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来过我窗前》
文/明开夜合
1
距离上一次回南城已有三四年的光景。
窗外招牌剥落,“吉”变成了“口”,“他”变成了“也”,周遭店铺也停业多年,黯淡而凝然不动,似被日新月异的城市抛下的遗迹。徐清鸢站在吉他教室的楼下,将目光投向对街的居民楼,看了很久很久。
家里那盏昏黄的灯灭了,清鸢往回走,拖着二十寸的行李箱,找一处今晚住宿的旅馆。
这一次归来,似是一场被人“算计”的心血来潮。
那天沈敬寒换灯泡的时候,清鸢发现他衬衫最下面一粒纽扣松了,便绞了线来穿针,替他缝补。
沈敬寒回书房片刻,递来一张演出票,说下周弥冬乐队在南城公演。
针没扎着手,“弥冬乐队”这四个字倒似针一样在心口轻扎了一下。
清鸢问:“你跟我一起去看?”
“我下周出差,你一个人回去吧,也见一见叔叔。”
清鸢没有吱声。沈敬寒明知道她与父亲关系多年失和。
扣子缝完了,清鸢叠好衬衫,手指将每一个褶都抚平,“……看情况,我不一定有空回去。”
2
房子老了。夜里听见楼上冲马桶,清鸢觉得那像是老人不适的咳嗽声。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顽固保留了两室一厅的格局,分给她的只有不五个平方米,放下单人床、衣柜和书桌之后,活动都略显局促。空间已经这样逼仄,她还要用书,用杂志,用林林总总的小玩意将它塞得更满。书桌上挨着墙壁摞起半米高的书堆,她就躲在后面,想象那是无坚不摧的堡垒。她尽量地避开徐懋国,只在自己的房间里活动。
房子真的太老了。
十七岁的清鸢在客厅喝水的时候,突然生出这样的念头。
目之所及是压得极低的天花板,白色石膏上覆盖一层灰黄,餐桌、电视柜和冰箱都裸露在外,显出老气的底色,肉粉色地板死气沉沉,上面留着拖把没洗干净时拖出的水痕。整个空间狭小老旧,如将朽之人的身躯,摇摇欲坠。
她原本并不觉得家里小,小时候甚至还在客厅里踢过皮球,砸坏了搁在盘子里的白瓷茶杯。那时候家里总有一股好闻的气息,像是拿肥皂水洗过,又在阳光下晾晒许久。桌上、冰箱上、电视柜上……都盖着钩花的白色盖布,是妈妈一针一针织出来的。这门手艺也是徐懋国为数不多的骄傲资本,因为厂里的人总说他有福气,心高气傲闷声不吭的,却娶了厂里最漂亮最有本事的姑娘。
然而那些鲜亮的回忆抵不过其后漫长而灰暗的底色,她记得病房里曲折昏黄的走廊,穿过它们就来到一间白惨惨的房间,妈妈躺在一片灰色的阴影里,手背上布满青紫色的针孔,手腕瘦到她一个小孩子都能轻易一把握住。她安慰清鸢说生病是没办法的事情呢,以后要代妈妈照顾好爸爸。
妈妈去世之后没多久,工厂经营不善,精神萎靡的徐懋国也被迫下岗。那一阵他总是酗酒,近半年时间不曾工作,直到家里几近弹尽粮绝,他才去一家民营工厂里找了一个技术员的工作。徐懋国年轻时候书读得多,过于心高气傲,在老厂里混了十多年也没结交几个有用的人脉,换工作之后青年才俊一茬茬冒头,他的地位愈发边缘,清高的毛病丝毫未改,反倒变本加厉。
清鸢最终还是辜负了妈妈的嘱托,眼睁睁看着徐懋国变成了一个讨人厌的老怪物。最初她觉得那是自己的责任,自责过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她搭着凳子站在比自己矮不了多少的灶台前,想给醉酒的徐懋国熬一碗粥喝,端过去时却被徐懋国扬手打翻。她身高还没有一根拖把长,拽着它费劲地打扫五十平米的每一个角落,然后清早醒来看见客厅中央一摊恶臭难闻的呕吐物。她将那些积灰的钩花盖布拿去清洗,晾在阳台的挂杆上,下午暴雨之前起了风,她眼睁睁看着盖布被大风刮跑,飞出去老远,卷进了不知道哪一家的防盗网里。
后来,清鸢野生野长地到了十四岁,不再做“照顾好爸爸”的美梦。徐懋国不喜她往硬壳本上贴一些花花绿绿的日韩明星照片,找了一个机会一把火烧了。
