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第七十四回(上)

长乐宫内外一片白雪茫茫,雪珠子急滚滚落下来。窦太后坐在火炉前,胸口起伏不定,薄薄的嘴唇紧紧抿成一条线,脸上的怒容显而易见。

皇帝坐在对面,脸上的表情也不好看。半晌,太后呵斥道:“刘启,你说说你都多大了,行事还是这么冲动?也不跟我商量一下,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哀家?荣儿有什么错处,你说废就废了他?你说!你今天无论如何也得给我说明白!”

皇帝手撑双膝,低头愁索,叹气道:“太后,皇儿不是一时冲动,皇儿废掉刘荣之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刘荣仁厚有余,胆识气魄不足,把大汉江山交给他,皇儿不放心啊!”

太后拧眉道:“谁生来就是有胆识有气魄的,他有不足,可以慢慢教他嘛,窦婴这个太傅,哀家看还是很称职的,听他说荣儿进步很快。再说了,荣儿可是皇长子啊!”

皇帝无奈道:“太后,皇儿的父皇也不是皇长子,不也当皇帝了吗?”

太后忽然被噎住,“你……那哀家当初要立你弟弟为太子,你又不同意!武儿胆识气魄都不比你差,最适合立为太子了!”

皇帝急道:“太后,皇儿废掉刘荣太子之位,还有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觉得太子的母亲应该是贤德之人,能够母仪天下,尤其皇儿百年之后,她能善待皇儿的其他孩子!”

太后忽然犹豫了一瞬,声音缓和了些,“你是说栗丫头会做吕后?”

皇帝深深叹了一口气,“娘啊,您还看不出来吗,栗姬嫉妒心重,怨气大,常常让巫女在背后咒诅被皇儿宠幸过的女人,其他皇子,她也瞧不上眼,皇儿是怕将来她不能善待这些皇子啊!”

太后说道:“栗丫头嫉妒心是重了一些,哀家也听说她做的一些事了。哀家常常敲打她,看来她是一点儿长进都没有。但是哀家看她还没有吕后那个本事。”

皇帝道:“嫉妒心重,又没有吕后的本事,那就更可怕了。好歹吕后还有治国韬略,可栗姬呢,只剩下嫉妒了,一点儿胸怀和格局都没有啊。”

太后微微展颜,“这倒也是,栗姬是差了些。罢了,既然你已经做出了决定,废就废了吧!”

皇帝见太后终于松了口,气也消了些,说道:“皇儿就知道太后会理解皇儿的。”

太后冷哼道:“皇帝别高兴得太早,哀家的话还没说完呢!”

皇帝已经知道接下来等着他的会是什么,笑道:“太后还有什么话吩咐?”

太后道:“‘吩咐’二字,哀家可担不起,哀家说过的话,皇帝全当耳旁风了。”

皇帝无奈笑了笑,“太后这话是折杀皇儿了。”

太后道:“皇帝接下来想立谁为太子啊?”

皇帝索了索眉,颇无可奈何说道:“太后的意思呢?”

太后道:“哀家的意思当然是立你的亲弟弟梁王刘武为太子啊。”

皇帝早料到会是这样,他抬起头,盯着太后看了半晌,太后似乎感受到了一双毒辣辣的眼睛,忽然有一些不自在,问道:“皇帝怎么不回答哀家的话?”

皇帝沉吟片刻,终于说道:“武弟资质是不错,有勇有谋,只是……”

皇帝忽然顿了一下,太后追问道:“只是什么……你弟弟还差什么不能当太子?”

皇帝笑道:“只是怕大臣们会反对。”

“什么,害怕大臣们反对?刘启啊刘启,你是不是真的以为哀家一瞎到底了,哀家告诉你,今日朝堂上的事哀家全知道了。栗贲不就是奏请立他妹妹为皇后吗,皇帝怎么处理的,皇帝一怒之下将他交到中尉署处理了,你还会在乎大臣们反对不反对,真是笑话!”太后一口气说了许多。

皇帝只是听着,任由太后怎么追问,都只是说“得和大臣们商量商量”,太后也无奈,最后撂下狠话,说道:“好,哀家就等着你和大臣们商量!”

皇帝从长乐宫出来时,天色已经黑了。龙撵快到宣室殿时,皇帝突然吩咐去漪兰殿。

王娡穿着家常衣服,正陪着刘彘温习功课。忽见皇帝来了,倒有些意外。自从皇帝晕倒之后,再也无法宠幸妃嫔了,常常一个人宿在宣室殿,有时也到漪兰殿坐一坐,聊聊天,说说话,像今天这般晚还过来,倒是少见。

王娡已经听说太子被废之事,说实话,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她是异常欣喜的,她的计划在一步步走向胜利。

但是当看到皇帝进门时的脸色时,王娡忽然又惴惴不安起来。在皇帝身边陪伴了这么多年,王娡早已练就了不动声色察言观色的本事,只一打眼,她就猜到了几分。

笑着迎上去,“陛下,这么晚了,您怎么过来了?”

一语未完,刘彘也走了过来给皇帝请了安,皇帝看着刘彘,才有几分笑意,“在温习什么功课?”

