心女性亲属:一、皇太子的女儿默认封郡主;二、亲王的女儿需皇帝额外册封郡主(并非所有都可),部分仅封县主
[玫瑰]有误请指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第 2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