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四章 指缝阳光 明媚哀伤(上)

我们所吃的是什么?时常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将回答说,凡必地球上可吃的东西,我们都吃。出于爱好,我们也吃蟹,出于必要,我们也吃树皮草根。经济上的必要乃为我们的新食品发明之母,我们的人口太紧密,而饥荒太普遍,致令我们不得不吃几手指能夹持的任何东西。这当然很合理,我们即积极的体验一切可吃的东西,自可不期而获得新的发现。

我们的食品无益于应用逻辑的理论,那完全是由偏私来决定的。人世间倘有任何事情值得我们的慎重将事者,那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我们曾公开宣称“吃”为人生少数乐事之一。这个态度的问题颇关重要,因为我们倘非竭诚注重食事,我们将永不能把“吃”和烹调演成艺术。

中国人恰到好处的感觉在绘画与建筑方面是那样锐敏,可是在饮食方面却好像完全丧失了它。中国人的对于饮食,当其围桌而坐,无不尽量饱餐。凡属重大菜肴,像全鸭,往往在上了十二三道别样的菜以后,始栅栅上席,其实光是全部这一道莱,也就够任何人吃个饱畅。这样过丰盛的茶肴,是出于敬客的虚伪形式,也因为当一道一道上菜之际是假定客人乘着酒兴要玩种种余兴或行酒令,或吟诗句,这当然需要时间的延长,仍容许胃肠以较充分的时间来消化。

这是林语堂关于中国人的饮食描述。欧若茗倒是一直觉得心有戚戚焉。她对于“吃”一向很挑剔,虽然是北方人,可她的饮食习惯比较偏江浙一带,特别中意甜食,对于北方的大油大咸食物,反而觉得腻。刚到黄江时,有一阵子迷上了生煎包,每天早上都是一份生煎加一杯豆浆,一直吃了两个月,这对于一向不喜欢“重复”食物的欧若茗而言,真是破天荒的例外。当然,那段时间,主要是还没租房子,只能在度度那边借住,不能自己做饭,而生煎做早餐,价格还是很实惠的。

黄江的街边小吃还是很多的:葱油面、粢饭、桂花糖藕、南翔小笼包、萝卜丝酥饼、虾肉小馄饨、鸡粥、香菇素菜包、蟹壳黄、千层油糕……对于她这种偏爱甜口的人,真是莫大的福利。记得之前有一次去面试,面试官也是个北方人,就和她聊起来黄江的食物,一直不停在抱怨,这边的烧麦馅居然是甜糯米,所有的菜都加糖,实在是无法下口。不过欧若茗倒是觉得还好,这种街边小吃价格不贵,品种多样,凿实让她贡献了不少银子。有的时候选择困难症犯了,她会直接去沙县小吃点一盘炒面,才四块钱就有一大盘,吃不了还可以打包带走,回去微波炉热热,还能再吃一顿,经济实惠的首选。

当然,也有踩雷的时候。欧若茗有段时间特别想吃辣,但黄江街头麻辣烫饭店不多,而其他小店里的食物,辣的也少。后来终于遇到一家专营麻辣烫的店,欧若茗兴奋地进去点了一份加麻加辣的麻辣烫,只吃一口,就让她怀疑人生。那份麻辣烫不麻、不辣、不咸、不酸、不甜,可以说是一点滋味没有的刷锅水,真的就是那么淡而寡味,无法下咽。和店家要辣椒自己加,结果店家拿来的辣椒面虽然看着红彤彤的,可一丁点辣味都没有,最后欧若茗无奈,只能自己加了半瓶醋和半瓶酱油,吃了一顿酸咸口的麻辣烫。从此,她对麻辣烫就产生了阴影。米粒知道后,笑了她很久。米粒说黄江人都是不能吃辣的,一点点都不行,很多黄江人一辈子一点辣椒都没吃过。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黄江市场里面买的辣椒,那种红彤彤的朝天椒也是一点辣味都没有的,只是为了做菜好看而已。欧若茗无比同情在黄江的四川人和自己,但也能暗暗忍着。

