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贾兰婚后在江阴县的官邸里,度过了一段温馨快活的好日子。这一日,贾兰突然接到了上面的任职令,他被调去外省做官。
贾兰闻讯后,他急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纨:“母亲,我今日接到了上面发来的任职令,我被调到外省任职。江阴县这边的事情我已向新来的知县交代过了,不出几日我便要动身启程了。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孩儿对这个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李纨听了回道:“我儿这是说的哪里话来,在朝廷里做官就是要四海为家,哪里需要去哪里,整日守在家门口如何使得。上面很是看重你,认为你现在年轻有为堪当重任,所以你应该想着在外面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才好呢。”
贾兰点头道:“还是母亲看得长远些,天高任鸟飞,小池塘里永远也长不出大鱼来。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大出息的。儿子回去收拾妥当了,择日便启程赴任。”
李纨随即又嘱咐道:“但是我儿也要有个思想准备,万事开头难。去外省做官初来乍到,对那里人生地不熟,无论说话办事一定要小心些才好。”
贾兰回道:“是母亲说的这个道理,儿子在外面做事情处处要多加小心,提防着些就是了。”
贾兰离开了李纨的房间,他回屋后又把自己要去外省任职的事情告诉了金凤,并叫她抽时间把自己的行李准备好。
金凤听了,没奈何道:“在朝廷里做官就是这么样的,整日东奔西走的辛苦的很。不过官人只管放心地出去做事情吧,家里有我呢。”
贾兰又道:“这一次我去外省赴任的时间很紧迫,估计一时半会也不能回来探家,以后家里的事情你要多担着些。你得空帮我把路上带的东西收拾好了,一两天内我就得动身赴任了。”
金凤回道:“这个你只管放心吧,等会儿我便过去帮你收拾好路上要带的东西。”
贾兰看着金凤叹道:“只是我们刚刚成亲不久,我哪里舍得和你长期分开。我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来探亲呢。”
金凤笑道:“你去外省做官,我又不会飞走,你怕些什么,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我都是你的妻。只是你到了那边一定要好好地做事情,叫当地的百姓开心,上面见了满意才是要紧的。”
贾兰思忖了片刻说道:“等我把那边的事情都安顿好了,便回来把你接过去,这个恐怕不是什么难事儿。”
金风道:“你现在想得太多了也没用,男子汉大丈夫就是应该出去闯荡一番才行呢,我在家里好好的等着你。”
贾叹了一口气道:“现在也只能是这么样了。”
贾兰匆忙地安排好了家里的事务,收拾妥当了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随后他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娇妻,便启程上路前去赴任。贾兰这次是去四川省出任新职,他丝毫也不敢懈怠,这几日他是日走夜宿,白天赶路,夜晚在当地找一家客栈临时休息。这一路上可谓是风尘仆仆,十分的辛苦。
话说这四川省境内共有12府9州,这里地广人多,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各种情况都很难预料。贾兰初来乍到,在这里当官做事儿要想站稳了脚跟,并事有所成,想必是要花费些时间和气力才行。必是比不得在江阴县那边,贾兰早已是轻车熟路,各项事情他都会处理得得心应手。
这一天中午,贾兰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四川省境内,这一路上真是累得人疲马乏,而且这里的天气十分闷热。贾兰初到这里,当地有一位叫薛仁贵的官员负责接待了他。贾兰抬头看去,只见这位官员是个中等身材,他身着一件天青缎子面的外褂,上面还缀着个五品文官的白鹇补服,他的头上戴着一个红项子花翎的官帽,脚上蹬着一双黑布粗面料的厚底快靴。贾兰见了心想:这薛仁贵好歹也是一个五品的文职官员呢。这位姓薛的官员说起话来总是喜欢不紧不慢的,且面带微笑,但他讲话的地方口音很重,薛仁贵应该是一个土生土长本地人。
贾兰这次被上面指派到四川省来,具体的差事是任职督粮道,并监管海关道。这督粮道的机构也被称作“粮道署”,下设典吏、库大使和攒典等吏员。专门负责省内的粮食监管、收储、调拨、上交和转运等各项事务。
薛仁贵是上面指派给贾兰的助手,他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他已经事先给贾兰安排妥当了住处。二人见面后,薛仁贵告诉贾兰道:“贾大人可以先歇息两日,一解旅途之中的疲乏。稍后,再着手处理这里的公务也不迟。”
贾兰听了回道:“此言甚好,以后诸事还有劳薛大人多费心。因为我是初来乍到的,对这边的情况不太了解。”
薛仁贵笑道:“这个没有问题,我必会尽力而为的。我们都是为朝廷和百姓做事情的人,哪个敢疏忽大意呢。”
这一天,贾兰和薛仁贵坐在粮道署的内堂里说话。贾兰先是听薛仁贵介绍了这边的一些情况,随后他问道:“这上一任的督粮道姓甚名谁,他现在可是高升了么?”
