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摆宴席

第一件事是准备今年的年终考试。

这是他进入甲班的第一次年终考试,不单单是甲班的同窗,下面乙班、丙班、丁班的同窗都在盯着他。

另外,这也是许益山对他的一个考验,书院里其他先生也都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

所以,这次年终考试对谢熠来说意义重大。

第二件事要在年终考试之后了。

因为他已经拜了许益山为师,有了师生传承,因此三节六礼就是不可少的了,惠正阳已经提前跟他说了,年末会有两位师兄从府城上回来,他们也曾经是许益山的学生,惠正阳约了他们上门拜访许益山,到时候谢熠这个“小师弟”也一并过去,这些师兄往后就会成为谢熠的人脉。

谢熠便和惠正阳如此约好了。

如此,谢熠便精心准备年终考试,争取考出一个好结果来,要是考砸了,他也不好意思去拜访许益山了。

到了十二月十五日,青川书院进行统一的年终考试。

当甲班的试题发放下来,谢熠明显感觉到题目比原先的难了许多。

根据董墨言的说法,甲班的年终试题,已经到达了院试的难度,有时候甚至会考乡试的题目。

谢熠拿到题目之后,发现是一道试贴诗,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文。

也就是写一首贴诗,一篇从四书里面出题的八股文,一篇从五经里出题的八股文。

这是妥妥的院试标配了。

院试考的大抵也就是这些题目。

而经过这一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加上许益山谆谆教诲,谢熠比第一年在惠正阳教导之下又有了进步,这些题目他自认不至于答不上来,只是分数如何,就要看先生们的评定了。

考完之后和董墨言交流才知,这次的题目果然是今年隔壁州府的院试题目!

如此,谢熠等人更是期待最终的成绩。

因为院试过关就成了秀才,就算是有身份的读书人了!

惠正阳也才是秀才而已。

成为秀才意味着可以参加乡试,而且见官不跪,免除个人赋税徭役,优秀的还可以领取县衙发放的粮米,另外也可以到县学府学读书。

两天后,甲班的考试成绩正式公布。

谢熠拿到自己的考卷,评分为“乙等”。

考卷评分也是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谢熠没有拿到甲等。

不过,这次年终考试,整个甲班拿到甲等的学生,只有三人。

董墨言是一个,其他两个,已经在甲班读了三年。

而拿到乙等的学子,一共有七个。

也就是说,如果排名的话,谢熠至少在前十的。

但是,他进入甲班仅仅才一年,进入书院才仅仅两年!

并且,在他考卷的评语上,先生特意指出,他的问题更多在卷面而非文章,也就是说,他的字不行。

想来也是,毕竟谢熠学馆阁体才仅仅两年多时间,其他同窗至少都有七八年往上的功底了。

所以谢熠这个乙等的成绩,足以让各方都满意。

除了谢熠自己。

“明年要在字体上下功夫了。”

毕竟明年他就十五岁了,距离他十八岁参考还只剩三年。

三年时间,他必须把馆阁体练到登堂入室的程度。

他也把这个想法,带到了许益山家里。

成绩出来之后的第二天,他便和惠正阳以及另外两位从府城回青川镇的“师兄”相约拜访许益山。

许益山老家距离青川镇并不远,就在距离镇上两三里外的桃李村。

许益山的家一座青砖四合院,由于临近年关,他家中是相当热闹。

谢熠也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桃李满天下”。

前来拜访许益山的人,除了他和惠正阳等四个亲传弟子,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曾经受过许益山指点的学生,这些人有的都已经五六十岁了,有的甚至从隔壁县城上专门过来探望。

加上许益山家族里的人,许家偌大的一个四合院,整天宾客盈门,似都招待不下了。

当然,由于谢熠和惠正阳四人是亲传弟子,他们还是得到特别优待的。

许益山专门见了他们。

寒暄过后,许益山特别请了两个从府城上回来的师兄关照谢熠,谢熠也跟这两位师兄互相认识,通了姓名。

其中一人叫做马方远,同州府人士,秀才出身,如今在知府老爷手底下担任幕僚。

另一人叫做田景文,也是同州府上的人,举人出身,如今府学挂职,还在为会试奔走,准备进京再战!