不过,也会有一些例外。上一次小迷糊带着欧若茗去了黄江大学附近的美食街里的一家麻辣烫小店,那里真是原滋原味的辣,让欧若茗打呼过瘾。据小迷糊说,这家店是专门照顾外地到黄江读书的学生而开,黄大的食堂也没有很辣的食物,而有些同学却是无辣不欢,所以这家店就开在了这个小巷子里。小迷糊也说了,“这家店要是开在别的地方,是会赔钱的啦,阿拉黄江人才不会来吃的啦!”不过小迷糊倒是个例外,她喜欢吃辣,和欧若茗很投脾气。

欧若茗之所以这么纠结,是因为今天她的午饭尚没有着落。平时为了省钱,欧若茗在自己住以后就尽量自己开火做饭,这样即便是去超市买蔬菜这种奢侈的行为,也不会花费太多,每月基本500—800元的伙食费足矣。通常她早上五点钟起床,做好早饭和要带的午饭,再留一碗饭晚上加工一下。不过这两天,因为老金这边突然盯着她,好几天晚上加班开会,导致她到家就九点多了,人也懒得动弹,所以早起、做饭什么的,就都省了。早饭还好说,楼下生煎包继续走起来,可这午饭就凿实挠头了。

“茗茗,今儿没带饭?要不要一起出去吃?”申老师看着发呆的欧若茗问道,平常一到午饭时间,欧若茗都是第一个跑到微波炉那儿占地方。

“没,这几天早上没起来,没做饭。”欧若茗有气无力地答道。

“那一起去楼下吃饺子。我跟你讲哦,”申老师放下刚刚拿起的皮包,拉开椅子,摆开排场正式和欧若茗介绍起来:“我在楼下哦,发现一家东北饺子馆,那里做的饺子哦,都是一个一个手工包的,特别好吃,你要不要一起去试试?”

欧若茗一脸迷惑,心里暗暗纳闷:“饺子不都是手工包的?还有机器包的?”

“申老师,”小迷糊在旁边接过话:“茗茗就是北方人,她经常吃饺子吧。”

“对哦!对哦!”申老师点点头,又好奇地问:“你们那,天天吃饺子么?也是每一个都手工包的?”

欧若茗点点头,刚想说“我们不是天天吃的。”可话到嘴边还没出口,张瑞一拉门进来,冲着欧若茗说道:“老金叫你去开会?”

“现在?”小迷糊忍不住说道:“不吃饭啦?”

“对。”张瑞点点头,从自己位置上拿起大衣,转身出去了。

欧若茗满脸郁闷地看着小迷糊和申老师,喃喃说道:“你们去吧,我不去了。”

“那要不要我们先点好,等你开完会就去找我们。”小迷糊看着欧若茗问道。

“不要了,你回来帮我在沙县带一份炒面吧!谢了。”

自从乌镇回来,欧若茗觉得老金对自己逼迫得明显严起来。不说每天半个小时固定的讨论,还连续几次晚上留下加班开会,有时候带着张瑞,有时候带着销售,还有时候就是欧若茗。不过好在每一次都有周敏在,避免了深更半夜女员工单独约会男老板的闲话,倒也没有引起欧若茗太强烈的不安情绪,但抵触想法肯定有。她和阿圆抱怨了几次,为什么总在晚上下班后开会,又不算加班时间,这不是老板白白占员工便宜么?

