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 12 章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

文宗皇帝赵衍拿着那薄薄几页策论,初时只是随意翻阅,目光带着几分审视和或许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期待。

然而,随着目光逐行扫过那些虽字迹略显稚嫩、甚至有些语句还需推敲。

但其内核却无比清晰锐利的条陈,他的神色渐渐变了。

先是惊讶,眉头微微挑起;继而是不敢置信,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些。

到最后,已是毫不掩饰的惊喜与震撼!

他反复看了两遍,尤其是“糊名誊录”、“分级考试以策论为主”、“工学并举、技优则仕”等几条,手指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用力,捏得纸张边缘都有些发皱。

这……这真是小九那个整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被太傅评为“朽木”的小子写出来的?

虽然还有些粗糙,许多细节亟待完善,推行更需循序渐进、逐年增改。

但其核心策略与方法,却如同利剑,直指当下世家垄断官场、把持舆论的积弊核心!

若能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十年,二十年,必能从根本上扭转“只知世家、不知皇权”的局面。

将官员的选拔牢牢把握在帝王手中!不用受世家的掣肘。

他原本只是想逼一逼小九,顺便试探一下。万万没想到,竟是如此大的惊喜!这孩子脑子里,真有点石破天惊的东西!

“好!好!好!”

皇帝连说三个好字,声音中气十足,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

“朕竟不知,小九还有如此见识!真是……真是天佑我大颂!”

赵庚旭本来正忐忑不安地站着,小眼神偷偷瞄着父皇的脸色。

听到这连声夸赞,顿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小脸微红,扭捏了一下,小声道:

“也……也没有很好啦……是王瑾和李锐写得好,我只是嘴巴动一动,父皇您别夸了,再夸儿臣要飘起来了。”

皇帝被他这小模样逗乐了,朗声笑道:

“哈哈哈!该夸就得夸!

朕的儿子有如此大才,朕心甚慰!

你那两个伴读也不错,当赏!”

太子赵庚明在一旁心中也是惊叹不已,他知道小九时常有些奇思妙想。

但他从未想过,小九竟在治国大略上也有如此巧妙的想法。

“父皇所言极是。”

太子压下心绪,恭敬道。

“九弟此策,虽言语质朴,却深谋远虑,直指要害。儿臣初看时,亦是震惊不已。”

“只是其中诸多细节,如糊名誊录的具体操作、工学院的设立与考评,如何应对世家,都需召集重臣,细细斟酌,稳妥推行。”

“这是自然!”皇帝大手一挥,目光灼灼。

“如此良策,必不能今年仓促推行,但也不能拖。

明日我会在朝中宣布此策,明年开始实行,其余细节让臣工们再行补充商讨。”

他看向太子,眼中满是欣慰,“你们兄弟二人,皆是朕的骄傲。”

然而,太子的脸色却渐渐凝重起来。

他沉吟片刻,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沉重:

“父皇,正因九弟此策如此重要,触及世家根本利益。

儿臣以为,我们更需谨慎,甚至……行非常之法。”

“近日来,已有不少世家官员或明或暗向儿臣示好,进献厚礼。

言语间多有试探,其意不言自明——便是想借东宫之势,压制甚至……”

“除掉即将崛起的九弟,维持他们固有的权势。”

皇帝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如淬寒冰。

太子继续道:“这些‘贡献’,儿臣已暂且收下,虚与委蛇,假意应承,为麻痹他们,引蛇出洞。”

“儿臣以为,从明日起,明面上东宫需与九弟不合,甚至需制造些不大不小的‘争端’,方能更好地扰乱世家视线。

让他们以为有机可乘,更深入地跳进我们预设的局中,从而露出更多马脚。”

他看向皇帝,目光坚定道:“明日早朝,议论此策时,儿臣会发言,假意反对。

“届时,还请父皇……驳斥儿臣,甚至……可透露些许对儿臣失望、或有易储之念的意思。”

“如此,那些观望的世家才会更坚信东宫失势,九弟崛起,才会更尽心的扶持东宫与小九打擂台,将势力与把柄暴露出来。”

“九弟年纪尚小,只需在一旁看着便好,不必忧心,一切有我与父皇。”

站在一旁,原本因为被夸奖而有点小得意的赵庚旭,听到这里,小脸瞬间垮了下去。

他仰头看着太子,眼圈微微发红,声音里带上了委屈,下意识地想去拉太子的衣袖:

“太子哥哥……以后……以后我是不是不能去东宫找你了?

