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已缓步走回自己的座位,轻轻地坐下,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微热的茶杯,轻轻啜饮一口,茶香在唇齿间流转,仿佛能洗涤她心中的纷扰。宝玉见状,心中一动,急忙道:“林妹妹,你那压轴的菊花诗呢?我等得花儿都谢了。”
黛玉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她轻抬皓腕,从桌上拿起那支精致的笔,笔尖轻触雪浪笺,便如行云流水般书写起来。须臾之间,一首《秋菊》便跃然纸上。她轻轻将诗稿递给宝玉,神态间透着一丝得意。
宝玉接过诗稿,只觉那字迹清秀隽永,如同黛玉本人一般婉约动人。他低声吟诵着:“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每读一句,他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那诗中的意境深远,仿佛将他带入了一个凄美而又梦幻的世界。
探春也闻声走了过来,她细细品读着黛玉的诗作,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她赞道:“这首诗真是意境深远,字字珠玑。林潇湘的才华真是让人佩服。”
湘云也忍不住凑了过来,她看了一眼诗稿,便笑着说道:“看来我们这些姐妹中,还是黛玉姐姐的诗才最出色。这菊花诗写得真是妙笔生花,让人拍案叫绝。”
李纨掩口而笑,轻声道:“待我细细品评一番。通篇看来,真是各有各人的妙句。今日依我看来,《咏菊》堪称第一,诗中寄寓了对菊花之美的赞美,情感真挚;《问菊》则为第二,诗中流露出对菊花之惑,引人深思;《菊梦》则位列第三,题目新颖,诗意盎然,立意更是别具一格。如此看来,潇湘妃子之作实至名归,应推为魁首。至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等篇,亦是各有千秋,不失为佳作。”
宝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拍手叫道:“极是,极是!嫂子果然公允。不过在我看来,《秋菊》这首诗尤为新奇别致,当为菊花诗之扛鼎之作,夺冠无疑!”
众人听罢,有的点头赞同,有的则笑言宝玉偏心。一时间,屋内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不断。
笑谈过后,李纨又正色道:“今日诗会,黛玉与宝钗之作均属上乘,故并列获得‘红楼诗魂’称号。大家鼓掌祝贺!”言罢,掌声雷动,两位才女相视而笑,眼中闪烁着喜悦与自豪。
宝玉见状,摇头笑道:“我又落第了,真是不服不服。待明日闲暇,我定要一人作出十二首菊花诗来,与诸位一较高下!”
李纨闻言,笑道:“你的诗才也是不凡,只是今日这些诗作新巧之处更胜一筹罢了。你若有心,明日再作便是,我们自当拭目以待。”
这时,黛玉笑笑冒出一句:“你作十二首来也没用,恐怕还不如你丫头清清姑娘作一首呢!”
于是大家都哄着叫韩清清出来献诗,韩清清羞答答地走了出来,给众人行个礼,便自我起号为“丹霞仙子”,在黛玉怂恿和众人起哄下,也以菊花为题也题了一首:
菊花台~丹霞仙子
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
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
天微微亮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菊花残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大家都纷纷称赞不已,林黛玉更是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她赞叹道:“这首诗真是别具一格,不仅超越了时代,更散发着迷人的韵味,堪称群芳之首!”
宝玉见众人如此喜爱,心中一动,便让韩清清前去召唤陪读郎马腾腾。他兴奋地提议:“今日我们何不试试新花样?不再以菊花为题,也不再限定韵脚和格律,让马先生现场来个‘七步成诗’,如何?”
