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彩带似乎还在眼前飘落,带着塑料特有的窸窣声响,雷鸣般的、几乎要掀翻演播厅屋顶的掌声与欢呼声,
依旧在耳畔嗡嗡回响,形成一种短暂的耳鸣。
但属于《爱心私厨》决赛之夜的极致喧嚣与短暂辉煌,在夜幕彻底笼罩城市、灯火次第熄灭之后,
便如同退潮的海水,迅速而无可挽回地让位于另一场更加现实、也更加汹涌湍急的暗流。
这暗流无声,却带着足以将人吞噬的力量。
夺冠,那座沉甸甸的、设计精巧的水晶奖杯被捧在手中的瞬间,对姜柠而言,
仿佛不是一段旅程的终点,更像是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隐秘的开关,一扇通往名为“名利场”的巨大旋涡之门,
在她还未完全反应过来时,便被无数双早已潜伏在暗处、闪烁着精明、贪婪与急切**的眼睛,
猛地从外面撞开,汹涌的人潮与声浪瞬间将她吞没。
第一个二十四小时,她的私人手机如同被投入了沸水,
持续不断地发出各种提示音——铃声、震动、信息提示音,几乎从未停歇,电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
林妙妙作为她临时的、也是唯一被信任的“发言人”和“防火墙”,电话几乎像长在了耳朵上,原本元气满满、充满活力的声音,
在连续高强度沟通与解释下,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明显的沙哑和深深的疲惫,甚至偶尔会走神,需要对方重复问题。
“柠柠!我的天!又是一家!
这已经是今天第五家还是第六家顶级经纪公司了!
他们的开价一个比一个吓人,分成条件优厚得离谱,都快赶上那些一夜爆红的顶流明星的签约规格了!”
林妙妙举着发烫的手机,另一只手挥舞着平板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各种邀约邮件、初步合同草案和后面跟着一长串零的数字,
她兴奋得脸颊通红,眼睛亮得像探照灯,
仿佛已经亲眼看到了一座由钞票、流量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堆砌而成的、闪闪发光的金山,正向她们缓缓敞开大门。
“柠柠!我们要发了!
真的!你听到了吗?
我们就要实现财务自由了!
只要随便从里面挑几个条件最好的签了,我们这辈子,下辈子,可能都不用再为钱发愁了!”
姜柠坐在节目组提供的临时住所那扇巨大的落地窗前,身下是柔软却让她感到不适的地毯。
窗外,
是都市核心区永不熄灭的、如同星河倾泻般的璀璨灯火,无数霓虹灯牌、办公楼宇的灯光和车流尾灯交织成一片浮华的光海,映得她素净的侧脸明明灭灭,看不清具体表情。
她没有去接林妙妙递到眼前的、那闪烁着诱人数字的平板屏幕,
只是安静地、近乎放空地听着好友激动到有些语无伦次的汇报,
纤细而有力的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摊开在膝盖上的一本纸张泛黄、边角磨损严重的《山家清供》。
那粗糙而熟悉的纸质触感,以及书页间隐隐散发出的、来自古籍书店特有的、混合着时光尘埃与陈旧墨香的宁静气息,仿佛是她此刻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面对林妙妙几乎是“塞”到她眼前的一份号称业内“天花板”级别、条款厚达几十页的经纪合约草案,
她只是极快地、近乎扫描般地扫了一眼那足以让普通人眩晕的签约金数字,
以及后面那些密密麻麻、环环相扣、充满了各种约束、义务和商业对赌的条款,
便轻轻而坚定地,用手指将平板推开了些许距离。
“妙妙,”
她的声音因为缺乏休息而带着一丝明显的沙哑,但吐字依旧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平静,
“帮我回绝掉吧。所有这些,经纪约、代言、综艺……都帮我婉拒掉。”
“回……回绝?!所有?!”
林妙妙像是被一道惊雷劈中,瞬间从巨大的兴奋云端跌落,眼睛瞪得溜圆,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和不解而拔高,甚至有些变调,
“为什么?!柠柠,你知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
你知道这些机会意味着什么吗?
这是多少人挤破头、用尽手段都求不来的顶级资源!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快车道!
有了这些专业的团队、庞大的资金和顶级的曝光渠道,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你可以把‘柠月如风’工作室开得更大、更气派,可以请最好的团队,
可以把你想推广的‘节气甜品’、那种充满文化底蕴的饮食美学,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吗?”
“用这种方式吗?”
姜柠缓缓转过头,清冷的眸光如同两潭深不见底的古井,平静地落在林妙米那张写满焦急与困惑的脸上。
那目光里没有一丝一毫面对巨大诱惑时应有的激动与向往,只有一种近乎澄澈见底的平静,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与周遭喧嚣格格不入的疏离感。
“把自己变成一个被精心包装、被明码标价、被放在货架上供人消费和围观的‘符号’?
按照经纪公司设定好的剧本和人设,去参加那些我根本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综艺游戏,
去代言那些我可能自己都不会去用的产品,站在镜头前,说着言不由衷、经过无数次打磨的广告词?”
