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路尽绝饮血不足嗟

西北边境开战在即,当初太医署派遣的太医下到楚州地方来,回京都后如实上奏禀报,青绳病不是瘟疫。

但除了楚州之外,此病四境皆起又确有其事。

梁明帝一心战事,无意理会此病蹊跷。

既然不是瘟疫,那么人就是能用得,诏令照颁不误,户税、丁税要多征一石二斗,并且每户至少要出一个壮年男子充当兵役。

军贴之上不得留有空余。

祸招坊下经苦病,凶年泽中几断魂。

民何聊生!民何聊生!

楚州城百姓中,甚至有为逃当兵役者,不惜自断手或脚,即便这样,也被官府抓去充当杂役了。

因淮水洪涝而流离失所的生民越来越多,其间又混杂青绳病与其他不知名瘟疫。

除了岐鹤城中郡守亲自坐镇情况好些以外,城外仍有许多尚未安置妥当的。

这些流民信不过官府,于是自寻出路,自发组织成一支队伍,带上幸存的妻儿老小,连夜逃离楚州。

他们不敢走官道,徒步几天几夜,翻过杳无人烟、凶险非常的睐山山脉,逃到了朔州与阖江等地。

阖江地域不大,突然涌入这般多难民,这事想压下去都难。

阖江司马柳子介在幕府中发了好一通火。

“如今徭役赋税无一不重,阖江尚自顾不暇,他楚州的烂摊子什么时候轮到我们阖江来收拾?这姓江的到底在当的什么官?”

“柳大人,阖江染青绳病的人数忽然增多,施民用的药物已无剩余。”

幕府门外小吏忽然来报。“那批逃难来的难民中也有不少得了青绳病的,会不会是他们传染过来的?”

柳子介厉声问道:“太医署不是说明青绳病不是瘟疫么?缘何会有这么多人得病传染?”

“这,小的不知……”

“罢了,”柳子介摆摆手。

“呵,如今西北战事在即,皇帝陛下忙着开疆拓土,那群太医此时要是说国内瘟疫四起,这不是往刀口上撞么,等皇上仗打完再想起来收拾残局,还不知要死多少无辜百姓。”

那小吏听了柳司马这番大逆不道的话,吓得说话都结巴:“大、大人,这话说不得啊!”

“这儿天高皇帝远的,又不比我在京都做官时,哪里就说不得了。”

柳子介倒没什么所谓,继续说道。

“我当年进士及第,位翰林学士替陛下草拟诏书,我直言进谏,却遭人诽谤说我越权言事,后被贬做阖江司马,朝廷对我可真是……哎……”

柳司马还未怨天尤人叹出个所以然来,京都一封六百里加急的书信就送到了阖江幕府。

皇帝召他进京述职。

柳子介作为地方官员一般不得擅离职守,所以自离京之后面圣的机会寥寥无几。此次突然召他入京,要么是他犯了什么大错,要么便是陛下打算将他升官或调任了。

他在阖江司马这个位置上尽忠职守,朝廷也正是用人的时候,这封信来为的就是后者,估摸着皇上已经有将他调返京都的打算。

方才才把满朝文武在腹中编排几轮,如今心中竟生出些愧疚。

柳子介平复心境,即刻对身旁小吏道:“拿纸笔来,我书信一封,你交于楚州郡守。”

*

朔州府署太守薛齐明几日来忙得焦头烂额。

谢晋好几日不来,只去学塾那边忙活一阵就着急要回家,他堂堂一个太守,又不好意思大张旗鼓地去堵人。

心里正愁想不到用法子请人过来。

忽然府外传来一纸文书。

那信使马不停蹄,一路从京都赶到阖江,又从阖江跑到朔州。

这文书内容有关谢晋,大致是说皇上已经看过他那篇《泯州赋》,觉得是个可塑之才,要他进京面圣。

这可不得了,莫说普通寒门子弟,就是像他薛齐明这样位及太守的,也少有机会觐见陛下。

若不是薛太守实在忙于政务,他简直恨不得要亲自登门给谢晋道贺。

山抹微云,茅舍疏篱中少有尘嚣。

今日谢晋下学早,回来时恰遇薛太守派来传信的小厮,见了那一纸文书,才知是皇上的旨意。

那小厮笑吟吟道:“谢先生,这不巧了么,阖江的柳大人也要进京述职,您与柳大人故交,大人知道天子召见您,特意备了马车来朔州,明早接您一路入京都。”

谢晋脸上没什么欣喜之色,皱着眉道了声谢,拿了些跑腿辛苦钱给他,便自顾回了竹舍里。

炉子上的水正沸,姜邑尘在氤氲水汽中盛出两碗茶汤。

他容颜清绝,眉眼之间与谢晋不大相像,二人不像父子,更不似兄弟。

“晋儿过来。”姜邑尘像小时候那样叫他。

“父亲。”谢晋行了礼,在桌上放下文书,走过去接了姜邑尘递过来的茶汤。

姜邑尘随意扫了桌上薄纸一眼,勾了勾唇角抿了一口茶。“京都距此路途遥远,你与柳司马一路我也好放心些。”

“这我也是才得的消息,您怎么这么快就知道……”

谢晋话说一半住了口。

也对,他父亲是神仙,什么会不知道。

“我知道陛下的意思,那篇赋闹得动静太大,先是在朔州闹得满城风雨,后来传入京都甚至到了天子眼前,陛下大概是想让我入朝为官吧。”

姜邑尘眉尾沾了笑意看他:“入朝为官,出将入相,不是好事吗?”