刘彘将自己刚抄写的《论语》篇章递给皇帝过目,皇帝笑着点头,“字体越来越老练了,朕要是事先不知道这是你写的,会误以为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写的。”

王娡看出皇帝有些疲态,忙唤绿竹道:“你带彘儿到偏殿温习功课去吧。”

皇帝忙嘱咐一句,“已经很晚了,也不要太用功了。”

王娡为皇帝宽去外衣,皇帝半靠在榻上,端来一盆温水,将皇帝的双脚放进盆里,慢慢按揉着,只听皇帝说道:“这老太太啊,心眼总是偏着长,什么时候都是偏爱她小儿子,好像朕不是她儿子似的。”

王娡笑道:“看陛下这话说的,对母亲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皇帝叹道:“话虽这么说,可老太太就是偏心啊,她心心念念就想立刘武为太子。”

王娡手下并没有一丝丝滞涩,如常笑着,“或许太后是想念小叔叔了吧,小叔叔要是被立为太子,就能常常陪在太后身边了。”

皇帝道:“你说的对啊,所以呀,老太太不是一般偏心他小儿子啊。朕的话她一点儿都听不进去,真不知道还有谁能劝动老太太?”

王娡继续揉按着皇帝的脚趾,有一搭无一搭说道:“可能人年纪大了,有些想法就很执着。譬如臣妾的母亲吧,只要她认准了事,就很难再改变,她是再刚强不过的一个老太太,现在她只听一个人的话。”

皇帝忽然来了兴致,“只听谁的话?”

王娡笑着答道:“当然是只听陛下的话了。”

皇帝被逗笑了,“你啊,不过这个冷笑话还挺好笑的。”

王娡说道:“臣妾虽是想博陛下一笑,可是臣妾说的也是实情啊。陛下您想想看,她一个乡下老太太能有今天,还不都是陛下的恩典吗,这人啊,谁对自己好,谁曾经有恩于自己,她就愿意听谁的话。”

皇帝听了这话,忽然出了神,像是明白了什么,笑道:“朕知道让谁去劝老太太了,娡儿啊,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女人!”

王娡不解,一面给皇帝擦脚,一面笑问:“陛下想到谁了,这么高兴?”

皇帝轻轻在她鼻子上刮了一下,笑道:“这个嘛,就要靠你去猜了,看你能不能猜中?”

王娡笑道:“臣妾哪里能猜到这些,臣妾才不费这个脑筋呢。”

皇帝选中劝说窦太后的这个人,就是袁盎。吴楚七国之乱时,袁盎劝说皇帝杀了晁错,以太常身份出使吴国,叛乱被平定后,皇帝封袁盎做了楚国丞相,由于水土不服,身体出了很多毛病,于是辞官闲居在家。

袁盎是个闲不住的人,虽然无官一身轻,可仍时刻关心朝政,皇帝也没有完全忘了他。从宣德殿一出来,袁盎就直奔长乐宫,他早已想好了怎么劝谏太后。

谁知刚到长乐宫就被挡在了门外,长乐詹事告诉他,“梁王来朝了,正在内殿和太后说话呢。”

袁盎心想,梁王果然宫中耳目众多,栗太子刚被废,就火急火燎赶来了。

袁盎在殿外等了将近三个时辰,梁王才从内殿里出来,二人在门口打了个照面,梁王常入朝,对袁盎有些印象,忽然刹住脚步,后头看了袁盎几眼,袁盎停住施了一礼,“梁王殿下!”

刘武冷眼笑了两声,“本王当是谁呢,原来是皇上先师的死对头啊,你怎么还留在长安?你劝皇上杀了自己的老师后,皇上不是封赏你了吗,如果本王没记错的话,应该封你做了楚国的丞相了吧?”

袁盎答道:“布衣因病已赋闲在家。”

刘武冷笑道:“哦?楚国那么肥美之地,你都呆不惯吗?是真的有病呢,还是想回长安啊?哈哈哈!”

袁盎笑道:“梁王殿下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布衣的事还不劳殿下操心!”

刘武沉着脸讥笑道:“本王对一个只会借刀杀人的小人没什么兴趣,你滚吧!”

说罢扬长而去。袁盎在背后看来梁王背影几眼,“你想当储君,想得美!”

进殿时,太后刚刚吃了几口水果,心情正如水果般甘甜。空气中都是水果的甜香之气,被暖烘烘的热炭一烤,甜香之气更浓烈了。

袁盎精神为之一振,近前跪下请安。太后笑着叫他平身,赐了座,袁盎跪坐后,笑道:“太后身体一向可好?”

太后笑道:“托赖祖宗的福,还算硬朗,难得你还记挂着哀家。”

袁盎笑道:“布衣承蒙太后的恩典,陛下恩准布衣从楚国返回长安养病,布衣感念太后,怎能不时时记挂着太后?”

太后道:“袁公过谦了,能给皇帝出好主意的人不多了,你能留在皇帝身边也是好的,病可都养好了?”

袁盎道:“布衣身子骨硬朗多了,这不也能挣扎着过来给太后请安了。”

太后笑了,吩咐慧蝠道:“将武儿刚刚带来的水果给袁公拿一些尝尝。”

慧蝠捧过一盘奉与袁盎,袁盎起身接过,道了恩典,复又坐下,听太后说道:“武儿极孝顺的,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想着我这个老太婆,千里迢迢带了来,哀家这心里热乎啊,袁公!”

袁盎笑道:“这是自然,梁王极其孝顺太后,太后又何尝不是极其疼爱梁王。”

尤其第二个“极其”,袁盎咬着舌头说,就有些意味深长。太后耳朵何等灵,早听出来了,笑道:“袁公这是话里有话啊,你一向都直言擅谏,今日是怎么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