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来自五年前的礼物(二)

和蒋翊相处了几天,算是低头不见抬头见,徐文策的紧张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在蒋翊又一次对着那块铅块发呆的时候,徐文策试探着问:“你仔细想想,五年前是不是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

蒋翊不置可否,只是继续看从铅块上拓印下来的两个字。

这铅块很薄,在印着日期的那一面有两处小小的凹陷,刻着“霥齌”两个字。这两个字十分生僻,并不常见,音似“雪霁”,网上检索近乎是一无所获。

徐文策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继续开始操持起自己的小店。蒋翊仍然持续着偶然且不规律的早出晚归游荡在城市的生活,百无聊赖时也和徐文策一道在店里发呆。

“姐姐,请你喝。”

蒋翊缓缓抬头,映入眼帘的是是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扎着高马尾,穿着700米以外中学统一的制服。她手上端着一杯红豆糯米酒酿,把另一杯抹茶拿铁轻轻推到蒋翊面前。

“谢谢。”蒋翊对女孩道谢,示意她在自己对面坐下。

小姑娘眼睛亮了亮,扬起一抹明媚的笑。

“姐姐,你好漂亮哇,这段时间我好几次路过都想和你说话,一直不敢说。”她略带腼腆地开口,不自然地抠了抠手指。

蒋翊有些意外,扭过头望了徐文策一眼,继续只是对面前的小姑娘说谢谢。

步行街外有所中学,不少学生午休放学都会从步行街路过,尽管店铺狭小奶茶味道也平平无奇,托这个位置的福,学生随手消费的订单勉强能让徐文策潦草地过活。

自从蒋翊在店里晃悠发呆,徐文策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她只是倚在巴台对着阳光看那张拓印的纸而已,过路的行人却总是忍不住叫目光停留片刻。今天和蒋翊搭话小姑娘这周已经是第四次光顾,每一次都小心翼翼地看她几眼,多少有些藏不住心事的味道。

“姐姐,你哪里人哇,才到我们这边么,以前从没有见过你。”小姑娘见蒋翊并不反感,稍微放开了几分,试着打探。

“嗯,过来找人的。”蒋翊心下一动,接过小姑娘的话头继续聊,“不过没找到,顺便就在这里玩一阵。”

小姑娘显然有些疑惑,对于在这个时代还有断联这件事有些意外。

“是我一个笔友,去年约定在这里见面的,不过她给我的信多是繁体,地址似乎写错了,左右问了都说没这个地方。”蒋翊温声解释,把口袋里钢笔誊抄在信笺纸上的“霥齌”两个字展开在女孩子面前,继续问:“你听过这个地方么?念‘雪霁’。”

小姑娘眉毛拧起来,摇摇头:“没见过也没听过”,她食指卷着自己额边的碎发又思索了一阵,补充道:“不过我们H市一直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好多地方包括景点、街道都改过好几轮名字,也许是以前的名字。”

“以前的名字?”

“对,就比如我家那块有个叫钟宝寺的景点,其实以前并不完全是寺庙。东裕街一家叫宝钞司的当铺,当地人连起来喊,喊着喊着就成了宝寺,真有不是少人以为是我们本地的庙宇。后来城市重新规划,当铺拆了,政府干脆就和旁边的钟灵寺打通,扩建寺庙叫钟宝寺了。但我外婆那一辈提到那里,还是管钟宝寺叫钟灵寺。”

蒋翊若有所思,继续问:“哪个地方有这些记录么?总不能走南访北漫无目的地打探……”

“省图书馆。”没等蒋翊说完,小姑娘便急急开口,“图书馆有省大事年鉴,也有咱们H市的年鉴,规划更名什么的应该都记在上头。还有报纸,以前网络不发达,大家都看报,指不定以前报纸上名字还没改呢。”

“图书馆收录以前的报纸么?”

