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林修然的房间,为她的睡颜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色。
闹钟准时在七点响起,林修然睁开眼,花了几秒钟才意识到自己身处新居。昨晚与秦烬的对峙让她睡得不太安稳,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工作还在等着她。
简单洗漱后,林修然推开房门,意外地发现院子里飘着一阵咖啡和面包的香气。循着香味走进东厢的公共厨房,她看到秦烬正站在料理台前,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翻阅着手机上的新闻。
他穿着深蓝色衬衫和黑色西裤,整洁得一丝不苟,与昨晚月光下随性的形象判若两人。听到脚步声,秦烬抬头看了她一眼,点头示意,算是打招呼。
"早。"林修然也简短地回应,走向冰箱,准备取出昨晚剩下的牛奶。
"咖啡刚煮好,如果你需要的话。"秦烬突然开口,语气平淡,但比昨晚缓和了许多。
林修然有些惊讶,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道谢:"谢谢,正好今天有个重要会议,需要提神。"
秦烬递给她一个干净的马克杯,然后指了指烤面包机:"面包还有几分钟就好。"
两人在沉默中各自准备着早餐。林修然偷偷观察着秦烬的动作——他做每件事都有条不紊,精准高效,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机器。但当他小心翼翼地取出烤好的面包,轻轻放在盘子上的动作中,又透着一种近乎温柔的细致。
"你今天有工作?"秦烬突然问道,打破了沉默。
"嗯,有个关于'留云馆'火灾后文物修复的会议。"林修然回答,随即想起什么,"对了,火灾调查报告出来了吗?"
秦烬的表情微微一变:"初步报告已经完成,正式版还需要几天。初步判断是电路老化引起的,与我三个月前的安全评估结果一致。"
林修然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她不想一大早就再次陷入争论。
两人各自端着早餐回到院子里的石桌旁。初秋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老槐树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
"你的咖啡..."林修然尝了一口,惊讶地发现这咖啡的味道出奇地好,"很专业。"
"只是习惯了。"秦烬简短地回答,但眼角似乎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林修然想起王奶奶说他很会做饭的评价,不由得对这个表面冷漠的男人多了几分好奇。
"你今天也要去'留云馆'吗?"林修然问道,试图找个话题。
秦烬点点头:"要完成详细的结构安全评估,为重建工作做准备。"
"重建?"林修然眼前一亮,"真的要重建吗?"
"当然,"秦烬看了她一眼,"它是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林修然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语塞。昨天他还讽刺她只在乎"死物",今天却表现出对古建筑价值的认同。这个男人似乎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不过,"秦烬继续道,语气变得严肃,"重建必须按照现代消防安全标准进行,不能再为了所谓的'原貌'而牺牲安全。"
果然,林修然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还是那个固执己见的消防工程师。
吃完早餐,两人各自收拾好餐具,准备出门。
"你开车吗?"秦烬突然问道。
"嗯,停在院外。"林修然回答。
秦烬点点头:"那我先走了。"说完,他拿起公文包,大步走出院门。
林修然看着他的背影,不知为何,心中泛起一丝莫名的情绪。这个男人就像一本紧闭的书,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一探究竟。
半小时后,林修然到达了位于798艺术区的文物修复工作室。推开门,她的助理小张立刻迎了上来。
"林老师,大家都到齐了,在会议室等您呢。"
林修然点点头,快步走向会议室。推开门,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她。
"抱歉,稍微迟到了。"林修然微笑着道歉,目光扫过会议桌,突然在角落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秦烬。
他为什么会在这里?林修然心中疑惑,但很快就明白了。坐在首位的文物局张局长开口介绍道:
"各位,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是'留云馆'火灾后的文物抢救与修复工作。考虑到未来重建和文物安全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消防部门的专家参与讨论。"
张局长指了指秦烬:"这位是秦烬工程师,北京市消防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也是'留云馆'重建项目的技术顾问。"
秦烬点头致意,目光与林修然短暂相接,又迅速移开。
"林修然女士是我们的文物修复专家,将负责这次火灾中受损文物的修复工作。"张局长继续介绍,"林女士,请你先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林修然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谢谢张局长。根据初步评估,这次火灾**有27件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12件为二级文物,其余为三级及以下。"
