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风云突变终蒙冤,千古悲歌忠义存

大理寺的青砖缝隙间渗出积水,与血水混合成诡异的紫黑色。牛皋的□□已卷了刃,刀锋上凝结的血痂在月光下泛着暗红,每一次挥舞都带着令人牙酸的钝响。

他后背插着三支弩箭,却浑然不觉,只死死盯着被官兵层层包围的岳飞:"弟兄们!岳家军的刀,宁可折断在冲锋路上!"

话音未落,一支长枪突然从斜刺里穿出,洞穿了他身旁副将的胸膛,温热的血溅在牛皋脸上,混着雨水滑进嘴角,腥甜中带着铁锈味。他抹了把脸,发现手上除了血,还有副将衣领上的盘扣——那是临行前妻子新缝的。

江湖义士们渐渐顶不住了。白发老头的剑缠满了敌人的头发,却照样锋利。当第七支冷箭穿了他肩胛,他反手甩出剑穗上的玉坠,正打在远处弓箭手嗓子眼。"当年岳元帅救我全家时..."他咳着血沫,声音越来越低,"说正义...不会..."话没说完,又一箭穿了喉,老头栽下去,手里还攥着半截刻"岳"字的剑柄。旁边年轻侠士嗷一嗓子冲上去,三把长枪同时扎进他身子,俩尸体倒在一块儿,像两株被狂风折断的松柏。

岳飞被铁链勒得喘不上气,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倒下,眼眶烧得慌。他想起朱仙镇那天,十万弟兄的欢呼把黄河水都震得打晃;想起娘在油灯下给他刺字,针尖扎进肉里的疼,还有那句"别对不起老百姓";想起岳云头回上战场,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

万俟卨狞笑着过来,他猛地一使劲,锁链缠上那厮脖子:"你听!临安百姓哭啥?那是催你命的钟!"但很快,更多官兵扑上来,将他按倒在地,锁链深深勒进他的皮肉。

"行刑!"秦桧的加急手谕拍在刑台上,朱砂字迹还在晕染。刽子手的鬼头刀裹着九层黑布,却遮不住刀身上斑驳的锈迹——那是二十三个忠臣的血结的痂。

岳飞最后往北望了眼,那里有没收回的中原,有盼着他的百姓,有白发老娘,还有没长大的娃。刀锋划过脖子的刹那,他拼尽全力喊:"天日昭..."后面的字被血堵回去了,热乎的血喷在"清正廉明"的匾额上,红得刺眼。一只鸟被血溅了,扑棱棱掉下来,跟块石头似的。

临安的晨雾还没散,噩耗就传开了。卖炊饼的老汉掀翻了蒸笼,热气糊了满脸,泪珠子混着汗往下淌;书院的书生撕了考卷,在纸上写"精忠报国",墨水里掺着眼泪;岳府门前,小娃举着没写完的"还我元帅",冻得小脸通红,哭得直抽噎。

西湖的游船停了画桨,渔夫们将渔网沉入湖底——他们说,不愿再捕这浑浊世道的鱼。茶馆里,说书人哽咽着讲述岳飞的故事,台下听众无不落泪,有人当场摔碎茶杯,誓言要让秦桧血债血偿。

朝堂上,御史中丞张九成当众撕碎官服,露出内里绣着的"岳"字锦袍:"陛下可知,这是岳元帅北伐时,百姓自发绣制的千件战袍之一?"他从袖里摸出匕首抵着脖子,"不给岳元帅平反昭雪,臣今天便血溅金銮殿!"

韩世忠被侍卫架着还在拼命挣扎,头发乱得像草:"秦桧!黄天荡之战,是谁..."话没说完就被堵住嘴,大殿里只剩空落落的回音。梁红玉在家听了信,当场晕过去,醒了就把细软全换成兵器,准备联络旧部起事。

相府深处,秦桧盯着密探送来的民情奏报,手背上青筋暴起。民间悄悄盖了几十座岳王庙,百姓用自己的血和泥捏神像;还有人把"岳武穆"的牌位立在祖宗旁边。"反了!"他把密报摔地上,转身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两鬓全白了,眼窝凹得像窟窿,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宠妾端来参汤,听见他对着空气念叨:"岳飞...你不是死了吗..."

岳家旧部在牛皋带领下,把战死弟兄的尸首摆成方阵。沾血的战袍叠得整整齐齐,每件里头都藏着复仇的誓言。当最后一抹夕阳染红天际时,有人突然唱起《满江红》,苍凉的歌声里,有人默默将刻着秦桧名字的箭镞插进箭囊。

将战死的兄弟尸首排成方阵。他们把沾着血迹的战袍叠好,在每件衣服里都藏了复仇的誓言。江湖义士们散到各处,茶馆里说书,市集上卖艺,句句都在讲那个不屈的灵魂。有个瞎眼琴师,用断了弦的琴弹悼曲,手指头被琴弦割破了,血滴在琴上,还在弹。

临安城的夜空,乌云压得极低。当第一滴雨落下时,仿佛是苍天也在为这位忠臣落泪。岳飞的血渗进地里,来年春天,漫山开遍了红杜鹃,红得像血。有人说,那是他的魂;也有人说,是老百姓的念想。后来啊,岳王庙前的秦桧跪像,总被人扔烂菜叶、臭鸡蛋。而《满江红》的调子,一代代传了下来,在风里,在雨里,在老百姓的嘴里,从来没断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