众人闻言,都觉得这个提议颇为有趣,纷纷附和。在一片喧闹声中,马腾腾缓缓走出,向众人行了个礼。他站在草地上,悠然踱步,每走一步都似乎在思索着诗句。走了六步后,他停下脚步,陷入沉思,显然正在构思那首即将诞生的诗。
韩清清见状,心中有些着急,生怕马腾腾无法在七步之内成诗。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了一个茶杯上,心中一动。这不正是当初送给刘姥姥的那个成窑杯吗?怎么又在这里?她记得当时妙玉曾对宝玉说:“幸而这杯子我没用过,若我使用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因为刘姥姥用这杯喝过茶,妙玉嫌脏,连名贵的成窑杯也不愿意收进屋里。后来宝玉求情,让丫鬟把这个杯子给了刘姥姥,估计丫鬟没给她。
韩清清拿起那个成窑杯,轻轻倒了一杯龙井茶,然后笑眯眯地端到马腾腾面前。马腾腾看见那青花瓷成窑杯,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大笑道:“有了!有了!多谢清清赠茶,我这就献丑了。”
说着,他自报别号为“高山流水”,然后高声朗诵起来: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你眼带笑意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大家又是一阵喝彩,掌声如潮水般涌向马腾腾。林黛玉轻抚着扇面,微笑道:“这首诗大气磅礴,韵味悠长,绝非本朝作品可比,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史湘云更是笑得花枝乱颤,她打趣道:“马先生真人不露相,简直是唐伯虎再世啊!原来我们中间就藏着一位江南大才子!”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哄笑,气氛愈发欢快。
接着,大家又品评了一番诗作,各有千秋,难分高下。随后,丫鬟们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螃蟹,众人围坐在大圆桌子旁,边品尝美味边继续谈笑风生。
宝玉看着满桌的佳肴,笑道:“今日持螯赏桂,真是人生一大乐事。既然有了美景美食,又岂能少了美诗呢?我已吟成一首,不知谁敢与我一同作诗?”
说着,宝玉忙洗了手,提起笔来,在纸上挥洒自如。众人纷纷凑上前去,想要一睹宝玉的新作。只见纸上写着: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自信也有调皮,她轻启朱唇道:“这样的诗,若真要作,一百首也不在话下。”
宝玉闻言,笑着反驳道:“你这会儿才力已经用尽了吧,不说自己作不出来,还贬低别人。”
黛玉听了宝玉的话,并不答言,也不思索,仿佛早已胸有成竹。她提起笔来,一挥而就,瞬间已有了一首新诗。众人看道: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众人读罢,纷纷赞叹不已。宝玉也惊讶于黛玉的才思敏捷,笑道:“看来是我小看了你,这诗果然妙极!”
黛玉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谦逊与俏皮,她说道:“我这诗不过是即兴之作,哪里比得上你的佳作。”说着,她竟一把将诗稿撕了,吩咐丫鬟烧去。宝玉正喝彩间,见黛玉此举,不由一愣,随即笑道:“你倒是豪爽,自己的诗不及我的,便烧了它。我那首既好,你便留着给人看吧。”
宝钗在一旁听了,笑着接过话茬:“我也勉强写了一首,自知未必好,写出来不过是取个乐儿。”说着,她也将自己的诗稿拿了出来。众人凑上前去观看,只见上面写道: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众人读到此处,不禁齐声叫绝。宝玉赞道:“宝姐姐这诗写得痛快淋漓,我的诗也该烧了。”他继续往下看,读到: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读完最后一句,众人纷纷点头称赞。黛玉也笑道:“宝姐姐这食螃蟹的绝唱,真是妙极!这些小题目,原本就要寓含深意才算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我们还是请伴读郎高山君来一首更大气的诗吧。”
众人闻言,纷纷附和。马腾腾见状,也不推辞,他略一思索,便高声朗诵起来:
秋高气爽蟹正肥,持螯把酒乐陶陶。
江山如画入诗眼,豪情万丈涌心潮。
风云变幻何足惧,笑看人间万里遥。
愿得长醉不复醒,与君共饮话今朝。
马腾腾的诗声落下,众人掌声雷动,仿佛海浪般一浪接一浪,连绵不绝。他的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美景,更抒发了豪情壮志,那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意境,令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黛玉和宝玉等人也连连称赞,他们心中对马腾腾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马腾腾的诗才果然名不虚传,他的每一句诗都仿佛有着魔力,能够触动人心,引人深思。
马腾腾又拿出一把伏羲琴,那琴身古朴典雅,琴弦晶莹剔透,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与灵性。他轻轻拨动琴弦,琴声悠扬动听,仿佛泉水叮咚,又如清风拂面。他边弹边唱,低吟浅唱起来,那歌声婉转悠扬,仿佛能够穿透人心,直达灵魂深处。
一时之间,众人皆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梦境之中。他们闭上眼睛,聆听着那动人的琴声与歌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喜悦。许多人甚至热泪盈眶,被那美妙的音乐所打动。
就在众人陶醉于音乐之中时,突然传来报说妙玉也来了的消息。众人不禁惊讶不已,因为妙玉乃是大观园中的一位才女,她擅长吟诗作赋,才华出众,平日里却深居简出,鲜少与人往来。如今她竟然主动前来参加聚会,实在令人意外。
众人纷纷起身相迎,妙玉款步而来,她身穿一袭素净的衣裙,气质高雅脱俗,仿佛一朵盛开的白莲。她向众人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然后便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众人的谈话。
众人见妙玉到来,纷纷起哄要她作诗助兴。妙玉微微一笑,并不推辞,她思索片刻,便吟诵起昔日与林黛玉等即景联句来。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必细朝光透,罘思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大家不依,纷纷起哄,要她献出新诗。妙玉微微一笑,也不推辞,她思索片刻,再次吟唱一首新诗:
栊翠怡红相笑对,潇湘藕榭一蓑归。
白猿啼谷摇千树,归鸟惊林振翅飞。
众人听罢,纷纷鼓掌喝彩,觉得妙玉的诗才果然名不虚传。她的诗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美景,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飘逸与洒脱。
宝玉听了妙玉的新诗,也闹了起来,他笑着对妙玉说道:“今日兴起,岂能无乐!妙玉姐姐的琵琶技艺高超,不如弹奏一曲助兴如何?”
