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天外,劫云汇聚。
三清如天道预计的那般动了手,手腕粗细的混沌劫雷当头劈下,太清圣人祭出盘龙扁拐,元始天尊头顶诸天庆云,通天教主手托定界珠,硬抗劫雷。
血海魔君察觉到了他们被天道牵制,启唇一笑,手中现出一把墨色长木仓,环身一扫,四根天柱应声而断,天界再度塌陷。
佛国,观战许久的准提和接引对视一眼,齐齐祭出法宝。
九品莲台飞出,托住天界,七宝妙树杈将血海魔君手中弑神木仓刷落。
然而,当年十二品金莲被蚊道人窃去三品,区区九品莲台,顶不住天界下落。
太清圣人驭使太极图,化作一道金桥,撑住天界。
血魔剑得了空档,一剑斩向霍景,打得天地玄黄玲珑塔一顿震荡。
“事不宜迟。”
元始天尊掌中出现盘古幡,同时,玉清天上劫云威势猛涨,仿佛在警告他。
此宝乃道祖鸿钧钦赐,威力仅次于开天神斧,可破开混沌,可重伤圣人,不亚于诛仙四剑。
他分出一半心神抵御劫雷,操纵着盘古幡撕裂空间,带起汹涌的混沌之气,直直地打向血海魔君。
血海魔君兀的散作万千血滴,盘古幡落不到实处,虽然每一击都能带走大片血雾,但另一处却很快凝聚出血海魔君新的躯体。
人界脆弱,容不得盘古幡这等杀器挥舞,几击之下,西边的上空空间已经崩塌,混沌之气蜂拥而入,席卷八方。
圣人斗法,瞬息万变,毁天灭地,再继续下去,没等天界塌下来,人界先崩了。
元始天尊只得收回盘古幡,一指头恢复了破碎的人界空间,移走混沌之气。
通天教主伸手一招,趁着准提用七宝妙树杈将血魔剑刷落的时机,取诛仙、陷仙、戮仙、绝仙四剑,立诛仙剑阵。
此阵乃天下第一大杀阵,非四圣不可破。
血海魔君自知落入阵中难以脱身,散作万千血雾,不由剑阵将他纳入其中。
太清圣人拂尘脱手,三千拂尘丝封住血雾逸散后路,金刚镯击出,清空前方血雾。
通天教主渔鼓、紫电锤齐出,配合元始天尊挥出的戊己杏黄旗,团团围住血雾,使其无处可逃。
血海魔君还想借助自己的血魔剑、弑神枪脱困,准提很是鸡贼,每当他要拿起法宝,就用七宝妙树杈将其刷下来。
由此,五位圣人联手,方才把血海魔君所化血雾逼进了诛仙剑阵当中。
“立!”
通天教主一声暴呵,诛仙四剑倒悬东西南北四方,剑阵落成。
磅礴剑气穿梭其中,血海魔君每生成一片血雾,便有浩然剑气顷刻而至,瞬间劈散。
剑气纵横之下,总有血雾不断出现,不断消解,再度出现。
血海不枯,魔君不死,恶念不消,血海不散。
无解。
其他圣人头顶的劫雷渐渐散去,因着通天教主还在维持着诛仙剑阵的运转,故而劫云不曾消散,道道劫雷挟着万钧之势,打得上清天雷鸣不止。
太清圣人收回天地玄黄玲珑塔,罩在通天教主头上,替他挡住劫雷,好让他全力维系诛仙剑阵。
元始天尊伸手召来天地五方旗,见玄青癸水旗灵光不显,皱了皱眉,一指点在旗面上,唤醒灵光,随后结天地五方阵,定住天界。
西方两位圣人心思婉转,收去了四方天柱。
血海魔君被困,算是去了一个心头之患。
但是,地狱中逃脱的厉鬼借机出来谋害凡人,壮大自身。
九幽出来的魔罗族更是占领了东胜神洲大半疆域,人间仅剩九州保得一时平安。
危难之际,三国国君主动退位,合并疆域,让权于勾陈帝君,定国名为“华夏”。
厉鬼来犯时,灵州城百姓亲眼看见,城外孟婆祠的方向,一道金光升起,化作光罩护住灵州城,厉鬼触之即伤,唯有恨恨地瞪着孟婆石像,望洋兴叹。
消息传递的速度难得变快,一时间,九州百姓,男女老少,都在家中供上了孟婆的神像。
街上售卖的字画、面具、玩偶,统统都改成了孟婆相关的样式,就连路边稚童口中的童谣,也变成了孟婆镇守轮回的故事。
勾陈帝君注意到魔罗族似乎也避开了灵州,选择入侵其他八州,当机立断,命下属连夜加急,在剩下八州各个城池建造孟婆祠。
虽不知缘由,但管用就行。
在他下令不久,脑中忽然冒出女娲圣人的声音,他听完不由得愣住,半晌,重新拟了一条命令:
将九州境内所有的女娲庙,统统改作孟婆祠。
新修庙宇要考虑选址、方位、风水等一系列因素,相比之下,将女娲庙改作孟婆祠要轻松许多。
毕竟,女娲圣人是人族圣母,每一座城池都有女娲庙,每一处女娲庙的选址都是城中最好、最方便的地方。
短短三日,九州境内所有女娲神像都被撤下,妥善收藏,换上了孟清的金像。
每座金像落成之时,都有金光自灵州孟婆祠飞出,遁入金像之中,随后金像迸出金光,化作光罩,护住城池内外。
重重金光相互连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罩,不仅盖住了九州,还尽可能地往外拓展,保住了山川耕地。
九州人族倚仗孟婆祠,在厉鬼和魔罗族中间,觅得了一丝喘息空间,得以休养生息。
霍景把霍无伤葬在了孟婆祠院子里,没日没夜守着墓碑,萎靡不振。
应琢曾把桂树仙领到他面前,寥寥几句说明了前因后果,霍景冷冷地瞧着天真无邪的少年,只说了一句:
“你不是他。”
