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结果

要打听此次采选的结果并不难,钟慧苏不到晌午便得了消息,这次入宫的六位贵女,分别是:

户部尚书嫡次女李清蓉,初封正二品良妃;

钟丞相嫡长女钟慧芸,初封从二品惠妃;

燕州知州嫡女韩德怡,初封从三品嫔;

骠骑将军庶长女孟玲华,初封正五品良媛;

知府嫡女林倩云,初封从六品才人;

府丞嫡女何莲珠,初封从六品美人。

按大周的规矩,后宫妃嫔之中,从三品以上才能亲自养育子女,这是一道宫权等级分水线,也是许多妃嫔难以跨越的鸿沟。

而初封从三品以上的宫妃,才有资格在采选结束后出宫“待嫁”,并有内侍省的姑姑前来教习宫中规矩,入宫册封时还能带小部分嫁妆并几个贴身伺候的婢女。

三品以下的宫妃便只能被送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并准备一番,三日之后有专门的软轿接人入宫,此后除非晋升至正三品以上,或是有陛下恩典等特殊情况,否则再无出宫的机会。

而依照她前世所见,雍帝的习惯在于,宫妃初封的位分,基本上是按其出身高低而来,基本上没有特别偏宠偏爱的现象。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采选的结果也算公平——六位贵女中,一半在从三品以上,一半在从三品以下。当然,这种公平或许贵女们都并不想要。

而她所关注的另外两个人,赵彩蝶与秦皎月,一如记忆中那般,分别赐婚于瑞亲王、德郡王为正妃。

两女皆出自于七大世家,前者为郦州赵家,是她复仇的对象;后者为洛城秦家,算是她的表姐。

虽然前世交集不多——秦姨娘为爱离家、甘愿为妾,极少与娘家联系,钟慧苏自出生后都没去过秦家,虽然前世与几个秦家人有过来往,但归根究底,当时的她不过一个瑞王侧妃,有宠无权、身份不够,还病恹恹的,根本不被看在眼中。

关注赵彩蝶,自然是希望她如记忆中那般赐婚瑞亲王,不要产生太大变动,免得她的复仇之路平添变数;

关注秦皎月,却是想要探查一下秦家家风,顺便观察一下秦家,看看能否为她所用,或者说,是否有借力的空间。

当然,以她现在丞相庶女的身份,且年纪尚小、自幼体弱,想要半年之内拥有多强大的情报网是不可能的,但是她修炼的凝神决,却能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帮助……

不过,要探听这次采选的结果,却并不需要多特殊的关系,或是多强大的情报网,毕竟天子脚下、圣旨所宣,内容很轻易便在权贵之中传播开来,也不会有人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忌讳而遮遮掩掩。

初战告捷,钟慧苏惊喜的同时愈发谨慎起来。

倒不是怕何氏母女怀疑到她身上,毕竟在旁人眼中,她只是个常年病弱、年岁尚幼的庶女,不怎么出门,性子也单纯天真……而是担心秦姨娘生疑。

毕竟知女莫若母,她这般暗中行事,完全与过往表现出的品性截然不同,但凡秦姨娘抓住要点追问几句,恐怕她会招架不住,被问得哑口无言。

依她的了解,秦姨娘看似柔弱无辜傻白甜,还是个为爱私奔的恋/爱脑,某些方面却十分敏感,若是察觉到有什么不对,无须费力去搜罗什么证据,几句话就能一针见血将她问倒……

采选之后钟慧芸回到丞相府,呆了整整一个半月,跟着教习姑姑学规矩的同时,也要将何氏所授的管家理事之能融会贯通——毕竟从二品也是一宫主位,宫内大大小小的事也需要主位妃嫔管理,皇后统管六宫妃嫔,却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

教习姑姑只教导宫中规矩礼仪,却不会教如何处理宫事、管教宫人,毕竟她们只是女官,根本没有相关经验,若当真精通这些,那才奇怪——她们的身份摆在那里,代行宫妃之事,可不就是逾矩?

秦姨娘本想求钟相,将那教习姑姑借来教导钟慧苏规矩,却被她不假思索地拒绝。

一来她前世已经学过这些,虽然对这些繁文缛节并不在意,但仪态规矩早已融入骨髓、形同本能,根本不需要再学一遍,何必浪费时间;二来她目前只想维持现状,不愿做那出头之鸟,太过出挑可不是好事,很容易打草惊蛇,提前被何氏母女惦记上。

前世秦姨娘也曾提过这事,只是被何氏名正言顺地拒绝了。

她说得理直气壮,让人挑不出错来——圣上派来的教习姑姑,是专门教导钟慧芸宫中规矩的,突然搭上一个钟慧苏算怎么回事?

是钟府之人不知轻重,不将圣上之意放在眼中,随意吩咐教习姑姑教导他人;还是钟慧苏心存高远,欲要窥探宫闱之事?