谢熠也不客气,提出他馆阁体上的问题,许益山便当场准备纸笔让他书写,而后和惠正阳、马方远、田景文一起在旁观看,一笔一划,一撇一捺给他出谋划策,不消多说,谢熠便是获益良多。

这一趟拜访许益山,也使得谢熠了解到,科举并非一个人闭门造车就可以的,科举也不是只看考场上的功力,还要看过程中的人脉,当然,这两者都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个人有了突出的科举能力才能被赏识,才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才能进入向上的圈子。

正如谢熠先得惠正阳认可,再推荐给许益山,谢熠通过许益山的考核,这才结交马方远和田景文这些人。

这一点,对谢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办完这两件事之后,谢熠回到青川镇和谢富集合,买了许多东西,一起返回黄泥村。

这次就是为了谢明的婚宴做准备了。

今天已经是十九,谢明和王月拜堂的日子定在廿二,时间还是比较紧张。

而谢富提前约了董紫宁过来,董紫宁又带了她的一个小姐妹,董墨言得知也提前跟了过来,几人便帮着布置婚房,打点各种礼节,准备喜糖啊、糕点啊、婚庆用具啊等等的东西,董紫宁和她的小姐妹几乎是一手包办。

谢熠等人倒显得多余了,只帮着打打下手。

当然,像杀猪宰羊这种活,还是谢长福和谢长坤等老一辈来干。

谢富这一年又赚了不少钱,便一定要给谢明风光大办,预定的酒席是十八桌,另外多算了两桌预备着,每桌十菜一汤,做足排场。

至于接亲,谢富又另外从镇上租了一辆马车,五匹马,雇了车队到村里来。

另外敲锣打鼓的仪仗队伍,接送新娘子的花轿队伍,反正花钱的地方谢富都包圆了。

至于谢熠,他做起了“先生”,就是书写各种庚帖对联之类,这些读书人做的事,是他和董墨言的任务。

中间和王月家那边联络的,到时谢明一直在来回跑。

谢容和赵正是提前一天带着赵安如到的。

还好陈氏有先见之明,加盖了三间瓦房,因此家里足够住得下这许多人。

经过两三日准备,一切就绪,到了廿二日,谢明换上新郎服,胸挂大红花,骑上马,带着黄泥村有史以来最大的接亲队伍往王家庄过去。

王家那边也做好了准备,就等着他们来。

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极为热闹。

沿途许多村子的人都出来看,都说许多年没见过这样阔气的嫁娶了。

下午二时许,大红花轿抬到黄泥村,谢明在谢富等人的簇拥下踢了轿子,将王月迎进家门。

接着就是在傧相的引领下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

礼成,开宴。

十八桌酒席坐满了人,谢家院子里无比热闹。

谢熠在这样的场合之中,也忍不住多喝了几杯。

座中宾客皆欢庆,唯有谢熠感慨万千。

记得三两年前,家里还是如此窘迫,他和谢明、谢富三兄弟去镇上,点碗不同的面分着吃,谢富当初最大的愿望是赚了钱,每天吃一碗面,现在满桌美味佳肴,大哥取得贤妻进家门,虽然只有两三年的时间,谢熠却觉得无比漫长,好像过了很久很久。

他们这结亲有个规矩,新郎会带着新娘出来敬酒答谢宾客。

谢明带着王月走了一圈,最后来到谢熠身边坐下。

“三弟。”

谢明给谢熠倒了一杯酒,说道:“谢谢。”

他自己先喝了他那杯。

谢熠一笑,说道:“大哥不用多说,我都懂。”

他也一饮而尽,谢富喝得有些醉了,凑过来说道:“怎么不跟我喝?背着我偷偷喝酒?”

谢明也给他倒了一杯,“二弟,谢谢。”

谢富愣了愣,笑道:“大哥不说这个,老二跟你干了。”

谢明道:“我们一起喝一杯。”

谢富:“来来来!”

谢熠跟着他们一起举杯,旁人看他们三兄弟如此,无不钦羡。

宴席一直从下午三时闹到入夜,谢富提前考虑到这一点,准备了许多灯笼,又在院子里点了一个大火堆。

“晚上这一场才开始呢。”

他和他那几个朋友,竟然从厨房里抬出两只处理好的生羊来。

“烤起来烤起来。”

谢富吆喝着,叫众人都坐过来,围在火堆旁做成一圈。

这时,谢明和王月各自抱着一坛酒过来加入他们,王月说道:“吃这么好的烤羊,怎么能没有酒呢?”

众人顿了一下,谢富笑道:“哈哈,大嫂高见,多谢嫂子。”

王月将酒坛子放下,和他们坐成一圈。

从今往后,她便正式加入这个大家庭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