谢晋苦笑着自嘲道:“我也就仗着识几个字能写两篇文章罢了,治政之事我哪里懂。”

“是么?”姜邑尘笑意愈深,“晋儿不说实话啊。”

谢晋羞愧低下头。

姜邑尘摇摇头,站起身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也罢,待明日你入京都,我也没道理再朔州多留,我该走了。”

“啊,父亲去哪儿?”

“我在楚州还有些事要做,等过段时间再来看你。”

*

楚州水势来得快退得也快。

淮水入海口处基本已经平静下来,只是具体损失还没估量出来。

曹郭远这县令简直是来忙中添乱的,要他办的事愣是一件没办成。

江守君和众人一起抢险救灾回来,满身疲惫在岐鹤县衙歇脚。

听到曹郭远说没搬来军卫,应该分发下去的木炭与净沙也被雨水全部浸湿,江守君连皱个眉头的力气也没了。

江守君抬手按了按太阳穴,看着战战兢兢等自己发话的曹郭远,叹气道:“曹县令啊,我们找来那木炭与沙子不就是为了滤水么,被雨打湿了也照样用得。”

曹郭远站在一旁涨红了脸,憋了半天道:“下官明白了。”

“禁军本就不为地方官调动,辛苦曹县令白跑一趟。”

曹郭远拱手道:“江大人哪里话,您这般身份亲自上阵救灾,您都不说辛苦,下官岂敢……”

“行了,还是少说客套话吧。”

江守君摆摆手打断他,“眼下已是肇秋,淮水汛期已过,今年不会有像这样的涝灾发生了,只是这次百亩良田受损,恐怕秋收无望。”

“是啊,都是天灾,我们这些做地方官的哪有本事跟天公作对啊,只能日日盼着朝廷发赈灾银下来,偏偏楚州绝域殊方,朝廷疏于管理也就罢了,当地官员一年到头也干不出什么绩效……”

曹郭远话没说完一抬头,看见江守君正默不作声盯着自己。

他一捂嘴巴,心中暗道糟糕,怎么把不该说得说出来了。

“我不是说江大人您啊,您初上任就清山匪,建满阳渡,所干实绩百姓有目共睹,又励精图治,廉洁奉公,实是我等之表率啊!”

“好了,住口吧。”

江守君忍无可忍,额角青筋都快跳出来了,“重徭役赋税的诏令已经下来,西北边境这场仗看来是不得不打的,这种情况下朝廷批不下来多少赈灾银。

四境青绳病四起,朝廷一句‘不是瘟疫’就不了了之,药品物资紧缺,粮米银钱没有,已成摧枯拉朽之势。”

“江大人,那这、这如何是好啊。”

江守君苦笑一声没回应。

如何是好?她又能怎么办?

“罢了,歇也歇够了,我就先回府衙去了。”

眼下情况紧急,曹郭远也不敢留她,只好在一旁恭送郡守回府。

劳累一天,江守君撑不住在回程马车上睡着了。

一路颠簸,到府衙醒来时反而没觉得身上松快多少,只是越发疲惫。

“江大人路途辛苦啊。”府外站着个熟悉身影,一脸笑意看她。

“淮……顾姑娘!”江守君惊讶道。

满身倦意一晃而散,脑子里突然浮现她留下那纸信,迫不及待想问问她究竟什么意思。

但碍于人前,不好直言。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江守君下了马车,边走边对她道。

“也是刚才。”顾淮音自然牵起她的手,“走吧,江大人有什么想问先忍着先进书房细说。”

书房里二人如往常一样,两盏清茶,顾淮音在一旁倚着随手翻书看,江守君伏案提笔处理政务。

“司主不是说要去查探青绳病一事么,可是查到了什么才回来的吗?”江守君突然开口。

顾淮音换了个姿势,斜倚在书案旁,离江守君更近了许多。

她伸出二指挑起江守君一缕散发:“没查到什么,这又不急于一时,眼下不该误了红袖添香才是要紧事。”

江守君听得皱眉。“那你留给我那封信是什么意思?”

“怎么,江大人是在怨我信中言语生硬刻薄,唐突你了么?”

顾淮音笑得轻浮,手指放过那缕发丝,轻抚上江守君脸侧,一路顺着脸廓下颌抚到脖颈。

江守君一把握住她的手腕:“淮音。”

“嗯?”

“你要是累了,就先回去休息吧。”江守君脑子里一团浆糊,只是握着她的手腕,完全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

顾淮音感受到她指尖颤抖,看她脸上慌张藏都藏不住,越发来了兴趣:“江大人,你觉得我像是累了吗?”

“我累了。”江守君后知后觉放开她,努力维持理智站起来,险些把桌上茶盏碰倒。

“啊,那我送江大人回去休息?”

“不必了。”

江守君腿走得跟两条木拐似的,六神无主回了卧房。

顾淮音看她离去身影笑得几乎有些放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1章 路尽绝饮血不足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