薛仁贵见问立马回道:“他哪里是高升了,这位老兄也算是仕途不畅呢。事情说来话长,上一任的道员叫赵理,他是个汉人,他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做了很多年。这个人为人做事儿都甚是稳妥的,只是他这辈子的官运欠佳。”
贾兰听了便问道:“此话怎讲?薛大人说来听听。”
薛仁贵回道:“贾大人可听说了吗?前年在四川的全境内有几个州县同时发生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灾,有些县里的农作物甚至是颗粒无收。有的地方甚至还遭了蝗灾、闹了瘟疫。到了下一年,有些地方的百姓由于缺少足够的粮食吃,甚至还饿死了一些人。这个情况后来叫上面知道了,便直接怪罪下来了,说是粮道署的官员做事不利,没有尽心尽责,对本省粮食的监管、收储,和调配管理得不够妥当。后来连皇上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主上更是龙颜大怒,还指派了几个专员下来调查情况,他们定要查办几个做事不力的官员,以杀一儆百。”
贾兰问道:“这纯粹是老天不长眼,一个道员又能怎么样呢?”
薛仁贵笑道:“虽然一个道员管不着老天爷,但是个别管粮的官员还是对此脱不了干系的。他们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坐以待毙。比如根据先前的天气情况,早些收储粮食,必要的时候对粮食进行摊派和调配,限量分发一些基本的口粮和食物,或是去其它的州县请求暂时援助一些粮食,以应对一时的天灾虫害。民以食为天嘛,一旦饿死了许多百姓,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就是为官的失职。皇上知道了必会不依的,一定要处置几个倒霉的官员出出气才好呢。”
贾兰问道:“那个叫赵理的道员,后来怎么样了呢?”
薛仁贵回道:“另外还有一个姓潘的知县,再加上这位叫赵理的道员,一遭被上面革去了花翎顶戴,削官为民,被遣送回乡下去了。”
贾兰听后笑道:“饿死了一些百姓,粮道署的官员确实是脱不了干系。上面没有查抄他家里的财产,便放过了他,也算是仁慈了。”
薛仁贵道:“赵道员虽然有严重的过失,但也只是个玩忽职守的罪名,他并没有贪污受贿,或是有意违反大清王朝其它的法律。被革去花翎顶戴对他来说已是个不轻的处罚了。”
就这样贾兰做上了四川省的督粮道员,可以说他的运气相当不错。自从贾兰来到了四川省,出任该省粮道署的道员以来,这里的天气一直是风调雨顺的。省内各州县的粮食收储和运送,也一直有序地进行,并为以后储备了不少备用的粮食。闲时,薛仁贵又陪着贾兰去附近的州县巡视一番。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贾兰已经离家赴任半年有余。这一天,从江阴县的家里传来了一个叫人高兴的好消息。孟金凤顺利地产下了一对龙凤双胞胎,男婴在前,小千金紧随其后。李纨这些日子成天家跟着忙前忙后的,虽然家里有几个小丫鬟和老婆子在前后伺候着,外加上两个奶娘帮着照看这两个孩子。但李纨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她不时的会在一旁指指点点,叫人做这做那的。
贾兰这边又赶紧向贾政和王夫人报喜,并请老爷给这两个孩子赐名。另外,贾兰急忙在四川这边安顿好了署里的各项事务,他准备再过几日,就赶回家去看看自己的两个孩子。
贾政和王夫人听说贾兰得了一对龙凤双胞胎,自然是高兴得欢天喜地的。贾政赐给两个孩子的名字分别是:男孩叫贾智;女孩叫贾慧。
