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 13 章

赵锦繁仔细琢磨信上写的“十七”究竟是什么意思。

隐约摸出了些门道。

前阵子信王离京前往千都山平叛。千都山位于云州以北,地势易守难攻。

方才沈谏言及,信王此次出京万事顺利。

他既如此说,代表着此刻信王已经平定叛军,只待做完收尾工作,即可回京。

算算日子,大约还需二十日左右,即可回到京城。

信王闻得她受了重伤,特意托沈谏送来了长命丸。

一颗长命丸可使濒死之人延长七日寿命,三粒正好是二十日左右。

长命丸又有别名“勿死太早”。

如果没猜错,信王是希望她能活到他归来的那一日。

那么这个信上的“十七”,极有可能是指他的归期。

赵锦繁:“……”

特意送药过来,非得让人等他回来了再死。这个信王是有替人收尸的癖好吗?

赵锦繁抬手摁在自己尚还平坦的小腹上。

如果问她,眼下对她而言最具威胁的人是谁,那么答案必定是信王。

等到信王回来,同在皇城,朝夕相见,她肚子渐大,对方未必察觉不出异样。

信王本就欲杀她取而代之。

这些年她装傻充愣,利用各派党争借力打力,她跟信王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日子总算还过得去。

倘若东窗事发,信王必不会放过她。

对于潜在的危险,她必需先下手为强,在它成为危险之前,将其灭之。

赵锦繁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书案上摊着的一封奏折上。

这封奏折上写的是云州暴雨,积水成灾,良田尽毁,山石滑坡,急需赈灾救急。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仲父费尽心思送她“勿死太早”,她自当回他一份厚礼。

望他勿死太迟。

次日早朝,赵锦繁提及云州雨灾一事。

“云州忽逢灾祸,急需大批米粮赈灾,京城离云州路途遥远,若从京中调粮,需十日以上的日程,不如从云州以北的济州先调一批粮过去,走水路来回日程只需三日,如此以解燃眉之急。”

“沈卿以为如何?”赵锦繁看向沈谏。

这条政令听上去没什么毛病,不过……

“从离云州更近的连州调粮过去,岂非更快?”沈谏问。

赵锦繁道:“连州与云州交接处常有山石滑坡,此线路虽快但险,不如从济州调粮稳妥。”

这么解释似乎也说得通。

小皇帝难得说了几句中用的话,保皇派众人连声附议:“陛下所言极是。”

沈谏没有理由阻止,便道:“便按陛下说的做吧。”

赵锦繁展眉一笑,在群臣声声“陛下圣明”中退朝。

回宫的路上,赵锦繁向福贵问起:“听闻你有位表兄是做制冰生意的?”

福贵回道:“是,陛下问这个做什么?”

赵锦繁敛眸:“我是想着,他手边应该有不少制冰用剩的硝石吧。”

福贵一愣。

陛下要这东西做什么?

*

大朝会临近在即,宫中各司开始准备大朝会上所需的宝案、香案、乐器等。

地方各州府所派来参会的使者及各地即将参加科举的举子陆续到京。

是夜,宫中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使者和举子。

麟德殿内,歌舞笙箫,觥筹交错。

赵锦繁的两位兄弟昭王和衍王,呆在宫中闲来无事,也来参宴。

六皇兄昭王一见到她,便问起:“上回为兄跟你提过的那件好事,你考虑得如何?”

赵锦繁坐在上首,朝他看去:“哦,皇兄是指前几天你送来的那几位美人吗?”

昭王笑道:“你年纪也不小了,后宫总得有个人不是?这几位美人都是为兄精心挑选,环肥燕瘦,保管有合你口味的,留在身边随便给个位分也好。”

赵锦繁“哎”了声:“皇兄送来的人,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可惜啊朕对美人不敢兴趣,朕呐喜欢……”

说着她的目光朝坐在不远处的男人看去。

昭王随着她的目光望去,脸色一白。

他早听说自己这位九皇弟喜好男风,这几年风言风语传得愈发厉害,实在有碍赵氏子弟的颜面,这才动了送美人的心思。

一则绝了那些流言蜚语,二则留几个人在京中总有好处。

可没想到跟自己皇弟有染的人,竟然是……楚昂。

赵锦繁微微一笑。

她这位皇兄,从小到大最怵的就是楚昂,打又打不过,动又动不了,凡事碰到跟楚昂有关的事,他都只有闭嘴的份。

楚昂正举着小杯饮酒,其实他对这场宫宴并无兴趣,只不过这几晚闲着也是闲着,就顺道来凑个热闹,顺便……

他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朝上首瞥了眼,恰巧看见赵锦繁正看着他笑。

“……”

楚昂微红着脸,撇开头,轻哼了一声,心口怦然,平复了会儿,稍稍侧过头,用余光瞄向上首,却见赵锦繁的座位上空无一人。

“……”

人哪去了?

