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兰亭一来,参观就变成了领导视察。
本该在食堂一楼和学生们一样用餐,切身体会一把学生们用餐时的感受,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现在可倒好,变成在二楼员工区的独立小包间吃独食。
学校食堂哪有什么小包间,所谓的小包间是三七、钱旺等人现腾出的屋子,现摆的饭桌。薛文起忍不住朝施兰亭翻白眼,劳民伤财。
施兰亭来了,影十一等人也不敢一桌吃饭了,全站在包间外等着了。包间里只剩他和不惑,还有施兰亭,这倒是他们“一家三口”头一次在一个桌子上凑齐,还算有点子意义,薛文起不再纠结,伸筷子夹菜。
菜却被施兰亭打掉。
薛文起咬着后槽牙看向施兰亭。
看着一脸气呼呼的薛文起,施兰亭却云淡风轻,理所当然。另给薛文起夹了菜,笑道,“辣,你现在不适合吃。”
薛文起瞪着施兰亭,磨了磨牙,难道以后和施兰亭在一起,他都得天天清粥青菜做和尚不成!
两人正对峙着,跟着施兰亭一起来的小厮不知怎么的就进了包间,施兰亭朝桌上指了几道不适合薛文起的菜,那小厮默默地全给端走了。
薛文起气道,“你不要太过分!”
施兰亭耐心十足,好脾气道,“为了你好。”
狗屎!
真为他好,怎么不让他做1!
“吃菜,别学你小爹挑食。”施兰亭转头教育施不惑。
还有小朋友在呢,薛文起咬了咬牙,不好口不择言地怼施兰亭,只能暂时把气咽回肚子里,等晚上回去再找施兰亭骂回去。
施兰亭又给薛文起夹菜,正经起来,“我顺道过来的,中午陪你和不惑吃个饭,下午要去军资后勤那边走一趟。”
见施兰亭说正事,薛文起也没脾气了,前些天从东边传来消息,柔然连着拿下大晋十几座城池,城中的百姓,运气好的被驱逐出城,还能保一条性命,运气不好的,遇上暴虐的柔然将领直接就被屠城了,流民四起,怨声载道。
若非大雪封路,无法行军,柔然还会继续南下,甚至直逼京城。
等到明年开春,气候变暖,柔然必然还是要南下的。
而施兰亭,打算从后包抄,趁着柔然大军集中在东边攻打大晋,后方空虚,直接端了柔然王城,抄了柔然人的老巢。
要打仗,必然要提前准备好物资,所以施兰亭才要去军资后勤。
“你若感兴趣,就领着不惑,下午和我一道过去。”施兰亭邀请道,“那附近有个玻璃厂,专门生产光镜小组用的镜子,还有实验室里的玻璃器皿。春天的时候,你不是让人给我送来一种切割用的金刚石吗,我让人去那个扎雅部落弄了一些回来,已经用上了。若是时间来得及,就一起过去看看?”
施兰亭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肯定是要过去瞧瞧的,而且来西州这么久了,他光被施兰亭关屋里抱窝了,再不出去走走,人都要发霉了。
当天下午,军资后勤处。
军队驻扎在城外,粮草、军火器械也多存在城外,城内这处军资后勤主要负责提供将士们用的衣物被褥,或者说应该叫军用的服装厂更合适一些。
城内一半以上的妇女都在服装厂工作,为了方便这些人上工,所以才把服装厂设在城内。
服装厂内分工明确,裁剪的人只负责裁剪,缝制衣服这边又具体到缝领子、缝袖子、缝衣襟等好几个小组,每个人只专心负责一个环节,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效率自然就上来了。新来服装厂的工人也只需要掌握其中一个环节就可以上岗,很容易上手。厂里的负责人滔滔不绝地给薛文起介绍。
这不就是流水线吗。薛文起惊讶地看向身旁的施兰亭,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吗,穿越来的是施兰亭吧。
施兰亭失笑,“这不是你以前跟我提过的流水线吗。听着挺有道理的,回到西州之后便让人试着做了做,没想到效果意外的好。”
“我跟你提过的?什么时候?我怎么不记得了。”薛文起纳罕。
施兰亭笑道,“那年从德州回金陵的海船上。”
“说过吗?”薛文起努力回想,海船上他和施兰亭同吃同睡,当时两人虽未挑明关系,但彼此心知肚明,那种知己以上,恋人未满的暧昧和拉扯才是最让人难耐和心动的,现在回想起来,就好像晕黄了的老照片,当时的相处,每一帧每一秒都美好的仿佛镀了一层金色的柔光。如此算来,他和施兰亭也算青梅竹马,少年夫妻了?
