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提议

家里的气氛阴沉沉的,陈慧柔连剁肉沫都不敢太大声,案板底下垫了两三条抹布用来消音,一边做饭一边关注着外屋的动静。听见卧室门吱呀打开,她忙不迭放下手头上的活,仓促洗了遍手就出去。

“大哥,晚上在家吃了再走吗?”

余序南见了陈慧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难掩神色疲惫:“不了,你嫂子还在家里等我回去,我就先走了。爸,工作的事我自己会上心,我有手艺在身,饿不死。”

余光亮抖了抖手里的报纸,抬起挡住整张脸,不愿意看他,哼了一声,没回应。

余序南:“那我先走了。”

陈慧柔只得把人送到门口,想了想还是补了句:“大哥,序洲很担心你,但因为明天还有早课所以赶不回来,等他周末再过去你那儿聊聊。”

余序南换好鞋子,拍拍手,讪笑道:“没事,你忙去吧,我走了。”

大门关上,屋子里只剩陈慧柔和公婆,她把饭做好了才进屋准备叫赵婷吃饭。见她正捧着本《圣经》在那祷告,陈慧柔只得站到一旁,等听到一声“阿门”才开口。

“妈,饭做好了,出来吃吧。”

赵婷摘下老花镜,摇摇头:“不吃了,吃不下。”

陈慧柔:“我煮了粥,您多少吃一点才行,不然身体吃不消。”

余序洲不在,大哥的事情陈慧柔不主动作评价,全程就跟没听过这事儿一样,如往常般摆桌子、递碗筷。

餐桌上的气氛如落冰点,余光亮甚至都没怎么动筷,三两下呼噜噜把粥灌完,抽过纸巾擦了擦嘴就起身离开餐桌。

“我出去一趟。”

赵婷放下筷子看他,追问:“你要去哪?”

余光亮:“透透气!”

门砰的一声关上,赵婷重重叹了口气。

“你说老大现在,还能回去教书吗?”

她主动问陈慧柔。

国家政策时时都在变,当初有照顾教职工子女顶替安排工作,现在已经没有了,想当老师,就得通过正规考试应聘上岗才行。

小地方的规章制度也在收紧,慢慢跟上大形势。

陈慧柔以为赵婷是真的想找自己探讨,想从年轻人口中了解到外面的就业环境,便也认真回答。

“我听大哥的意思,还是想走技术这条路。”

谁知赵婷闻言,猛地一提腔:“他懂什么,技术能当饭吃吗?不是稳定的工作还不是说下岗就下岗,现在工厂都饱和了,他还能上哪打工。”

看婆婆这气一时半会下不去,陈慧柔也不敢逆着她来,说什么就应什么,心里巴不得余序洲今晚就回家,自己应付眼下这个局面。

“还是你们陈家的孩子懂事,听父母的话,当老师多好,稳当,又受人尊重。”

赵敏话锋一转,又夸起陈家来,只是这语气听上去,也不知道羡慕多一点还是酸味多一些。

其实他们也不全是都当老师,陈敬禹就不是,但陈慧柔不敢再在这个话题上攀扯,怕赵敏一激动又晕过去。

家里就她们俩,应付不过来了。

周五下课,余序洲第一时间回家,路上不敢多耽搁半分钟,满头大汗进门时,赵敏正从阳台收完衣服出来,准备把年轻人的衣服搁回他们屋里。

“出这么多汗,你跑马拉松回来的?”

赵敏见余序洲鞋子没脱就进屋,嚷嚷道:“我刚拖的地你别弄脏了,换了鞋再进来,真是,就没看到地上还有水印子没干吗?待会门口又得重拖一遍了。”

余序洲低头看了眼脚下,他拢共就踩进来两步,这会儿又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妈,爸呢?”

屋里就赵敏在,余序洲放下包,倒了杯水咕噜咕噜喝完,喉头总算不是那么干涩。

赵婷把衣服放下后,当真拿了拖把出来把门口重新拖了两回,没表情应道:“在楼下操场走圈,你回来时没看到?”

“没。”

估计是太着急没注意。

余序洲见赵敏情绪还行,正犹豫着要不要主动问大哥的事情,陈慧柔就回来了。赵婷杵着拖把站在门口,陈慧柔叫人后自觉换鞋,转头看见余序洲包还放在沙发上,看样子也是刚回来。

“你今天好像回来得比较早?”

“下课后没学生问问题,我就直接走了。”

余序洲上前接过陈慧柔的包,里面装着周末要批改的习题卷子,沉甸甸一袋。他借机小声问:“大哥的事,怎么样了?”

“进去再说。”

陈慧柔换了身衣服就去张罗做饭,余序洲卷起袖子在旁边打下手。

“大哥昨天来了,和妈单独说了会话,聊些什么我不清楚,但我和大哥说了,等你回来再去他家坐一坐,兄弟俩聊聊看以后怎么办。”

陈慧柔瞥了眼屋外,担心赵婷在客厅偷听,就凑近了低声问:“我听妈的意思,是还想让大哥回去教书,但大哥不这么想。你家当年对大哥转行这事,都是什么态度啊?”

