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日头毒得能把土坯墙被烤得发烫,知青点前老槐树的叶子蔫巴巴垂着。
罗兵一路小跑着冲进院子,大声喊道:“知行!有人来找你,快出来!”
江知行应了声:“这就来。”
他跨出知青点的门,就见树荫下站着个长相俊美、身材挺拔的男人。宽肩窄腰,领口微敞,袖口随意挽到手肘,小臂绷着流畅线条。
江知行微微一怔,打量对方几秒,才开口:“请问你是?”
男人双手随意垂在身侧,声音低磁又带几分刻意的散漫:“你就是江知行?我姓顾,顾简言。你爸妈托我给你捎点东西。”
说着,把挎包往前一递。
江知行接过包,指尖碰到对方掌心的薄茧,心下微诧:“麻烦你跑一趟,我爸妈他们还好吧?”
顾简言深邃的眸子瞥向知青点那几个鬼鬼祟祟探头探脑的身影:“伯父伯母挺好的,就挺担心你,让我来看看你过得怎么样。”
江知行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知青点几个好事的身影瞬间缩回,他无奈笑了笑:“都是知青点里的伙伴,好奇罢了,你别见怪。”
顾简言“嗯”了一声,开口:“东西送到,我也该走……”
顾简言话尾突然收住,目光黏在江知行发顶打转,突然倾身凑近。
江知行对这突如其来的亲密动作有些不知所措,后退了小半步,询问:“怎么了?”
“你头发有一片落叶。”
顾简言骨节分明的手从江知行发顶摘下片树叶,指腹擦过他的发梢,痒得江知行耳尖微烫。
叶片脉络在阳光下透亮。
“这叶子……”江知行刚开口,顾简言就已收回手,随手把叶子往裤兜一塞,喉结滚了滚:“没事了,我赶时间先走了,下次再来看你过得怎么样。”
江知行望着他消失在村中小道,耳尖的热意还没褪,手不自觉摸向发梢,那里还留着顾简言指腹擦过的痒。
几个知青凑上来,眼睛亮晶晶的:“知行,那人看着就一副不好惹的样子,是什么来头?你亲戚吗?”
江知行把挎包往桌上一放,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说是我爸妈托来捎东西的,我也不认识。”
罗兵撞了下江知行肩膀:“不认识你们还聊那么久,也不嫌外面天热。我还以为是你哥呢,刚刚看他还摸了你的头。”
江知行手一抖,手里的水都撒出来了些许:“没有摸头,那是我头上落了一片树叶,他帮我拿了下来。”
见没什么可八卦的,众人把注意力转移到东西上:“你家里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快打开让我们也饱饱眼福!”
江知行无奈地摇了摇头,拗不过他们的起哄,只好把挎包拉链拉开。
最先露出的,是几本崭新的高中教材,封面平整,纸张泛着微微的黄,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气息。
“怎么还有书?” 跟进来的知青有些失望,在知识匮乏的 70 年代,这样全新的教材是个宝贝。可对于他们这种下乡的人来说,书一点用都没。
“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和爸妈说了要学习的这件事,他们特地放的书。”江知行面对别人的发问,解释了下缘由。
当他把教材拿开后,一块崭新的手表露了出来,在昏暗的宿舍里,表身泛着的金属光泽格外亮眼。
“好家伙,是手表!”
一个知青惊呼出声,眼神里满是羡慕。在 70 年代,手表可是 “三大件” 之一,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拥有一块手表是很多人的梦想。
江知行拿起手表,看了看,是沪上牌,这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牌子。他想了想,这种贵重物品也不好放宿舍,直接戴在手上了。
手表下面是两套叠得整整齐齐的衬衫,一件浅蓝色,一件白色。布料舒适,质地挺括,做工精细。
“这衣服可真不错,穿着肯定精神!” 罗兵凑过来,伸手摸了摸布料,眼中满是羡慕。
再往下,是一双造型简洁运动鞋,鞋面是帆布材质,鞋底厚实,看起来既轻便又耐穿。
在这个年代,运动鞋并不常见,就算原主母亲是百货大楼售货员也很难买到,可想而知是多么珍贵。
“这个鞋看着还怪好看的嘞。我之前都没见过,洋货吗?” 有个凑热闹的知青忍不住说道。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吃食和信。
他拿起那封信,仔细阅读,字里行间都充满着父母对孩子的爱意。
江知行感受到原身残留的情绪,默默在心底向原主承诺:“放心吧,我会替你实现心愿,好好善待你的父母。”
他将信小心折好,放进桌面的铁盒中。
隔天江知行穿着新寄来的浅蓝色衬衫和运动鞋出门,立刻吸引了村里人的目光。
几个妇女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哟,瞧瞧江知青,今个儿这衣服可真稀奇。”王大婶眼尖,率先开口。
李二嫂也跟着附和:“可不是嘛,那衣服料子一看就好,还有这鞋子,咱都没见过这样式儿的。要么怎么说是城里人。”
“而且啊,江知青长得可真俊,那眉眼,那气质,往这一站,谁不注意啊。”张大妈笑着说道,还朝旁边几个小姑娘努努嘴,“你看咱村里这几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见了江知青都害羞了。”
