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成绩公布的那天,教室后面的黑板前围满了人,议论声、惋惜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水。林砚挤在人群外围,目光快速扫过成绩单,语文128,数学142,英语135,理综276,总分依旧稳坐年级第一。他松了口气,刚想转身离开,就被一个熟悉的声音拉住了。
“学霸!等等我!”江亦诚气喘吁吁地从人群里挤出来,额头上沾着点粉笔灰,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成绩单,脸上带着点雀跃又有点沮丧,“我英语考了62分!比上次多了15分!”他把成绩单凑到林砚面前,手指指着英语那一栏,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这都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给我整理的笔记,我肯定还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林砚看着那串数字,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浅浅的笑意。他记得江亦诚上次英语只考了47分,这一个月来,少年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每天早上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背单词,课间追着他问语法,晚上晚自习还会把错题整理出来,哪怕写得歪歪扭扭,也看得出来很认真。“进步很大,”林砚轻声说,“继续保持,下次争取过70。”
“真的吗?我能过70?”江亦诚眼睛亮得像星星,瞬间把沮丧抛到了九霄云外,“那以后我更要跟着学霸混了!”
这时,班主任拿着教案走进教室,敲了敲讲台:“安静一下!”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次月考,大家的成绩有进步也有退步,”班主任顿了顿,目光扫过全班,“为了让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决定成立几个互助学习小组,成绩好的同学带带基础薄弱的,大家有没有意见?”
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教室里又响起了小声的议论。班主任接着说:“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自由组合,下午上课前把名单报给我。”
话音刚落,江亦诚就立刻凑到林砚身边,胳膊肘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语气带着点急切:“学霸,我们一组吧!我英语、数学都差,你正好能帮我;你体育不行,我可以教你打球,我们互补!”
他的声音不大,却被旁边的陈阳听了去。陈阳是江亦诚的篮球队队友,成绩和他不相上下,闻言立刻凑过来:“亦诚,跟我一组啊!我们俩一起找学霸请教,多热闹!”
江亦诚想都没想就摇了摇头,语气坚决:“不行,我要跟林砚一组!”他怕林砚不同意,又赶紧补充,“学霸,我保证不拖后腿,你让我干嘛我就干嘛,绝对听话!”
林砚看着他急切的样子,想起这一个月来他努力学习的模样,心里软了下来,轻轻点了点头:“好。”
得到肯定的答复,江亦诚脸上瞬间绽开灿烂的笑容,比考了高分还开心。陈阳撇了撇嘴,打趣道:“行啊江亦诚,重色轻友啊!有了学霸就忘了兄弟!”
“什么重色轻友,”江亦诚脸颊微红,嘴硬道,“我这是为了学习!学霸教得好,我进步快!”话虽这么说,他却下意识地往林砚身边挪了挪,仿佛在宣告主权。
林砚的耳尖也悄悄红了,假装整理课本,没接话。这时,苏晓和周子昂也走了过来。苏晓成绩中等偏上,语文、英语不错,数学有点弱;周子昂是个技术宅,数学、物理拔尖,英语却一塌糊涂。“林砚、江亦诚,我们能跟你们一组吗?”苏晓笑着问,“我语文、英语可以帮大家,周子昂数学、物理厉害,正好和我们互补。”
江亦诚看了看林砚,见他没反对,立刻点头:“当然可以!我们组这下可就齐活了,学霸云集!”
就这样,由林砚、江亦诚、苏晓、周子昂、陈阳组成的互助小组正式成立。下午第一节课前,江亦诚自告奋勇地把名单报给了班主任,回来时手里还拿着一张白纸,兴奋地说:“我们来制定一下学习计划吧!以后每周一、三、五晚上晚自习后,在教室多留一小时复习,怎么样?”