从那之后,清鸢心里只有冷硬的失望和恨意。
3
街对面有间吉他教室,十七岁的清鸢常对着窗玻璃后面的人影发呆。每到周末,三五个小学生走上二楼,几小时后又串糖葫芦似的下楼。吉他教室的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鲜少出门。突然有一天,男人消失了,成串的小学生也消失了。
在关张了三个月之后,清鸢发现吉他教室似乎已经被新的主人接手,积了灰的窗玻璃擦干净了,大大小小的乐器被搬上楼,那些进出的小学生变成了四五个青年。他们似乎并不开张做生意,同样也极少出门。
“我问你话呢,聋了?”
清鸢将目光自窗外转回来,看见徐懋国发黄的汗衫胸前沾了一块不明的污渍,心底也像陡然多出来一块污渍,怎么擦也擦不掉。原本已经相安无事好多天,原本她只是问徐懋国要购买补习材料的钱。可他们之间争吵的缘由从来都是无迹可寻,全看徐懋国的心情。
清鸢想要避战,赶在局势扩大之前两口吃完了馒头,钻回自己房间里收拾书包。出门前她预备带走还没喝完的热豆浆,却发现桌上放着一张红色钞票,房间传来徐懋国骂骂咧咧的声音:“钱扔水里还能听个响,花在你身上就是瞎子点灯……”
清鸢咬着唇,将那张纸币一抓,揉进衣服口袋里,拎起豆浆杯飞快跑出门。
早春的清晨起了雾,视野之内一片拂不开的灰蒙蒙。好像日子也是这般。家里不短吃穿,但更多的钱却是没有了,房子是不可能卖的,是安身立命的根本。问徐懋国讨零花钱的时候总让她觉得耻辱,可她也眼馋那些琳琅的小饰品,只敢在运动会偷穿的纱裙,还有刚印出来还散着好闻油墨味的新杂志。她只是在雾的世界里一天一天地过,摸索出口,于敏感的自尊心与冷峻的现实之间寻求平衡。
清鸢越跑越快,经过街对面刚开门的店铺前与人迎头撞上。豆浆洒了一地,也溅在一双白色的帆布鞋上。清鸢慌忙道歉,从校服口袋里摸出纸巾。一递一接的过程中她抬起头来,对上一张苍白清瘦的脸,眼里有湖中青荇暗绿湿润的底色。
那一整天都是阴天,雾散去后是堆了漫天的乌云,好似要下雨,到了下午乌云却又慢吞吞地被风吹散。下午有一节课,要去隔壁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上。上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女孩子们就抱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外壳漂亮的笔记本,挽起手臂结成三三两两的小团队。清鸢一个人走在人群中。
清鸢总是一个人。上高中她迷上写诗和阅读,和班上的女生关系总是处不好。这两件事不知道谁是因谁是果,或许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有人说她清高,她努力过,想插进那些时下流行的话题,但唯唯诺诺的模样连自己都讨厌。她因此更加憎恶徐懋国,觉得“清高”的脾性都是遗传自他,因而积习难改。
多媒体课结束之后是班会,通常情况下会自行变成自习课,生活委员过来挨个收复习资料的钱,清鸢摸书包口袋,是空的,瞬间惊出一身冷汗。后半节课她几乎连桌屉都翻过来,怀着“钱也许没丢”的微茫希望。
下晚自习走到家楼下,清鸢没有上去,她抬头望着灯光昏黄的小窗,第一次觉得自己并不属于任何一盏亮起的灯火。她坐在街边路牙上,往耳朵里塞进两只耳机。这条路窄,机动车也少,早晚让卖吃食的小摊占去,路上只有铃铃的自行车驶过。
清鸢长久地凝视着路口,耳机里朴树唱“我梦到那个孩子,在路边的花园哭泣,昨天飞走了心爱的气球”。深夜里一些车子缓慢地经过,车灯拐了弯折过去,忽明忽暗的光影透过合起的眼皮照进眼底深处,一道一道暗红的格栅。
一阵脚步声停在身后,清鸢慌忙摘了耳机回头去看,是早上撞上的那个人。他似有迟疑,问道:“怎么了?需要我帮忙吗?”
