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毒男配系统的默默助力下,李承乾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不断充实自身,全方位提升着各种能力。这一年,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税收改革的激烈讨论,这一政务的重要性关乎着大唐的根基与未来。
以往的税收制度犹如一艘千疮百孔的大船,漏洞百出,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如风中残烛,摇摆不定,而百姓则被沉重的税负压得喘不过气来。
朝堂之上,众大臣们面红耳赤,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人主张维持现状,稍加修补;有人则激进地提出彻底推翻重来。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李承乾挺身而出。
他先是微微躬身,向李世民行礼,继而挺直脊梁,目光坚定且清澈。“父皇,儿臣有一些拙见。”李承乾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一位大臣忍不住出声道:“太子殿下,这税收之事复杂难断,您年纪尚轻,可要谨慎而言啊。”
李承乾不卑不亢地回应:“多谢大人提醒,但儿臣对此深思已久。”
他接着条理清晰地剖析着当前税收制度的诸多弊端:“如今之税收,征收方式极为繁杂,不仅令官员执行时倍感艰难,百姓更是难以理解,以致怨声载道。再者,税种划分有失偏颇,富者纳税寥寥,贫者却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必将动摇国之根基。其一,现行人头税致使人口众多的贫困家庭背负沉重压力,而富裕之家却能凭借其财富与权势逃避或减少纳税。其二,按户征收的模式未能充分考量不同家庭的实际财产状况,致使众多平民百姓因税致贫,生计维艰。其三,商业税收的规定含混不清,既不利于商人正常经营,又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
这时,又有大臣说道:“太子殿下,这改革谈何容易,莫要想得太过简单。”
李承乾坚定地回答:“大人,正因困难,才更需变革。儿臣愿为此全力以赴。”
接着,李承乾不疾不徐地提出一套全新的改革方略。
他细致入微地阐述着每一个环节的构想:“儿臣提议,首先,对全国土地进行重新丈量,依据土地的肥沃程度与地理位置精细划分等级,并据此确定税额。肥沃且交通便捷的土地税额适度提高,贫瘠偏远之地税额相应降低。如此,既能保障国家税收稳定增长,又能激励百姓开垦荒地,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其次,对于人口税,应以劳动力为衡量标准,家中壮丁众多者适当多征,以老弱妇孺为主的家庭则予以减免。再者,明确商业税收的细则,依照行业差异、经营规模大小制定合理税率,同时强化监管力度,杜绝偷税漏税之行为。对于富裕之家,设立财产税,综合评估其田产、房产、商铺等资产以确定纳税额度。此外,设立税收减免政策,对于遭受天灾**的地区和家庭,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助其顺利渡过难关。并且要简化税收征收流程,编订成册,广泛发放至各地,使百姓和官员皆能清晰知晓,避免中间环节的贪腐与误解。”
李世民在听完后,不禁问道:“承乾,如此大规模的改革,实施起来恐有诸多阻碍,你可有应对之策?”
李承乾拱手答道:“父皇,儿臣深知改革之路布满荆棘,但只要我们上下一心,逐步推进,定能克服困难,实现税收的公平与合理,造福大唐百姓。”
“承乾此议,高瞻远瞩,实乃国之幸事。”
得到李世民的赞赏后,李承乾并未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勤奋努力。此后,无论是处理边疆的防务问题,还是关乎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李承乾都多次在朝政事务中展现出非凡的见识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他深知,要在这复杂的宫廷和朝堂中站稳脚跟,光有自身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强大的势力支持。于是,他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承乾首先将目光投向了朝中那些德才兼备、刚正不阿的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他以请教政务为由,多次与他们私下交流,展现出自己的谦逊和对治国之道的渴望。房玄龄被李承乾的真诚所打动,开始在一些关键事务上为他出谋划策。
杜如晦则欣赏李承乾的果断和勇气,也逐渐向他靠拢。
除了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李承乾还积极结交那些在基层默默耕耘、有着出色政绩的官员。例如,在江南治理水患卓有成效的郑县令,以及在北方推行新农耕技术、增加粮食产量的刘主簿。
他时常邀请这些人到府上相聚,摆上一桌简单而精致的酒菜。在轻松的氛围中,他们共同探讨国家大事,交流治国方略。李承乾倾听着他们在地方上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这些贤臣良将们也被李承乾的真诚和抱负所打动,纷纷愿意为他效力。
在系统的指引下,李承乾深知人才的多样性和互补性的重要。他不仅关注文臣,还努力拉拢武将。像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的程咬金,李承乾对他敬重有加,时常请教军事战略。还有年轻有为的将领尉迟恭,李承乾与他切磋武艺,畅谈兵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在朝中的影响力如滚雪球般逐渐扩大。他的名字不再仅仅因为太子的身份而被提及,更是因为他出众的才能和智慧。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