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蘅芜君巧织姻缘网
却说宝钗与黛玉在扬州安顿下来后,二人白日里同游山水,夜间挑灯夜话,感情愈发深厚。这日清晨,黛玉正对镜梳妆,宝钗执起螺子黛,细心为她描画远山眉,轻声道:"今日带你去个新鲜去处,瘦西湖新开了家茶肆,说书的会讲《扬州梦》。"
黛玉握住她的手笑道:"你如今倒成了扬州通了。前日带我去吃富春茶社的蟹黄汤包,昨日又去听广陵琴派的《平沙落雁》,倒比我这个在扬州长大的还熟悉。"
"这都是为了谁?"宝钗俯身在她耳边低语,"某位姑娘说想尝遍扬州美食,听遍扬州雅乐,我自然要一一打探清楚。"
二人正说笑,薛姨妈笑着进来:"两个丫头又在说什么体己话?宝丫头,你哥哥今日一早就去铺子里了,说是要学着看账本,这可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宝钗趁机扶母亲坐下:"母亲,哥哥既肯上进,何不请林世伯做个媒,向王员外家提亲?我听说王家小姐知书达理,最是贤惠。"
薛姨妈叹道:"我也正有此意。只是你哥哥从前名声不好,怕王员外不答应。"
"母亲放心。"宝钗取出一本账册,"您看,哥哥这两个月在林世伯指点下,新开的'文翰阁'书肆已经盈利。前日盐运使张大人家宴客,还特意请哥哥去讲解文房四宝的行情呢。"
黛玉在旁抿嘴笑道:"姨妈不知,父亲昨日还夸薛大哥进步神速,说他经营书肆很是用心。"
薛姨妈喜得眉开眼笑:"既如此,就劳烦林大人做个媒人。"
午后,宝钗果然带着黛玉来到瘦西湖边的"听雨轩"。二人临窗而坐,远眺湖光山色。说书人正在讲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典故,黛玉听得入神,不觉轻吟:"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宝钗执壶为她斟茶,接口道:"若是杜牧见过颦儿,怕是要改写成'春风十里不如卿'了。"
黛玉嗔她一眼,眼中却满是笑意:"你如今越发会打趣人了。"说着指向窗外,"你看那对鸳鸯,倒像我们前日在个园见到的那对。"
宝钗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碧波之上,一对鸳鸯相依相偎。她忽然压低声音:"那日我们在个园,你在我袖子上画的那对鸳鸯,我让绣娘绣在帕子上了。"
黛玉闻言,颊飞红霞,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帕:"那你看看这个。"
宝钗展开一看,竟是那日二人在平山堂联句的诗稿,被黛玉用工笔小楷抄在帕子上,四周还绣着缠枝莲纹。
"好你个颦儿..."宝钗握住她的手,"这般心意,叫我如何回报?"
"谁要你回报。"黛玉低头轻笑,"只要...只要你常带我来这里听书品茶就好。"
这时,窗外忽然下起细雨。雨打荷叶,声声清脆。宝钗解下披风为黛玉披上,二人并肩听雨。黛玉倚在她肩头轻声道:"这倒让我想起那年秋雨,你在凹晶馆寻我..."
"那日我就发誓,"宝钗将她揽入怀中,"再不会让你独自一人面对风雨。"
雨停后,二人携手游湖。行至小金山,黛玉指着山顶的风亭道:"听说在这亭中能看到扬州全景。"
登临亭中,果然见扬州城郭尽收眼底。宝钗远眺城中最繁华的街市,忽然道:"我打算让哥哥再开一家绸缎庄,专门经营苏绣。"
黛玉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可是要开在文昌阁附近?我见那里来往的仕女最多。"
"正是。"宝钗微笑,"还是颦儿懂我。不过..."她转身凝视黛玉,"这绸缎庄的账目,可得劳烦你帮我看着。"
"我?"黛玉诧异,"我哪里会看账..."