“什么态度,之前不是和你说过了吗?工资翻倍,家里人举双手赞成。”

余序洲择菜,手法糙得很,陈慧柔边聊还得边捡回来一些,到最后不耐烦地将他推离这个择菜岗,发配去洗鱼。

“既然当初没持反对意见,现在为什么要埋怨发火,人不能总事后诸葛亮吧。”

陈慧柔想起昨天家里的氛围,还以为当初余光亮夫妇是劝过不成,所以才恨铁不成钢。想想也是,这家子做事,从来都是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

“大哥有主观意识和判断,自己能做得了主。要我说,妈就得跟爸一样,多出去走走散散心,别被这事给困着。”

两天了,赵敏家门都没出,生怕街坊四邻问起余序南的事。现在下岗都成了热门话题,家家户户都在聊——

谁谁家里人下岗了,谁谁没工作了。

赵敏就怕别人问到她身上来,支吾着难以启齿。

陈慧柔:“我今天回了趟娘家,我妈说巷子昨晚不是叹息声就是哭声,很多人在厂里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有的三代都是厂职工,现如今是真寒心了。”

她拧开火,把锅放上,抓了一把切好的葱姜塞进鱼肚子里放下锅煮,等差不多要熟了才添酱油进去。

“县里的厂子都在转型,有的形势见好,有的日落西山,真是一时一时的风景。”

余序洲听得眉头紧皱,洗干净手准备出去摆饭桌,顺便催促道:“你煮快点,吃完饭我去趟大哥家。”

“我跟你一块去。”

余序南家在河南石西路,是落地厝而非小楼房,结婚时加盖了一层,楼上住着余序南夫妇,楼下是铺面跟主厅。余稚乔搬过来后,他们又把主厅隔出一个能放得下单人床的小房间,也就四平米左右。

白天妻子黄蕾在铺面做点小生意,卖甜品和潮汕小吃,怀孕后月份大了不方便,就把铺面租给了隔壁卖凉茶。

余序洲和陈慧柔饭后骑车过来,路上买了些水果,到了正好遇上凉茶老板准备收摊,余序洲赶紧要了瓶清热祛火的癍痧。

“你要不要?”

余序洲回头问陈慧柔,陈慧柔张望了眼摊位:“沙参玉竹还有吗?要不杏仁茶也行。”

老板拿出几个新一次性杯子给他们装:“沙参玉竹卖光了,杏仁茶还有。”

余序洲要了四杯拎进屋,正好一人一杯。

“阿南,序洲和慧柔来了。”

黄蕾看见余序洲夫妇,正打算起身就被陈慧柔拦下:“嫂子你坐,不用起来,在织小毛衣?”

黄蕾把棉线和钩针放到一旁,腾出一个位置给陈慧柔。

“闲来无事就织点袜子小手套、小背心什么的,等来年冬天宝宝就能穿上了。”

陈慧柔拿过织好的小背心看了眼,夸赞道:“好漂亮的花样,嫂子你手可真巧。”

“我就是照着杂志上的图来的,也是摸索了很久,不过不难,你看一遍也会。”

说完黄蕾就想给陈慧柔示范,陈慧柔笑着拦了拦:“我没孩子,不急着学。”

“序洲来了?”

余序南洗完澡出来,拿着毛巾随意擦了擦头发,赶紧拿起水壶去外间接水回来煮。

黄蕾指着小圆桌上盖着的饭菜:“你先吃饭,冷了就去热一下。我看序洲他们买了凉茶,也不急着煮水冲茶。”

“还没吃饭?”余序洲吃惊地看了眼墙上时钟:“你去哪了这么晚才回?”

听妻子这么说,余序南摸了摸碗沿还有温热,拉了把椅子坐下吃饭,也懒得再去热一遍了。

“隔壁明叔家的电视播着播着没画面,我去帮着修。”

“饭点让你去,你就去。”黄蕾一提这事就来气,觉得余序南就是好欺负的性子,“把饭吃完再过去修会怎样,你就是太老实。”

太老实?

这词用来形容余序洲还差不多吧,陈慧柔下意识看了眼丈夫。

余序南笑着眨巴眼睛,扒拉着碗里的饭菜:“我那会正好也不饿,再说了,吃完饭过去天都黑了,光线不好到时候零件都看不清。”

陈慧柔看了眼四周,不见余稚乔。

“稚乔呢?”

“跟同学去看电影了。”

黄蕾提起这位也是没什么好脾气,家里出了这么件糟心事,她还有心情去跟同学看电影,还是她亲大哥呢,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大哥,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余序洲话音刚落,黄蕾表情就变了,眼神一黯,手里钩织的动作也停了下来。陈慧柔担心她情绪波动,动了胎气,主动问她要不要出门走走。

黄蕾苦笑着摇摇头:“事情都发生了,就是把耳朵堵上也回不去。我没事,正好你俩来了,也听听看他的打算。”

余序南三两下吃完饭,把碗筷端到洗手池泡着,洗完手就回来,拉了把椅子坐在余序洲对面。

“我都想好了,等你嫂子把孩子生下来,坐完月子,我就去深圳打工。”

“去深圳打工?”