王夫人这几天高兴的不得了,她对贾政说道:“这回贾家可有指望了,家道复兴也许是早晚的事情。岩哥儿本就是个肯用心读书的孩子,脑子又好用。现在又添了一个贾智和贾慧,贾智这孩子将来必是个有成立的,虎父无犬子吗。”
贾政想了一想说道:“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我们这些人恐怕是难以见到他们的作为了,远水不解近渴。贾家辉煌了百年的基业,都葬送在了我们这些人的手里,我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现在唯一叫人感到欣慰的是,贾氏家族的血脉能够得以传续,一切也许还有希望。”
王夫人道:“那是一准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看看兰哥儿就知道了,咱们贾家的这些子孙可不是一般的等闲之辈呢。”
贾政叹道:“人家都说实势造英雄,没有大势、没有天时,想要大富大贵和出人头地,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贾政现在已七十几岁,他的身体已不比以前好。每到春秋换季的时候,他的肠胃病便会发作,需要吃些中药进行调理。此外他还有哮喘病,这个虽然不是很要紧的病症,但也给贾政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且说王夫人出了贾政的书房,由大丫头银玲陪着,一径去了薛姨妈的屋里说话。王夫人进了屋,薛姨妈见了赶紧起身让座,大家各自归了坐。宝钗也过来向王夫人问了安好,丫鬟秋月过来给大家递上了茶水。
薛姨妈见王夫人笑眯眯的样子,便笑着问道:“姐姐这么闲着,像心里有什么喜事儿似的。”
王夫人喜滋滋地说道:“这回可叫你猜着了,我特意过来告诉你们一件大喜事,兰哥儿才叫人捎来了口信,说他媳妇金凤刚生下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并求老爷给这两个孩子赐名呢。老爷赐给那男娃儿的名字叫贾智,女孩儿叫贾慧。你们倒是说说看,这兰哥儿的运气该有多好。他现在不但当上了大官,又有了这一对双胞胎,好事儿都让他占了去。”
薛姨妈听了笑道:“这兰小子现在甚是不得了,先是科考高中,榜上留名,现如今他年纪轻轻的,就已做到了朝廷的四品官员,他的这个官还是皇上破格提拔的呢。老爷在职位上的时候才是五品官,这兰哥儿现在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呢。现如今他又得了儿女双全,兰哥儿这辈子可是出尽了风头。”
宝钗笑道:“我这个侄儿的运气在族人里应该是最好的。他小的时候生活在荣国府里,瞧着就和旁人不一样。众人整日都只顾着混玩和寻开心,只有贾兰肯用心读书,现在他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王夫人笑道:“还真是老天有眼,好歹让我们贾家是出了一个有出息的子孙。不然,我们以后可怎么向祖上交代呢。”
薛姨妈道:“谁说不是呢,这兰哥儿志向远大,他现在年纪轻轻的,以后他在朝廷里能当一个大官也说不定呢,到时候我们都跟着风光呢。”
王夫人道:“但愿如此。兰哥儿的运气好,上头又有祖上的荣耀罩着,他的前程必是不可限量的。”
宝钗笑道:“兰哥儿这是带了个好头,我们的贾岩也是个肯用心读书的孩子,现在又有贾智跟在后面,贾家的未来终是有了盼头,许是家道复兴不远了。”
王夫人问道:“宝玉现在没在家吗?这会子他去了那里?”