大家都表示同意。林砚主动承担了数学和物理的辅导任务,苏晓负责语文和英语,周子昂辅助理科,江亦诚和陈阳则负责监督大家的体育锻炼,偶尔也会给大家讲讲打球的趣事,放松心情。
第一次小组复习定在周一晚上。晚自习结束后,其他同学都陆续离开了教室,只有他们五个人留在原地。江亦诚抢先把自己的座位搬到林砚身边,还顺手把陈阳的座位往旁边推了推,美其名曰“方便请教”。
林砚正在给江亦诚讲解数学错题,指尖点在草稿纸上,耐心地分析解题思路。江亦诚听得很认真,眼睛紧紧盯着林砚的手,偶尔会提出一两个问题,语气带着点依赖。苏晓看着两人凑在一起的样子,偷偷碰了碰周子昂的胳膊,压低声音说:“你看江亦诚,简直就是林砚的小尾巴,寸步不离。”
周子昂推了推眼镜,小声回应:“林砚对江亦诚也不一样,你看他讲题的语速,比给我们讲的时候慢多了,还反复强调重点。”
两人的对话被旁边的陈阳听到了,他立刻大声嚷嚷:“就是!林砚肯定偏心江亦诚!上次我问他物理题,他只说了思路,给江亦诚讲的时候,连步骤都写得清清楚楚!”
江亦诚的脸颊瞬间红透了,狠狠瞪了陈阳一眼:“别瞎说!学霸只是对我负责!”他转头看向林砚,发现林砚也低着头,耳尖泛红,心里忽然有点甜滋滋的。
林砚确实对江亦诚格外上心。给别人讲题时,他只讲思路和方法,让对方自己琢磨;但给江亦诚讲题时,他会把步骤一步步写清楚,遇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还会用红笔标注,甚至会结合江亦诚喜欢的篮球,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讲抛物线时,他会说“就像你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就是抛物线,角度和力度决定了能不能进球”,江亦诚一听就懂,记得也格外牢固。
复习到一半,江亦诚悄悄从书包里掏出一袋草莓味的软糖,趁大家不注意,塞给了林砚一颗。“学霸,补充点能量,”他压低声音说,“我知道你喜欢吃这个。”
林砚愣了一下,接过糖,指尖碰到他的手心,温热的触感让他心里一颤。他记得自己只在一次小组讨论时,随口说过一句“草莓味的糖还挺好吃”,没想到江亦诚居然记在了心里。他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甜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心里也跟着甜丝丝的。
晚上十点,复习结束。江亦诚主动提出送林砚回家,理由是“晚上不安全”。陈阳笑着打趣:“得了吧江亦诚,我们小区离得这么近,能有什么不安全的?你就是想跟学霸多待一会儿!”
江亦诚没反驳,只是嘿嘿地笑。林砚也没拒绝,默默跟在他身后。两人并肩走在安静的校园小路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有晚归的同学经过,脚步声打破短暂的沉默。
“今天谢谢你,”江亦诚忽然开口,声音低沉了些,“给我讲了那么多题,还那么有耐心。”
“应该的,”林砚轻声说,“我们是小组伙伴。”
“不止是伙伴吧?”江亦诚停下脚步,转头看着林砚,路灯的光映在他的脸上,眼神里带着点认真,“我觉得,我们是好朋友。”
林砚看着他明亮的眼睛,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点点头,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嗯,好朋友。”
江亦诚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像得到了糖果的孩子。他转过身,继续往前走,脚步轻快了许多。林砚跟在他身后,看着他挺拔的背影,心里那颗名为“心动”的种子,在这些心照不宣的偏爱里,悄悄汲取着养分,慢慢生根发芽。
回到家,林砚坐在书桌前,想起江亦诚塞给自己的草莓味软糖,想起他讲题时专注的眼神,想起他说“我们是好朋友”时的认真,脸颊不自觉地发烫。他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在空白的页面上,轻轻写下了“江亦诚”三个字,又飞快地划掉,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
他知道,这份友情已经悄悄变了质,只是他还没勇气承认。而另一边,江亦诚回到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全是林砚讲题时的样子,想起他泛红的耳尖,想起他温柔的笑容,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他拿出手机,想给林砚发消息,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只发了一句“早点休息,明天见”。
手机屏幕亮起,林砚看到消息,指尖顿了顿,回复道:“你也早点休息,晚安。”
简单的对话,却让两个少年的心里都泛起了涟漪。互助小组的成立,不仅是学习上的互帮互助,更是两人感情升温的催化剂。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偏爱,那些心照不宣的默契,都在一点点拉近彼此的距离,让那份懵懂的心动,在不知不觉中愈发清晰。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