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 17 章

次日,晨曦微露,京城迎来了东瀛及北狄的使团。

两国来使一前一后入含元殿朝见。

先进殿的是来自东瀛的使臣。

站在首位的来使走入殿中,第一眼看见的便是坐在高台之上的小皇帝。

瘦削轻薄的身材,瓷白的脸,唇小而精致,秀美的鼻子,上扬的凤眼,若为女子必定是位妩媚勾人的大美人,可他偏是个男子。

这样的容貌让他少了几分男子气概,看上去比传闻中更加软弱不中用。

“东瀛来使清原参见大周陛下。”

赵锦繁朝他抬手:“使君免礼。”

不仅容貌如此,连说话声音听上去也有些绵软阴柔。

这是清原第一次来使大周,从前出使大周的都是他的兄长。

不过他那个没用的兄长,去岁在大周与人辨佛理,结果被人几句话堵到哑口无言,在众国面前失了脸面。

兄长深觉无地自容,今年无论如何也不肯再来,只好由他出使大周。

他来大周前,兄长多次出言提醒——

大周人不好惹,切莫自寻没脸。

清原知道去年让他兄长在众国面前丢进脸面的是那位摄政王。

那位摄政王才是大周真正的话事人。

正如他们清原氏在东瀛一样,拥有凌驾于君主之上的绝对权力。

而眼前这位小皇帝便如同一件美丽的摆设,好看却无用。

清原曾见过那位摄政王的画像,他微抬眼扫了眼四周,见群臣之中,并未看到有类似的人物在殿内,遂起了几分轻慢之心。

他想起去岁兄长在大周受挫一事,心中不快,今年多少想找回些场子。

那位摄政王他惹不起,找他们小皇帝出出气也不是不行。

于是他故意道:“我曾闻贵国摄政王有过人之智,还以为大周尽是如他这般杰出的人才,特意代替兄长来使大周,想要好好会一会,却不巧今日并未见到一个想见的人。”

底下群臣一瞬愤然。

这是在骂他们在场的都是蠢蛋。

薛太傅出声道:“使君请慎言。”

清原立刻回击:“怎么你们陛下还未说话,底下臣子就能先开口,未免太过尊卑不分了吧?”

他将矛头指向坐在高台之上的赵锦繁。

殿内诸臣有口难言,其中难免有人牢骚。

东瀛人欺软怕硬,倘若此刻摄政王在,他们哪里敢如此出言不逊。

沈相和定国公皆称病告假。

如今坐在上头那位哪里压得住场子。

今日一早便闹了这一出,传出去让大周颜面何存。

在场的东瀛使臣们脸上显见有一雪前耻的得意

清原抬眼见高台之上的赵锦繁一副懵懂茫然的样子,心中更加不屑。

兄长说大周人不好惹,那也得分人。

比如眼前这位就软弱可欺得很。

正如是想着,他口中软弱可欺的小皇帝,忽然摇着头叹了一声。

清原微微皱眉:“陛下何以叹气?”

赵锦繁眨了眨眼:“朕只是在想一个问题,不知使君可否替朕解惑?”

清原笑道:“那是自然,东瀛人耳通目达,不至于连陛下一个小小的问题也解答不了。”

赵锦繁作不解状,道:“我大周乃礼仪之邦,对待外宾向来礼数分明,不同的外宾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接见通达贤明外宾的皆是优秀之人,卑劣无耻之国自然也不必由贤能之人接见。我大周自问以诚对待东瀛,今日来的皆是贤臣,可使君却觉在场没什么像样的人。”

“那么敢问使君,是自觉贵国卑劣下作吗?”

清原嘴角的笑僵在脸上,半天答不上来。

赵锦繁:“使君这是怎么了?怎么连这一个小小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她又叹了一声:“哎,那完了我还有一问要问使君呢。”

“不如这样,诸位在场的东瀛使者都来帮帮朕。”

被她叫到的东瀛使团无人应答,不过赵锦繁的问题还是照问。

“爱国护国之心,人皆有之,何分尊卑?在我大周即便是升斗小民也不曾有一刻将其忘之。方才使君出言辱我大周,太傅驳之,何错之有?”

“难道说在你东瀛,有人当众对东瀛出言不逊,你等也能坐视不理,一言不发?东瀛人都如此大度的吗?”

清原脸色由红润转成惨白。

方才心中牢骚的臣子听了这话脸上也是一阵臊意。

他国人挑衅自己国家,他们不想着反驳和解决问题,反而先看轻自己人,实在惭愧。

清原一行人站在大殿中间,只觉来自四面八方的每一道眼神,都另他们浑身难受。

他忽有一点体会到了去岁兄长无地自容时的心情。

尤其是再抬眼时,看见“软弱可欺”的小皇帝正朝他温和地笑,心里莫名瘆得慌。

当下也不再多留,低头告辞。

赵锦繁吩咐鸿胪寺的官员送他们一行人出殿,紧接着又迎来了北狄的使者。

北狄王和几个随同的北狄官员走进殿来。

这位北狄王长了双锐利的长眼,面向略凶,气势凌人。

几人并未向赵锦繁行礼。

北狄人觊觎大周领土已久,这几年在边关频频试探,意图撕毁从前签下的议和条约。

他们既想毁约,又不愿背上毁约失信的骂名,于是想尽办法来逼大周先行毁约。

此次出使大周,恐来者不善。

站在北狄王左边那位使臣出列,道:“吾乃北狄国师慕真,我等此次前来大周,有件东西想请陛下见见。”

国师一职在北狄是百官之首,等同于如今沈谏在大周的职位。

赵锦繁:“哦?是何物?”