宝钗回道:“宝玉一清早便去私塾里教书去了,他这个差事才做了没几天。好在这个私塾离家不远,孩子也没有几个。”
王夫人听了高兴地说道:“宝玉这也有了长进不是。男人总是要出去做事情的,想办法赚钱养家糊口,这才是个正事呢。整日待在家里闲着无事可做,老爷见了必是不开心的。”
宝钗又道:“宝玉是否能在那里干得多长远,现在还不好说。宝玉回来对我说,他顶不喜欢教那些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整天都是之乎者也,哼哼唧唧的,实在是有些无聊。”
王夫人问道:“是吗?宝玉不喜欢这个差事,他怎么还去了。”
宝钗立马回道:“宝玉担心他总是待在家里不出去做事,怕老爷见了会不开心,没准还会骂他没出息,整天在家里混日子。其实宝玉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教那些孩子读四书五经的。”
王夫人听了,叹了一口气道:“嗯,我现在终是知道了,宝玉出去做事情也是被逼无奈,他只是想做一个样子看罢了。我为宝玉操了这半辈子的心,老爷也是如此。现在他已到了而立之年,还是个没成立的。他不喜欢教书,别的事情又干不来,这便如何是好。”
宝钗道;“宝玉回家来还对我说,学堂里的那几个孩子十分不好管教,他们总是惹他生气。宝玉在课堂上讲书的时候,有个别孩子喜欢说话,或是在下面偷吃东西,不用心听课。下课后,这些孩子便会在学堂里混闹乱喊,搞得学堂里乌烟瘴气的。宝玉还说这些个学童都深说不得,因为他们的家里都是有些背景的,有钱又有势力,实在是不好管理,不可教也。”
王夫人道:“是的,宝玉这孩子通常是不喜欢严辞厉语地训斥别人的,他打小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那些顽皮的孩子自然就不会怕他,在学堂里不混作乱闹才怪呢。宝玉现在也老大不小了,一切都随他去好了,我可不想和他着急上火。”
宝钗又道:“这几天我也劝了宝玉几次,叫他先干着再说,这总比呆在家里强。那些合适的差事需要等机会,哪里会容易得到的。”
王夫人道:“宝玉想要怎么样,就由着他去好了。我可不想再和他掺合这些事情,和他操心费力的犯不上。这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薛姨妈道:“宝玉实在不喜欢去学堂里教那些顽皮的孩子读书,不如自己出去做个小本生意,赚钱养家糊口倒是稳妥些。”
宝钗说:“宝玉哪里会做什么生意,他只会大手大脚的花钱。他既不会做生意,也不是个有心计的人,叫宝玉出去做生意,他不把家里的那点钱赔个底朝上才怪呢。”
王夫人道:“老爷是不会拿家里的钱让宝玉出去做生意的。知子莫若父,他知道宝玉压根儿就不是个做生意的材料,咱们以后还是别提这一挡子事儿了。”
薛姨妈道:“姐姐说的倒也是,现在的生意哪里是容易做的。蟠儿前一阵子出去做生意还赔了好些银子呢。”
宝钗不快地说道:“我哥哥干的那些好事说了没意思,妈妈今儿怎么那壶不开提那壶。”宝钗又转过身来对王夫人问道:“太太近来身子可安好?”
王夫人回道:“还算好。只是一到了春季,我的气管总是不大好,这也是个老毛病了,一时半晌的去不了病根儿。”
宝钗道:“我最近才听说了一付偏方,使用冰糖加上银耳和雪梨一起熬水喝很管用。待一会儿,我做些给太太送过去,先喝些试一试看,没准会管用呢。”
王夫人听了笑道:“那敢自好,偏方治百病吗。老爷现在对贾岩读书的事情十分放心不下,你们以后要多留意些才是。老爷见兰哥儿小的时候肯用心读书,现在便做了大官,更是时常怪我当初对宝玉过于放任了,娇儿便是害了他。老爷说这种事情以后最好不要再发生在岩哥儿的身上了。”
宝钗回道:“这个我知道了,姨娘只管放心吧。我一定会多留意些,叫贾岩用心读好书。”
王夫人道:“那就好,我也该回屋里歇着了。”
[抱拳][抱拳][抱拳]谢谢大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