清鸢指向对面,“我家就在那儿,我不想回去……暂时。”
“哦。”他退后至楼梯口,在那儿停顿片刻,又说,“……上来坐一会儿?外面冷。”
就这样认识周楫,在那个风仍料峭的早春。
音乐教室里堆着吉他、贝斯、架子鼓、钢琴……具备一支乐队的标准配置。周楫说自己是做民谣乐队的,经常出入的那几个青年都是他的队员。这里房租便宜,墙壁也做了隔音,因此他租下来做排练室兼公寓。他坐在钢琴前的琴凳上,与清鸢隔了三米多的距离,十指指尖相触又离开,始终局促。他似乎不擅与人打交道。
“你是主唱吗?”
“作曲,还有主唱。”
清鸢“哇”了一声,“那你会弹钢琴?”
周楫背过身去,在琴键上随意按出一串音符。欢快简单的调子,闭眼似乎行在绿意浓重的阴凉下,开得饱满的红色花朵兜头而落。
“……还没完成。”他收回手停顿片刻,看她在对面椅子上缩成一团,才发现自己似乎待客不周,“你……喝不喝热水?”
他起身翻找许久,回过头去十分歉意地望着清鸢,“抱歉,没有一次性杯子了。”
清鸢却知叨扰已久,且天色太晚,她站起身,“我该回去了。”
周楫将她送至门口,她踩着楼梯一步一步从光亮走向昏暗,停在最后一级台阶的瞬间,难过的情绪风一样蛮不讲理地涌上来。
她回过头,仰望站在门口灯光里的周楫的剪影,“能借我一百块钱吗?”
4
宽口马克杯是猫爪的形状,和周楫的纯白色水杯放在一起。清鸢说总用一次性的过于浪费,就这样自作主张地买了一个新的。
清鸢变成吉他教室的常客,听周楫和队员彩排,也和他们都变成了朋友。他们性格随和,与清鸢想象中的玩民谣的人有很大出入。他们叫她阿清,有时候拿了她写的诗来信手作曲,开玩笑说乐队里就缺一个专门作词的,等清鸢来补这个位置。
那时候清鸢已不再迷恋日韩明星,而是疯狂地喜欢朴树,连上课都要把耳机线藏在高高竖起的衣领子里听歌。第一次听周楫唱歌,清鸢觉得他声音和朴树有一些相似,不加修饰的嗓音有种直指人心的玄妙。
周楫和他的乐队并不赚钱,大家过得拮据,乐队之外还要打别的工进行补贴。但清鸢总是笃定他们能红,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和机遇。
暮春的时候,乐队在邻市的大学有一场演出,周楫问她愿不愿意同去。打架子鼓的方程笑说:“那是周楫的母校,帅哥如云。”
那个周六的上午,清鸢翘了补习课,与周楫他们在火车站碰头,一道前往周楫的母校。她脱下笨重校服,换上了一条格纹的连衣裙,脚上方根的小皮鞋踩得有一些不稳。少女的四肢有种脆弱的美感,像冒芽的青色枝桠,距离含苞只有一段春天的距离
排队进站的时候,清鸢的手肘不经意擦过周楫的手臂,像是风触碰行在静水中的小舟那样轻。
演出在下午三点,但时间并不充裕,乐队需要进行最后一次大彩排。她跟周楫他们挤在一片混乱的后台,中午只吃了一盒盒饭。周楫跟她说对不起,等演出结束之后再带她去吃好吃的。
清鸢坐在一排的特等席,下午的阳光蒸得青草热气腾腾,乐队上台的时候,从后方传来热烈的欢呼声和口哨声。周楫开口的瞬间,那些呼声同时消失,让人屏息的寂静顷刻降临,她与上千人同时行走在绿意浓重的阴凉之中,开得饱满的红色花朵火炬一样兜头落下。她热泪盈眶,不因歌曲本身,因微光与微光的无声呼应。
穿白色纯棉T恤的周楫,坐在台上抱着吉他,垂眸的模样与世无争,只是倾诉而不寻求共鸣。她觉得他像风,像一道明净的月色。
她想到在书上看见的那句诗,“那个下午的生命,算是因为你而有些不同吧,就像山风来过我的窗前,斜阳染过我的裙边,就像暮归时迷路的灰雀,闯入我的竹帘。”
