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校园,被朗朗读书声唤醒。教室里英语课本摊在课桌上,同学们正齐声诵读着课文。阳光透过窗户,在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教室后排,林晟的心思显然不在书上。他偷偷撕下作业本一角,龙飞凤舞地写了几行字,然后迅速揉成一个小纸团。
他瞄了一眼讲台上正踱步巡视的英语老师,瞅准一个空档,手腕一抖,纸团划出一道精准的弧线,“啪”地一声,稳稳落在隔了两排的赵磊桌上。
赵磊正读得昏昏欲睡,被这暗器惊醒。他警惕地瞟了一眼老师,见老师背对着这边,才飞快地抓起纸团,在课桌下小心翼翼地展开。
看清内容后,他眼睛一亮,冲林晟的方向用力地点点头,比了个大大的“OK”手势,脸上是“包在我身上”的得意。
林晟还是不放心,趁着老师转身的间隙,又用力朝赵磊挥了挥手,压低声音,语速飞快地叮嘱:“记住了啊!信息内容一个字都不能错!就发那个手机号!重点是九点之前!必须九点之前发出去!晚了就来不及了!懂不懂?”
话音刚落,一道阴影笼罩下来。
英语老师不知何时已站在两人课桌之间的过道上,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带着明显的不耐烦:“聊完了吗?聊得挺投入啊?聊完了就给我闭嘴!专心读书!”
两人瞬间像被按了暂停键,猛地抓起书本,把头埋得低低的,扯着嗓子,加入了“ABCD”的大合唱,声音比谁都响亮。
赵磊还心虚地偷瞄了老师一眼,发现对方还在盯着他们,赶紧又提高了八度。
早操的哨声终于响起,驱散了早读的沉闷。
跑操结束,人群散开。
赵磊故意放慢脚步,蹭到林晟身边,一把勾住他的肩膀,压低声音,难掩兴奋:“晟哥!任务圆满完成!而且——”他故意拖长了调子,邀功似的眨眨眼,“在八点之前就搞定了!怎么样?效率够高吧?”
林晟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用力拍了拍赵磊的后背:“干得漂亮!回头请你喝汽水!”赵磊嘿嘿一笑,得意地晃了晃脑袋。
与此同时,那条幽静的小巷深处,林秋红刚刚拉开那扇略显陈旧的卷帘门。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小小的店面,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清洁后的淡淡消毒水味道。她正准备像往常一样,研究今天的菜品,为新一天的试营业做准备。
突然,放在柜台上的旧手机像发了疯一样,开始持续不断地剧烈震动,伴随着震动,一声声清晰悦耳的“叮咚!叮咚!支付宝到账!微信收款!”提示音此起彼伏地响起,密集得如同骤雨敲打窗棂。
林秋红吓了一跳,疑惑地拿起手机。
屏幕被瞬间涌入的十几条未读短信和通知彻底淹没,她点开短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格式工整:
【你好,请问是林记小馆吗?我是隔壁二中的学生,我想点一份两素一荤加一汤的套餐,麻烦放在学校保安室就好,谢谢!】
发信人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名字,但诉求高度统一。
林秋红看着那些陌生的名字,又听着耳边不断响起的收款提示音,再看看订单上标注的套餐价格,一个经过徐捷仔细调研周边快餐和学生消费水平后定出的、既能让小店微利又能让学生负担得起的合理数字让她瞬间明白是谁出的鬼点子了。
一股暖流夹杂着酸涩猛地冲上心头,眼眶微微发热。
她无奈又感动地摇了摇头,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这两个臭小子!肯定是他们搞的鬼!这“馊主意”真是又大胆,又暖心。
短暂的震惊过后,林秋红迅速恢复了平日的麻利。小小的店面瞬间被紧张而充满活力的烟火气填满。
她立刻联系上了隔壁便利店老板,请他帮忙送几大摞一次性餐盒过来。又联系了之前帮忙打扫的邻居大妈,请她儿子小孙赶紧过来帮忙。
便利店老板很快扛着餐盒气喘吁吁地跑来:“林姐,这是要开张啦?阵仗不小啊!”
林秋红笑着接过,用手势比划着【谢谢】,脸上是忙碌的喜悦。小孙也很快赶到,他是个手脚勤快的小伙子。
两人在林秋红的指挥下,洗菜、切配、烹饪、打包,动作麻利得像上了发条。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蒸腾的热气带着诱人的饭菜香弥漫开来,小小的林记小馆充满了勃勃生机。
临近中午,十几份打包好的饭菜整整齐齐码放在几个大塑料袋里。林秋红和小孙一人拎着几大袋,锁好店门,快步朝二中的方向走去。
沉甸甸的袋子勒得手指发红,但林秋红脚步轻快,还不时回头用手势催促落在后面的小孙快点。
她心里盘算着:得赶紧买个大的保温箱才行,夏天还好,这要是冬天,饭菜送到保安室都凉了,孩子们吃了可不好,都是正长身体、读书辛苦的孩子啊。
学校保安室的值班大哥,是个面相憨厚的中年人。他跟林晟很熟,挺喜欢这个虽然有点痞气但特别讲义气、对母亲又孝顺的小伙子。
林晟早就跟他打了招呼。看到林秋红和小孙拎着沉甸甸的袋子过来,保安大哥连忙迎出来,热情地接过袋子:“辛苦了辛苦了!放这儿就行!林晟都跟我说了!”他知道林秋红的情况,特意放慢语速,口型做得很清晰。
林秋红感激地笑了笑,拿出手机,快速打了几行字递给他看:【大哥,这是小晟和小捷的饭,麻烦您待会儿转交给小晟。今天真是太谢谢您了!】她放下手机,对着保安大哥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着无声却厚重的谢意。
保安大哥连连摆手:“哎哟,您太客气了!举手之劳!快回去吧,店里还忙呢!”
