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津河渡口,斜风细雨,云雾迷蒙。
苏锦绣裹着件羊脂玉扣边的月白披风,立在逢岩庭与叶凌波身侧,身后仆从垂手侍立,一行人皆引颈眺望,静候远方那艘巨舰破浪而来。
寒风乍起,卷着水汽扑面而来,苏锦绣竟被吹得一个趔趄,身形摇摇欲坠。
叶凌波眼疾手快,连忙伸手搀住她的胳膊,逢岩庭亦蹙起眉头,投来关切的目光。
“无妨,夫人。”苏锦绣摆摆手,声音带着因风寒未愈的沙哑。
那日被应不寐舍身跳河救下后,她便染了一场极重的风寒,缠绵病榻多日,前两天虽已初愈,可至今仍觉浑身乏力。
“你这身子,风寒刚好,还非要来这吹风做什么?”叶凌波皱着眉,语气虽责怪,手上动作却轻柔,替她仔细拢了拢披风的领口,将缝隙处掖好,“在家里歇着养着不好吗?”
苏锦绣勉强笑了笑,轻声道:“大哥回来,我怎能不来迎接?岂不失了礼数?”
说罢,她便垂眸掩去眼底的慌乱。
此番执意跟来,哪里是为了什么礼数。不过是怕留在逢府,万一那口棺材提前运到,要让她出面迎接……
她实在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故而一早便忙不迭地跟了出来,只求能暂避片刻。
又等了约莫半炷香的功夫,苏锦绣喉间一阵痒意翻涌,终是又剧烈咳嗽起来,不得不弯下腰,扶住一旁的木柱才勉强稳住身形。
恰在此时,迷蒙雨雾中,一道修长身影踏着船板而来。
来人正是逢寻。
二十三四的模样,身着一袭墨绿云绣锦袍,腰束玲珑玉带,身姿挺拔如孤松,立于船头,自带一股卓然风骨。
他左手牵着个唇红齿白的稚儿,右手抱着个梳双丫髻的女童,缓步走下船来。
“我儿!”叶凌波早已按捺不住思念,快步上前,一把将两个孩子紧紧搂入怀中,眼眶瞬间红了。
苏锦绣咳罢,用帕子拭了拭唇角,缓缓直起腰。抬眼望去,便见那身墨绿锦袍的逢寻,正被叶凌波引着朝这边走来。他生得极俊,完全承袭了将军夫妇的优点,面上美玉无瑕,眉眼如画,气质则皑如山涧积雪,清贵出尘。
可只一眼,就知此人难以亲近。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疏离感,眼神里淡淡的清冷,分明是优渥里养出来的矜傲,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畏,不敢轻易靠近。
苏锦绣心下澄明,自己终究是逢家的义女,便依着规矩,行了个恭谨无失的礼。
逢寻抱着孩子,居高临下地看了她一眼,只微微颔首回礼,声音清冷:“以后唤我兄长便是。”
“是,兄长。”苏锦绣的声音依旧轻柔,却拿捏着恰到好处的分寸,不远不近,不疏不亲。
逢寻又多看了她一眼,目光在她苍白的面容上稍作停留。
其实,他刚登岸时便已留意到这抹月白身影,在寒风中咳得几乎直不起腰,却仍强撑着前来迎接,礼数上确实无可挑剔。
他原本揣度,能让父母破格认作义女的,定是哪家精于算计的女子,意图借逢家的名头攀附。可此刻见她这般病骨支离的模样,仿佛风一吹便会散了,咳得如此剧烈还硬撑着,想来也并非什么难打交道的角色。
他收回目光,不再多做停留,转头望向一旁的父母,愧疚道:“父亲,母亲,孩儿不孝,让二位久候了。”
叶凌波早已红了眼眶,泪水在眸中盈盈打转,险些就要滚落。逢岩庭也上前一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哽咽着说:“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先前被逢寻左手牵着的男童,此刻已被叶凌波揽入怀中。他乖顺得很,并未哭闹,只睁着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众人。而逢寻右手抱着的女童,则睡得正沉,身上裹着一件小小的红狐貂绒斗篷,尺寸恰好合身。
那男童在叶凌波怀里,目光却直直地黏在苏锦绣身上,苏锦绣抬眸,恰好与他澄澈的眼眸撞个正着。
那男童突然咧嘴一笑,他长得本就可爱,这一笑更是天真烂漫,如春日暖阳般讨喜。苏锦绣被这突如其来的笑容感染,也微微扯了扯嘴角。
就在这时,逢寻怀中的女童醒了。她一睁眼,便见周遭围着一群陌生人,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景致,顿时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逢寻连忙将她抱紧,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道:“清銮,清銮莫哭,爹爹在。”
苏锦绣只一眼便洞悉,逢寻实非抱孩哄娃的料子,他不过是笨拙地将清銮揽在怀中,动作生硬得很。
