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渊离了松鹤堂,径直去了外书房。管家沈荣早已候着,将三爷沈文睿在醉仙楼因妄议朝政、与御史冲突被送回一事,低声禀报清楚。
“人怎么样了?”沈文渊声音听不出喜怒,指尖在紫檀木书案上轻叩。
“回老爷,三爷醉得厉害,已送回三房歇下了。三奶奶正在照料,只是……受了些惊吓。”沈荣小心翼翼地回答。
“拿我的名帖,去顺天府和都察院打点干净。传话下去,府中若有人敢议论半句,重责三十,发卖出去。”沈文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这位三弟,文不成武不就,只会空谈惹祸,若非一母同胞,他早已懒得理会。二房那边,想必此刻正等着看三房乃至他这长房的笑话。
内宅不宁,外患频生。陛下将林家女指婚过来,用意昭然若揭。这沈府,确实需要一位能稳住后方、且身份足够分量的主母了。
想到新婚妻子林氏在松鹤堂不卑不亢的表现,沈文渊眸色微深。或许,这颗“棋子”,用好了,未必不能成为一步活棋。
他起身,再次走向锦瑟院。
---
锦瑟院内,阿沅正听林妈妈说着府中几位主要管事嬷嬷的情况,尤其重点提到了目前暂代管家之权的,是老夫人身边的老人,姓严,规矩极大,颇得老夫人信任。
“小姐,这位严嬷嬷怕是块难啃的骨头。”林妈妈低声道。
阿沅还未答话,便听得门外丫鬟通报:“老爷来了。”
她立刻收敛心神,起身相迎。
沈文渊步入室内,目光掠过她沉静的面容,在主位坐下。阿沅奉上热茶,他接过,并未饮用,直接开口:“三弟之事已处理妥当,你不必挂心。”
“是,劳夫君费心。”阿沅垂眸应道。
“内宅不可一日无主。”沈文渊放下茶盏,声音沉稳,“母亲年事已高,不宜再操劳。严嬷嬷虽得力,终究是下人。从明日起,府中中馈便由你正式执掌。”
阿沅心下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她并未推辞,肃然行礼:“妾身年轻识浅,恐有负夫君与母亲信任。但既蒙不弃,定当竭尽全力,理清庶务,安定内宅,为夫君分忧。”
“嗯。”沈文渊对她的表态不置可否,继续道,“严嬷嬷会协助你交接。府中人事盘根错节,若有那倚老卖老、阳奉阴违的,不必顾忌,按家规处置便是。”
“妾身明白,定会多向严嬷嬷请教,秉公处事。”阿沅回答得滴水不漏。
沈文渊看了她一眼,似是对她的谨慎略有满意,又道:"你既为主母,府中子女妾室,也当正式拜见。我已让人去传柳氏、王氏和孩子们过来。"
不多时,两位姨娘便领着孩子们到了。为首的是柳姨娘,她穿着一身藕荷色绣玉兰花的襦裙,虽已生育过孩子,但身段依旧窈窕,面容柔媚,眼角眉梢带着成熟风韵与精心算计过的温顺。
她身后跟着一个身形挺拔的少年,穿着青竹色直裰,眉眼间能看出几分沈文渊的影子,只是气质更为文静内敛。这便是庶长子沈珂,年已十四,即将议亲的年纪。他规规矩矩地垂手而立,目光平静,既不怯懦也不张扬,只是在对上阿沅视线时,微微颔首致意,礼节周全却带着疏离。
另一位王姨娘则年轻许多,约莫二十岁,穿着一身水红色遍地缠枝海棠的亮眼衣裙,容貌娇艳明媚,眉眼间带着几分掩不住的得意与轻浮。她由奶娘陪着,怀里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娃,正是刚满两岁的庶女沈瑜。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后一个被嬷嬷牵进来的男孩。约莫七八岁年纪,穿着宝蓝色云纹锦袍,脖子上挂着沉甸甸的金项圈,小脸绷得紧紧的,嘴角下撇,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倨傲与敌意,直直地射向阿沅。这便是由沈老夫人亲自抚养的嫡子沈晟。
一行人进来,先向沈文渊行礼。
"都起来吧。"沈文渊声音平淡,"今日让你们过来,是让你们正式拜见主母。从今往后,夫人便是尔等主母,一应规矩礼数,皆不可废。"
柳姨娘率先上前,对着阿沅深深一福,语气恭顺无比,眼神却飞快地将阿沅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妾身柳氏,拜见夫人。夫人真是年轻貌美,往后定能好好侍奉老爷,打理家事。"她说着,轻轻侧身让出沈珂,"珂哥儿,快来见过母亲。"
沈珂上前一步,姿态端正地行礼,声音清朗沉稳:"儿子沈珂,给母亲请安。"他的措辞和礼节无可挑剔,但那双与沈文渊相似的深邃眼眸中,却带着这个年纪少有的审慎与距离感。
阿沅虚抬一下手,语气温和:"好孩子,快请起。"示意采薇给了份准备好的上等徽墨和湖笔作为见面礼。她心中明了,这位即将成年的庶长子,远比表面看起来的更要深沉,怕是比骄纵的嫡子更难应对。
王姨娘见状,也忙抱着孩子上前,笑容娇俏,带着几分刻意的讨好:"妾身王氏,拜见夫人。夫人您看,瑜姐儿长得像不像老爷?都说女儿像爹呢!"她试图用孩子拉近关系,彰显自己的功劳,姿态却比柳姨娘显得轻浮许多。
奶娘抱着懵懂的沈瑜,教着她磕头。小丫头奶声奶气地说了句"给母亲请安",磕了个头。阿沅同样温和地让她起来,赏了个赤金项圈。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沈晟身上。
他紧紧抿着唇,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用那双酷似沈文渊的眼睛,倔强地瞪着阿沅。
柳姨娘在一旁柔声劝道:"晟哥儿,快给母亲磕头啊。"语气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煽风点火。
沈文渊脸色沉了下来,并未立刻发作,只是目光如炬地看着儿子。
阿沅心知这是立威更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时刻。她看着沈晟,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晟少爷,我知你心意。生母之恩,永世不忘,此乃人子孝道,我亦敬佩。"
她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回到沈晟身上:"但你需明白,你乃沈府嫡子,身份尊贵,责任重大。你的言行举止,关乎沈府颜面,更关乎你父亲对你的期望。今日之礼,非为你我私谊,而是沈府的规矩,是你身为嫡子必须承担的责任。你,可明白?"