慕真朝身后比了个手势,很快便有人押着只大木箱子上来。

站在高台前的两名侍卫对视一眼,上前查验箱子。

他们谨慎地打开箱锁,抬起箱盖。箱盖开启的一瞬间,两名侍卫脸上皆是震惊之色。

其中一名侍卫上前禀道:“陛下,箱子里……竟然是个人!”

且箱子里的人被刑拘铐着,像是个有罪之人。

赵锦繁看向慕真:“国师这是何意?这就是国师所谓的‘东西’?”

慕真回道:“回陛下,吾之所以称他为东西,只因他实在不配为人。”

他向身后人使了个眼色,身后两名北狄官员上前将箱子里的人拉了出来,扔在地上。

慕真对周围一众大周臣子道:“在场诸位,难道没有人认得此人是谁吗?”

礼部尚书张永拧着眉,盯着那人看了好一阵子后,惊出了声:“难道是……”

张永走上前回禀:“陛下,此人名为王盛,原是我礼部之人。十余年前大周与北狄议和,派遣使者前往北狄传扬大周文化,派去的正是王盛。”

“正是。”慕真道,“这位来自贵国的使者,在我北狄与人妇私通,被当场捉奸在床,犯有通奸罪。”

张永平日里是油滑惯了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上阵没他影,装死第一名。此刻闻言却忍不住忿忿不平。

“陛下明鉴,那王盛是出了名刻板的老顽固,家中只有妻室一名,连通房也不曾有过,当年听说大周需要人远离故土,出使千里之外的异国,王盛毅然决然受命前往,这一去十余年未归过家了,是个令人敬佩的忠正之人。这样的人如何能做出国师口中之事?”

恐怕是有人刻意陷害。

慕真却道:“他在北狄犯下的事,人证物证俱在,不容狡辩。吾可管不得此人从前如何,只想问问陛下,何以你们大周要派这样的人来我北狄?”

从方才开始就站在一边不声不响的北狄王顺势出声:“还是说你们大周都是些同他一样的败类,找不出一个良人来?”

底下群臣哗然,一时声讨之声四起。

赵锦繁静默片刻,忽然笑了。

慕真不解:“陛下笑什么?”

赵锦繁回道:“不知北狄王与国师可否听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在淮南的橘子甜香可口,生在淮北就变得酸涩难咽了。明明是一样的东西,偏偏味道一好一坏,天差地别,皆因其所处之地水土不同也。”

“朕比你们还疑惑,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王盛在大周是个忠良之辈,怎么到了北狄就莫名其妙成了作奸犯科之人,莫不是你北狄水土太差所致?”

慕真:“你……”

那位不怎么多话的北狄王怒目而视。

赵锦繁不欲再与他们多辨,瞥了眼殿外天色,道:“天色不早,鸿胪寺卿先安排几位来使安顿下来,稍后朕会在麟德殿设宴款待诸位来使。”

鸿胪寺郑寺卿领命,自群臣中//出列,对站在殿中央的北狄使团做了个请的手势:“诸位来使这边请。”

北狄王冷哼了一声,看了一眼慕真,甩了甩衣袖,朝殿外走去。

送走两国使臣,朝会终于散去。

礼部柳侍郎与薛太傅并排走出大殿。

柳侍郎想起今日朝会上一幕幕,道:“我总觉得咱们陛下似乎和从前有些不一样了。”

薛太傅问:“哪不一样?”

柳侍郎:“方才陛下在大殿上,很是能言善辩,灵敏机警。没有沈相和定国公在,却把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稳而不乱。”

薛太傅挑眉,捋着胡子笑道:“老夫的学生,就没有笨的!”

他忍不住提醒了句:“你呀你,仔细想想咱们陛下自登基以来,看似处处受人掣肘,可哪次真的吃过亏?”

柳侍郎一怔,张着嘴好久没闭上。

*

午后,赵锦繁坐在书案前翻着奏折。

鸿胪寺郑寺卿忽来求见。

“陛下,北狄王嫌弃鸿胪寺安排的住所太小配不上他的身份,是否另做安排?”

赵锦繁道:“在宫中寻处大的宫殿给他暂住。”

“是。”郑寺卿应下走人,可没过多久,又回来了。

赵锦繁道:“又怎么了?”

郑寺卿开口:“这位北狄王对花粉不耐,如今正是春花盛放的时节,宫中各大宫殿都种了各种名品花卉,只剩下一处大殿没种。”

赵锦繁:“那便安排他住那。”

郑寺卿:“这恐怕不行。”

赵锦繁:“为何?”

郑寺卿犹豫着道:“那处是摄政王留宿宫中时常住的,因其不喜欢颜色鲜艳,芬芳浓郁的东西,所以他住的地方不种花卉。”

赵锦繁:“……”

这人臭毛病还真多。

赵锦繁同他刚好相反,就喜欢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东西。

她身上惯用意可香。

那天晚上那个男人,似乎也很喜欢意可香缠绵浓郁的味道,她的每一寸皮肤都不放过,全要吻啃一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使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 17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