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那天上午,柯玉实又看到了姜小丽。
姜小丽对他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只是像对其他同学一样笑着挥手打了个招呼,然后就跟一群女同学勾肩搭背地扎堆聊天去了。
柯玉实高中时学习成绩挺好,人也比较活跃,在班里总是当个纪律委员或者小组长之类的小头头儿,毕业后虽然没飞黄腾达,但工作也十分体面,所以不少不常见面的同学都来找他说话,和他交换名片,一刻也闲不下来。
校庆典礼过后,剩下的时间就由各班自己组织活动了。柯玉实班里原来的班长老蔡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又回到C市第一高中任教,如今已经升至教导主任,特地把他们班的中午聚餐安排在了校内的学生食堂。
“来,来,站排了,站排了!排成两队去食堂吃午饭!”已经谢了顶的老蔡孩子似的笑着大声吆喝,“男生一队,女生一队,都还记得自己原来挨着谁吗?”
有人记得很清楚,有人早就忘记了。
一阵笑闹之后,三十几个人终于马马虎虎地排好了队形。柯玉实扭头一看,身旁站的女生是姜小丽。
“我记得原来不是咱俩站在一排啊。”姜小丽笑道。
柯玉实也笑。“可不,今天来的人不齐,所以位置就串了。”
有人就在队伍里起哄:“蔡头儿,我们要不要手拉手去食堂啊?”
老蔡佯装严肃地板着脸说:“那可不行,你要是早恋了可怎么办?”
“我都谢顶了还算早恋啊?”
“想什么呢?婚外恋那就更不行了!”
一片爆笑。
一班人打打闹闹地来到食堂。
食堂里的一切当然已经改变了很多,可大家还是找到了不少旧日遗迹,互相指指点点地评说着。
“我们有将近三十年没来过这里啦!”姜小丽感叹。
“是啊,日子过得真快啊!就像蒋老师当年教我们的那个成语,怎么说的来着?对了,是‘白驹过隙’。”柯玉实也感叹,心情恍如隔世。
午餐是老蔡请的。老蔡一向很会搞事情,这一餐的饭菜居然是每人一份,就盛在学生用的不锈钢大餐盘里,有鱼香肉片、刀鱼炖茄子、酸菜炖排骨、用土豆、莴笋和鸡蛋拌的沙拉,还有一碗白米饭。每个餐盘边居然还摆着一小杯白酒。
老蔡的开场白也很与众不同。
“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餐,吃饭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做,”他举起自己面前的那杯酒,声音有些哽咽,“大家都知道,我们当年的班主任蒋老师已经不在了,今天聚餐的第一杯酒,敬我们永远的蒋老师!”他率先把酒杯举过头,然后很恭敬地把杯中酒洒在地上。
“敬蒋老师!”
“永远的蒋老师!”
三十多个人一起跟着这么做。
老蔡放下酒杯,擦擦眼睛,调整了一下情绪。
“同学们,大家已经毕业这么多年了,肯定什么山珍海味都没少吃过,但我敢保证,你绝对没再吃过和我们高中食堂里一模一样的饭菜。今天我请大家再品味一次我们上学时的味道。坦白说,现在咱们一中的食堂已经早就不做这样的菜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嘛,孩子们的口味也跟我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了。这是我请食堂大师傅们特地为我们班做的怀旧餐,试了好多次才做得跟原来一模一样。我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这些我们当年最盼望能吃上的美味……”
一时间,大家都静默了,有几个女生再次用纸巾抹起了眼角。
柯玉实的鼻子也酸酸的。
这样的同学聚会总给人一种置身于日常生活之外的恍惚感觉,很甜蜜,很伤感,很亲切,但也很不真实。
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柯玉实低声问坐在身旁的姜小丽:“那套房子找到了吗?”
姜小丽沉默了片刻,甩甩头发,说:“算了,我还是告诉你实情吧——那套房子没有了,洛霞当年领了补偿款。”
“真的吗?”柯玉实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那过了这么多年,她为什么还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呢?就没想过自己买个房子住吗?当年的房价可远没有现在这么高。”
姜小丽摇摇头。“这我就不得而知了,洛霞已经有很多年没和我联系过了。不过她领了补偿款这件事肯定是真的。你不知道,起初,我以个人名义去找动迁办,人家都不怎么愿意搭理我;没办法,我和于悦商量了一下,让她带上学校的介绍信,以我们C市科技大学工会的名义去为有困难的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这样一来,事情变成了公对公,就好办多了。我们按照你发到我手机上的那个地址查到了当年那套房子的动迁档案,亲眼看见了补偿协议上有你父亲的签名。”
“我父亲?”柯玉实奇道,“那套房子最初的确是我父亲的,可是,我记得他后来过户给洛霞了呀。”
“没有,我看过了,动迁办存留的那些资料上还都是你父亲的名字。”姜小丽说,“我不知道你父亲为什么没把房子过户给洛霞,但我可以肯定,那笔补偿款的确被洛霞领走了,因为当年你父亲留下的那个接收补偿款的账号,就是洛霞的银行卡号。”
“你怎么能这么肯定那就是她的卡号?”柯玉实不解地问。
“你知道,我和洛霞是同一年进C市科技大学的,所以学校给我俩办工资卡是同一个号段的,只差一个尾号。我图方便,把我的卡号背下来了,所以立刻就认出了你父亲留的那个账号是洛霞的。”
柯玉实点头无语。
姜小丽也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转头去和旁边的同学说话了。
感谢你的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17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