*

赵锦繁顾及腹中的孩子,不便饮酒,加之害喜得厉害,胸口泛闷,便随意找了个借口离席,去花园透气。

春夜的风混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清冷月色在地上覆上一层淡银。

此处远离笙箫,格外安静。

假山后隐约传来争执声,在寂静春夜显得尤为突兀。

赵锦繁在其中听见了沈谏的声音,微微走近,只见假山前站着几位老者和一众举子。

看这位老者的衣着打扮,应该是来参加大朝会的某地使者。

沈谏正拱手朝其中一位老者作揖:“闻先生来京,学生未曾登门拜访,还请先生见谅。”

那位老者不屑地哼了声:“沈相这声先生,老夫受不起。”

沈谏仍恭敬道:“谏少时家贫,蒙先生不弃,悉心教导方有今日成就,今日略备薄礼,还望先生笑纳。”

沈谏将手中木盒递到那位老者跟前。

那位老者原本脸上虽有不悦但还算克制,在看到沈谏递来的盒子后,眉宇间忽燃起滔天怒意,猛地挥手将盒子打落在地。

木盒在地上滚了一圈,装在里头的玉如意摔成了几瓣。

老者拂袖骂道:“这玉如意何止千金,也不知吸了多少民脂民膏在里头。老夫受不起,受不起啊!”

身旁另一位老者出言讥讽:“沈相怕是过惯了好日子,早不记得一两银子熬几个月的苦日子了。”

老者身后不知哪位举子出声:“先生一生清正,沈相何必用这种东西侮辱先生。”

另一名举子附议:“我等成就虽不如你,但也绝不是那等见利忘义的小人。”

“先生一生心血,怎就教出了你这等……”

这句话没说完,不过赵锦繁自动在没说完的话后边,补了“不要脸的贪官污吏”几个字。

对于这些话,沈谏并未做任何反驳。

对面那几人见他不做声,也懒得再做纠缠,给了沈谏几个白眼,各自散去。

假山前复又恢复宁静。

沈谏叹了口气,出声道:“陛下还打算在假山后呆多久?”

赵锦繁:“……”

“朕无意多听。”她难免有一丝尴尬。

沈谏淡然道:“臣明白。”

方才老者挥手打落盒子,木盒尖角处不小心砸在他右臂,那一下十分有力,在他右臂划了一道拇指长的口子,口子正自里往外渗着鲜血,不一会儿染红了一片他的衣衫。

沈谏无奈地看向赵锦繁:“臣这样子一会儿被别人人看到了恐怕不妥,可否厚颜向陛下借身衣裳换?”

赵锦繁道:“自是可以,你这伤口也该处理,且随朕来。”

沈谏随赵锦繁回了紫宸殿后堂,赵锦繁唤了御医过来替他包扎好伤口,又吩咐如意去尚衣局领了件合沈谏身的衣裳过来。

沈谏接过新衣,抬步走向屏风后。

“多谢陛下。”

“你若真想多谢我,便少在朝堂之事上为难我。”

赵锦繁就着幽暗灯火望去,瞧见屏风上他解衣的影子。

挺拔流畅的身姿,滚动的喉结。

她细细回想着记忆中那个男人的一举一动,一一和眼前这个男人的身影比对。

屏风后传来沈谏的微笑声:“这……恐怕不行。”

赵锦繁:“呵呵。”

沈谏笑意更深:“您不觉得,那些乖巧的臣子,在您心中没有一个能像我这般有分量吗?”

赵锦繁驳他道:“那可未必。”

她顿了顿,扬声道:“言卿那样的,朕就很喜欢。”

话音刚落,忽听门外有些许响动。

门外如意声音里透着些许窘迫,清咳了几声:“咳咳……咳,陛下,言书监在门外恭候多时,有要事求见。”

赵锦繁:“……”

推一推朋友的文《失忆后被反派独占了》

纯良乖顺世家女*不择手段阴暗批

强取豪夺/雄竞/带球跑/火葬场

尚书府嫡女沈稚,生得仙姿玉色,娇娆动人,还在娘胎里便与定国公府定了娃娃亲。

定国公府有嫡子三人,众人津津乐道,这千娇万宠的姑娘究竟花落谁家。

国公夫人拉过沈稚的手,笑得慈眉善目:“绾绾喜欢谁,自己挑一个便是。

沈稚望着面前三位高大俊朗的郎君,陷入深深的纠结。

大公子年纪轻轻已任大理寺卿,然性情阴鸷,不近人情,素有酷吏之名。

沈稚有点怵他。

二公子新科探花,风流儒雅,三公子少年豪壮,意气风发。

沈稚觉得,二公子和三公子都不错。

只是一朝意外,沈稚于游园会上失足坠崖,尸骨无存。

全京城都在感慨,一朵明艳的娇花就这么陨落了。

无人知晓,华丽的金屋之中,小姑娘怯生生地看向眼前陌生的男人。

“你……你当真是我夫君?”

大公子裴慎压抑住眼底卑劣的**,瘦白指节抚过她眼尾泪珠,温和一笑。

“当然,夫君难道会骗你?”

每晚同榻而眠,裴慎都会在她耳边一遍遍温柔地警告,“绾绾,唤过我夫君,往后便不能唤旁人了,知道么。”

“绾绾,听话。”

“你只能在我身边,哪都不许去。”

他用一张谎言织就的大网,试图将她困在身边生生世世。

直到有一天,她想起了一切。

**

裴慎一生汲汲营营,算计人心。

唯有失去时方知,何为摧心断肠的滋味。

然,放手绝无可能。

即便腐烂透顶,也要将这颗明珠牢牢攥在掌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