小姑娘点点头,“收录的,去年好像还建设了数字化工程,把这些材料都录入馆藏了呢。”

徐文策有一搭没一搭地听他们聊天,偶然间对上蒋翊的转过来的目光,知道自己避无可避,是一定要和蒋翊走这一趟了。

那小姑娘叫姚驰,最终和蒋翊的谈话以蒋翊送了一张5杯免费奶茶的卡结束。一向以行动力著称的蒋翊并没有和徐文策商量,直接给他安排好了第二天的图书馆一日游。

和出入地铁站一般,蒋翊用自己的手环刷开了入口,在闸机外等着徐文策第一次线上完成读者注册,不禁发出一声冷笑。徐文策敢怒不敢言,只能加快捣鼓自己的小程序。

这是徐文策成年以后第一次来图书馆。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图书馆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多次翻修后的主楼高大华美,白色的砖石在阳光下泛出淡淡的青色,有一种古朴庄重的气息。馆内一到三层是中空回廊式设计,有一种宏伟而开阔的空间感。抬头仰望,可以看到高处环绕的回廊如同时间环带,将不同的楼层连接到一起。

东面透明的落地窗洒落一地阳光,照亮了整个中庭,照得徐文策浑身暖融融的。小时候徐文策来这里的次数屈指可数,多半是因为母亲去隔壁影院把他丢在这里一个人找些事情做;现在回忆起来,那些碎片式的能够一个人看连环画的时间竟然已经是他二十年来难得的值得回味的瞬间。

恍如隔世。

蒋翊并不在乎徐文策神情的异样,按照指南乘电梯到了8楼收藏年鉴和历年报纸的房间。关键字检索电子年鉴只是检索到两个简体字连在一处并没有特殊意义,再去看只收录了2000年以后的电子报纸,也只是检索出类似的报道,并没有什么意义。

于是蒋翊带着徐文策开始读还没有收录进去的70年代到2000年的这三十年的报纸,一直从早上待到晚上闭馆。

徐文策看得老眼昏花,几乎快要认不清报纸上的一个个方块,在蒋翊允许下跑出去麦当劳对付了两顿饭甚至对“麦香鸡腿堡”几个字都感觉陌生。

他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待在图书馆,也是第一次看这么长时间的文字,H市的大事小事以超越时间流转的速度进入他的脑子,让他第一次对这个从小长大的城市感到陌生。

这些年报纸里记载着H市轰动一时的大案,也有街头巷尾寻常人家的趣事,但更多的还是城市的发展。H市被誉做“把人文历史写在土地上的城市”,东平湖历史悠久还诞生过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城里的老街和园林都是历史厚重的外衣。但随着现代化,地铁开通、科创园区新起、生态公园落成、国际会议召开,现代和传统交杂在一处,显得置身于文字里的自己渺小起来。

可惜,对于此行的目的,一无所获。

七点钟闭馆,徐文策本以为她会藏在这里夜以继日,但出乎意料,蒋翊还是在安保人员的催促下和徐文策离开,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这么想,徐文策便也这么问。走在回去的路上,徐文策打量一身黑衣的蒋翊略带试探地说:“我还以为你要看完才肯走呢……”

“花这么长时间一点进展的都没有,这么找也许是错的。”蒋翊仍然耐心地回答,语气平淡。

徐文策反应过来了。这两个生僻字现在对应着能在H市找到答案的一个谜题的谜面,谜底是一条蒋翊需要的信息。蒋翊并不来自这个世界,这意味着出题人也同样不可能对于H市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了如指掌,那么他们解题花费的时间也是出题人需要花费的时间。徐文策和蒋翊一整天也就看完了三年收录的报纸,要排查完所有大概需要小半个月,时间花的太长,不可能是传递信息的思路。

“这么说,还是要能够快速检索到的……”

蒋翊点点头,“只是这两个字看起来毫无关联,也并不是更迭过的地名,还是要再想想。”

徐文策忽然有一种H市本地人的自觉,认为自己应该在思考以H市为基础的谜底谜面上多出一份力,于是开始在脑海里搜罗自己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步子慢下来,他便随着蒋翊走弯弯绕绕的小路,走到宋巷,就听得身后传来一声“文哥”。

是周常平的声音。宋巷是H市的老街之一,是卖纸马香火的街市,周长平兄弟两的外婆在这里有间铺子,正是靠着这间铺子才把他们拉扯大。也正是因为有了外婆这一个牵挂,周常平两兄弟和他这样的鬼火少年比起来更像畏首畏尾的好学生,一旦出了事就畏缩不前,只敢跟在他后头。

“这么晚了,还要出去?”徐文策停下来和他寒暄,指了指他身后的推车,上面放着扎好的纸马和香烛,应当是某位客人的订货。

周常平点点头,解释:“买东西的婶子明天要去薛家园烧纸,上午没扎好,我现在去给她送去……”

薛家园!

原来那两个拓印下来的字不应该只是看,还要读。薛家园用H市方言的语音语调读起来就是“雪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