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过年(上)

第八十四章过年(上)

且说庄家与燕家争地皮,燕牧知道后,大方道:“让他三尺又如何?”劝着族长不要为了蝇头小利,损害燕家的名声。

同时,他又拿出三万两银子,增办祭田,设立族学和义堂,合族老少,都能受益,族长敬服不已。

两人又商议族规,约束族人,就连黛玉也被族长夫人钱氏请去,一同定了族中女学的章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燕牧深谋远虑,所以燕氏一族才得以蒸蒸日上,此乃后话。

那庄家大奶奶见燕家主动退了三尺,便也不争了,也学着燕家的样子,退了三尺,并且说:建亭子的钱,他们庄家也要出一半儿。

本来急得团团转、打算请人居中调停的知府,闻言大喜,主动请缨,给燕家、庄家共同出资修建的凉亭,题了“宜两亭”①三字。还将此事写在了修建功德坊的折子中,一同呈了上去。

燕临知道后,偷偷问黛玉:“玉儿,这三字有什么典故没有?”

黛玉笑道:“岂不闻白乐天的诗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么?知府大人既是赞扬,也是勉励咱们呢!不要争一时之闲气,化干戈为玉帛,方能成就‘两家春’。”

燕临哂道:“这庄家大奶奶可真是的,一开始跟我们闹成那样,还到族长跟前哭爹喊娘,吓得他把伯母叫出来应付她。后来听说我们退了三尺,她也便退三尺,这不是学我们?就是想跟我们争个好听的名头。”

黛玉叹道:“我初见庄家大奶奶,只觉得她有薛家大奶奶的风范,如今见他行事,才知道我小瞧了她!她一个寡妇人家,执掌庄家,从无差错,还能把生意做到南北十三省,那真是不简单!”

紫鹃和雪雁在一旁听了,都笑了起来。确实当日,她们一见那庄大奶奶,就在背后嘀咕,怎么跟夏金桂似的。如今一打交道,才知道她的厉害之处。

年关近了,黛玉和燕临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只能晚上摆酒膳时,说上几句话。待时间一到,蒋嬷嬷就跟门神似的,站在屋外。燕临也必要索几个香吻,说些体己话,才肯走。

二十九小年夜,燕家上下已经打扫一新,从大门、仪门、大厅、外书房、暖阁、到内仪门、正堂、内三门,从左路、中路到右路,都刷了新漆,换了新的门神、对联和桃符。

他们二房的院子位于西路,前后两重,虽有些局促,但燕牧父子甚少回京,这也是够住了的,平时也没什么人,却有下人时时打扫。

因是冬天,花圃里光秃秃的,钱氏叫人搬来了两盆红梅、两盆水仙,又叫人送来彩缎,让丫头们扎在树上。又使人说:“侄儿媳妇自己留着就是了,侯爷那里,我们自有孝敬!”

黛玉命丫头们将两盆红梅放于阶下,两盆水仙置于内室,一时室内幽香扑鼻,沁人心脾。金鳞本是团在南窗下的,见到水仙,鬼鬼祟祟掩了过来,又伸手试探。

黛玉笑骂道:“可别祸害了这些花儿!”说着抱起金鳞,作势打了两下他的爪子,道:“这是有毒的,不能碰!”

雪雁惊叫道:“真的么?”

黛玉道:“我也没吃过,是见书上这么说的。云南那边就爱吃个花儿草儿的,也从来没听人说过,可以吃水仙啊!”

雪雁道:“原来如此!”抱起金鳞,又拍了两下,教训道:“你可记住了!这个不能碰!”金鳞呜咽一声,又跑到南窗下,趴了下去。

此时,罗姨娘带着雪芬走了进来,黛玉连忙让座。罗姨娘道:“真是要劳烦少奶奶替我们看看,这几副对联,哪两张是一对?哎哟,我可不懂这些,数了数字,竟然都是七字的,这可怎么分?”

黛玉一瞧,笑着取了两幅出来,道:“这个‘人逢治世居栖稳,时际阳春气运新’是一对!”见罗姨娘还有些不明白,便道:“这个是贴右面,这个贴左面!”又指点了另一对“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该怎么贴。

罗姨娘直宣佛号,“还是少奶奶一看就明白,我就识得‘天’、‘地’、‘人’这三字,侯爷叫人送对联回来,我都不知道怎么贴。”

黛玉安慰道:“能识得‘三才’,方是根本。”

两人正说闲话,紫鹃在外头说道:“少奶奶,九少奶奶来了!”

燕临在族中行六,所以在老家,黛玉是六少奶奶。九少奶奶是四房九少爷的妻子谢氏,又是一位才女,日后要管族里的女学,黛玉虽是嫂子,但进门的时间比她还晚些。

听说谢氏来了,黛玉连忙将人让进来,又介绍了罗姨娘,几人相互见礼。黛玉叫人上了茶,谢氏尝了一口,笑道:“就是爱这个味道,听说是暹罗贡茶,每年侯爷都叫人从京里再送过来些。当年燕家去我娘家下聘,也是用的这茶。”

黛玉点头道:“我亦爱这味道,你若喜欢,再拿去些!”