演出结束,清鸢到后台去找人,但没看见周楫。方程指一指不远处,“周楫被他的一个校友叫走了。”
梧桐树落下宽大的阴影,周楫与一个个头高挑的女人站在树下。他们交谈的时间并不长,那个女人很快走了,周楫却站在原地许久未动,叶间晃动的金色爬上他的肩头,他的身影仿佛被树的颜色彻底浸染,成为绿荫本身。
周楫兑现诺言,带清鸢和乐队一起去校外的小吃街吃晚饭。他们坐在缭绕的烟火和沸腾的喧闹之中,方程偷偷告诉清鸢,周楫读大二的时候就辍学了,为了做音乐,已经和家里决裂。
他们坐晚间的大巴回城,车行走在夜色之中,风从车窗漏进来拂过发梢,清鸢假装睡着,头偏过去枕在周楫的肩上。她眼睛睁开一条缝偷偷去看他,谁知正好与他低垂的视线对上。
那一刹那他的目光里无喜也无悲,只有湖中青荇暗绿湿润的底色。然而只一瞬间他就笑了,伸手把清鸢的脑袋按下去,“快睡。”
清鸢闭上眼睛,却说:“周楫,你那天为什么要帮我?不怕我是骗钱的吗?”
沉默一霎,周楫说:“因为我觉得你好像哭了。”
在大巴连续的晃动之中,清鸢脸颊硌着周楫肩膀的骨骼,做了一个喜悦的梦。
在梦里她终于不觉得孤独了。
5
傍晚风起的时候,清鸢总会想象那些瞬息万变的云是一头赶着回家的野兽,因为太过心急以至于泄露了行踪。
从办公室望过去的天空被染成灿金的颜色,夏天还未彻底过去。他们像是坐在一辆车上,向着名为高考的大山疾驰而去,还未抵达,却已经触及到了山体投射而下的阴影。
班主任手里捏着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总分表,低头找“徐清鸢”的名字。
是该敲定越过大山之后继续前进的方向,然而清鸢没有丝毫想法。这个学生普通得近乎透明,因长期缺少沟通,班主任都不知道如何提出有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清鸢近乎无所谓的态度让他失望,叹气之后沉重地叮嘱:“高三争分夺秒,早点替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吧。”
“一模”的成绩单要带回去给家长看,并且协定一个目标志愿,在表格上签字。
清鸢把成绩单和表格放在桌上,徐懋国一进门就能看见。她躲回自己的房间,在书本垒起的堡垒后方写一些只有自己能够看懂的诗句,直到门板被拍得咚咚响。
徐懋国捏着成绩单指着她的鼻子痛骂,他们吵过的架太多,以至于骂人的词句都无法翻出新花样。许是她面对人生大事这般麻木的模样终于让徐懋国忍无可忍,他在激怒之下扬手朝她脸上扇去。
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清鸢才感觉到痛,抬眼所见的徐懋国连同这间苟延残喘的屋子,都让她觉得感觉到一种冷硬的失望和恨意。她没换拖鞋,摔上门跑下楼。
对面吉他教室亮着灯,清鸢一口气跑到门口才停下,刚要敲门,发现门并没有锁,里面传来一道女人的声音。清鸢屏息。
“……我很高兴你想通了。”
“和想通没什么关系,只是方程他们不想继续坚持了。”
“不能兑现的才华对你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负担。我承诺一定倾尽资源包装你,最多三年,周楫,你一定会红……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北京?”
