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公司后,陆父将陆时衍带到办公室就和陆母一起离开,他们要将东西全部处理好,陆时衍一个人留下来查看公司现在情况。
明珠卫视经过这段时间的动荡,现在在职的人员不到100人。因为台里没有自己的艺人运营部,频道播的剧基本都是外购的,除了一个新闻的班底,没多少人。
这也是明珠卫视因为独播权被别的卫视卡脖子的原因,但凡有自己卫视出品的剧,那就不会存在和别的卫视争独播权的被动情况。
而除了没有自己的出剧班底是一回事,还有一件事,明珠卫视并没有一个能留住观众的王牌节目。
像陆时衍之前在的时空,每个卫视都会有一个自家的固定王牌节目,提到那个时间点就会想到哦,那个综艺节目开播了。
但现在的明珠卫视并没有这种节目,又没有节目又没有独播电视剧,连比赛转播都没有热门的,可替代性太强了,所以慢慢的收视率再也涨不起来。
但现在的明珠不能开启这种长线节目,一个是明珠卫视暂时没有这么多市场份额,不会吸引更多人来看,二是也不会有艺人会选择上这种看不到前景的节目。
明珠卫视现在需要一个出现就能瞬间吸引人的节目,而且是那种不管你想不想,你一定会来参加的节目。
陆时衍在几种类型上选了选,最后选择了音综。
这里的世界,主要是演员成名比较方便,歌手除了专辑发售偶尔上下新闻。只有一个平台,那就是国家牵线由各个台主办的颁奖典礼以及一个和上辈子的春晚同一个性质的《新春歌会》,许多歌手都以上这个晚会为荣。
说到这个晚会,一开始也是由明珠主办,后来变成每年哪个电视台收视率最高,哪个台主办,其他台协办。
到现在这个晚会已经连续三年由HY卫视主办了。
这里歌手不如演员的原因,陆时衍左思右想就是没有曝光率,歌手出了唱片,可能就是在社交平台打个广告,粉丝看到了就会去买,路人不会去购买,去听。偶尔播放器播到了,好听加个收藏。
缺少了曝光,那自然就没人知道。
陆时衍想做个打歌节目,如果能做起来,这个节目甚至可能会和陆时衍开始想的那个综艺一样,成为明珠的一大王牌,提到那个时间段就会想到这个节目。
陆时衍一下子想了好几个类型的打歌节目,想要长久下去,除了要办的好看,还需要其他的支持,比如需要音乐平台,视频平台,再有专门的统计销量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查找资料,陆时衍对这里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将自己的想法一条条地记下,再搜集一下资料,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陆时衍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是很满意,但查清了不少资料倒也还好。陆母那边有些不好处理的直接换成了钱,一下午的时间陆时衍就收到了800W的转账,还有一些暂时出不去的,就先放着。
陆父也整合好明珠其余的资料也发给了陆时衍,陆时衍仔细看了下,明珠不愧是前期走在前面的领头人,除了俩个频道外,还拥有一个视频app,只是这个视频app的运营很差,因为明珠的资源比较上,上面可看的也很少,所以视频app的收益也不好。
陆时衍看了一下自己写了一下午写的东西。
这里给到歌手的舞台实在是太少了,出一次新专辑,歌手们都要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去给自己的新专辑造势,有了打歌舞台,他们最起码的输出环境就有了。而且长期缺少舞台的歌手,在有了这么一个舞台邀约,也会来参加。
歌手们的粉丝也会为了自己支持的歌手前来观看,这样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基本就算有了。
有了这个节目还不算,陆时衍还有第二个策划,就是歌手打歌 粉丝打投,他刚才特意查找过,这里也有各种销量榜单,但是那个榜单只是单纯地统计歌手的专辑销量,这和粉丝的互动性不大,陆时衍想做一个粉丝互动的打投节目,粉丝辛苦地打投,然后让偶像登上一位。
前一个节目还好做,后一个就不是很好做了,牵扯到排名,粉丝,这些一搞不好就会扯出黑幕啊什么的,其实并不好下手。
陆时衍计算了下手头的资源,其实只有陆父刚发过来明珠官方和一个视频APP。