几个小姑娘原本正偷偷打量江知行,被张大妈这么一说,顿时脸羞得通红。低起了头,扭捏地摆弄着衣角,却又忍不住悄悄抬眼再看江知行几眼。
经过这一遭,江知行又“出名”了,先前有因为感情一事被议论的,后来话题围绕着他和收割机,近来因为家中寄来的包裹又成为农村闲谈。
他有些无奈,在这个互联网不发达、没什么娱乐项目的时代,人们似乎总对这些芝麻大点的事格外热衷。
但他也没多在意,每天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白天在田间帮忙劳作。
这几天没了原身的帮助,陈书兰暗暗叫苦。以往只要她开口,江知行便会毫不犹豫地为她分担农活。
可如今,江知行对她态度冷淡,这让习惯被照顾的陈书兰一时难以适应,这才多久,她的手已经全是伤口。
陈书兰试图挽回与江知行的关系,在她看来江知行就是因为那些流言蜚语这才和她离了心。
第二天,她精心准备了一份点心,找到正在知青点院子里摆弄着零件的江知行,脸上挂着温柔的笑容:“知行,我做了些点心,你尝尝。”
陈书兰走到江知行身边,声音轻柔,笑容里带着几分刻意的娇嗔。
这招她百用不腻,没次江知行不高兴了,只需要放点软话摆个好脸色就回心转意,继续像以前一样对她百依百顺。
江知行停下手中的动作,看了一眼点心,语气很是平淡:“不用了,你拿回去吧。”
陈书兰的笑容僵在脸上,心中又气又恼,但她还是强忍着不悦:“你就吃一点吧,我花了好长时间做的。”
江知行却不为所动,站起身来:“我说了不用,以后你也别再做这些了。”
说完,他便转身离开,留下陈书兰站在原地,满心委屈。
许墨本就对江知行有些敌意,看到陈书兰还主动去找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找到陈书兰,皱着眉头说:“书兰,你最近怎么老是去找江知行?”
陈书兰急忙解释道:“许墨,你别多想,我只是觉得之前江知行帮了我很多,想感谢他一下。”说着,她的眼眶愈发湿润,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许墨不太相信,但看着陈书兰委屈的神色,态度还是软和了下来,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你心地善良,可江知行最近的态度很奇怪,我怕你受到伤害。以后要是有什么事,你先来找我,别总是去找他了,好吗?”
他拉起陈书兰的手,轻轻抚摸着她手上的伤口,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陈书兰应了一声。
从那之后,陈书兰虽然表面上减少了去找江知行的次数,但心里却始终惦记着如何重新让江知行回到自己身边为自己所用。
而江知行这边,没了别人的打扰,很快就设计好了收割机的图纸。接下来就是直奔大队存放报废拖拉机的地方。
那拖拉机被扔在角落里,机身布满灰尘和铁锈,周围杂草丛生,像是被遗忘的老古董。
江知行伸手拂去拖拉机上厚厚的灰尘,开始检查各个部件。尽管大部分零件都已损坏,但好在关键的发动机和底盘还在,这让江知行看到了希望。
他深知,只要核心部件没问题,就有改造的价值。
江知行迅速开始拆卸那些还能用的零件。由于长期暴露在野外,许多零件都锈死了,拆卸起来格外费力。他的手上沾满了油污,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和油污混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就在江知行专心致志地忙碌时,周围渐渐围过来一些村民。他们看到江知行在摆弄那台报废的拖拉机,都感到十分好奇。
一位大爷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小伙子,你这是在干啥呢?这破拖拉机都报废好久了,还能有啥用?”
江知行抬起头,解释道:“大爷,我想把它改造成一台收割机,这样以后咱们收割小麦就能轻松多了。”
村民们听了,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有人小声嘀咕着:“这能行吗?别白费力气了。”
也有人半信半疑地看着江知行,眼中带着一丝期待,“不愧是城里人,这都会做。”
江知行摇摇头,“之前看了些杂书,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他把拆下的零件和从废品站找来的材料一起搬到了知青点的院子里,准备利用晚上的时间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
回到知青点,其他知青们看到江知行带回来这么多又脏又旧的东西,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罗兵打趣道:“江知行,你这是又是从哪弄来的这些破烂?不会真打算变废为宝吧?”
江知行笑了笑:“说不定真变废为宝了。”
此章已修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追爱垫脚石知青-导弹科学家(3)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