“说过。”施兰亭肯定道,“你说的话,我都记得。”
薛文起被他近似告白的情话扰的心头一颤,慌乱的,赶紧把头一扭,往别处看了。
申时正,工人换班,薛文起惊讶道,“你们还上晚班?”
工厂管事的解释道,“咱们厂里的员工大都是军队家属,男人在城外营里,不是出任务就是上战场,平时还要训练、巡逻,常年不在家,家里的活儿都是女人在忙,一边还要来厂里工作。为了能让大家同时照顾到家里和厂里,咱们厂每天工作四个时辰,生产任务忙的时候就三班倒。”
八小时工作制,三班倒,薛文起已经不能用惊讶来形容了,他瞠目结舌。
“这也是我跟你说过的?”薛文起问。
这回施兰亭终于摇了摇头,笑道,“厂子建成后,根据实际情况慢慢调整,一点点儿就形成现在这种模式了。一天十二个时辰,四个时辰分一组,从工作时长和强度上来说也很合理,其他方面也刚刚好,不是吗。”
他们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工作时长超过四个时辰,工人回家后就会十分疲劳,很难再兼顾家里的事情,这是不可取的。
薛文起连连点头,能做到八小时工作制,这多先进多人性化啊,还是这个时代自己长出的血肉,未来可期。
薛文起突然灵光一闪,眼睛亮起来,“我有个办法,能把服装厂的效率提高十倍、二十倍不止。”
“但不一定能做出来啊。”薛文起强调。
施兰亭要和柔然打仗,打仗需要物资,今天又特意来这边视察,服装厂还三班倒的加班,可见生产任务之急。
古人缝制衣服,那真是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赶出来的,全是工夫和心血,少扎一针都不行。旧衣可以拿去当铺换钱,一是这个时代物资匮乏,做衣服的布料得之不易,另一个,生产力有限,缝制衣服费时费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不小的成本。
施兰亭一顿,眉眼间多了几分正经,“说来听听。”
这么紧要的事,薛文起也不跟他卖官司,忍不住笑着一字一顿道,“缝 纫机。”
不是所有的缝纫机都需要用电,早期的机械式缝纫机通过脚踏板或者手摇轮带动皮带传动,完成针头上下运动。
机械式缝纫机,在上一世,他爸妈那个年代,是结婚的三大件之一,他家仓库就有一台,爸妈结婚时置办的,意义非同寻常,一直没舍得扔,保养得很好,他妈有时还会没事找事的用一用,就为了回忆当时的美好时光。
他小时好奇那个针头和线是怎么动的,怎么就脚上踩一踩,“唰唰”的就能把衣服缝上了,为此还特意研究过,现在不就用上了吗。
薛文起嘴上说着,手上比划着,尽量细致地给施兰亭和工厂管事的讲明白缝纫机的原理。
工厂管事兴奋的几乎要手舞足蹈起来,只是碍于施兰亭在,不敢失态,激动道,“要是真能用上这种缝纫机,那咱们前方的将士还愁衣服不够穿吗。厂里的婶子、阿婆,也能省下更多的时间照顾家里了。”
施兰亭眼色沉了沉,他想的更多,平民家庭里的女眷,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织布和给家人缝制衣服上。若是薛文起说的这种缝纫机能做出来,女性就可以从这种繁琐的劳作中解脱出来,转而有时间和精力做其他事。
先进趁手的工具,可以把人从劳作中解救出来。
而衣服本身,做一件衣服的时间变短了,效率上去了,衣服的价格必然降下来,“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百姓的生活自然变得轻松。百姓的生活好了,国家自然强盛。
甚至,他们可以开设专门针对西洋人西域人的服装厂,做西洋人西域人的服饰,卖给西洋人西域人。如此,与西洋人西域人的贸易就又多一个进项。
薛文起原来的那个世界,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有生之年,他是否能让薛文起重新过上那一世的生活。
“你都需要擅长哪方面的人?我让影二去安排。”施兰亭问薛文起。
“嗯……”薛文起想了想说,“这应该算机械吧,但咱们大学堂里目前还没有这个专业,物理班的,可以挑两个过来实习,再需要一些能工巧匠,铁匠啊,木匠啊,越多越好,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嘛。”
施兰亭顿了顿,“要论能工巧匠,整个西州,最多的最好的怕是都在城外的大营里。”
军械所,专门研究和制造战场上的各种武器。
施兰亭一点,薛文起也想到了,但是……施兰亭要打柔然,服装厂这边赶制衣物,军械所那边肯定也在赶制刀剑盔甲之类的,这个时候抽出一部分人来研究缝纫机,会不会……
“这几天大学堂才送去一批想往军械方面发展的毕业生,他们在校的时候就学的这些,进了军营,很快就能步上正轨。目前来说,那边的人员很充裕。”施兰亭解释道。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