欧若茗不抱怨还好,一抱怨倒引起阿圆的吐槽。阿圆说,之前李秀儿过生日的时候,那段时间她业绩特别好,阿圆就建议老金给李秀儿发一张购物卡当成生日礼物,同时也起到一个表扬的作用,老金也同意了。可等到阿圆买来卡,交给老金后。老金居然在下班的时间,把李秀儿叫到办公室,发卡之前足足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思想交流。硬生生在李秀儿生日那天,将人家留在公司到晚上十点钟,就算发张购物卡,李秀儿也是怨念极深,事后和阿圆抱怨,还不如不给生日礼物,早点下班比啥都强。

最后阿圆总结,对于老金下班后变相开会加班这件事,她无能为力,建议了几次,老金依然故我,只能是谁摊上谁倒霉。好在老金擅长“雨露均沾”,几乎每个员工都有这个机会,不会揪着一个人不放,所以这段时间,只能欧若茗自己挺着了。

其实最近老金找欧若茗还是有正经事的,主要是告诉欧若茗杂志的进度要提前,这个月就要成稿,月底送到打印社,争取在过年放假前出书。当然,老金的理由也很充分:过年放假就是小半个月,印刷厂那边年后上班时间也不固定,早早成书早放心,还可以当成给客户的年礼发放,何乐不为呢?

虽然如此,但欧若茗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是一紧。米粒说的话,立刻在脑中回想,“我们这个杂志是季刊,一年才出四本,至于特意养一个文案么?出第二期的时候,再招个试用的,把你这本样子给他参考,做三个月杂志后,再开了,要做的时候再招新人,都是试用期,便宜还没负担,老金的算盘,打得精着呢!”看来果真如米粒所说,老金打算在年前把杂志做完,然后送欧若茗一盘鱿鱼。她还在试用期,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开了,还不用付补偿款,还省了欧若茗过年放假期间的带薪工资,年后上班再慢慢招个试用期的文案,如法炮制,老金的算盘可谓一举数得。

可就算猜得出老金的目的,欧若茗依然毫无办法。她有想过现在就离职,之前听了米粒的话之后,她也想给老金一个釜底抽薪之计,现在甩手就走,“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不仁,我不义”,反正还在试用期,也不需要工作交接,杂志现在就扔开,到时候一个烂摊子随你处理。可是她开始找工作时却发现,现在这个时间真是尴尬,几乎没有公司在招聘,大家都在忙着年终总结,即便有几家有意向的,也只是象征性的问问情况,但明确表示,需要年后再安排面试等工作。看来老金这个算盘可是打得很精了。想到这里,欧若茗不由得骂起自己,之前11月的时候,她原本应该转正的日期,老金故意拖延,那个时候她就应该出去找工作,那时刚好是各个学校的校招时间,好多机会等着,可她偏偏相信了老金的鬼话,“什么看看个人能力,杂志出来马上转正之类的。”她这个轻易相信别人的毛病,真是得改改了。

不过看着手上的半成品杂志,让她现在离开,还真是舍不得。作为读书人,哪个不想“立言、立德、立行”,有一本属着自己名字的实体书,那种满足的感觉,是心里满满的感动。何况,这本杂志里,除了欧若茗一直奉为偶像的——她们专业的国内知名大佬,还有很多只在网上看到过名字的牛人的文章,能和这些人的名字排在一起,欧若茗心里还是有着小窃喜的。张瑞已经把封面和扉页的板式排好了,执行总编那里,赫然写着:欧若茗,下面的编者里,就是那些牛人的名字,欧若茗每次看到这里,都会出神好久。她心里也曾暗暗的想过,也许老金会被她的能力折服,等杂志出来,看到她的实力,就会一直让她做杂志总编,毕竟这份工作,和她的专业锲合度很高,她是从心里真的喜欢。可是,她忘了有一个词叫“文人相轻”,老金虽不是文人,但“相轻”的心理还是十足的。

“张瑞,和你说过多少次了,逗号、句号这种标点不要出现在每行的行首,这样排版很不规范。”欧若茗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校了三遍的稿子,实在是头疼欲裂,明明是说过好多遍了,可张瑞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随你怎么说,反正我就不改。这不,欧若茗这边气得跳脚,张瑞还在慢悠悠的喝咖啡。一想到这几天老金不停地催进度,她的午饭都是刚刚中午开完会后三两下解决的,可张瑞这稳如泰山的波澜不惊状态,欧若茗真有动手的冲动。

