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转机(一)

“你不能什么都往月来身上怪”,魏香云听不下去大儿子的推卸,推开他:“月来是你亲弟弟,你能看着他被抓走?”

留下案底说不定会影响李月来以后的仕途,李文昌和魏香云默认只能用银子解决这桩事。

等魏香云说完,李月宏依旧板着脸没松口,李文昌在旁边拿起竹篾打他,冷哼道:“你别想摘干净”。

离月底赔钱还有八日,家里最多能凑二十两银子。一家人着急上火,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又过了两日,廖家那边迟迟没有消息。魏香云坐不住了,一大早上提了一篮子鸡蛋,领着李月来往风荷乡去。

“待会儿见了你外祖,嘴甜点”,魏香云敲响魏家的侧门,一边叮嘱李月来。

魏家主要做茶叶生意,魏进财双亲早亡,有一妻三妾,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魏香云的母亲只生了她一个,命苦的是十年前就得病死了。

“娘,他不一定见咱们”,李月来看半天没人开门,希望魏香云不要对魏家抱太大希望,要是魏进财心里还有魏香云这个女儿,这些年魏香云也不会过得这么惨。

魏香云脸色一暗,继续拍门:“总要试一下,能借多少是多少”。

李月来心中有些愧疚,大抵是觉得有爹娘顶着,天塌不了。他不应该这样,可他缺乏一个契机,能做个小生意,挣两百两绝不在话下。

许久,门终于打开了。

下人瞧了魏香云和李月来一眼,笑道:“三小姐回来啦?”

魏香云认得他,是府里的老人。

“嗯”,她点点头:“魏全儿,我爹呢?”

魏全往后退了一步想让他们先进屋:“好像在二…”。

“魏全儿!”门后有人突然隔远喊了一声,“是谁在门口?”

魏全回头道:“是三小姐”。

没一会儿那人走了出来,是魏家的管家,魏涛。

听罢,魏涛快步走到门口挡住侧门入口:“小姐这么早回娘家来,有事儿?”

魏香云瞥了一眼魏涛:“来看看我爹”。

“哦,这样”,魏涛点头道:“不知老爷在不在家”。

他转头又吩咐魏全:“你快去二夫人屋里瞧瞧老爷在不在”。

李月来望着魏涛笑而不语,一大早上的魏进财能不在家?

只是可能不想见他们罢了。

“诶”,魏全看了魏香云一眼,转头往二夫人屋的方向跑。

魏香云看魏涛这副假模假样的态度,冷笑一声,盯着他:“我回娘家,魏管家竟连让我进去坐坐都不成?”

魏涛笑笑:“是现在时辰太早,家里都没个准备,唯恐怠慢小姐”。

李月来在一旁道:“魏管家,知道的是您体恤出嫁的小姐,不知道的,还以为您越过我外祖掌魏家权呢”。

“不敢不敢”,魏涛说着,回头看魏全回来没有。

见魏全正往这边跑来,他道:“三小姐,老爷若在家,奴才马上请您进去”。

魏全站定,把一个绣花荷包递给魏涛:“二夫人说老爷昨夜未归,自己身子也不大舒服,不好传给三小姐,但也不能让三小姐白来一趟,这五两银子就当去集市上吃顿好的,再回镇水村去”。

魏涛接过荷包,一边递给魏香云,眉毛有些不自觉地扬了扬:“真不巧,让三小姐白跑一趟,二夫人也病着,就不请小姐进去耽误时间了”。

家里大夫人不管事,都是魏进财宠爱的二夫人做主后院的事。

李月来扫了魏涛一眼,看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很是厌恶,拉起魏香云:“娘,咱们走吧”。

“那就多谢二娘”,魏香云先接下荷包,然后才提着鸡蛋篮子同李月来转身离开。

“白给的钱,不要白不要”,二人走了有一段路,魏香云笑问李月来:“饿了不,咱吃点啥”。

一大早上赶路,只啃了个馒头,没吃饱。

李月来看着魏香云,她眼角一笑,现出深深的皱纹,从前她也是家里的小姐,即使不受宠,也是衣食无忧,李月来一阵心酸。

和自己爹的关系到这步田地,身后没有娘家做靠山,日子过得是好是坏,受了多大委屈,她都得在李家呆着,没有别的去处。

即使当初嫁到李家也不是她自己选的,自己却要为此付出牺牲,操劳一生。

“咱去吃杨记牛肉面吧”,李月来揽住魏香云的胳膊,知道吃贵的她肯定舍不得。

“行!”魏香云脸上洋溢着豪气的笑容:“再加盘牛肚”。

“那我可要多吃点,吃两碗面才行”。

“管够!”

