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水漫石桥,众志筑长堤

荷碾

第二十一章水漫石桥,众志筑长堤

入秋后连降十日暴雨,枫桥镇外的河水暴涨,眼看就要漫过石桥,淹进镇里。镇民们站在岸边,看着湍急的洪水,脸上满是恐慌——那石桥是进出镇子的唯一通道,一旦被冲毁,不仅行人断绝,镇上的田地也会被淹没。

“必须立刻加固河堤,守住石桥!”宋茜站在岸边,对着众人喊道。陆昭当即扛起身边的沙袋,往河堤跑去:“大家搭把手,一袋沙袋顶用得很!”苏砚和阿芷则带着药铺的药材,在岸边搭起临时棚子,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伤员。

李静怡和沈清辞、柳如眉一起,在镇上挨家挨户召集妇人和孩子,收集门板、绳索和干粮。柳如眉扛着自家绸缎庄的厚实布料跑来,气喘吁吁地说:“这布料浸了水更沉,能填进河堤的缝隙里!”沈清辞则抱着琴跑过来,将琴交给李静怡:“我去帮着搬沙袋,琴你帮我收好。”

洪水越来越近,已经漫过了河堤的脚边。陆昭赤脚站在泥水里,指挥着众人堆沙袋,脚底被碎石划破也浑然不觉。宋茜和阿芷轮流扛沙袋,两人的衣衫早已湿透,头发黏在脸上,却没停下脚步。苏砚在棚子里煮着驱寒的姜汤,见有人滑倒摔伤,立刻上前包扎,指尖被雨水泡得发白。

李静怡端着姜汤,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河堤边,给众人递上温热的汤水:“大家慢点,别摔着。”有个孩童被洪水的声响吓哭,沈清辞放下沙袋,蹲下身给他唱了首童谣,孩子渐渐止住了哭声,还拿起小铲子帮着铲土。柳如眉则和几个妇人一起,将布料撕成条,缠在沙袋外,防止沙袋被洪水冲散。

整整两天两夜,众人轮流值守,终于将河堤加固好。当最后一袋沙袋堆上去时,雨停了,太阳从云层后钻了出来,照在众人疲惫却坚毅的脸上。河水渐渐退去,石桥安然无恙,镇民们欢呼起来,声音传遍了整个枫桥镇。

第二十二章岁暮围炉,诗酒话平生

寒冬腊月,一场大雪将小院裹成了银白。院中的老槐树枝桠上积满了雪,墙角的腊梅却开得更盛,清冽的香气混着雪的寒意,透过窗缝飘进屋里。

宋茜在炉中添了块木炭,火苗“噼啪”作响,将屋子烘得暖意融融。李静怡坐在炉边,手里绣着一幅荷花图,针脚细密,花瓣栩栩如生。苏砚和陆昭坐在对面,正对着一本医书讨论药材,时不时传来几句争执,又很快归于平静。沈清辞靠在窗边,拨弄着琴弦,弹出的旋律轻快悠扬,驱散了冬日的沉闷。

阿芷从外面回来,身上带着雪的寒气,手里提着一壶刚温好的黄酒:“雪下得这么大,正好喝酒取暖。”柳如眉也来了,带来了刚做好的梅花糕,放在桌上,甜香四溢:“这糕用了腊梅的花瓣,你们尝尝。”

众人围坐炉边,倒上黄酒,尝着梅花糕,说起了这一年的经历——春日的疫症,夏日的匪患,秋日的洪水,每一次难关,都靠着彼此的扶持才平安度过。“还记得加固河堤那回,你摔进泥水里,还笑着说没事。”宋茜看向陆昭,眼中带着笑意。陆昭挠了挠头:“那点泥算什么,苏砚还帮我包扎伤口呢。”

苏砚端起酒杯,对众人说:“这一年,多谢大家。若不是彼此相守,我们也走不过这些难关。”阿芷笑着碰了碰酒杯:“说什么谢,我们本就是一家人。”沈清辞也举起酒杯:“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一起面对。”

李静怡靠在宋茜肩上,看着眼前的众人,心中满是安宁。她轻声说:“有你们在,真好。”宋茜握紧她的手,低头在她发顶印下一个轻吻:“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这样围炉赏雪,喝酒聊天。”

窗外的雪还在下,屋内的炉火却越烧越旺。众人举杯共饮,黄酒的暖意从喉咙滑进心里,驱散了所有的寒冷与疲惫。那些并肩作战的时光,那些相互守护的情谊,都在这炉火与酒香中,沉淀成最珍贵的回忆。

夜深了,沈清辞弹起了新学的琴曲,陆昭跟着旋律轻轻哼唱,苏砚和阿芷说着北方的故事,宋茜和李静怡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温柔。炉火映着众人的身影,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正如诗中所言:“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历经风雨后,仍有知己围炉,诗酒相伴,共话平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