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医院里哪个科室最常上演“凳子去哪儿了”的悬疑剧?
在冈徜医生看来,其他科室的谜题都太肤浅。而他所在的肛肠科,每一出“不小心坐进去”的事故背后,都涉及一个神秘消失的平面、一份不合常理的地心引力,以及一位与家具(或蔬果)有着不解之缘的患者。比如今天这位,他的故事堪称肛肠科经典剧本的重映。
诊室门被推开,一位身材微胖、面色窘迫的中年男人,以一种螃蟹般的横向移动方式,艰难地挪了进来。他每走一步,脸上就闪过一丝痛苦的神色,坐下时更是小心翼翼,只敢用半边屁股挨着凳子。
“医生……麻烦您……”他声音干涩,眼神飘忽,“我……我里面好像有个东西……”
冈徜从检查报告中抬起头,目光平静如水:“什么东西?怎么进去的?”
男人咽了口唾沫,脸颊肌肉抽搐了一下,用早已排练过无数次、却依旧显得底气不足的语气说道:“是……是个木瓜……就……就不小心……坐……坐进去的……”
“……”
诊室里弥漫开一种“果然如此”的默契氛围。正在给紫外线灯定时的小护士手指一顿,嘴角弯起一个微妙的弧度。旁边一位等待换药的老痔友,感同身受般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兄弟,这理由我用过了。”
木瓜?不小心坐进去的?
这个解释在肛肠科的“不小心”宇宙里,其地位堪比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基础、常用,但仔细推敲起来处处是漏洞。一个成年男性,需要以何等精准的角度、何等的巧合,才能稳稳坐在一颗木瓜上,并让它突破重重阻碍,完成入体这一高难度动作?
冈徜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例行公事的探究:“不小心坐进去的?能描述一下具体情况吗?比如,木瓜是放在什么样的椅子上?您当时是穿着裤子还是……?这有助于我们判断异物的表面性状和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
男人:“……”
他的额头瞬间冒出一层细汗,眼神开始疯狂搜索地板缝隙,仿佛答案就写在上面。难道要说自己是光着屁股坐在厨房餐椅上,而椅子上恰好放着一颗去皮的、滑溜溜的木瓜?
这剧情连三流编剧都会嫌弃缺乏逻辑。
在冈徜那仿佛能看穿一切的专业目光凝视下,在臀部那沉甸甸、胀呼呼的异物感催促下,男人最终放弃了徒劳的抵抗,自暴自弃地快速说道:“我……我听说木瓜能……能那个……润肠……就想着……放进去试试……结果……结果拿不出来了!”
真相(大概吧)终于浮出水面。
用木瓜……润肠……
小护士的肩膀开始轻微耸动,努力维持着专业的表情管理。虽然动机从“挠痒”升级到了“润肠”,但工具的选择依然如此……富有生活气息。
冈徜点了点头,仿佛这个理由无比合理,没有追问“为什么是木瓜”以及“预期效果如何”等哲学问题。在肛肠科,尊重患者的“**”和“创意”是基本素养。
“躺上去,检查。”
指检确认了异物的存在,一个体积不小的、表面似乎还算光滑的球状物体,卡在直肠中段,得益于其相对规则的形状和一定的可压缩性(木瓜熟透了),尚未造成严重嵌顿。
“情况尚可,”冈徜摘下手套,“木瓜表面相对光滑,可以尝试常规‘分娩’。”
听到“分娩”二字,男人的脸痛苦地皱成了一团。
依旧是熟悉的流程,截石位,大量的石蜡油如同给肠道做了一次深度精油SPA。冈徜站在一旁,语气平稳得像交通广播:“放松,调整呼吸,跟着我的节奏,向下用力,对,均匀地,持续地……”
男人憋足了气,脸涨得通红,依言而行。在充分的润滑和持续稳定的腹压推动下,那颗熟透的、饱含“润肠”理想的木瓜,并没有做过多的抵抗,经过一番不算太漫长的努力,伴随着一种滑腻而彻底的脱离感,终于顺利地“瓜熟蒂落”。
“噗嗤——”一声湿滑的闷响,完整的木瓜落在了弯盘里,果肉似乎因为挤压有些软烂,散发着一种混合了石蜡油和淡淡果香的、难以形容的气味。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小护士面不改色地上前处理后续。
冈徜一边写着病历,一边进行标准化的健康宣教,语气平淡得像在朗读产品说明书:
“……异物已取出,是木瓜一个。黏膜轻微受压,无显著损伤。建议近期饮食注意,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他写完,抬起头,看向一脸虚脱、仿佛身体被掏空的男人,非常诚恳地给出了建议:
“另外,如果确有润肠通便的需求,建议口服木瓜,或者食用其他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直肠黏膜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对于水果的‘外用’功效,目前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支持。下次……”
他顿了顿,给出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建议:
“下次可以考虑直接吃掉,效果更直接,口感也更好。”
男人的脸瞬间红得像熟透的龙虾,抓起病历本,几乎是用逃的速度冲出了诊室。
冈徜面不改色,按下了叫号器的下一个键。
门外,隐约传来小护士们欢快的议论声:
“听见没?让直接吃掉!”
“冈医生这建议真是朴实无华……”
“这木瓜看起来还挺甜的,可惜了……”
冈徜听着门外的欢声笑语,笔下不停。
他就笑笑不说话。
深藏功与名。
肛肠科的“润肠偏方”总是这么的接地气且充满实验精神。而冈徜医生,就是那位负责回收这些“实验器材”,并偶尔给出一些听起来就很有道理的生活小贴士的……健康顾问。
点击弹出菜单