事实确是如此。他们此趟回汴京,因催促甚急,行程仓促,竟忘了将照料清銮的乳母一并带来。他一个七尺男儿,此刻真是手足无措,拍抚之间全无章法,力道不知轻重。清銮被他这般胡乱一拍,哭声反而愈发凄厉了。
叶凌波怀中还抱着男童,一时腾不出手来。逢将军更是个粗线条的武将,哪里懂得照看孩子。苏锦绣瞧在眼里,便上前一步轻声道:“兄长,让我抱抱清銮吧。”
逢寻看了她一眼,又低头瞧瞧怀里哭得撕心裂肺、自己却束手无策的女儿,终是将清銮递了过去。
苏锦绣解开自己的披风,将清銮护入怀中。她一手托住清銮的膝弯,让孩子趴在自己肩上,再用披风将她紧紧裹住,只露出一张小小的脸蛋在外,另一只手则轻轻抚着她的背。
清銮抬头望了望苏锦绣,眨了眨黑葡萄似的眼睛,随即往她胸口埋得更深,哭声渐渐平息,小手还紧紧攥住了她的衣领。
见这粉雕玉琢的孩子如此依赖自己,苏锦绣不禁心软,就这么慢慢地拍着她。
叶凌波在一旁奇道:“这两个孩子,倒是和你格外亲呢。”
苏锦绣浅浅一笑,逢岩庭便开口道:“好了,莫在寒风中久立,快些上马车,回府再细说。”
苏锦绣应了声“好”,便转身抱着清銮,迈步前行。
回府途中,逢将军夫妇同乘一辆马车,苏锦绣则与逢寻共乘另一辆。两人相对而坐,她抱着清銮,他抱着男童,车厢内一时寂静无声。
见他并无主动搭话的意思,苏锦绣便清了清嗓子,轻声问道:“兄长,这孩子叫清銮,那他呢?”她的目光落在逢寻怀中的男童身上。
“清羿。”
逢寻只淡淡吐出两个字,便不再多言,神情依旧疏离。
苏锦绣与他对视一眼,试探着轻唤了声“清羿”。清羿立刻从逢寻膝头滑下来,伸着小手便要扑向她怀中。
逢寻一把将他拉回,沉声道:“你是男孩子,莫要黏着姑姑。”
清羿却不依,扭动着身子哭闹不休:“要姑姑!要姑姑!”
最后,苏锦绣无奈,只得左右各抱一个孩子。她与逢寻四目相对,车厢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愈发尴尬。
苏锦绣怀抱着两个香培玉琢的孩童,瞧着他们眉眼间那几分相似,料想应是年岁相若的龙凤胎。于是随口闲聊了几句,皆是她问一句,逢寻答一句,回答得虽详尽,却再无多余言语。
苏锦绣由此得知,这对龙凤胎刚满四岁,他们的母亲,也就是逢寻的发妻,早在生产时便已难产而逝。她心中愈发怜惜这两个孩子,便将他们抱得更紧,笑着逗道:“姑姑在府中给你们备了些玩具和好吃的,专门等着你们回来呢。你们乖乖听话,到了府里就给你们,好不好?”
“好!”清鸾与清羿异口同声地应道。
这两个孩子在外人面前看似安分,实则调皮得很,逢寻平日里没少为他们头疼。此刻他们却在苏锦绣怀中如此乖巧温顺,笑得一脸开心。
而他这位义妹,也垂首浅笑,温婉可人,方才苍白的面庞平添了几分血色。
逢寻不禁移开了目光。
不多时便已至逢府。
逢寻此番归来,确是母亲传讯,命他主持二弟逢辰的丧仪。他与这位二弟素未谋面,只知其自幼便被送往武当。如今兄弟二人却未能相见一面,他便已奔赴沙场,以身殉国,逢寻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悲伤。
可如今父母年过半百,逢府能有心力主持大事的确实只有他了。于是这两日,他便端起当家主君的威严,将府中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丧仪的一应布置也皆完备妥帖。
苏锦绣不知自己此刻是何种心情。
她静坐在廊下,看着府中上下身着孝衣,往来奔波。
时而有人搬来纸钱铭旌,时而听闻有下人通报二公子的棺柩已入灵堂,丧仪的流程也在耳边断断续续地响起。
如今才刚十月,立冬尚早,空中却已飘起了小雪,真是怪事。
哀莫大于心死,苏锦绣却已不知哀为何物。
她也曾无数次设想,若闻时钦此去不返,自己该如何是好。
殉情?亦或是忘了他,开启新的人生?
可如今才明白,那些设想都只是徒劳。因为她已悲伤到极致,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想不了。
只能这样静静地坐在廊下,看着周围的事物流转,看着天上的雪花飘落。
“骗子。”
苏锦绣的眼泪早已流干,她只是低下头,片刻不离地摸索着手中的寄情簪和那对磨喝乐人偶。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她又想起他曾寄来的家书,说烽烟既起,他要做那时势造的英雄,让阿姐安心。
他还说,待他功成归来便是。
“……骗子。”
标注: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引用自白居易《酬乐天频梦微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7章 逢之渡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