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立决心贾蓉赴科举

尤氏得知贾蓉此次准备下场参加童试,激动的满眼泪光,看着贾蓉的眼神,险些落泪。

嫁到贾家这么多年,贾珍那个混不吝的,整日只会喝酒养女人,前些年还有公爹撑着,可自打公爹去了道观,这府上是越发不像个样子。

每次跟其他夫人们出门赴宴,她面上是光鲜的国公夫人,背后不知被多少人嘲笑。

家中没有靠得住的男人,这女人,就是要比别人矮一截。

如今贾蓉有了下场的意愿,她可算是有了点盼头,蓉哥儿的亲娘打小就去了,自己虽是个继母,可占着这个名头,说不定日后还能加封个诰命。

“好蓉哥儿,你只管专心读书,旁的事都不要管了。只是如今族学中的王夫子甚是年轻,不知跟着他读书是否妥当,可要求求老爷,再为你寻一大儒教导?”

“太太不必担心,只是个童试,我能应付了,王夫子虽然年轻,可对科举一道颇有见解,跟他读书,实在受益匪浅。”

贾蓉在族学待了些日子,也有意把自己往“开窍了”的名头上引,改变一个纨绔的形象并非一日之功,扭转大众心中的形象就更难了,怎么才能从一个懦弱无知的纨绔少年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明日新星,还得慢慢来。

“如此甚好,你这次若是中了,咱们家也算是有个盼头了,对了,听说老太爷还为你请了个武夫子,你科考要紧,怎的此时让你习武,可会耽误你读书?”

“正是为了科举,才请的武夫子,太太有所不知,这童试虽只考三门,却是连考,考棚内条件简陋,若是那弱不禁风的身子,只怕考试的时候要受罪了,倒不如提前锻炼着身子,强健一二。”

“正是这个理,我妇人之见,你莫要听我的,听说西府的兰哥儿也要下场,他有个国子监的外祖父,你不如多与他结交,若能得李祭酒的指点,便再好不过了。”

贾蓉看着尤氏如此为自己担心的模样,心中难免有几分感动,他深知尤氏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正如当年后宫的那群娘娘们一样,但至少,她这关心的本意却是真实的。这宁国府的男人虽然混账,可女人却是个善心肠的,也不像隔壁西府那般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也算是他成为这红楼人物中,不幸中的万幸了。

科举为官,路途险恶,日后他必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贾家了,尤氏,便是他在这宁国府的同盟。

贾蓉突然正色,起身朝着尤氏深深一拜:“太太放心,若有朝一日孩儿紫袍加身,定然少不了太太的凤冠霞帔。”

如今朝中官服制色,以紫、朱、绿色区分,紫袍最为尊贵,三品以上的大员才有资格穿戴紫袍,而贾蓉若科举入仕,哪怕是除非是状元入翰林院,才能穿朱袍,否则其他的官职都是六品之下的绿袍官服。

而尤氏听到贾蓉如此远大的志向还不忘了自己,只眼中暗含着泪点头称好,心中对贾蓉的重要程度又提了一个位置。

看着眼前如此珍重承诺的贾蓉,尤氏默默决定,日后贾蓉的事是头等大事,贾珍也要排在后头。

尤氏这头得了信,便四处打听童试的情况,而贾蓉准备下场的事也如狂风骤雨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贾家,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荣国府内,王夫人得知了此事之后,更是忍不住的跟王熙凤念叨,一想到已故的贾珠当年读书时受的那些苦,她心里越发忿忿不平。

“蓉哥儿那个胆小怯懦的样子,整日只跟着那群不着调的鬼混,如今竟也改了性子读书,真是不知这读书的水有多深,平白受这个罪作甚。”

王夫人嘴里嘟囔着,说是担心贾蓉,可话里话外却透露出一种若有若无的酸意。

凤姐听了,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想到最近东府隐隐透露出要把惜春接回去的意思,凤姐突然隐隐有种担忧,却也说不出这担忧为何而来,总觉得某些事情似乎就像那挣脱了线的风筝,开始不受掌控了。

王夫人却还是继续喋喋不休,似乎非要把心中的郁结一吐为快。

“这尤氏也真是的,不过是个继母,跟着瞎操心,蓉哥儿都多大了,还能被她那点子小心思笼了去。”

凤姐听此,不禁微微蹙眉,尤氏虽然是续弦,可嫁给贾珍的年月也不短了,虽是小门小户出身,可平日行事也算是妥帖周到,管家数十年,也未曾听说过什么离谱的事,对蓉哥儿和蔷哥儿平日也没得说,怎的今日到了姑妈嘴里,这话说的如此不中听。

她不想再听王夫人的絮叨,索性转移话题道:“姑妈,咱们兰哥儿今年也要下场,若真得中,府上也算是再添一桩喜事了,届时可要安排姑娘们去城外布斋?”