她打开投影仪,展示了一系列受损文物的照片:"最严重的是这件宋代青瓷,高温导致釉面开裂;其次是这套明代书画,虽然没有直接被火烧到,但烟熏和水渍造成了严重污损。"
林修然详细介绍了每件重要文物的受损情况和初步修复方案,专业而冷静的分析赢得了在场专家的点头认可。
"我们的修复工作预计需要三到六个月,具体时间取决于损伤程度。"林修然总结道,"但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防火措施。"秦烬突然开口,接过她的话。
林修然看向他,点了点头:"是的。修复后的文物如何保存,如何确保它们不再面临类似的威胁,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秦烬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根据初步调查,这次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古建筑内部电路老化,加上缺乏现代消防设施。在文物修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未来的安全保障措施。"
他切换到自己准备的幻灯片,展示了一套针对文物展陈和保存的消防安全系统:"这是我们研发的新型文物保护消防系统,采用气体灭火和精准喷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保护文物的同时,有效控制火势。"
林修然认真听着,不得不承认,秦烬的方案确实考虑周全。他不仅关注了灭火效率,还特别注重对文物的保护,这与她昨晚对他的印象有些不符。
"秦工程师,"林修然忍不住提问,"这套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如何?有没有在其他古建筑或博物馆中使用过?"
秦烬看了她一眼,似乎没想到她会提问:"目前已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区域试点使用,效果良好。但每个古建筑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那么,安装这套系统是否会对古建筑原貌造成破坏?"林修然继续问道。
会议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大家都知道这是文物保护与消防安全之间的核心矛盾。
秦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深思熟虑后才开口:"任何改造都会对原貌造成一定影响,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的设计尽可能地减少了这种影响,同时,我想问一个问题——"
他直视着林修然的眼睛:"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安全改造,一旦发生火灾,原貌还能保存吗?"
林修然被问住了,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最终,张局长打破了沉默:"两位的观点都很有价值。事实上,这正是我们今天会议的目的——寻找文物保护与安全防范之间的平衡点。"
他环顾四周:"我提议成立一个联合工作组,由林修然女士和秦烬工程师共同负责,既处理火灾后的文物修复工作,也为'留云馆'的重建提供专业建议,确保新建筑既符合文物保护要求,又满足现代消防安全标准。"
林修然和秦烬同时露出惊讶的表情,显然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安排。
"张局长,我的专业是文物修复,对建筑设计和消防工程并不精通。"林修然试图婉拒。
"我的工作重点是消防安全评估和系统设计,对文物修复知之甚少。"秦烬也表示异议。
张局长笑了笑:"正因如此,你们才需要合作。林女士精通文物保护,秦工程师专长消防安全,两位的专业互补,正是这个项目所需要的。"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这个决定已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批准。从今天起,你们将作为联合项目组的负责人,共同工作至少三个月,直到'留云馆'重建方案确定并开始实施。"
林修然和秦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
会议结束后,林修然收拾着资料,秦烬走到她身边。
"看来我们要一起工作了。"他的语气依然冷淡,但比之前柔和了一些。
"看来是的。"林修然点点头,"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秦烬沉默片刻,然后说:"我下午要去火灾现场做最后的勘测,你要一起来吗?了解火灾现场可能对你的文物修复工作有帮助。"
林修然有些惊讶于他的邀请,但很快点头同意:"好的,我也正有此意。"
"那就下午两点,我在四合院门口等你。"秦烬说完,转身离开,留下林修然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工作室,林修然开始整理受损文物的资料。她的助理小张好奇地问:"林老师,那个秦工程师看起来好严肃啊,你们真的要一起工作三个月吗?"
林修然苦笑:"不仅要一起工作,我们还是邻居。"
"什么?!"小张惊讶地瞪大眼睛,"这也太巧了吧!"
