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苦难

“在开始陈词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还记得多少高中课本上的内容?”易佩玲的嗓音也软软的,听起来有点像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拿着话筒站起来,笑起来的时候有点乖,“不会已经都还给老师了吧?”

大家先是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高考后疯玩了那么几个月,哪里还会记得高中课本上的字句,能不张冠李戴就已经算是对得起高中语文老师了。

易佩玲轻快地说:“就算忘了也关系,大家肯定也知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吧。”而在下一刻,她的声音陡然变得有力,表情也变得严肃认真:“苦难是花开的伏笔,冬天总要为春天作序。就像是学校湖边的梅花,也要经历寒冬之后才能香如故;而人总要经过磋磨,经历困难,跟生活较劲之后才会更好地认识到生活乃至生命的本质。所以我方的观点是:苦难对人是有意义的。”

主持人并台下的评委老师点点头,其中一个评委老师脸上露出些许赞扬之色,看得出对易佩玲的话挺满意的。

辩论是什么?是演讲,是渲染,是表演,也是说服。我要你懂得我想表达的理论,我要你清楚我陈述的事实,我要你跟着我说话的节奏,我要你折服于我的演出。辩手的语气、表情、表达方式都是他们的进攻手段,他们要攻略的不仅是敌方的阵营,更要赢得观众的认可。

易佩玲虽然看着没什么攻击力,可她已经征战赛场多年,变成了一位合格的战士。

唐妍希将她放在第一位,其实也是起到一个震慑对面的效果,先发制人,给予对手足够强大的压迫,告诉他前面的将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对他产生心理压力。

可惜,对方是许溪。

许溪站起来的那一刻,倒计时4分钟。

“苦难,是困苦,是磨难,是英语里说的suffering,但它如果作为动词,其实还有吃苦的意思。有些人总是宣扬人总是要吃过苦,才能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子吗?明明有的人一生无波无澜却依旧赤忱,也有的人吃了苦受了伤之后放弃自己报复世界。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万般业障,苦海沉浮,可他最后从苦难里面获得了什么,是家财散尽后双亲尽失,是中年丧子丧女丧妻晚年孤苦伶仃茕茕孑立,是余生与老牛作伴然后在回忆里度过余生吗?所以,我方认为,苦难对人没有意义,一个人成为怎么样的人,是由他看过的书受过的教育有关,跟他本身的自制力有关,而跟他受过的苦难没有关系。”

伴随着许溪最后一个字落下,大屏幕的数字也缓缓归为0,“滴滴”声适时响起,一切都刚刚好,不论是他刚刚说话的速度,还是说话的语气,都在一个恰好的阶段,不会显得太刻意,也不会因为语气太过而显得娇柔做作,观众席上好几个人连连吸气,被这一番话震撼到无话可说。

一辩的表现都很出色,明明只是开始,就已经可以预料到待会是怎样的一番唇枪舌战。

主持人没想到许溪临场发挥的如此出人意料,作为新人,在公众场合保持语句清晰,临危不乱就已经是心理素质很高的了,而这位从一开场就从未露怯,气场逼人。她不断地打量这个看起来没什么表情的学弟,想从他身上找到一丝别的情绪,可惜什么也没有。

“接下来是正方二辩的发言时间,你可以选择陈述己方观点或者向对方任意一个人提问。请问你选择哪一个?”主持人收回了目光,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正方身上。去年她以观众的身份观看过唐妍希的辩论赛,当时的唐妍希略显青涩,但风格却很凌厉,喜欢进攻,连续不断地发问,混淆概念,设置陷阱,直至逼得对手接二连三失误,最后让整支队伍陷入被动。

再次上场时,唐妍希比以前更显气场强大:“我选择陈述己方观点。”

辩论赛的资料都是双方队伍费心查询,每位辩手的发言都是共同讨论过的。辩论场上是不同于任何竞技类比赛的赛场,没有像运动类竞技那样光站在赛场边就已经觉得热血沸腾,辩论赛的魅力在于你来我往地暗处交锋,在于一言一语的暗潮汹涌,在于柳暗花明的陈词述说,在于团队之间心领神会的配合。

在这所谓言语间的短兵相接中,输出己方观点,而辩论赛的意义,不在于最后结果的胜负,而在于在这个过程中,能学到什么。

对辩手来说,能看到相反的角度,能看到优秀的对手记忆队友,能增长见识见到更广阔的舞台,对观众来说,辩论赛的意义不在于最后的结果,不在于自己支持的队伍获胜,而在于能在辩手们交锋过程中受到启发,这个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收获。