“茗茗,老金叫你过去一趟。”阿圆推门走进来,看着头上冒烟的欧若茗补了一刀:“好像是关于杂志的事。”

“天啊!怎么还去啊?中午不是刚说完么?”欧若茗把头埋在面前的样稿里,嘴里喃喃地说:“就说我出去了,我请假了,我不在了……”

“那一会儿老金不得亲自来看啊。”小迷糊也在一边帮腔。

“你就去嘛,和领导好好聊聊,拉拉关系,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知道好好把握呢?你看我,每次都主动和领导聊天,拉拉家常啊,说说工作啊,表表决心啊,让领导关注你,好事就不远了。”申老师也凑趣道。

听到申老师说话,欧若茗才想起来,午饭钱还没给他,急忙问道:“申老师,午饭钱多少,我还你。”她一边说,一边翻包包找零钱。

“不用,不用,就当是给你最近加班的奖励,请你的。”申老师摆摆手说道。

“那怎么可以,要请也是老金请,怎么能让你破费?”欧若茗还在翻钱包。来黄江之前,她经常听人说,黄江人很小气,特别是在钱财上,你就是借了一毛钱,他们也会一直追着你要,直到你还钱为止。可到了这边之后,欧若茗自己接触了一些黄江人,却觉得事实未必这样。小迷糊就不用说了,经常给欧若茗带好吃的;阿圆也一样,知道他们这些外地人一个人生活不容易,每逢节假日之后上班,都会从家里带些本地特产零食给他们,像中秋的月饼啊,黄江的青团啊……主要是让他们尝尝新鲜。特别是申老师,典型的黄江男人,平时就是话痨,每次聊天没有一个小时都打不住,但平时和欧若茗出去吃饭,经常帮她垫钱,也不要她还。虽然欧若茗事后都会把钱放在他桌子上,但偶有忘了的时候,申老师也未提及还钱等事。欧若茗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运气太好了,遇到的都是这些好心人,真的是把她当成朋友一样关心照顾,就像度度经常说的“黄江人和你不熟悉的时候,是会把你当成外人的,可能会较真一些,一旦认可你了,是真的把你当成自己人一样关照的,什么事情都会护着你。”每次想到这些,欧若茗都会觉得心里暖暖的。

“欧老师,老金让你过去一趟,就现在,快点。”欧若茗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李秀儿推开门说道。

欧若茗急忙抓起找到的六块钱放在申老师桌上,匆忙跑出去。

“来、来,欧老师这边坐。”欧若茗刚推开门,就感受到老金的热情,这是她到公司几个月来绝无仅有的待遇。平时让她过来开会,老金都是坐在老板椅上,她则坐在老板台对面的塑料椅子上听候吩咐。至于茶几边上的沙发,是从来没有让她临幸过的地方。可今天——欧若茗瞟了一眼沙发,那儿已经坐了一个西装笔挺的人,看不出年纪的中年人吧,合身的剪裁西装,带个眼镜。不同于老金表面上莫名的文人气息,这个人打眼一看,就是那种职业精英,满身的华尔街风格。

欧若茗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边上,老金立刻端过来一杯茶水,放在欧若茗面前。这时候那个中年人也转过头来看着欧若茗。

“这位是集团的戴总。”老金介绍道:“戴总在总部主要负责品牌文化相关工作,平时对我们公司也是特别照顾,这次知道我们公司率先准备出自己的杂志,戴总几次关照,要我们一定要好好表现,给其他分公司做个表率样板。这次看了欧老师给我们杂志写的那篇文章《从里学习危机公关的策略》,戴总是非常喜欢,特意从集团赶过来见见欧老师,一起聊一聊关于杂志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杂志主笔欧老师。”老金说完,用手指了一下欧若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