林秋红和小孙这才放心离开。
昨晚,林晟就在信息里跟妈妈交代清楚了。他知道以后小店忙起来,妈妈可能顾不上专门给他做饭,所以他跟赵磊以后就跟着吃店里的外卖套餐,反正都是妈妈做的,味道一样好。
中午放学铃声一响,饥肠辘辘的学生们潮水般涌向食堂。然而今天,食堂的喧嚣中,却夹杂着一片不同寻常的惊叹和羡慕声。
“哇靠!赵磊,你这饭……也太丰盛了吧?!哪买的?看着就香!”一个男生端着食堂寡淡的饭菜,眼巴巴地看着赵磊餐桌上打开的饭盒,晶莹的米饭上铺着油亮亮的红烧肉、翠绿的炒时蔬、金黄的煎蛋,旁边还有一小碗热气腾腾的紫菜蛋花汤。
赵磊得意地用筷子敲了敲饭盒边缘,声音洪亮,恨不得全食堂都听见:“羡慕吧?林记小馆!新开的!瞧见没?两素一荤还送汤!关键是什么?便宜!好吃!比食堂这清汤寡水的强一百倍!”他故意夹起一块色泽诱人的红烧肉,在众人眼前晃了晃,然后满足地塞进嘴里,发出夸张的咀嚼声。
“林记小馆?在哪啊?快把联系方式给我!明天我也点!”旁边的同学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
“联系方式?行啊!”赵磊掏出手机,“不过,你们得动作快点儿!人家现在试营业,每天限量供应,卖完就没了!手慢无!”他故意制造着紧张气氛。
“啊?限量?这么抢手?”有人惊呼。
“那可不!”赵磊的同桌,也是他哥们,立刻帮腔,“人家小店刚起步,林阿姨一个人忙不过来,再加上小孙哥帮忙,人手有限,只能做这么多份!保证质量嘛!”
“哎,你是怎么发现这家宝藏店的?”有人好奇地问。
那哥们眼珠一转,早编好了说辞:“我走读生啊!昨晚放学路过那条小巷子,嘿!那饭菜香味儿,简直了!勾得我魂儿都没了!顺着味儿就找到了,记下电话,今儿一早就订了!果然名不虚传!”他绘声绘色的描述,更勾起了大家的馋虫。
“电话!快把电话给我!”
“给我给我!明天我一定要抢到!”
一时间,赵磊和他的哥们被争先恐后的同学围了个水泄不通。
林秋红用这第一桶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去买了一个结实的、能保温很久的大保温箱。
她不想让孩子们吃冷饭。
正如徐捷所预料的那样,口碑效应迅速发酵。仅仅几天,林记小馆在学生中彻底火了,每天放学前,林秋红的手机就响个不停,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限量供应的套餐几乎在开放预订的瞬间就被秒杀一空,供不应求,抢不到的同学在校园论坛和小群里哀嚎抱怨。
林秋红看着那些没订到餐的留言,心里过意不去。在徐捷的建议下,她尝试开通了一个简单的小程序,方便学生下单和查看菜单。
同时,她咬咬牙,决定增加供应量,并新增了几款备受欢迎的菜品,其中最火爆的就是徐捷帮忙设计的学生营养套餐,价格实惠,荤素搭配科学,每天不重样,成了绝对的销量冠军。
学校领导也听说了这家风靡校园的小店和店主的情况。了解到林秋红为人本分,用料实在,价格公道,加上林晟在学校表现尚可,校方最终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了这种“特殊”的订餐模式。毕竟,孩子们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也是好事。
神奇的口碑效应远不止于校园。
那诱人的家常菜香气,如同无形的招牌,飘出了小巷,吸引了周边不少居民和上班族。
大家循着香味找来,一试之下,纷纷被这朴实却用心的味道征服。
“林记小馆,聋哑阿姨开的,味道特别好,还便宜!”这样的口口相传,成了小店最有力的广告。
生意越来越红火。林秋红又招到了两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帮忙。小店从早忙到晚,灶火几乎没停过。
林秋红常常忙得脚不沾地,有时连自己吃饭都忘了。但看着店里人来人往,看着孩子们和顾客们满足的笑脸,看着账本上日渐增长的数字,她虽然累,心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希望。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