“还没定。”
“去之前联系我……”
清鸢退到楼下,几分钟后,看见楼梯尽头走下来一个人,是那日在梧桐树下同周楫交谈的女人。
清鸢回到二楼,推开了门。周楫垂首坐在钢琴前面,在她进门的瞬间抬起头,“……阿清,你怎么了?”他看向她的脚,她才发现自己脚上只穿着一只拖鞋,另一只不知道什么时候跑掉了。
清鸢走到周楫面前蹲下身,“……你要走了吗?”
“嗯。”他低头,望见她脸颊红肿,伸手轻触,“怎么了,是不是你爸……”
清鸢把头靠在他的膝头,她以为自己是不会哭的,她已经很少会为了纯粹的难过而哭。
“周楫,我跟你一起走,好不好?我不怕吃苦,我什么都能做……”
风摇叶子的声音,细听起来像是海浪鼓噪。周楫垂下眼睛望见少女瘦弱的肩膀,想到那天她枕在自己肩上,一团无尽的温热,非要给那个平凡的一天烙印下什么不再平凡的意义。
他没能说出拒绝的话,“好……我们一起走。”
6
在承诺带她一起走之后,周楫定下出发的日期,帮她买了车票,约定那天早上他们在车站碰头,然后一同出发。
因逃离的日期将近,原本面目可憎的一切都似乎变得有意义,虽然唯一的意义不过是证明她曾经在此痛苦地生活过。
清鸢不再和徐懋国吵架,凡他挑剔的她都忍让。她在自己的堡垒里酝酿一封长信想留给徐懋国,想让自己走得更负责任。
出发的前一晚清鸢彻夜未眠,拖出藏在床底下的行李箱,在凌晨五点的时候出门,将关门的声音放到最小。
下楼,她望见对面音乐教室的灯熄灭了,猜想周楫应是先行一步去了火车站等她。
她心情一路雀跃,在车站广场看着深蓝色的天空泛出鱼肚白,她想象再过几个小时,她就会在跃升的太阳之下奔赴北方那座未知的城市,它应有爽朗的风,还有粗犷的雪。
天一分一分亮起,周楫却始终没来。清鸢有些慌,这才想起给他打电话,然而那号码已经是关机状态。
如果,如果她哪怕将幻想未来生活的时间分出一分钟来细想周楫的话,就会发现那里面充满了漏洞,譬如他不知道她的身份证号码,如何替她买车票;譬如两人住得如此之近,为何一定要到车站碰头。
清鸢渐渐意识到了那个可能,然而还是不敢相信,她盯着大楼前方的钟,分针正在一点一点逼近那个出发的日期。她还在等,怀着“他一定会出现”的微茫希望。
天亮了。
清鸢拖着行李箱回到家,将那封搁在餐桌上还没被拆开的长信撕得粉碎。
她想到很久之前那个遥远的清晨,她被谁紧紧地抱在怀里,远离了那张白色的床。她看着白布逐渐覆盖上那张已经静止不动的脸,心里还怀着微茫的希望。可她知道那个故事已经盖棺定论了。
7
那大抵是清鸢过得最漫长的大半年。
十二月到来的时候,她收到一封信,发自北京,隐匿了寄件人的地址信息。信里周楫为自己的背叛道歉,他坦诚自己过于懦弱,无法肩负另一个人的人生。最后他说,“阿清,祝你一切都好。”信里附带一张明信片,是北京的雪。
对于清鸢而言,去北京的方式只剩下一种。她清空了MP3,把堆在书桌上的课外书论斤卖掉,将自己所写的诗付之一炬。