"是啊,命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林修然轻声说,目光落在桌上那件被烟熏黑的宋代瓷器上。这件文物,就像她和秦烬的关系,表面看似受损不堪,但或许经过精心修复,还能重现昔日的光彩。
中午,林修然简单吃了点工作室附近的快餐,然后回到四合院换了身更适合现场勘测的衣服——一件深色长袖衬衫,一条耐脏的牛仔裤,外加一双防滑的运动鞋。
下午两点整,她准时走出院门,看到秦烬已经站在那里等候。他也换了装束,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装外套,看起来更像一个专业的工程师。
"准时。"秦烬看了看手表,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
"职业习惯。"林修然回应道,"文物修复工作需要极度的耐心和时间观念。"
两人默契地各自上了自己的车,一前一后驶向"留云馆"所在地。
二十分钟后,他们来到了火灾现场。曾经优雅的明代建筑如今只剩下焦黑的残骸,空气中仍弥漫着烧焦的木头气味。现场拉起了警戒线,只有获得许可的专业人员才能进入。
秦烬出示了工作证,带着林修然穿过警戒线。他递给她一顶安全帽:"安全第一。"
林修然接过安全帽,默默戴上。两人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行走,秦烬不时指出一些关键的结构点和可能的起火位置。
"这里是电路集中的区域,"秦烬指着一处焦黑的墙壁,"初步判断火源就在这里。老化的电线加上木质结构,是典型的火灾隐患。"
林修然点点头,目光却被另一处吸引:"那边是文物存放室吗?"
"是的。"秦烬带着她走过去,"这个房间的火势相对较小,主要是被烟熏和水渍损坏。"
林修然蹲下身,仔细观察地面上的痕迹:"这里有防火材料的残留,看来还是做了一些防护措施的。"
秦烬也蹲下来看:"是的,但远远不够。如果按照我提交的方案,至少会有一个完整的防火分区和自动报警系统。"
林修然没有反驳,因为事实摆在眼前。她站起身,环顾四周,心中充满惋惜:"这座建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现在却......"
"可以重建。"秦烬的声音出乎意料地温和,"只要有详细的资料和专业的团队,它还能重现昔日的风采,同时更加安全。"
林修然惊讶地看着他:"你真的相信古建筑重建能保留其历史价值吗?我以为你只关心安全问题。"
秦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父亲是古建筑保护专家,也是消防员。他一生都在寻找保护古建筑和确保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这是秦烬第一次主动提及他的父亲,林修然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话题对他的重要性。
"你父亲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她轻声说。
秦烬的眼神突然变得遥远:"是的,他是。"然后,仿佛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他迅速转换话题:"我们继续看看其他区域吧。"
两人继续在废墟中探查,秦烬专业地分析着火灾蔓延的路径和建筑结构的薄弱点,林修然则更关注文物存放区域的情况。
不知不觉中,两人的交流变得顺畅了许多,专业上的共鸣似乎暂时消解了昨日的对立。
"这个位置,"林修然指着一处墙角,"如果能设计一个既符合古建筑风格又具备现代防火功能的储藏柜,或许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秦烬认真思考了一下:"理论上可行,但需要特殊材料和精密设计。"
"我认识一位专门研究文物保护材料的专家,"林修然说,"也许我们可以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秦烬点点头:"好主意。"
就在这时,林修然不小心踩到一块松动的砖石,脚下一滑。秦烬反应极快,一把抓住她的手臂,稳住了她摇晃的身体。
"小心。"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暖,手掌的力度恰到好处——足够稳固,却不会弄疼她。
"谢谢。"林修然站稳后说道,却发现秦烬的手仍然扶在她的手臂上,温热的触感透过衬衫传来,让她心跳微微加速。
秦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迅速松开手,神色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地面不稳,我们最好结束今天的勘测。"
林修然点点头,两人小心地走出废墟。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残垣断壁上,为这片废墟增添了一丝悲壮的美感。
"谢谢你今天的讲解。"走到停车场,林修然真诚地说,"我学到了很多。"
秦烬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林修然见过的第一个近似微笑的表情:"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林修然也微笑回应。
两人各自上车,驶向同一个目的地——那个见证了他们初次冲突,也可能见证未来和解的四合院。
夜幕降临,北京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在这座融合了古老与现代的城市里,一段关于保护与安全、传统与创新、冲突与理解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