应琢便再不管他。
杨谦在城中找了份公职,在知府底下整理档案,清晨出门留好早饭,午间回来给霍景送饭,碰上休沐还会搬个小马扎陪在他身边开导开导他。
地藏本愿佛的念珠,应琢转交给了杨谦,说是一位对他很重要的人留下的遗物。杨谦很聪明,没有问太多,接过念珠缠在手腕上,孤身去了门外,取薄酒三杯,祭奠逝去之人。
应琢在石像边摆了蒲团、案几,案几上放满了孟清喜欢的零嘴、果子,他捧着姻缘金谱,摇着那把空白的纸扇,安静地等待着孟清苏醒。
桂树仙很懂事,他知道石像里住着一位不同寻常之人,每天早晨都会拿工具将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桌前的供品也是一日一换。
应琢给他取了个名字,唤作:应思清。
孟清虽然被打回了本体,但有赖于四道功德金光相护,非但没有伤到根基,反而因祸得福,迈过了临门一脚,修为达到了圣境,只是心境还没跟上,有圣人实力无圣人名头。
金光从石像中激扬而出时,他以为孟清醒了,没成想,是天道来收账,空欢喜一场。
当日天道赊欠的那道功德金光,就是为了今日借孟清之手抵御万鬼来犯,保住残存的人族。
其他城池的孟婆祠香火鼎盛,往来百姓无论是否诚心,都会进去烧上三炷香,磕几个响头,祈求平安。
唯有灵州城这间孟婆祠,有应琢坐镇,勾陈帝君下令,知府挂了告示不允许百姓打扰,因此保留了难得的宁静。
但百姓不同意,知道孟婆有灵,护佑万民,还不许他们进去上香,这不是明摆着不让孟婆保佑他们吗?
灵州城其他孟婆祠都可以拜,凭什么灵州州城反而不能拜。
于是,知府想了个法子,百姓无非就是想要个形式,正巧勾陈帝君下令将女娲庙改作孟婆祠,便自作主张,把灵州城里的女娲庙撤换成了孟婆庙,供百姓祈福。
只不过,这间庙金像落成时,并没有金光溢出,就好似普通的金像一般,没有神异之处。
说来好笑,如今世间竟只有一座不被承认的孟婆祠。
当然,百姓不会管那么多,什么庙都一样,拜了再说。
浩如烟海的香火愿力自周围飞来,融入石像当中,应琢掐了掐指头,天机蒙昧,算不到孟清重返人间的日子。
他展开空白宣纸,抬袖蘸墨,不多时,孟清本来的模样跃然纸上。
待墨干之后,他卷起画纸,挥袖送回姻缘司。
应思清乖巧地替他收好笔墨,捧着卷《道德真经》端坐在案前翻阅。
恰巧百花仙子下凡,应琢亲自给她开了门。
“见过月老。”
花怡打过招呼,从袖中取出自制的糕点:
“听闻孟婆遭劫,小仙别无所长,只做了这些糕点,还请月老代孟大人收下。”
“有劳。”应琢伸手接下。
“广寒姐姐身不由己,托小仙带一句话。”
“但说无妨。”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怡不知道广寒仙子的意思,说完用眼角余光打量着应琢的神色。
应琢神情未变,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此处似是有些空寂,小仙斗胆请百花相伴,不知是否唐突?”
花怡见院里院外,寸草不生,荒凉无比,进言道。
“有心了。”
应琢应允,孟清生于九幽,从来向往的都是凡间的多姿多彩,对九幽之下的亘古黑暗嗤之以鼻。
若他醒过来看见花团锦簇,心情也会好上几分。
花怡得了许可,两手结印,七彩光华在掌中闪烁,无数大大小小嫩芽破土而出,没过多久便争相吐蕊,欣然绽放。
姹紫嫣红,好一派生机景象。
此行目的达成,百花仙子飞身离开。
杨谦自府衙回来,望见门口娇艳欲滴的鲜花,没忍住凑上去闻了闻。
淡淡的花香萦绕在鼻间,还有几只蝴蝶围着道旁的小黄花翩翩起舞,心头上笼罩多日的阴霾总算散去了些。
杨谦挂起微微的笑意,推门而入,硬拖着满脸了无生趣的霍景到门边,让他能感受到周围蓬勃的生机。
“无伤看到你这样,一定会难过的。”
杨谦拍着他的后背,劝慰道。
“谦哥。”
霍景开口了。
“嗯?”
杨谦神色温柔。
“如果世间没有神鬼妖魔,我们会不会过得更好一些?”
霍景冷静地问道。
他在霍无伤坟前思考了这么多天,想清了很多事情。
“会吧。”
杨谦还挂着那一抹温暖的笑容,替霍景梳理着他杂乱的头发。
霍景站起,摘了一把小黄花,放在了霍无伤坟前,进屋收拾自己除去满身秽气。
次日,杨谦进城时,霍景跟了上来。
“怎么?”
“我想去城里找份差事。”
霍景洗净了脸,换了一身体面的衣裳。
“不如你与我一同在府衙做事吧?”
杨谦道。
正巧知府这两日要招人,有他引荐,应当不成问题。
“谢谢谦哥。”
“你我之间,不必这么客气。”
杨谦揽住他的肩膀,两人往府衙去。
孟婆祠内,应琢正教应思清读书,头顶石像突然闪过灵光,一道清光飞出。
应琢手中书卷滑落,怔怔地看着那道清光落地,变成一个男婴。
他记得,那是洪荒之初,孟清刚刚诞生的模样。
孟清回来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