"不会可以学。"宝钗执起她的手,"等将来...咱们的铺子越来越多,总要有人打理。"
黛玉会意,脸上泛起红晕:"你呀,尽会盘算。"
傍晚回到宅中,薛蟠兴冲冲地迎上来:"妹妹,林世伯今日带我去见了王员外!王员外考校了我一番生意经,居然答应考虑亲事了!"
宝钗含笑问道:"哥哥是怎么应答的?"
薛蟠得意道:"我按你教的,说了说书肆经营的诀窍,又分析了今年丝绸的行情。王员外直夸我精明呢!"
薛姨妈在旁喜得直念佛:"这可真是祖宗保佑!你父亲若在天有灵,看见你如今这般出息,不知该多欣慰。"
宝钗趁机道:"母亲,既然王员外松了口,不如早日把亲事定下。等哥哥成了家,咱们在扬州的产业就有人专心打理了。我打算再开一家茶楼,专营江南名茶,也让哥哥历练历练。"
是夜,宝钗在灯下查看新茶楼的图纸,黛玉在一旁帮她研墨。忽然,黛玉轻声道:"蘅芜,你可想过...我们以后..."
宝钗放下图纸,执起她的手:"自然想过。等哥哥成了亲,咱们就在扬州置办一处别院。我连名字都想好了,叫'潇湘竹苑',院里要种满湘妃竹..."
"还要挖个曲水流觞,"黛玉接口道,"养几尾锦鲤。"
"都依你。"宝钗轻笑,"不过现在,得先把茶楼开起来。我已经看中了一个擅长茶道的掌柜,到时候你帮我尝尝他泡的茶可好?"
窗外月色如水,映着二人相依的身影。案头那方绣着联句的帕子,在烛光下泛着温柔的光泽。
过了几日,林如海正式为薛蟠提亲,王员外欣然应允。订婚那日,薛蟠穿着新做的锦袍,恭恭敬敬地向林如海行大礼:"多谢世伯栽培,晚辈定不负期望。"
林如海捻须笑道:"贤侄聪慧,一点就通。日后与王家结亲,更要勤勉经营,光耀门楣。"
晚间宴席,宝钗与黛玉悄悄离席,来到后园竹亭。亭中早已备下酒菜,都是黛玉平日爱吃的扬州小吃。
"恭喜姐姐,"黛玉执杯笑道,"终于了却一桩心事。"
宝钗与她碰杯:"该恭喜哥哥才是。不过..."她压低声音,"我最开心的是,以后咱们可以常伴左右,再不用分隔两地。"
月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光影。远处传来宴席上的笙箫之声,更显得此处静谧温馨。
黛玉忽然道:"等薛大哥成了亲,咱们真要在扬州长住么?"
"自然。"宝钗执起她的手,"我已经看好一处宅子,就在保障湖边。后院有现成的竹林,还有一池活水,正好养你喜欢的锦鲤。"
"那...新开的铺子呢?"
"让哥哥打理便是。"宝钗微笑,"咱们只管偶尔查查账,其他时候,就在院里读书作画,游湖赏花。"
黛玉倚在她肩上,轻声道:"真好...就像那日在平山堂联句时想的那样。"
"记得那日你写的'愿作扬州柳,长系木兰舟'。"宝钗轻抚她的发丝,"如今这愿望,总算要实现了。"
夜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对有情人祝福。宝钗从袖中取出一枚印章:"你看,这是新刻的'潇湘记'印鉴。往后咱们所有的产业,都用这个印记。"
黛玉接过印章,在月光下端详:"你连这个都准备好了..."
"自然要准备。"宝钗将她揽得更紧,"我要让全扬州都知道,这些产业,都是为你而设。"
远处传来更鼓声,二人相视一笑,携手归去。竹影婆娑,在地上投下相依相偎的影子,一如她们许下的誓言,长长久久,永不分离。
——正是:
姻缘巧系红丝线,产业新开锦绣程。
双姝携手江南路,月满扬州共此生。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