母子二人一路说说笑笑,走向杨记面馆。

早上面摊生意很俏,排了好一会儿才吃上面。

李月来嗦了一大口面,肉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动。他把魏香云夹到自己碗里的牛肉送回去:“娘,你自己吃,我够了”。

“好了好了,不夹了”,魏香云见儿子语气坚持,便不夹了,埋头吃面。

面摊处在道路交汇的地方,人来人往。

李月来吃一口牛肚,打量四周。

转角处有一家裁缝铺子,进出的妇人家很多,且身着华丽。

周围其他铺子大多是卖吃食的和当铺。

李月来打量一圈,收回视线专心吃面。魏香云吃的慢,李月来嗦完了她还剩大半碗。

他站起来道:“娘,你慢慢吃,我去对面转转”,说着指了指对面一家小书铺。

“行行”,魏香云一看是卖书的,很是欢喜,生怕耽误他去:“你去看,我待会儿吃完了来找你,若是要买什么书,拿出来我待会儿去付钱”。

“嗯嗯”,李月来听得心里一阵内疚,真希望自己是个读书的料子。

内疚也只是一瞬,读书实在是强他所难,李月来大步走出面摊,进了“状元书坊”。

书坊里卖的全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这些科举考试用书。

在里面晃了一圈,李月来很是头疼,看见这些就来瞌睡。

过了一会儿,他站到书坊门口,见面摊上的魏香云吃面吃得正香,长腿一迈,快步走出状元书坊,绕到旁边裁缝店里。

缝衣匠正埋头裁剪一块大红妆花缎。

布料加入织金和孔雀羽毛线,配色自然生动,十分夺人眼球。

缝衣匠年岁颇长,估计没听到李月来闹出的动静。

李月来的视线从妆花缎上收回,扬声道:“您给人做嫁衣呢?”

老缝衣匠听到声音,放下手中剪刀,抬头看了一眼李月来,他扶桌子站起来,哑声道:“客官做衣服?”

“不是,我向您打听个事儿”,李月来摇头。

一听不是做衣裳,老缝衣匠垂头坐回去,重新拿起剪刀干活,一边道:“什么事儿?”

李月来看到桌子周围满是布料裁剪不要的边角料,指着它们问:“这些边角料您平时都怎么处理的?”

“扔了”。

“这么好的料子那多可惜,您不如低价卖给我,让我回去用,也不浪费”。

李月来瞅了铺子一眼,这里摆放的面料绝大多数都是上乘,也没看见有其他帮工,老缝衣匠虽然年纪大,一人撑起了整个铺子,应当是做精细活的手艺人。

老缝衣匠撇嘴笑了笑,前面牙齿都快掉光了:“你是不是想收去卖?”

李月来回报以笑:“您真厉害,我一张嘴您就知道我要干什么”。

老缝衣匠摇头,伸腿踢了踢脚下的边角料:“不卖”。

“为何?”李月来不解道:“钱虽少,但也是聚少成多”。

“小伙子,你这个想法好,但也不是第一个上门来说这个的”。

收集边角料作他用不算稀奇,通常按斤卖,最常见的就是做小孩儿百家衣或者手绢。

但这需要更多的同色系布料,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收集时间。

这家裁缝铺显然只有一个裁缝,而且年迈,每日做衣裳的数量有限,边角料不会太多,更不用说把同一布料的边角料收集起来。

李月来道:“老人家,您店里的面料精美非凡,我收去给人家做鞋面,物尽其用有什么不好?”

鞋面需要花费的布料少,很符合这家店的实际情况。

“小伙子,你不用浪费口舌”,老缝衣匠放下剪刀,取出细线捻线:“上门的说客我都拒绝了,今日你也不会例外”。

顿了顿,待细线穿过绣花针后,老缝衣匠又道:“不过你能想到用我这里的绣布做鞋面,也算独出心裁,我就告诉你我不卖的原因,也叫你死心”。

他缓缓站起来,将李月来往一排排的布料面前引:“这些都是雨花锦、浣花锦、散花锦和软烟罗等,如果你了解布料,就知道它们拥有不同的特点,就如散花锦华美,软烟罗妩媚,但都有一个共性,昂贵,不是一般人穿的起的,而且我铺子里的布都是经过家里老婆子和媳妇特殊加工,她们都是几十年的老绣工了,做出来的布在市面上绝对是独一无二。”

他笑了两声,望着李月来:“你懂了吧?”

李月来再不懂,也就是浪费老缝衣匠刚才一番话了。

这间铺子的料子都是独家所售,卖出去让人家做二手货,更有甚者,做出来的东西不堪入目,只会降低客人对这些面料的期待。

“那您如何避免客人买走布料或者衣裳作他用”。

老缝衣匠随手抽了一匹布递给李月来:“我只卖成品,况且有钱人家也不屑把衣裳裁了做别的”。

李月来接过布匹,心道老缝衣匠深谙生意物少稀贵的规律。

“这是织金锦”。老缝衣匠又向李月来介绍道。

李月来低头仔细看了看织金锦,此料很有垂坠感,上面绣了一只金虎,栩栩如生,衬托出一股华丽尊贵。

他又摸了摸织金锦,料子柔软,针脚细密,实属难得佳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