妙玉听了宝玉的话,也不推辞,她轻轻走到台前,拿起一把琵琶。那琵琶的木质温润如玉,琴弦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一看便知是极品乐器。
妙玉坐下后,轻轻地调试了一下琴弦,然后开始了她的演奏。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轻快地跳跃着,仿佛是在弹奏着生命的旋律。随着她的手指的舞动,琵琶声也随之响起,那声音如山涧清泉般清脆悠长,又似林间鸟鸣般婉转悦耳。
她演奏的曲目既有传统的经典之作,也有她自己改编的曲子。每一首都充满了情感与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之中。
琵琶声时而高亢激昂,如同狂风骤雨般猛烈;时而低沉婉转,如同细雨绵绵般柔情。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能够穿透人的心灵,直达灵魂深处。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那美妙的音乐所俘虏。他们闭上眼睛,聆听着那动人的旋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喜悦。
当妙玉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众人还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片刻后,掌声与喝彩声才如潮水般涌来,为妙玉的精彩演奏献上最高的赞誉。
宝玉也看得目瞪口呆,他对妙玉的琵琶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走上前去,对妙玉说道:“妙玉姐姐真是多才多艺,不仅诗才出众,琵琶技艺也如此高超。今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妙玉听了宝玉的夸赞,只是淡淡一笑,并不多言。她收起琵琶,安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众人的欢声笑语,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就在这时,薛宝钗也跃跃欲试,她身着一袭素白长裙,犹如仙子下凡,头上那朵娇艳的牡丹花更是增添了几分娇艳。她从袖中取出一只翠绿的玉笛,轻轻吹奏起来。笛声悠扬,如同山间清泉流淌,又如同林中鸟鸣婉转,令人陶醉。
随着薛宝钗的笛声,整个宴会现场仿佛被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大家仿佛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湖水,看到了金黄的沙滩,看到了那些肥美的螃蟹在自由自在地穿梭。笛声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缠绵,仿佛在诉说着螃蟹的生命力与坚韧。
贾宝玉听得如痴如醉,他走到薛宝钗身边,拱手道:“宝姐姐,你的笛声真是美妙绝伦,让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我一直想学笛子,不知你可否指点一二?”薛宝钗微微一笑,道:“宝玉,你若真心想学,我便教你。”
而在宴会的一角,林黛玉也静静地坐在那里,她手中抚摸着一把古老的古筝。她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当薛宝钗的笛声响起时,她也轻轻拨动了古筝的琴弦。
古筝的琴音与玉笛的笛声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林黛玉的琴声如同山涧流水般清澈,又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般璀璨。她的音乐仿佛有魔力,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其中,忘却了外界的纷扰。
随着林黛玉的弹奏,整个宴会现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宁静而祥和。大家仿佛被音乐带到了另一个时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而妙玉也静静地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她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场螃蟹宴作诗会在欢声笑语与美妙音乐中渐渐落下帷幕。而妙玉的琵琶、薛宝钗的笛声和林黛玉的古筝声,也成为了贾府一时的佳话。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