第一轮发言结束,两位评委老师看了看手里的白纸,上面零零散散地记录了刚才双方选手发言的不足之处。

一位评委推了推脸上的眼镜,语气带着一丝疑惑,皱着眉头:“首先我觉得刚才双方的发言都存在一点漏洞,正反说苦难对人是有意义的,但你没有提到究竟怎么样才算是有意义,对这个人来说,他应该从苦难里变成什么样或者是得到什么东西才算有意义?”他顿了一下,笑得有点无奈;“还有啊,梅花在冬天开难道不是因为它的自然规律是这样的吗,怎么就算是历经苦难了呢?硬生生把它列进来,不就跟作文硬凑数一样的吗?哈哈哈哈。”

所有人听了这话,不由得想起自己中学时期的作文,写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句的十之**,这么一说,好像真的是把大自然的我规律生掰硬算了。

等大家乐完了,评委才有回到主题。辩论赛本就是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过程,有张有弛是学习的关键,评委点评不仅是为辩手指出缺陷,也是为选手留出喘息时间:“反方的问题小一点,但你在刚刚陈述的时候只强调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说理论有点片面,这样是不足以说服观众的。希望你们在下一轮陈述中能完善各自的观点,拿出更好的说理。”

另一位评委的说辞大相径庭。

主持人点点头,再次活跃了一下气氛,就宣布进入下一个环节。

许溪深呼一口气。

最后一轮辩论几乎都是双方之间的我互相提问,在第一轮的交锋中,从每位辩手的发言的表现,反应时间,自圆其说的能力,双方几乎已经摸清了对方的实力,在最后一轮中的惯用策略就是找到对面最弱的那一位作为突破口,将他逼到绝境。

唐妍希一边嘴角上扬,笑得有点讽刺,不屑地小声道:“什么嘛,那天那么拽,还以为是什么厉害角色,不过是毛头小子罢了。”

她本以为叶瑶把叶鹤深放在四辩,是因为他很出色,好吧,虽然外表是很出色,可刚才他表现平平,发挥的还不如作为一辩的许溪。

倒计时16分钟,正方直接把活力集中在叶鹤深身上。他们四人抓住一切可能存在机会,不断发问,可几乎每次都能被对面四两拨千斤。

“你方刚才说的《活着》一文,你方观点是福贵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东西,但我想说不是的,因为没有这些苦难他还会是一个纨绔子弟,每天虚度光阴一掷千金,背叛婚姻不敬父母,而他在苦难之后变成了一个不那么糟糕的人,这是事实。然后这个苦难的直接作用主体不一定非要是人,它可以作用于集体,作用于过程,作用于一些非实质的东西。人常说爱情经得起考验经不起平凡,那就是说苦难作用于爱情中的两个人身上,使之变得更加牢固联系双方感情。而你方观点如果没有苦难的话,双方的结果难免不会是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

叶鹤深的语气很平淡,没什么渲染的意味,好像只是在平静地陈述一个事实:“其实不然,爱情有时候更讲究一个细水长流,不需要什么轰轰烈烈,不要求万众瞩目,其实只要朝朝夕夕,白首与共。按照你方观点,爱情必须遭受苦难才会更加深刻,那如果这种苦难是外力不可打破的呢?如果是双方父母的不理解不支持,是因为某些不可抗因素分开甚至天人永隔呢?如果让你选,你是更愿意有一场因苦难半路夭折的爱情,还是一场相识相爱相守相亲的爱情呢?”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正方逐渐发现叶鹤深并不像他上场所表现的那样。

他在藏拙。

正反双方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

最后时刻,唐妍希发言,先开始是她小看了叶鹤深,不过强劲的对手更会激发自己的潜力。她语速飞快道:“我们不可否认苦难对人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不是去吃苦,而是在吃苦的过程中锻炼自己,人生不可能是一番风顺的,我始终相信等价交换,生活收走你的什么就必然会还给你什么,否则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你说苦难对人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想问你,难道让你映像深刻的苦难,没有给你带来些什么吗?”

“滴滴——”主持人拿起话筒宣布,“正方发言结束。”

叶鹤深很轻很轻地笑了一下,好像听到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苦难,真的是人生的必需品吗?如果说真的是这样的话,我宁愿希望我所爱能一生顺遂,平平安安。”

辩论结束。

投票开始——投票结束——

主持人拿到投票结果,笑着说:“今年的辩论赛很精彩啊,现在投票结果已经出来了,现场150位观众加两位评委老师,比分是77:75,让我们恭喜——正方!”

正常的辩论赛大概是90分钟或以上,我省略了很多发言内容,辩论赛的发言很多的……

辩论赛本就是少年们意气风发的地方,结果就不要那么在意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苦难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