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选出来五个福晋,现在就剩下了两个,皇后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只因宫里现下人人都知道,瑚里氏和佟佳氏是对贵妃不敬,被皇上亲自发了话送出去的。
后宫嫔妃本该由她管束的,皇上越过她发话,就是在说她无能。可她分明连一点消息都未听说,皇上便料理了那两个格格,这分明就是在偏心贵妃!
还有纳喇氏,是她把贵妃请去了钟粹宫,才有了后来之事。
皇后紧紧攥着手心,她竟不知这个一向唯唯诺诺的纳喇氏竟然也会做出这般背主之事!
从前她们母子依托自己庇护,才能有今日衣食无忧的生活,可现在皇上不过因种痘一事露出点对承庆的看重,纳喇氏便如此猖狂。
若承庆安然度过种痘那几日,皇上必然会对这个孩子有几分偏爱,届时纳喇氏便更要得意了。
皇后垂眸沉思了片刻,唤来一个小宫女问:“我记得你和钟粹宫一个叫金儿的宫女相熟,是不是?”
小宫女脸色大变,跪下道:“回主子的话,奴才与金儿确实相熟,只是她前几日出宫嫁人了。”
皇后脸色微沉,却并未发怒,反而和气道:“我知道了,钟粹宫走了个宫女,自然是要补上的,纳喇氏一向对我恭敬,伺候她的人要选个好些的,若是得了空儿,你亲自去盯着,不要让内务府怠慢了她。”
小宫女只感觉自己后背的衣裳都被冷汗浸湿了,却只能应声。
被皇后派去照看承祜的嬷嬷险些被这宫女撞到,她往旁边避了避,盯着她汗津津的后颈看了片刻,忽然有些庆幸自己如今伺候的是小阿哥。
这些下三滥的手段也许有一时之用,但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步错,步步错。
翌日请安的路上,来的最早的郭络罗氏和纳喇氏相视一笑,并排走着。
她二人原也不熟,只是碰巧郭络罗氏在家中身为长姐,没少照顾后头的弟弟妹妹们,颇有几分经验,纳喇氏几次上门请教,一来二去便熟络了起来。
郭络罗氏低声问:“这两日宫里人人都在所,贵妃娘娘好生威风,那日还是你带着她去了钟粹宫,皇后娘娘没有怪罪你吧?”
纳喇氏想着已经出宫的金儿,又想起皇后身边的宫人亲自去给她挑选宫女,眸中划过一丝冷意,道:“皇后娘娘向来宽和,怎么会为难我呢。”
郭络罗氏听出她话中的锋芒,忽而有些想岔开话题,可又想起妹妹对自己的叮嘱,深吸一口气又问道:“承庆种痘在即,万事都要小心。”
纳喇氏似乎有所察觉,抬眸看她一眼道:“姐姐放心,只怕皇后比我更害怕承庆种痘不顺。”
郭络罗氏怔愣了一瞬,苦笑着,这倒也是,承庆若是种痘不顺,只怕皇后的承祜种痘会更加艰难。
而京城中的痘疫,却是每年都会卷土重来。
坤宁宫请安,本该是大家随意聊两句便散了的。
皇后这回却主动道:“先前一直忙着照顾承祜,倒忘了问贵妃,先前佟佳氏和瑚里氏冒犯于你,当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到底是做了几年皇后,她的表面功夫做的极好,面容恬静,丝毫不见一点不悦,仿佛真的是好奇和关心。
李氏看在眼里,深觉这位皇后的脾气可真好。
瑛宁只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她二人既然已经出宫,想来也已经认识到自己不对,从前之事何必再提呢?”
皇后笑意未变,道:“贵妃一一道来便是,我也是想着宫里从未定下过成文的规矩,想定下来,又没个头绪,今儿好容易有这么个机会,多少听一耳朵,着人好生记下来,告诉诸位知道,也能警醒新入宫的嫔妃别重蹈覆辙。”
被特意点出来的两位新人——李氏和完颜氏默默低头,恨不能把自己缩进椅子里头。
同时也担心着,要是真的要把瑚里氏和佟佳氏犯的错告知众人,甚至日后还要不断提起,先不说已经出了宫的那两位和叶赫那拉氏会无地自处,就连她们这两个同届选秀的,也免不了要被问起。
怎么说,都是很得罪人的。
当然最得罪人的不是她们俩,而是贵妃,那三个被送出去的格格日后还是要嫁人的,这样的名声传出去,各家必然都避之不及,佟佳氏,瑚里氏和叶赫那拉氏必然是不敢恨皇上的,那就只能把一切归咎于贵妃。
这还不如孝献皇后呢,好歹孝献皇后当初在先帝二度废后的时候,还曾出演劝阻,算是个贤明的女子,然而就因着她的独宠,如今也没少被人编排。
明面上没人敢说,甚至京城里可能大家私下也不敢说什么,但曾经随着阿玛去外地任职的李氏没少听那些官夫人们私下议论。
瑛宁不知道皇后心里又有了什么主意,不过本着少说少错的原则,她道:“要说这些规矩,我记得前朝曾有贤后著书,皇后娘娘的父兄都精通汉学,想来知道的一定比我多。”
皇后深恼她的谨慎,却无计可施,转而向李氏提问:“李妹妹和完颜妹妹当日就住在钟粹宫,不如同我说说那日发生了什么?”