当今圣上为杜绝前朝奢靡之风,崇尚节俭,宫中开支也比先帝在时少了大半,皇后还特意安排了京郊的皇家寺庙每月在城郊的难民营布施粥棚。不少京中权贵们也纷纷效仿,尤其是那些注重名声,家中有待嫁的姑娘的,都想以此把自家姑娘的好名声打出去,为日后的谈婚论嫁增添一丝筹码。

贾兰如今可是荣国府最有潜力的苗子了,又是个耐得住性子读书的孙子,整个荣国府,但凡是个明白人都看得出来,可谁也不知这王夫人是怎么想的,非但不重视这个亲孙子,反而处处苛待这母子俩,有时候便是连凤姐都瞧不下去。

“这倒是,以兰哥儿读书的用功性子,此番定能上榜,自打元春进宫后,府上便再也没有这样大的喜事了,咱们还是早做准备,只待放了榜,便立刻张罗起来,如此一来,元春在宫里也能得几分脸面。”

王夫人一想到深宫中的女儿,对着贾兰的事也多了几分积极,宝玉在读书一道上并不上心,若贾兰有朝一日高中进士,宫里的女儿也能多几分保障。

“你去安排吧,自今日起,家中诸事皆以兰儿为尊,大厨房、针线房的人也敲打着些,莫要在兰儿上场前出了差错。”

王夫人细细吩咐着,又想着凤姐说的布粥一事,眉眼间不禁染上几丝顾虑,叹了口气道:“兰儿若真得中,布施粥棚,打点人情,府中宴请,样样都要银子,这些日子下头佃户的收成也不好,府上的窟窿是越来越大了。”

凤姐顿了顿,转头安慰道:“这几年京中禁奢靡之风,咱们倒也不必太过排场,左右这个月的印子钱也快收上来了,若真有了喜事,老太太那头也定然会贴补一二的。”

王夫人略一思索,倒是十分认可,心中又庆幸还好当时嫁进来的是自家侄女,否则去哪里寻一个这样妥帖又能办事的帮手。

凤姐却对印子钱心有余悸,虽说如今不少达官显贵都有这些不可说的阴私,可这印子钱终究是朝中大忌,待熬过眼前这个窟窿,府上开支周转起来,还是早日断了这条线为妙。

惜春此时也听说了贾蓉要下场的消息,对这位传闻中的“侄子”不禁又多了几分好奇。

她看着八仙桌上一个个精巧的番邦物件,心中也不由多了几丝期待。前些日子,贾蓉便派人送了不少京中姑娘们喜欢的新鲜玩意,除了她之外,还给姐妹们都送了些,只不过贾蓉身边的人私下里告诉她,唯独她的是最好的,还说待东府修葺好院子便接自己回去。

惜春本是不想回去的,可后来听银蝶说,贾蓉正为自己寻画师,她也忍不住动了几分心思。

这个名义上的侄子自打大病一场后,仿佛换了个人一样,不但把家中的下人整治了一番,还对读书一道上了心,如今竟然要下场科考,真是稀罕事。

“姑娘,蓉大爷可真是厉害,若此次能中,姑娘日后也算是有靠山了。”入画听说贾蓉要下场,满脸止不住的兴奋。

入画可是知道,自己能留在惜春身边伺候,少不了这位蓉大爷撑腰,若不是贾蓉如此硬气的要把惜春接回去,她日后留在荣府伺候姑娘,少不了又要受那些老婆子的排挤,嫌她占了姑娘身边大丫头的位置。故而,对这位蓉大爷,她是十分感激的。

惜春见此,也忍不住的感叹道:“莫说什么靠山不靠山,但凡这府上有一个清净的地方腾给我,便是谢天谢地了。”

说到此处,惜春不禁又有几分担忧:“我虽年纪小,却也是有所耳闻,当年珠大哥读书时,熬坏了身子,若此番蓉哥儿高中,只怕荣国府里又有人眼红了,虽仓促了些,咱们还是早日搬回去的好,省的又有些没脸皮的到处说闲话。”

入画听了,脸上的神情也慎重了几分,连连点头应道:“姑娘说的是,左右咱们也没多少行囊,这几日我便先命人将东边的院子收拾着,回来请皇觉寺的师傅选个黄道吉日,咱们便搬回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