她把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堂而皇之地贴在桌角,用每分每秒的时间去兑现它。即便是恨着,她也要再见一次周楫,当面质问,让他把写在信里的句子逐字砸在她脸上,如此她才能彻底解脱。
然而被辜负的多年的时光并非轻易能够偿还,清鸢已经足够努力,还是离北京一步之遥。
大学她在离北京和南城都很远的一座城市,读和文学没有半分关联的专业。她还是独来独往,出没于学校的图书馆和周二半价的电影院。
后来,她认识了沈敬寒。
沈敬寒是这样一种人,春天的树,或是夏天的泉水,他不浪漫,但是稳重妥帖得让人心安。他早早地告白过,但清鸢始终未曾明确答应。
清鸢大学毕业那一年,周楫与新的成员组成的弥冬乐队前来她的城市开演唱会。
那个夏天热得天空都要烧起来,清鸢混在人群里,看着闪烁的镁光灯下,周楫已经变成了自己陌生的模样。他不再畏惧舞台与观众的目光,唯一不变的是他不加修饰的声音,依然直入人心。
演唱会结束,清鸢在公交车站竟然碰见多年未见的方程。方程已经当了父亲,过来出差正好碰见周楫演出,于是便决定过来看一看。
清鸢与方程说起一些往事,问他:“你不去后台跟他叙旧吗?”
“不必了,看他发展得不错就行了。
“你们当时为什么没跟他一起去北京?”
“我们乐队的灵魂本来就是周楫,大家并非多有才华,也比不上周楫对音乐的痴迷。那时候做不出成绩,已经人心浮动了,听说有人挖周楫去北京发展,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清鸢沉默着。
“你呢?和周楫还有联系吗?”
清鸢语塞,“我……”
方程的目光饱含“过来人”的深意,“我理解,毕竟那时候你们还年轻,经不起那样的压力。”
清鸢不以为然,她那般信任他,可他直到最后一刻都将她骗得团团转,“是吗?他居然会觉得有压力?”
“当然,那天你父亲找过周楫之后,他拉着我喝了一晚上的酒……”
清鸢怔住,“……什么?”
8
清鸢试图将最后那次与徐懋国的争吵渲染得更惨烈一些,然而真实的场景也不过只是单方面的质问。因为事实如此明了,若非徐懋国找过周楫,周楫不至于走得如此决绝。
她想到那个在车站等天亮的清晨,如潮的旅客与她擦身而过,一个孩子在进站之前放飞了自己的气球,它在灰白的天色里红得那样好看。
那个暴雨的午后,她看着钩花的盖布被大风吹走,卷进不知哪户人家的窗里,她趴在阳台的栏杆上嚎啕大哭。
是以这样绝望的心情,她将自己的故事盖棺定论。
争吵的最后,清鸢对徐懋国说:“跟你这样的垃圾一起生活,我妈死了反倒是解脱。”这大抵是她说过的最恶毒语言。
后来清鸢毕了业,和沈敬寒去了另外一座城市工作,再也没回过南城。
和沈敬寒在一起之前,清鸢对他说,我喜欢你,可我或许一辈子也没办法如你爱我那样爱你,如果你接受的话,我答应你。
沈敬寒问她,“因为你心里有其他人?”