这理由便是拿到钟相面前,那也非常“在理”,反而让人觉得秦姨娘目的不纯,又或者野心勃勃,偏又不好当面辩驳,只能无奈作罢……

也不知是否因为此事,秦姨娘被正院惦记上,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被何氏明里暗里各种为难,连带她也吃了不少暗亏。

只不过前世的钟慧苏性子单纯、被嫡母慈和宽厚的虚伪假象蒙蔽,并不曾深入发掘,只当那些受累吃亏不过是意外情况,根本没想计较,反而被她们随便几句温言细语蒙骗,还感念她的好处……

如今仔细思索回忆,其实破绽很多、问题很明显,其间的古怪蹊跷,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或许,这就是旁观者清吧。

不过,秦姨娘询问她拒绝的理由时,钟慧苏并未将顾虑表现出来,只意味深长地道:“大周开朝至今不过二十余年,底蕴不足,宫规还是文慧皇后与王蕴贞大家共同拟定的,相比七大世家,便显得粗略不少。我打眼一瞧,这两个教习姑姑虽然规矩不错,却一板一眼太过生硬,举手投足的姿态韵味远远不及姨娘你,也不知姨娘的规矩是在何处学的……”

注意到秦姨娘面色微变,她立刻将剩余的话吞了回去,转而提议道,“倘若姨娘希望我将规矩学到最好,不若去找世家出身的姑姑……”

依照前世的记忆来说,此刻的她并不知晓秦姨娘出身洛城秦家,看到秦姨娘变了脸色,虽然惊讶好奇,却也很有眼色地不去追根究底,而是选择转移话题。

只是这转移话题偏偏戳中姨娘的痛处,却是她尚且懵懂、对身世一无所知造成的结果……

缓了半晌,秦姨娘才面露苦笑,迟疑着问:“苏儿……你,当真想学世家的规矩?”

也许是她太过敏感,竟怀疑女儿在拐弯抹角暗示秦家……可她明明不曾将自己的身世告知苏儿,甚至这府上知道她出身的都寥寥无几……

“我只是觉得,要学就学最好的……”钟慧苏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而后又想起什么,皱眉道,“不过,我又不求夫君身份高贵、不需要嫁入多重规矩的人家,倒也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学习那些繁文缛节……”

秦姨娘愣了一下,不假思索地道:“不,苏儿,你想错了。学规矩礼仪,不单是为了嫁去高门大户。这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话到此处,她蹙紧眉头,低低说了一句,“你让我想想……”说罢转过身去,某种情绪在脸上一闪即逝。

钟慧苏见状莫名心涩,张了张嘴,却终究没说什么。

秦姨娘在内室中徐徐来回踱步了几遍,神色凝重几番思忖,终是下定了决心,抬眸看向她:“苏儿你说得对,要学就学最好的。你先休息罢,姨娘去想办法!”

要学就学最好的!既然苏儿有这个觉悟,当娘的岂能拖后腿,跟她说差不多就行了?

“姨娘,这样真的可以吗?”钟慧苏见她一脸舍身就义般的坚决,一时有些不忍,迟疑着问,“会不会让你为难?要不还是算了吧……”

“不!不能算了。”秦姨娘下意识摇头,似乎想到什么,咬牙低语道,“这么多年了,也该我主动一回……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也该尽一次为人母的责任,而不是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任由她们欺上门来……”

苏儿虽是庶出,身上却也流淌着秦家的血脉,有着秦家人的骄傲!

她已经错了一回,不能继续错下去了——即便是庶女,可是有秦家撑腰,自然也比寻常人家的嫡女更高贵。

第8章大修~~~~~~~

————————

忙忙忙忙忙忙忙——忙到头秃!【哭晕】

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来更新QAQ~~~

本来都打算申榜了,结果完全没时间码字~o(╥﹏╥)o

写到这里了,先贴一份本文的后宫等级表吧:

超品:皇后 1名(统摄后宫、母仪天下)

正一品:皇贵妃 1名(中宫无主时方可立,代摄后宫诸事)

从一品:贵妃 2名

正二品:贤良淑德四妃 各1名

从二品:六妃 共6名

正三品:贵嫔 8名

从三品:嫔 9名

正四品:婕妤 10名

从四品:六御 各2名

正五品:良媛 18名

从五品:宝林 24名

正六品:修华 无定数

从六品:低等御妾 无定数

正七品:采女

虽然是一篇宫斗文,但是也不想写得太复杂,所以位分就比较简单一些,等级少一些。

——————

罗列一下后宫已有的妃嫔:

皇后:当朝太师嫡女王淑娴,出身信阳王家。

贵妃:大将军之女司徒月。

淑妃:吏部尚书之女刘婧,出身德州刘家旁系。

魏妃:礼部侍之女魏丹玉。

采选新封,还没有入宫的六位:

良妃:户部尚书嫡次女李清蓉。

惠妃:丞相嫡长女钟慧芸。

嫔:燕州知州嫡女韩德怡。

良媛:骠骑将军庶长女孟玲华。

才人:知府嫡女林倩云。

美人:府丞嫡女何莲珠。

——————

以及,贴一下本文七大世家的设定:

信阳王家,德州刘家,洛城秦家,孟京李家,淮南上官家,郦州赵家,天都朱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暗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