她微微蹙起眉头,仿佛那些光鲜亮丽、代表着世俗成功的邀约,本身带着某种让她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不适的粘腻与虚伪感。
“可是……柠柠!这都是现在最正常、最普遍不过的商业运作逻辑啊!”
林妙妙感到一阵无力,她试图用现实的逻辑去说服眼前这个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挚友,
“你看看现在那些有影响力的名人、艺术家,哪个不是这样运作的?
有了巨大的名气和广泛的影响力,你才能有更大的话语权,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去推广你真正想推广的那些东西啊!
这是捷径!”
“用逐渐失去自我、背离初心的方式,去换取所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姜柠轻轻地摇了摇头,目光重新投向窗外那片虚幻而又真实的浮华光海,声音很轻,却像锤子一样敲在林妙妙心上,
“那最终通过这个渠道推广出去的,还是我最初想表达的那个关于食材、关于技艺、关于文化与心灵的‘食之道’吗?
还是仅仅只是一个被市场和流量需求精心修剪过、填充过、符合大众想象和消费预期的、名为‘姜柠’的空洞影子?”
她不禁想起在国宴后厨时,那些为了所谓的“国际接轨”、“视觉创新”和“政治任务”,
而被上级强行要求加入的、往往与菜品灵魂本源格格不入的元素,那些金粉、巧克力拉丝……
它们曾让她感到窒息,最终促使她选择了离开。如今,这来自市场的、看似更加“自由”、更加“慷慨”的诱惑,
在她看来,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更为隐蔽和强大的“扭曲”罢了。
它们向她许诺了唾手可得的金钱、令人眩晕的名声、看似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而代价,却是她最为珍视、视若生命的东西
——对烹饪技艺那份近乎偏执的纯粹追求,对食材本身生命与尊严的敬畏,以及内心深处那条不容玷污的、关于“道”的坚守底线。
林妙妙看着姜柠那在窗外变幻霓虹灯映照下、显得格外单薄清瘦却又仿佛蕴含着无穷倔强力量的背影,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
最终,
所有劝说的话都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咽了回去。
她忽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姜柠之间,隔着的或许不仅仅是对名利的不同看法,
更像是对整个世界底层运行逻辑的、根本性的理解差异。
她活在现实而具体的烟火人间,遵循着社会的游戏规则;
而姜柠,似乎始终站在一个更超然、也更孤独的精神高地上,守护着某种不为世俗所动的纯粹信条。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因理念冲突而产生的“不适感”变得愈发具体和尖锐。
赵思源竟然亲自登门拜访,脸上堆满了比节目录制时还要热情、真诚数倍的笑容,
言语间极尽夸赞与拉拢之能事,仿佛之前那些有意无意的打压、算计和不愉快都从未发生过,只是阳光下的露水,蒸发得无影无踪。
他带来了一个在他看来极其优厚、堪称“王牌”的“深度绑定”合作方案:
由他亲自牵头,联合几家实力雄厚的资本方,共同为姜柠成立一个专属的个人工作室,
进行全方位的商业化包装与运营,目标直指打造“美食界顶流IP”,
甚至在她面前画下了一个“未来独立上市”的、巨大而诱人的饼。
“姜老师!姜大师!”
赵思源唾沫横飞,激动地比划着,
“以您现在这无人能及的热度、这过硬到恐怖的技术实力,
再加上我老赵在这个行业里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和运作经验,我们强强联手,绝对能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您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要安心做您的研究,创作您的美食艺术品,其他所有繁琐的、商业上的事情,交给我!
我保证,一定能将您打造成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文化标志性人物!
您名利双收,站上真正的巅峰!”
姜柠安静地坐在他对面,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没有打断他充满激情的描绘,脸上甚至没有流露出任何不耐烦的情绪。
直到赵思源终于告一段落,用充满期待和自信的眼神紧紧盯着她,
等待着她欣喜若狂的回应时,她才缓缓开口,
问题却如同手术刀般,精准而冷静地直指所有华丽包装下的核心:
“赵导,在您这份详尽的方案里,如果我签约,未来一年,我具体需要参加多少场商业站台活动?
配合多少个品牌的推广宣传?我计划中的‘二十四节气’甜品文化系列,
是作为需要慢工出细活的文化产品去精心打磨,还是作为可以快速复制、占领市场的快消品去追求现金流和市场份额?
当我的个人创作理念、对某道菜的坚持,
与您和资本方所追求的商业利益最大化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
最终的决策权,或者说,裁决的标准,以哪个为准?”
赵思源脸上那热情洋溢、胜券在握的笑容,瞬间如同被冰冻住了一般,僵硬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猝不及防的愕然与被冒犯的不悦,
但他很快强行调整过来,试图用更圆滑的方式模糊过去:
“姜老师,您看您这话说的……这些都只是细节问题,是后续我们可以坐下来慢慢商量、慢慢磨合的嘛!
我们合作,肯定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您个人意愿和艺术追求的基础上的!
一点您绝对可以放心!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现实的重量,
“您也得理解,资本的真金白银投入进去,是需要看到回报的,是需要盈利模式的。
所以,一些必要的、适当的商业配合与妥协,
也是保障我们这个大项目能够顺利运转下去的基石,您说是不是?”