不能一起用膳了?我……我不想要当什么显宗……为什么是我?”

太子心中猛地一酸,伸出手,轻轻揉了揉赵庚旭的头顶:

“小九,听话。现在的情势,已不能由着我们自己的心意来了。”

“若不如此,步步为营,只怕……真会如天幕所示,我颂朝山河破碎,险些亡国。”

“你想想那些未来可能因战乱流离失所、被蛮夷铁蹄践踏、被世家豪强层层盘剥的黎民百姓……”

“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我们享受着锦衣玉食、站在这个国家的权利巅峰,总得为他们做些什么?”

赵庚旭看着太子,再想想天幕上看到的血腥画面。

他终究只是瘪了瘪嘴,带着点哭腔,乖乖地说道:“……好”

皇帝看着这一幕,心中亦是感慨万千,既对幼子的委屈有些无奈,又欣慰自己所教养的太子如此深明大义。

他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小九,明日早朝,你也一同来。有些事,你也该亲眼看看,亲身经历。”

赵庚旭:“!!!”早朝?!

天还没亮就要起床?!站在那一动不能动好几个时辰?!

他的脸苦得能滴出汁来,简直比听到抄三百遍《中庸》还要绝望。

“父、父皇……儿臣……儿臣年纪尚小,怕是起不来……也站不住……”

皇帝瞪了他一眼:“朕像你这么大时,早已寅时起身读书习武了!此事已定,休得多言!”

太子见他这副如丧考妣的模样,又是好笑又是心疼,补充安慰道:

“虽然日后你不能常来东宫,但我却可以以考校皇子们功课的名义,去皇子所看你。”

他顿了顿,想起小九那字,忍不住失笑,冲淡了些许烦闷:

“你的字,确实该好好练练了。这般字迹,将来如何批阅奏章?”

字迹?批阅奏章?后世笑话?

赵庚旭只觉得眼前一黑,仿佛看到了未来无数个深夜对灯练字、手腕酸痛的悲惨景象。

他心里顿时把那个该死的天幕和它背后的“红站”骂了一万遍!垂头丧气地应了声:

“……知道了……”

心里默念奏折是不可能批的。

又交代了几句,皇上便让赵庚旭先回皇子所休息。

看着小儿子耷拉着肩膀、无精打采离开的背影,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皇帝和太子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猜测与释然。

“这孩子……怕是有些不同常人的机遇。”

皇帝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探究,却并无多少惊惧。

“古籍有载,尧舜孔孟,生而异于常人,或梦日入怀,或龙绕其身,或有神启天授。”

“只要小九是我赵氏儿郎,心性未变,仁善未改,便是我赵氏之福,天下之幸。”

太子颔首:“父皇英明。无论九弟有何机遇,他赤子之心未改,且天幕所示,正是他挽救这大厦将倾之势。”

此刻若赵庚旭在场,必定内心哀嚎:你们别猜了!再猜我老底都要被扒光了!我就说不喜欢跟太聪明的人打交道!

默然片刻,皇帝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你身体里的……那毒,如今究竟如何了?太医可有把握?”

太子神色平静,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劳父皇挂心。幸亏因为天幕的提醒,发现得早,毒性大多已拔除,于性命无碍。

只是……终究伤了根本,于子嗣有碍。调养得当,应不至影响寿数。”

想起天幕所说,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嘲讽。

“那些世家,可笑至极。以为毒杀儿臣,再挑动其他皇子争斗,扶持看似懦弱的小五上位,便能永掌权柄?”

“却不知不过是自作聪明加速覆灭,最终引狼入室,害得我汉家山河破碎,百姓为奴为婢!”

“若非小九力挽狂澜,我等皆成千古罪人!”

皇帝闻言,闭上眼,悲伤地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心痛与无奈。

这是他的长子,他三十岁才得来的、第一个健康长大的孩子。

如此钟灵毓秀,仁孝聪慧,是他倾注了无数心血培养的继承人。

如今却……他拍了拍太子的肩膀,千言万语终化作一声:“委屈你了……朕……对不住你。”

太子摇摇头:“儿臣无悔。能为父皇、为九弟、为这江山扫清些许障碍,儿臣心甘情愿。”

皇帝不再多言,转身沉声道: “传内阁大臣,即刻觐见!”

感谢[比心]秦不昼[比心]的灌溉[撒花][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