谢氏道:“我那里还有呢,一时喝不完的。但这回来,嫂子,有一件事,你一定要帮帮我!”

黛玉可不敢随便应,便问道:“什么事?你且说来听听!”

谢氏道:“听说嫂子那里有一本《汇编》,是专给女孩子们写的书,还请嫂子赐我一观!”说着起身,做戏般行了一个后生礼。

黛玉笑着偏过身子,道:“了不得了,哪里来的耳报神,竟让你知道了!前些日子就是为了给我们沁姐儿讲课,才临时编了一本出来,可别误人子弟了!”

谢氏道:“好啊,嫂子拿着心血给了娘家的闺塾,就不可怜可怜我们燕家的姑娘了。”见黛玉眨着眼睛没听明白,就说道:“只是给了沁姐儿么?林氏女学用的就是这本。”

黛玉叹道:“这才几天啊,连你都知道了?!”

罗姨娘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听到沁姐儿还有些紧张,唯恐别人说黛玉偏疼这个继妹,直到此刻才明白原委,暗暗松了一口气。

黛玉叫雪雁把书找了出来,道:“我这里也只剩这一本了,莫说我厚此薄彼的,你也拿去抄了吧,记得还我就是!只是,你也不要卖什么关子了,快说,是谁跟你说的?”

谢氏笑道:“沈家有人在林氏女学附学,她们吴兴沈家和我们余姚谢家是世交,她们家姑娘今次过年回老家,拿出课本我一瞧,才知道是嫂子的手笔,只是她那里只抄了半本。我赶紧过来找嫂子。”

她一边翻,一边感叹道:“这几篇我也读过一些,这集注实在叫人叹服。”

黛玉道:“这些都是我父亲和我老师教的,我只是记录下来而已,唯《诗经》中有几篇,是我做了一些注解罢了。”

谢氏道:“这已难得,嫂子若不说,我也看不出来,只当是探花或是进士所书呢,嫂子果然诗才绝伦。”

黛玉连道谬赞。

谢氏这里得了《汇编》,如获至宝,赶紧拿回去抄写。罗姨娘也辞了黛玉出来,晚上燕牧回家,便把事情说了。

燕牧也很是高兴,笑着调侃道:“我从前羡慕他们五房,两个儿子一文一武,如今看来我们家也是如此,儿子儿媳,一武一文。”

罗姨娘听了,也是笑得不行。

除夕祭祖时,黛玉第一次进燕氏宗祠,抬头一瞧,“燕氏宗祠’那几个字恰恰就是颜鲁公体。她也不及细想,跟在排行在前的奶奶们的后面。

因这祠堂建在凤凰山一侧,沿途都是燕家的产业,闲杂人等也都清了出去。来去要走好长一段路。燕家为了整肃家风,男女老少一律都要步行来回的。要不是黛玉练了这些时日,还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祭礼之后,燕敢拿出族谱,郑重地添上了燕航的名字,又在燕临的名字下面写上了“妻林氏”,如此,黛玉才是入了族谱的“燕家妇”了。

燕家人又多,除夕夜宴也设在祠堂里,长辈们还能在堂屋里用,像燕临、黛玉这一辈只能在院子里用。

小辈们伺候了一遍酒席,就回自己的席面上去了。钱氏知道她们冷,早就搭了棚子,脚下都放着熏笼,又命人暖了酒,她们才坐得住。

忙碌一天,各房人又相互告别,步行回家里守岁。

黛玉回到院中,王嬷嬷赶紧迎了上来,给黛玉递上新的手炉,连声道:“少奶奶,可是冻着了?咱江南看着比京里暖和,其实又阴又湿,冬天刺骨地冷!”

黛玉笑着接了过来,道:“我今日用了一些酒,倒还好。”

王嬷嬷问道:“什么酒?”

蒋嬷嬷笑道:“你个老货,就知道酒!就是普通的绍兴黄酒罢了!咱这儿也备下了,一会儿再来点吧!”

众人都笑了。

紫鹃和雪雁赶紧伺候黛玉更衣,又陪着她去了钱氏的院子。他们二房这回就燕牧、罗姨娘、燕临和黛玉这四个人回乡,关上院门,倒不够热闹了。所以燕敢邀他们过去一起守岁。

钱氏道:“大爷让我定个小戏班子来,谁料定晚了,到了年脚下,也请不到什么名班了。这几个原也是大户人家家戏班子里的,后来辞了出来,也就会唱几出新戏而已!”

燕牧道:“大嫂费心了,我也不太听戏,图个热闹。不拘什么,尽管唱来吧!”

①拙政园中也有宜两亭

燕家一共七房人,捋一下各房代表人物:长房(族长大老爷燕敢、钱氏、燕升在云南、朱氏;二老爷的双胞胎儿子);二房(主角团);三房:(云南燕攸、燕平、燕良、一女出嫁在川西);四房(燕晋、谢氏);五房(李氏、小李氏、一人在云南)六房(燕枚、顾氏)七房(背景板)

燕临:庄家大奶奶,学人精,羞羞羞!

黛玉:哟,燕氏族规抄了谁家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5章 过年(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