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春茶引客,旧识诉衷肠

荷碾

第二十九章春茶引客,旧识诉衷肠

惊蛰过后,江南的茶山冒出了嫩绿的芽尖。宋茜和李静怡按往年惯例,去后山采春茶,刚走到山脚,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多年未见的林大夫。他比从前苍老了些,鬓角添了白发,背着的药箱却依旧干净整洁。

“林大夫?您怎么会在这里?”宋茜惊喜地迎上去,当年李静怡用寿命换她回来,正是林大夫最先察觉异样,提醒了她。林大夫笑着拍了拍她的肩:“我退休后就回了老家,听说枫桥镇的春茶好,特意来采些回去,没想到能遇到你们。”

三人坐在茶山的石凳上,李静怡泡了杯刚采的明前茶,茶汤清澈,香气扑鼻。林大夫喝了口茶,看向李静怡,眼中满是欣慰:“你的气色比从前好多了,看来那方子很管用。”李静怡笑着点头:“多亏了您当年的提醒,也多亏了大家陪我去云台山寻方,现在我的身子好多了,心口也很少疼了。”

林大夫从药箱里掏出一本医书,递给苏砚:“这是我整理的毕生行医心得,里面有不少治疑难杂症的方子,你拿着,或许能帮到镇上的百姓。”苏砚接过医书,感动得说不出话:“多谢林大夫,我一定好好研读,不辜负您的心意。”

午后,众人邀请林大夫回小院做客。沈清辞弹起了琴,柳如眉端来刚做的茶点,陆昭则陪着林大夫说起了镇上的变化:“您走后,我们建了新的学堂,还修了河堤,现在枫桥镇比从前更热闹了。”林大夫听着,频频点头:“好,好,看到你们把镇子打理得这么好,我就放心了。”

临走时,林大夫握住宋茜和李静怡的手,轻声说:“你们俩能走到今天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彼此。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去邻县找我。”宋茜和李静怡点头答应,看着林大夫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心中满是温暖。

第三十章夏雨护苗,同心保收成

入夏后,江南遭遇了罕见的暴雨,连续十几天的雨水,让镇上的稻田积满了水,刚抽穗的稻苗眼看就要被淹。农户们急得团团转,王大叔蹲在田埂上,看着被水泡得发黄的稻苗,抹着眼泪说:“这可是我们全家一年的指望啊,要是稻苗死了,我们可怎么活啊!”

宋茜得知消息后,立刻召集众人商议。陆昭提议:“我们组织镇上的人,一起挖排水沟,把田里的水排出去。”苏砚则说:“我去药铺准备些防病虫害的药材,雨水多,稻苗容易生病。”沈清辞和柳如眉也纷纷表示,会组织妇人们给干活的人送水送食物。

第二天一早,众人就带着工具去了稻田。陆昭带头挖排水沟,他挽着裤腿,赤脚踩在泥水里,动作麻利。宋茜和李静怡则帮着清理稻苗上的杂物,防止稻苗被压弯。苏砚背着药箱,在田里穿梭,给稻苗喷洒药材,额头上满是汗珠,却没停下脚步。

沈清辞和柳如眉带着妇人们,推着小车,给大家送来了温热的粥和馒头。“大家快歇歇,吃点东西再干。”沈清辞笑着说,将粥碗递给陆昭。柳如眉则给李静怡递上帕子:“静怡姐,你别太累了,歇会儿吧。”

经过几天的努力,田里的水终于排了出去,稻苗也渐渐恢复了生机。王大叔看着绿油油的稻苗,激动地握住宋茜的手:“多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们今年就颗粒无收了。”宋茜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家都是枫桥镇的人,就该互相帮忙。”

当晚,农户们自发来到小院,给众人送来了新鲜的蔬菜和鸡蛋。宋茜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让苏砚给每户人家都送了些防病虫害的药材。小院里灯火通明,众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农户们送来的蔬菜,说着田里的收成,笑声不断。

李静怡靠在宋茜肩上,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说:“你看,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宋茜握住她的手,笑着点头:“是啊,只要我们同心协力,枫桥镇一定会越来越好。”

夜色渐深,院中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洒在众人身上,温柔而明亮。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挑战,但只要彼此相守,心怀团结,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保不住的家园。这份藏在烟火里的情谊,会像江南的稻田一样,年年丰收,岁岁安康,陪着他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四季。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