前期肯定做不到很好的计算模式,陆时衍看了看,如果两个节目互相扶持,在第一个纯打歌舞台播出后,观众通过邮件进行投票,再根据销量榜单计算,这样的得分算作是第二个打投舞台的排名。
等其他的平台搭建好,就可以转变成后来的模式。歌曲在音乐APP的下载量 (视频网站 APP)播放量*2 销量榜单 观众投票=最后榜单数据。
只是这里面的占比肯定需要更改,像是观众的投票,这种运气玄学的,占比就10%,其他的以此类推。
不过这种计算还是需要给观众展现出来的,毕竟公平公正嘛。
这样说来,其实还需要一个音乐APP,音乐APP明显明珠APP不能代替的,市面上现在比较大头的音乐类APP有两个,一个是曾经举办过多次音乐节,也曾承办过晚会,用户粘性比较大的Orange。
他举办过的几届橘子汁音乐节在音乐圈特别有名气,很多专业人士都会专门赶去参加。
还有一个就是比较老牌的知鸟,除了平时发布音乐,还有自己主办了电台,虽说这里看电视不是主流,电台节目却非常受欢迎,所以知鸟在这里倒是收获了不少用户。
这些都是后期可以去谈的倒也不是很难,相信不管是哪个平台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将刚写好的两份比较粗糙的企划案放到一旁,陆时衍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继续干活。
综艺节目是不急,但是电视剧这一块可就真的急了,原本接档的《谢钴传》跳档了,其他几部备播剧也各种问题,现在播的电视剧还有50集就要结束了。
陆时衍随便选了一部剧倍速地播放着,一边看一边翻着飞信朋友圈。
等翻了几分钟,陆时衍才反应过来这里的朋友圈不是自己的了,在里面找了也找不到适合的编剧。
就在陆时衍打算退出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一张宣传图,名字很眼熟《谢钴传》。
陆时衍仔细看一下整条朋友圈,又看了下自己的备注,35届刘荇---毕业编剧。陆时衍想到今天早上翻看的那些备忘录,看到了前面记过陆时衍原身是导演系毕业,毕业的时候拍了一部小短剧,短剧的编剧好像就是刘荇。
刘荇的朋友圈是说自己参与了《谢钴传》的编剧,但是陆时衍在刚刚陆父发过来的资料里面看过,《谢钴传》的编剧四个人并没有刘荇。
这种情况在陆时衍那时候的娱乐圈非常常见,没想到这边即使文娱圈发展缓慢,这些情况还是存在的。
从网盘里找到当初拍的短剧和原剧本,陆时衍快速地看了一遍,剧本身能看得出拍摄手法比较稚嫩,但是看得出剧本内容还算不错,一个比较清新的校园短剧。
陆时衍思考了一下,点开了刘荇的头像。
衍。:最近有工作吗?
刘荇基本算是秒回,“没有,工作室要没米下锅了!”
陆时衍刚好再看上面之前和刘荇的聊天记录,两人毕业后还是偶尔有交流的,毕竟都在这个圈里。刘荇毕业后开了一个编剧工作室,工作室现在有五个编剧,平时接点小广告文案,偶尔能接到一些电视剧和电影剧本。
陆时衍想了想,直接给人拨了一个电话过去。
“喂?怎么你真有工作要给我们啊?”刘荇电话接得也很快。
陆时衍想了想问道“《谢钴传》你写了多少?”
“80-160集的剧本都是我写的。”刘荇叹了一口气,继续道“但是被改了不少,所以宣发没写我们工作室。”
“我想开部剧。”陆时衍顿了顿,“剧集比较少,大概就25-30集,要得比较急,我这边可以给你梗概和人设。”
刘荇算了算时间“一周吧,一周左右就能给你出了。”
“好。”陆时衍还想继续说点什么,但还是咽下去了“好好写,这要是过本了,到时候你们工作室的本应该不会少。”
“行,一定给你好好写,明天争取给你前三集。”
俩人约了下过本的情况,定下了明天要是三集过了,就后天上午在刘荇的工作室见。
挂了电话,陆时衍稍微思考了一下写了一个很常见的偶像剧的梗概,本来就算是一个过渡本,陆时衍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合适的编剧了,也没有时间好好想,这种剧本是最快的,现代剧拍得也快。
25-30集的容量,也足够拍摄那些剧情,不需要拉得太长,毕竟这种讲究的就是在有限的集数里讲完完整的故事,再进行各种反转转折。
拍过非常多这些偶像剧的陆时衍写得非常顺,很快就将梗概和人设写完打包发给了刘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