清鸢摇头。
只是因为她在想到爱之前,总会先想到背叛。
9
阔别多年,周楫在南城的演唱会声势浩大,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清鸢的位置不算远也不算近,四周的山呼海啸,让她仿佛回到了那个草地上的午后,只是今天的她坐在人群中,却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孤独。
半场过去,场馆的灯光忽然暗了,舞台中间一束追光灯照在周楫身上,他抱着吉他,垂眸的模样与世无争。
四面环绕的音响里传来他沉沉的声音:“今天的演唱会上,我要发布一首新歌,叫做《阿清》。”
清鸢愣住。
周楫的声音化作四面八方的风,将她紧紧包围,像是一个他们之间从未有过的拥抱。她想到那些窝在角落里听周楫弹琴的时光,两个杯子靠在一起,好像她曾经靠在他的肩膀,在颠簸的夜色里做着喜悦的梦。
深夜的居民楼里阒静无声,清鸢从包里翻找出家门的钥匙。
家里没有人,她打开了灯。屋里被收拾得干干净净,那些仅剩无几的白色钩花盖布被翻了出来,搭在餐桌上。
桌上放着厚厚一叠信笺,清鸢放下行李拿过来看。信纸泛黄,钢笔的字迹依然清晰。那是多年前徐懋国写给清鸢妈妈的,一封一封都是晦涩又情意绵绵的诗歌。
是了,徐懋国竟然也写诗。
清鸢坐在凳子上一封一封地读,时光倏然变短又拉长。
他们一家三口是有一起出去游玩过的,在很遥远的以前。野草绵延起伏,风滚过草籽,妈妈给她念一首晦涩难懂的诗,她伏在徐懋国的膝头呼呼大睡。
响起开门的声音。
清鸢来不及放下那些信,开门的瞬间她与徐懋国的视线对上,彼此只有尴尬的缄默。
她发现父亲是真的老了,两鬓斑白,脸也消瘦了许多。他穿一件干干净净的外套,灯光下能看见布料表面洗过太多次的冒起的绒毛。
“晚饭吃了吗?我给你下碗面?”
清鸢说不用,徐懋国还是往厨房去。打火的声音响起来,清鸢坐了片刻,往厨房走去。
徐懋国看着火,灶上锅里的水将沸腾。
清鸢站在厨房门口,望着灯下徐懋国的身影,“我今天知道了一件事。”
在万人的场馆里,周楫讲述了自己创作《阿清》的始末。那晚洞悉了女儿走向的徐懋国前去与周楫见面,但并非横加干涉,而是期望周楫至少再等一年,等清鸢考取了大学,再同他一道过去。
“她应该恨我,我了解她的性格,我要是阻拦她反而势在必行。可是她毕竟还年轻,不读大学以后怎么办,出了社会寸步难行。”徐懋国这样说。
周楫不忍心辜负一位父亲的深思熟虑,也深知自己尚且担负不了清鸢的未来,于是只能选择不告而别。
《阿清》的歌声响起来,眼泪被她抹去又飞快涌出。这些憎恨是有意义的吗?她说不出。距离十七岁已经过去了那样长的时间,她已不在雾中,只是她也不在任何地方。
徐清鸢在家里吃完了一碗面,又留了一宿,搭乘第二天一早的车走了。她给徐懋国留了一张字条,写着如今的住址。
在车站,清鸢与前来接她的沈敬寒重逢。沈敬寒开着车,询问她这次演唱会如何。
清鸢直接戳穿他的装模作样,“票是不是我爸给你的?”
沈敬寒笑了,“是的。”
“沈敬寒,我给你讲一个故事,然后……”
“然后?”
清鸢从包里翻出那枚送给她已久的戒指,伸直了手指套上去。
她迎上沈敬寒惊喜的目光,“然后,把我爸接过来,把你爸妈也接过来,我们一起吃顿饭。”
正午的阳光从车窗照进来,将她身上都晒得暖烘烘的。她想起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她赤着脚在地板上跳跃,试图抓住光的尾巴。
风吹起白色纱帘,经过她的世界,又倏然远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九篇:《山风来过我窗前》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