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封五年,是个多事之秋。
春季,平阳公主病危,她已经五十五岁,在那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代算寿终正寝,得享高年。她瞄了瞄铜镜,也知道自己满头华发,如果说四十岁时还当得起一句风韵犹存,如今只能说一句岁月不饶人了。
卫青坐在床头,握着她的手。他身体也非常虚弱,自嬗儿离世之后,他就心如死灰,只有陪刘彻巡视河山,他为大汉打下的万里国土时,才会露出衷心的笑容。好在容容生下长女和伉儿生下了长子,让他孙子外孙女都有了,才给他注入几缕新鲜活力,可以一日日熬着日子。
刘彻特地从宫中出来,“姐姐有什么要交代的?”
平阳长公主吃力地开口,“就一件,我早已把伉儿认到名下,请陛下让伉儿能以嫡子身份继承长平侯的爵位和封地税收。”
汉代律法严苛,庶子不能袭爵,卫青三子皆为庶子,为侍妾所出,按规矩没有嫡子就要国除。
刘彻点了点头,“姐姐放心。”他说罢离去,将卧室留给他们夫妻二人。
“你看你。。。”平阳公主断断续续道,“为什么早年不娶妻,还要我给你操心。你那时不知道有这条规矩吧。”
“你希望我娶吗?”
平阳公主老脸一红,在病得发灰的脸上更为明显。
“我早就知道庶子不能袭爵。” 卫帅声音温和而平静,“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饿不死的。”
卫青又低了头,定定地看着她,“我心里的妻子只有一个,你有丈夫,我便一直等着。我不想与其他女子办婚礼,与她们有家族联姻上的牵扯。”
“我。。。那时候已经是长公主,你不过是个小骑奴,你就敢觊觎本宫?”
“这有什么不敢?我第一次带兵,他们都说匈奴防守尚且不易,何况进攻。我偏不信,长途奔袭八百里去龙城,结果怎么样?”
也许卫帅平时太过温和宽容,让人忘记了他才是一举扭转汉匈战局,获得汉廷对匈奴第一次胜利,七战七捷,开启骑兵对阵的名将。他拥有刻在骨子里的嗜血和自信,和霍去病一脉相承,只不过一回到长安,他就刻意收敛去了。
“本宫以外,你可曾对别的女子动过心?”
“动过。”卫帅没有瞒她,老实承认到。
出乎意料地,平阳没有追问他是谁,只艰难地喘了口气,“你还有没有希望本宫要改的地方?”
卫帅认真地想了想,“以后别那么狠啦。”
他扶过平阳公主的手,“下辈子咱俩还做夫妻,公主不要忘了为夫。”
平阳公主笑了起来,她这辈子值了,起码比两个妹妹过得好多了。
夏天,卫帅病危,刘彻仿佛住在卫府一般,体会第二次刻骨铭心的痛苦。
“仲卿,”刘彻握住卫青瘦骨嶙峋的手,“这辈子都是朕在要求你,收复阴山,收复河朔,打下雁门,打下右贤王,击垮匈奴单于,你有什么心愿托付,就告诉朕吧。”
“陛下将臣从一个骑奴捧到今天,对臣恩重如山,臣,没有要求。”
刘彻这次十分坚持,“仲卿,你不说,朕过意不去。”
“陛下,”卫青努力睁大眼眸,“那臣冒犯了。皇后宠衰,臣听闻陛下总是嫌太子子不类父,没有您杀伐决断的霸气。可陛下您是难得的大有为之君,岂能代代都有,据儿宽厚仁慈,是个很好的守成之主。。。”
刘彻双手搂住卫青的肩膀,让他躺好,“朕知道。汉家诸事草创,加上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伤财。若子孙后代都如朕所为,是亡秦之迹啊!据儿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继承好朕的基业。朕本来就想立守文之主,你看看众位皇子中,哪有比太子更加贤良合适的呢?若你姐姐和据儿不安,你该安慰他们才是。”
卫帅眼泛泪光,郑重地点了点头,“臣别无所求,就想和平阳长公主埋得近点。”
刘彻的手微微抖了一下。“好,朕找个地,让你和皇姐,外甥,还有以后朕都埋在一起。”
“舅舅!”卫帅一睁眼,发现太子刘据坐在身边,满脸泪痕,替他押好被角。
“据儿,”卫帅吃力地拿过床头的配剑,“这把剑跟随舅舅七出塞外,南征北战,不知痛饮过多少敌血,却丝毫无损,是把福剑。今天,舅舅赠与你,希望你以后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陛下几次出巡都是你监理国事,做得很好,舅舅相信你。”
刘据接过佩剑,言语很轻却很坚决,“舅舅放心。”
“舅舅!”又是一个青年的声音,“外甥来接你啦!”