李氏和完颜氏骤然被提问,身子一抖,很有默契的对视一眼,低头怯生生道:“妾身躲在屋子里头,什么也不知道。”
皇后娘娘素来宽宏,应该是不会为了这么一点小事就纡尊降贵刻意为难她们,可贵妃娘娘就不一定了,惹了她不高兴,她未必会说什么,但皇上一定会像对瑚里氏和佟佳氏那般对她们。
皇后险些要被气笑了,她身为皇后,在贵妃那儿碰个软钉子也就罢了,如今连一个新入宫没几日的嫔妃也敢当众顶撞于她。
皇后嘴角的笑意微僵,声音还很轻柔:“原来是这样,两位妹妹谨慎是应该的,不过,身为后妃,也不能太小家子气了,还是应该有些宠辱不惊的气度才是。”
“李妹妹,完颜妹妹可识字?”
李氏直觉这一次再拒绝就不好了,连忙给完颜氏递了个眼神,恭敬道:“妾身略识得几个字。”
完颜氏心想自己也就是入宫之前,被家人强逼着认了汉字,写出来的字根本不堪入目,但还是硬着头皮道:“妾也识得一两个。”
皇后满意地点头,道:“那就好,从今日起两位妹妹便跟着我一起整理历代贤后事迹,整理为书册,以供宫中嫔妃阅览,也能锻炼二位妹妹的胆量。”
皇后把怒气发作在两个小格格身上,是瑛宁没想到的,然而这事儿表面看起来并没什么为难之意,历来皇后都以此搏个贤名儿,身边带两个帮手没什么好奇怪的,没准还能沾沾光。
但不必想也知道,这两个小格格跟皇后非亲非故,方才还言语间得罪了皇后,哪能摊上这么好的事儿。
本来想立威过后就给这两个小格格甜枣吃的,把人吓坏了也不好,瑛宁这么想着,笑盈盈道:“皇后娘娘好生偏心,这样的事儿只给她们做,却忘了我也识文断字的,还有宫里这么多嫔妃们,大都也识得汉字,何不让我们也一起,也免得皇后娘娘一人操劳。”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皇后就是不想应也只能应了,她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本来整理典籍就是为了供后妃阅览,如今大家一起整理,倒还更方便些。
瑛宁也在脑海中把宫里的嫔妃过了一遍,李氏完颜氏不必说,纳喇氏要照顾即将种痘的承祜,马佳氏和董氏有孕在身,不便操劳,那也就剩下她和郭络罗氏了。
很好,她也不必让谁不高兴,反而是李氏和完颜氏,眼睛亮晶晶地看了瑛宁好几眼,郭络罗氏也暗中投来一个感激的目光。
瑛宁知道,郭络罗氏盼着想有一个出头的机会。
后宫里的事儿一般也瞒不过皇帝,确切来说,是瞒不过皇帝跟前伺候的太监。
皇帝没多久来储秀宫时就问:“你要跟皇后一起整理什么典籍?”
瑛宁把来龙去脉简单说了说,眼角弯弯道:“我这不是怕李氏和完颜氏在宫里不习惯吗,索性就让大家一起忙活一件事儿,这样大家很快就熟络了。”
虽然皇帝心知肚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他只是屈指敲了敲瑛宁的额头,言简意赅道:“嗯,挺好的。”
后宫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彼此个性不和,有争端是寻常之事,但瑛宁和皇后最大的区别就是,瑛宁从不会拿这些事情来让他烦心。
她通常都会自己处理好,再回来跟他分享一二。
而皇后,皇帝想起至今还存放在乾清宫的那把宝石小匕首,眼底尽是疲惫。
满人在是在马背上夺得天下的,纵然是入关以后,勋贵大臣子弟也大多尚武,未来的太子若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之人,如何能让臣子信服?
皇帝看着瑛宁逐渐长开的五官,目光不自觉落在她堪堪有了曲线的身体上,纵然有衣衫包裹,也能看出来和以前的不同。
但又想起太医曾说过的,女子过早有孕对身体有害无益,算算瑛宁的年纪,怎么也要再过五六年。
况且他们除了那日之外,瑛宁便再没同他如何亲密,想来还是对这些没什么兴趣。
从前他不懂先帝有那么多阿哥,为何只对孝献皇后所出的荣亲王那般重视,如今却仿佛明白了一二。
有的孩子只能称得上是子嗣,而有的孩子却可以是他和另一个人的骨血,一个他充满期待的,愿意亲近的,彼此包容的女子。
他不会蠢笨到哪儿去,若是父母双方正当盛年,这个孩子的体格也会很健壮,他会在他和瑛宁的保护下慢慢长大,成长为一个容貌英俊,文武双全,孝悌友爱,各方面都出色到足以配得上做他继承人的孩子。
皇帝靠在迎枕上,思绪不断发散着,却忘了挪开视线。
瑛宁刚一回身,便发觉皇帝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循着视线看去,顿时愣在了原地。
皇帝回过神来轻笑着,意有所指道:“小荷才露尖尖角。”
瑛宁垂眼向下看去,片刻后忽然明白过来,她感觉自己整张脸连着耳朵都开始发热,于是一时间也顾不得什么,从旁边拽了张帕子扔到皇帝脸上。
挡住皇帝视线后,她强装镇定道:“您说什么呢?”
话刚出口,皇帝就察觉这么说似乎有些不大妥当,过于轻佻,于是也没挪开帕子,轻咳一声,才道:“没什么。”
瑛宁转过身去,才想起一个被自己从前忽略了许久的事情,皇帝至今没有在储秀宫留宿过。
她有些忐忑不安,后世之人的记忆里是什么都有的,然而旁观和亲身经历根本就是两回事。
她想,她应该把桂圆召进宫来陪自己一段时日了。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悠悠妈妈 10瓶;微雨 3瓶;
已经补写好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