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御前辞恩与帝王成全

金銮殿后方的御书房内,檀香袅袅,静得能听见灯花爆开的细微噼啪声。顾晏辞身着朝服,恭敬地立于下首。

皇帝放下手中的朱笔,抬眸看向他,目光深邃难测,缓缓开口道:“顾爱卿,此前漕运一案,你居功至伟,为朕肃清朝纲,拔除了心腹大患。朕,一直还未好好赏你。”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威压:“如今诸事已毕,你自己说说,想要朕赏你些什么?高官厚禄,爵位封赏,但说无妨。”

顾晏辞闻言,没有丝毫犹豫,撩起衣袍,郑重地跪倒在地,声音清晰而坚定:“陛下明鉴。臣查办漕运案,并非为了赏赐。此乃臣之本分,亦是为还天下一个公道,为黎民百姓讨一个清明。臣所为,发自本心,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陛下信任,实不敢居功求赏。”

皇帝故作诧异,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致地追问:“哦?果真如此想?这满朝朱紫,求权求利者甚众,你竟别无他求?”

顾晏辞抬起头,目光坦然地对上皇帝的审视,语气真诚:“回陛下,臣此生最大的心愿,并非位极人臣,亦非富甲天下。唯愿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然度过此生。如今,臣已寻得心仪之人,只盼与她缔结连理后,能离开京城这是非纷扰之地,携手云游四方,寄情山水,了此余生。望陛下成全。”

御书房内静默片刻。皇帝凝视着顾晏辞,似乎要透过他的眼睛,看穿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良久,皇帝忽然轻笑一声,那笑声中带着几分复杂难辨的意味,似是欣赏,又似是释然。

“既然你心意已决,朕也不便强留。”皇帝的语气缓和下来,“你与那位沈明薇姑娘的事情,才子佳人,倒是一段佳话。朕,便为你们赐婚,成就这桩美事。”

他顿了顿,似是想起了什么,又道:“听说这沈明薇,不仅在京城,于江南多地也开设了书坊与女子学堂,颇得百姓赞誉。连韩墨、秦文渊都肯去授课,更有不少官宦人家将孩童送入她的‘薇风堂’。嗯,开蒙启智,惠及女子,此乃利于教化、功在千秋的善举!甚好!朕心甚慰!”

皇帝越说越是赞赏:“如此义举,理当褒扬。朕便亲自为‘薇风堂’题匾,‘天下女子典范’,以示嘉奖!此外,你们的婚事,朕会让礼部着手操办,务必风风光光。”

顾晏辞深深叩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臣,叩谢陛下圣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皇帝挥了挥手,“若无他事,便退下吧。好生准备你的婚事。”

“是,臣告退。”顾晏辞再拜,而后起身,垂首敛目,步伐沉稳地退出了御书房。那扇沉重的殿门在他身后缓缓合上,也仿佛将他与这座权力中心的纠葛,彻底隔绝。

御书房内重归寂静。皇帝望着顾晏辞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侍立一旁的王公公屏息凝神,不敢打扰。

良久,皇帝才似喃喃自语,又似对王公公说道:“这顾晏辞……倒真是个心中清明透彻之人。入了这权力的漩涡中心,见识过巅峰的风景,竟真能毫不留恋,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难得,实在难得。”

他轻轻敲击着御案,目光幽远:“他若贪恋权位,以他的心智、手段和如今立下的威望,假以时日,未必不会更胜……李琮矩。届时,朕或许又要费一番周折。”

皇帝嘴角泛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似叹似赞:“如今他既主动求去,不被这富贵牢笼所困,朕便成全他。于他,于朕,于这朝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去吧,去吧……”

王公公始终低眉顺眼,闻言只是将腰弯得更深了些,心中却如明镜一般。陛下这番话,是真正对顾晏辞放了心,也为自己彻底清除了一个潜在的、强大的对手。这位年轻的帝王,在权术的运用上,已愈发炉火纯青。

而走出宫门的顾晏辞,沐浴在宫外明媚的阳光之下,只觉得浑身一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皇帝的赐婚与题匾,是对他和明薇最大的认可与保障。前路已然扫清,只待佳期,便可携手共赴那场期盼已久的山河之约。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