“必要的妥协,是吗?”
姜柠替他说出了那个他试图回避的、**裸的词语。
她的眼神依旧平静无波,却像一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赵思源内心深处所有的算计,
让他感到一股无形却沉重的压力,几乎有些喘不过气。
“在我看来,烹饪,是与食材的对话,是技艺的修行,是文化的传承,它不是一门纯粹计算投入产出的生意。”
她站起身,身姿挺拔如竹,做出了一个明确的送客姿态,语气礼貌却疏离,
“食材有它自己的生命节奏和天然尊严,不该被简单地当成攫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和符号。
抱歉,赵导,您的方案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它与我的初衷和底线,并不相符。”
赵思源带着一脸混合着不敢置信、难以理解和无法掩饰的恼怒离开了。
他坐在回程的车上,依旧无法想通,在这个时代,怎么会有人面对如此巨大、如此清晰的利益前景,
还能如此固执,如此“不识抬举”?
这完全超出了他过往所有的商业逻辑和人际经验。
类似的场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重复上演。形形色色的说客、挥舞着空白支票的投资人、许诺着锦绣前程的行业大佬……
他们穿着不同的西装,带着不同的名片,用着或直白或含蓄的语言,
精心包装着同一个核心内核:拥抱流量,拥抱资本,拥抱这个时代通行的、效率至上的游戏规则。
而姜柠,就像一座突兀地矗立在汹涌名利漩涡中心的、沉默而坚硬的孤岛。
任凭周遭的浪涛如何喧嚣拍打,如何软硬兼施,她自岿然不动。
她保持着最基本的礼貌接待每一位来访者,
耐心地倾听他们或天花乱坠、或威逼利诱的游说,然后,用同样坚定而清晰的态度,一一拒绝。
所有的经纪邀约,所有的天价代言合同,所有的热门综艺通告,
都被她以各种合情合理、却不容更改的理由,一一婉拒。
林妙妙全程目睹着这一切,她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般,从最初得知机会时的极度兴奋与狂喜,
到面对姜柠拒绝时的不解与焦急,再到后来反复劝说无效后的无奈与担忧,
最终,
看着姜柠在那一片足以让任何人迷失的喧嚣与诱惑中,愈发显得沉静、坚定,
却也愈发显得孤独、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的身影,她彻底沉默了。
她开始慢慢地、真正地尝试去理解,或许,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东西,
在一些人心中,是比名利、比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要重要得多,也珍贵得多。
当最后一位带着“最后通牒”意味的投资人也被客气送走,
临时住所终于暂时恢复了久违的、近乎真空的平静。
姜柠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客厅中央,没有开灯,任由自己被窗外漫射进来的、城市的微光所包裹,那光芒勾勒出她模糊而孤独的轮廓。
夺冠那一刻短暂的喜悦与激动,早已沉淀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源自精神层面的、深沉的疲惫,以及一丝……难以向任何人言说的、关于未来的迷茫。
拒绝了所有看似光鲜的捷径和触手可及的诱惑,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几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更少人理解、也注定更加孤独的道路。
但是,路在何方?
仅仅只是守着“柠月如风”那个尚且停留在概念阶段、连具体选址都未确定的工作室空壳?
靠着比赛积累下来的这点名气,去接一些零散的、虽然报酬可能很高、但终究是小众的高端私人定制订单?
这似乎又与她内心深处想要系统性地研究、传承、推广中华饮食美学与技艺的宏大初衷,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偏离。
她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艺活,
更是一个能够安静深耕、能够毫无功利性地研究古籍菜谱、能够真正以“食”会友、传播“食之道”文化与哲学的精神家园与实体平台。
这个理想的平台该如何从无到有地搭建起来?
如何才能在不违背内心纯粹初心的前提下,获得足够支撑其良性运转的资源和支持,去一步步实现那个看似遥远而宏大的梦想?
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一种置身于茫茫旷野、不知方向何在的虚空感。
就在这时,被她设置了静音、随意放在身旁地毯上的手机,屏幕忽然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幽白的光在昏暗中格外醒目。
不是那些层出不穷的、标注着“商务合作”的陌生号码,
而是一个被她极其简略地备注为单个字母“L”的、极少在她通讯录里出现、也极少联系的号码。
陆延舟。
信息的内容,简洁、清晰、直奔主题,如同他本人一贯的风格,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与情感修饰:
【明早九点,转角咖啡馆。有关你工作室落地的可行性方案,想与你当面探讨。】
没有询问她是否愿意,没有客套的恭喜,没有浮夸的承诺,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
但就是这样一条冷静、克制到近乎霸道的通知式信息,
像一道微弱却稳定、穿透力极强的光,突然间,刺破了此刻沉重笼罩在姜柠心头的、关于未来与现实的厚重迷雾。
她看着那条在黑暗中发光的信息,良久,指尖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无意识地、轻轻地摩挲了一下,仿佛在确认那份真实感。
然后,她拿起手机,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停顿片刻,回了同样简洁到极致的一个字:
【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