余序洲和陈慧柔面面相觑——又一个要去深圳的。

深圳到底哪里好了?到底有多好?

陈慧柔心思细,想的都是家里层面那点事:“大哥,你去深圳打工,留嫂子孤儿寡母在这你放心得了?坐完月子才是育儿长征的开始,难的事那么多,你就全丢给嫂子一个人?”

余序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脖子,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盘算,正好余序洲和陈慧柔也在,他也就敞开来说。

“趁你俩还没孩子,我想让爸妈先帮忙带一阵,他俩退休了也没什么事。等我在深圳稳定下来,就把她们娘俩带过去。”

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想让老人帮忙带。难怪刚刚黄蕾没有接自己那句“我没孩子,不急着学”,陈慧柔敛下眸,抿唇揉了揉手腕。

别说徐晓敏,就是王君都问过她打算什么时候要小孩。结婚也有段时间了,又跟长辈住在一起,肯定是会催,就看什么时候要。

可黄蕾从来没问。

陈慧柔借着揉手腕的动作,抬眼不动声色地往四周打量。如果余序南要去打工,俩老人就得贴身带孩子,那孩子住哪?

总不会也搬到余家去吧?

这里的环境,陈慧柔想不出公婆来了能住在哪,余稚乔那四平米都是硬生生挤出来的。住楼上的话,这木制楼梯又太陡太危险,两个老人肯定不敢爬。

余序洲不知道陈慧柔心里在想什么,他就是单纯觉得去深圳打工不现实。余序南不比陈敬禹,陈敬禹学历高,是稀缺的技术型人才,又有陈润雁帮着扶一两把。

余家在深圳一没亲戚二没朋友,去了就是从头开始,小镇的电工去到深圳那种高速发展的大城市,就是廉价劳动力,一点都不稀缺。

赵敏的意思是让余序南重新考教师岗,可看大哥自己,并没有这个想法。外出打工和留在家里利用手艺做点小生意,余序洲更推荐后者,毕竟能兼顾到家庭。

“自家的铺面,与其租给外人卖凉茶,不如你自己开间电器维修铺,你会修电视,那修洗衣机收音机DVD机那些是不是也差不多?”

余序洲的话让陈慧柔觉得意外,甚至在来的路上她还问过,准备怎么劝大哥,他都没说过这个主意。

瞒得真紧!

“开电器维修铺?”余序南拧了拧眉,这点他倒是没想过。

余序洲又问:“去深圳打工的主意,是谁给你出的?”

余序南:“同车间的一个朋友,他兄弟就在深圳一家电子厂上班,效益还不错。因为知道他下岗,兄弟就叫他过去,这不,就喊我一起了。”

又是别人一叫就答应。

当初放弃教师岗,也是因为别人告诉他,工厂工资高,比当老师赚两三十块钱要好,让他辞职了过去当技术工,就真去了。

同样的坑不能踩两遍。

余序洲更反对大哥要去深圳打工这个想法。

“别人是有亲兄弟在,要在深圳扎根也是能努力抱团取暖。你老婆孩子爸妈兄弟都在饶平,你去了,多少年能在那有个房子,安个家?深圳房租和物价你了解过吗?我跟慧柔是去过的,贵得很,不信你问问她。”

被点到名的陈慧柔不得不应声,腼腆道:“是,我小弟就在深圳,但他也是跟朋友合租,自己租不起单间。”

余序洲摊手表示:“对吧,你出去打工,嫂子跟爸妈只会更牵挂。既然你想吃技术这碗饭,那可以利用家里现有的资源,别人还得租个铺面做生意,你家自己就有铺面,还省了租金。”

“家电维修,好干吗?我……我今晚修电视就是顺手的事。”

余序南自己都笑了,就怕余序洲是听到他去给隔壁修电视,才临时起了这个主意。

“大哥,你明天上午抽空骑车去镇上四处看看。”陈慧柔也跟着补充,“我印象中干家电维修的不多,但现在家家户户多少都买得起小家电了,电器这种,用着就会有坏了需要修的时候,干这个不愁没生意。做的人少,指不定你还能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原本不吭声的黄蕾听到这,也有些心动,最主要还是因为丈夫能留在自己身边:“第一个指望不上,我在下市路那见过,但河南这边确实没有。”

陈慧柔:“对啊,反正铺面是自己的,先试试,等孩子大点,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了,你想出去做生意或者找工作再考虑。当下,还是建议你留在家里好,不然没了主心骨,嫂子也挺慌的。”

余序南沉吟片刻,拍了下大腿:“行!你们说的话我记下了,我再想想。”

余序洲原本还想说什么,被陈慧柔摁住:“你凉茶都凉了,再不喝就太苦了。”

余序洲:“哦对,大哥、嫂子,我给你们买了杏仁茶。”

“谢谢序洲,我的份序南喝了吧。”

黄蕾摸了摸隆起的肚子,莞尔。

凉茶喝完瞅了眼时钟,陈慧柔琢磨着还能去趟陈家,看看徐晓敏身体好多了没,见他们还有安排,余序南也没多留一盏茶,把人送到门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提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