她没有强迫他认母,而是将"磕头"这件事,拔高到了"家族责任"和"嫡长子担当"的层面。
沈晟愣住了。他预想了无数种被逼迫或被责骂的场景,却没想到阿沅会这样说。他下意识地看向父亲,只见沈文渊深邃的目光中,似乎也带着一丝认同。他又瞥了一眼旁边垂眸静立的庶兄沈珂,见他姿态恭谨,礼仪周全,自己若再闹,反倒显得不如一个庶子懂事。
那股叛逆的劲头,在更大的"责任"和微妙的比较面前,竟有些无处着力。他憋红了脸,挣扎了片刻,终究还是在众人注视下,不情不愿地屈膝,对着阿沅的方向,草草磕了一个头,却紧咬着牙,一声未吭。
阿沅见好就收,并不逼迫他喊母亲,只淡淡道:"起来吧。望你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莫要让你父亲失望。"
一场风波,暂时化解。
沈文渊将一切看在眼里,对这位小妻子的手段又有了新的认识。恩威并施,分寸得当,倒是块掌家的材料。他的目光在沉稳的庶子和依旧倔强的嫡子身上掠过,心中对后宅的格局也有了新的考量。
"好了,都退下吧。"他挥挥手。
柳姨娘复杂地看了阿沅一眼,领着沈珂恭敬退下。王姨娘则有些恋恋不舍地瞥了沈文渊一眼,才抱着孩子离开。沈晟也被嬷嬷带了下去,临走前还回头狠狠瞪了阿沅一眼。
室内恢复安静,沈文渊起身,最后对阿沅道:"过会儿严嬷嬷会来与你交接,若有难处,可来回我。"
"是,谢夫君。"阿沅恭送他离开。
阿沅端坐于锦瑟院的内室,白日里正式接掌管家之权,又见了妾室与子女,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暗流汹涌。她深知,要想在这府中立足,必须尽快摸清所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林妈妈悄步进来,屏退了其他丫鬟,脸上带着探听得来的慎重神色。
“小姐,”林妈妈压低声音,“老奴借着清点库房、熟悉人事的由头,与几个在府中年头久又不得志的婆子攀谈了一番,总算对府里情形摸了点底细。”
阿沅精神一振:“妈妈快讲。”
“老爷能有今日地位,全靠自身能耐。年少时便以才华闻名,在先帝时就得重用,今上登基后,更是倚为股肱,一路做到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可谓位极人臣。但也正因如此……”林妈妈声音更低了,“树大招风。陛下近年来对老爷颇多猜忌,尤其北疆军权、官员任免这些核心权柄,陛下既倚仗老爷,又时时想收回手中。朝中以户部尚书**为首的一派,是陛下的心腹,专门与老爷打对台。此次北疆军饷之争,便是例证。而陛下将小姐您指婚过来,这其中的意味……小姐当明白。”
阿沅心下沉沉,果然与她猜测无异。她不仅是续弦,更是帝王权术下的一枚质子。
“府中如今有名分的妾室,只柳姨娘和王姨娘两位。”林妈妈继续道,“这柳姨娘,来历也不简单。她原是老夫人娘家的远房侄女,家道中落才来投奔,最初是在老夫人身边做丫鬟,因容貌出挑,性子伶俐,被老夫人给了老爷做通房,后来生了庶子沈珂,才抬了姨娘。她在府中根基不浅,与老夫人关系密切,又生有庶子,之前还代管过一段时间家务,心气儿高着呢。”
阿沅想起柳姨娘那恭顺笑容下的精明,心中了然。原来有这层关系,难怪她底气十足。
“至于子嗣,嫡出的便是晟少爷,是原配夫人所出。原配夫人出身江南书香望族,与老爷是少年夫妻,感情甚笃,可惜身子不太好,在生产晟少爷时伤了根本,缠绵病榻数年,在晟少爷五岁时便去了。老爷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对晟少爷也颇为怜爱。”
“二房和三房目前都只有嫡出子女,未有庶出。”
“那……老爷身边,如今可有通房?”阿沅问出了这个敏感的问题。
林妈妈回道:“据那几个婆子说,老爷公务极其繁忙,常宿在外书房。通房丫鬟……以前老太太和老太太身边的严嬷嬷都塞过几个,但要么不得老爷心意被冷落,要么被柳姨娘寻由头打发出去了。目前,似乎只有前院的那几位大丫鬟,但并未给名分,几人颇为低调,几乎不与后院往来。下人们私下议论,都说柳姨娘手段厉害,把老爷身边看得紧,不让旁人近身。”
阿沅听完,沉默良久。信息量远超她的想象。
她这个主母,看似风光,实则坐在了火山口上。前有狼后有虎,身边还环绕着看不清的暗箭。
“妈妈,这些事我们心里有数就好,切勿外传。”
“老奴明白。”林妈妈郑重应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