元封五年夏秋,一代名将,长平侯,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谥之,有功安民秉德遵业曰烈。这位卓越的汉军统帅,以他非凡的军事才干,为后代兵家所景仰。卫青去后,刘彻诏命以国葬之礼,将他安葬在茂陵的东北侧,其陵墓仿照塞北的阴山形状修建,以纪念卫青远征匈奴,纵横漠北的功勋。
帝后亲自扶棺,辍朝五日,文武百官戴孝,元狩六年景桓侯葬礼的规格又原封不动来了一遍。可能还要更加隆重一点,因为太子为长平烈侯晚辈,亲自主持了祭礼。
刘彻随即下求贤诏寻访人才。又因感伤卫青于元封五年离世,宣布此后纪年从六年一换改为四年一换,且于次年建造建章宫怀念卫青。
至此,卫家的两根支柱全部坍塌,再没有人可以保护卫家血脉的太子和公主们了。卫子夫哭得死去活来,太子悲痛不已,太子妃更因为父母至亲辞世,整日整夜跪在灵前。
夜深了,张贺从百官都要参加的各类仪式中归来,洗漱躺在床上。
“很累了吧,我给你揉揉。”
张贺转过身,见妻子侧卧对着他,莹润的脸庞如同光泽的珍珠般,不禁用手覆上她的手腕,“都说李夫人倾国倾城,我看娘子才是。。。”
贤泽扑哧一笑,“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陛下肯定觉得李夫人好看,长平烈侯觉得平阳长公主好看,你当然觉得我好看了。”
年幼时她曾悄悄喜欢过长平侯,当年他和平阳公主大婚,她以为自己会很心痛,没想到当时根本就无暇顾及。她忙着找下家,列出容容,卫青,霍去病三个去处。还好容容那里一战就成功了,免去了她需要倚娇勾引的屈辱。
李夫人的判词是倾国倾城,为啥她的判词就是兴灭继绝呢?
她偏过头,“夫君,你会不会觉得倾国倾城有点谶语的味道?”
这回轮到张贺轻轻的笑声,“倾国倾城用作形容的吧,做动作解释不是有点儿,那什么。。。倾的是谁的城,谁的国?”
“对了,”张贺颇有点困了,“李家,李延年封了音律督尉管乐府,李广利封了个军中的官。”
一瞬间电光火石闪过,犹如千万朵浪花在脑海中拍击。
她原来一直疑惑邢婕妤话里中间的那个词。难道邢婕妤认为她不知道东宫有钉子吗?不是的,说到底她未在宫中待过,不了解女子争宠能不能威胁到别的嫔妃,不仅需要帝王怜爱,还有旁的因素。
这个“有人”,指的是娘家有可用才俊的意思!她一骨碌坐起,“李夫人她哥哥李广利是不是被陛下调入军中,任了中郎令?”
卫帅去世,卫霍家族并没有一个人接任汉军统帅的位置,就这么闲置着。卫青的长子卫伉只得了一个边塞筑城的职位,公孙声分管北军钱粮,换句话说,卫家此时在军中再无要职。好在各军一把手基本在卫霍手下共事过,是他们的旧部。当然,刘彻此时也没把统帅给别家的意思。
“好像是吧,怎么了?”
“李广利此人,军事才能怎样我不敢肯定,可他武艺高强,骑射功夫极好。”看着张贺的脸色慢慢凝重起来,贤泽又道,“这不就是卫家走过的路吗?”
和其他大臣需要在诸位皇子中站队不同,张贺他们是根本不需要站队或者说别无选择的。他们是太子从小的班底,天然的太子党,卫伉,张棉,张贺,都是夫妻双方为太子伴读或出自卫家,与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据登基,他们是从龙功臣,刘据三长两短,他们万劫不复。
“夫君一定要劝太子,使个什么巧宗,把李广利弄下去,什么手段都行。陛下今天能让他当中郎令,明天就能弄个什么名号的将军。要是因为宠幸李夫人而重用她家,存了让他立功封侯的心思。。。”
张贺颇为犹疑,“太子殿下宅心仁厚,未必愿意做背后捅人的事。。。”
“不,这很重要。”贤泽着急起来,“若陛下有心重用,他随便立个功,往后一步步接了汉军统帅的位置,兵权军队可就转移到李夫人家了。李妍已有皇子,难保一场夺嫡之战。我朝说白了是外戚政治,皇子们是靠母家势力撑着呀。李广利,难道不想让他亲外甥继位?”
“既如此,我明天和太子殿下去说,娘子先别着急。”
张贺不知道自己娘子为啥对此事特别激动,只好连声安慰,“娘子也想得太远了,这都多少年的事了?”
“你难道觉得陛下活不过这些年吗?”
张贺想想也对,连忙应下。
贤泽躺在黑暗中,眼睁睁望着屋梁。
“你是我今生最重要的决定。”
“我的命格是跟着太子殿下吗?”“不,是跟着大汉未来的一位君主。”
下卷都按时间顺序,所以这里把武帝朝年号列一下,会更清楚
建元 历6年 公元前140——公元前135
元光 历6年 公元前134——公元前129
元朔 历6年 公元前128——公元前123
元狩 历6年 公元前122——公元前117
元鼎 历6年 公元前116——公元前111
元封 历6年 公元前110——公元前105
太初 历4年 公元前104——公元前101
天汉 历4年 公元前100——公元前97
太始 历4年 公元前96——公元前93
征和 历4年 公元前92——公元前89
后元 历2年 公元前88——公元前87
后元二年二月昭帝即位
汉武朝前期一年岁首从十月开始,后来从一月开始,所以本文为协调统一,按后世常用历法,都从一月开始
卫青公元前106年去世,李广利公元前104年就为将军带兵出玉门关打仗,当将军之前最少当过几年卫队长或者军中武职,说明汉武帝其实在卫青去世之前就开始提拔李夫人家了,皇后太子焦虑是合情合理的。
资治通鉴: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大将军顿首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1章 卫帅逝世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